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小题)

(1)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夕阳古道无人语, 。(王实甫《西厢记》)

(2)真的猛士,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3)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4)夫仁者, 。能进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仁者爱人》)

(5)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欲罢不能。(《论语·高山仰止》)

(1)淡烟暮霭相遮蔽;禾黍秋风听马嘶(2)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3)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5)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锁麟囊》

王虹莲

读完了博士,又从国外镀了金,她却没有很好的前程,在公司里受到排挤。

她整夜失眠,甚至,与这个世界说再见一直是她心里的念头。

如果不是念着母亲,她真的就去了。母亲抚养她实在是不容易——母亲那时没有工作,一个人糊火柴盒供她上学,她读到博士,是母亲一分钱一分钱供出来的,她想给母亲一个最好的回报,但是……

母亲文化不高,喜欢听单田芳的评书,粗重沙哑的声音几乎天天想起。那却是她不喜欢的,她觉得那是下里巴人爱听的东西,她宁愿一个人选择沉默地呆着。一天黄昏,她还是一个人发呆,看着外面的天空,暮色沉沉,好象要下雨了。她就突然又听到了单田芳的评书,在这寂静的黄昏里,那评书显得更沙哑吵闹。她斯底里地嚷了一句:“你能不能不听这种东西?”

声音马上就没有了,以后几天的黄昏也是沉静的,死了一样的沉静。她反而又觉得太安静了。她想,真的太没有意思了。

又一个黄昏。她听到外面有人唱京剧。是一个女人的声音,很婉转婀娜的调子,那戏词更吸引了她: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参透了酸辛处泪湿衣襟。我只道铁富贵一生享定,又谁知祸福事倾刻分明。想当年我也曾撒娇使性,到今朝只落得旧衣破裙。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他叫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

她呆住,这么有禅意的戏词,真是美丽得不像样子,她随便对母亲说了一句:“这京剧唱得可真好。”但她知道,母亲并不能懂得。

第二天,那个女人的声音又响起来,她伸出头去,看到一个快四十岁的女人,微胖,在那里认真的唱着,而且还穿着戏衣,甩着水袖,还是那段。她站在楼上,看呆了。

母亲过来说:“是《锁麟囊》,传统的程派戏,程艳秋先生的,是知识分子的流派,周__也喜欢呢。”她惊讶地回过头去看着母亲。

程派的调子,倒蛮符合她的心境。那天晚上,她睡得很好。

后来,她几乎都能听到这个女人在楼下唱戏,总是程派,幽咽婉转,婀娜悠扬,非常让人喜欢。是那种禅意的喜欢。

“她活得多好啊!”她对母亲说。

母亲说:“你以为她很快乐吧,其实,她下了岗,丈夫前年出车祸死了,儿子还有痴呆症。你看,人家都活得这么快乐。”母亲没有指责她的意思,但她觉得真是让母亲跟着自己受了很多苦。

她居然也喜欢了京剧,喜欢了程派,她出去买了好多光盘,都是京剧程派的——程砚秋、李世济、张火丁……家里终于又出了动静,而且,有一天她说:“妈,您接着听单田芳吧,我觉得他说得蛮好的。”

日子就这样慢慢过来的了。

她休息了半年之后换了公司,有了新职位,开着自己的车,车里放着她最喜欢的京剧,她正准备做五月的新娘……她觉得所有的日子都甜美芬芳。

她想,她得感谢楼下那个女人。

女人不是常常来楼下唱戏了,有一天她休息,女人又来了。她出去买了一大束香水百合,然后来到楼下找那个女人。

她讲了半年来的经历,然后说:“大姐,谢谢您的京剧,是您那段《锁麟囊》救了我。”

女人笑了:“别谢我,谢您的母亲吧。”“母亲?”她疑惑了。

“我本来只是心烦的时候偶尔来唱唱,你的母亲找到我家里,问我唱的是什么,还请我再去唱……”

小说主人公“她”的情绪产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阅读小说,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锁麟囊》是楼下的女人唱的,为什么小说却以“母亲的《锁麟囊》”为题?

(2)为什么小说最后才通过女人之口,交待母亲的一些做法?

请从描写手法的角度对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小说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小题1】

①《锁麟囊》调子婉转,戏词富有禅意。②楼下女人凄惨经历的对她的影响。③母亲对女儿深深地爱与细心地呵护(母亲精心的安排)。(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

(1)楼下的女人本来只是偶尔唱唱;在母亲的请求下才天天来唱的;以此为题,更能突出小说的主旨,即母亲对女儿的深深的爱。(每点1分,共3分)

(2)小说是站在“她”的角度叙述的,这样安排符合“她”的认知过程。这种倒叙(也可写补叙)的写法,既照应上文,又使文章富有变化,行文有波澜,更好地突出了母亲的爱。(3分,答出一点即可给2分)

【小题3】语言描写:“她歇斯底里地嚷了一句:‘你能不能不听这种东西!’”形象地表现主人公内心的抑郁、烦躁等心情。环境渲染:“暮色沉沉,好像要下雨了”形象地表现她心情的压抑、失落、绝望等;心理描写:“她觉得那是下里巴人的东西”)形象地表现出她内心的烦躁、痛苦等。(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得4分,意思对即可)综合解答亦可:作者用语言描写(如“她歇斯底里地嚷了一句:‘你能不能不听这种东西!’”)、环境渲染(如“暮色沉沉,好像要下雨了”)、心理描写(如“她觉得那是下里巴人的东西”)这些手法形象地表现出主人公抑郁、痛苦、失落、绝望的心情。(5分)

【小题4】小说塑造了一个为了女儿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深爱女儿的母亲的形象。她文化不高,坚强无私,没有工作,一个人糊火柴盒供女儿上学,读博。但对女儿体贴入微,想尽办法开导女儿,女儿不喜欢评书,她就不再听了,女儿喜欢听《锁麟囊》,她请人天天唱,还用唱戏女儿的经历开导女儿,她用爱救了女儿。(共5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小题1】略

【小题2】略

【小题3】略

【小题4】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章台夜思

韦庄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家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注章台:即楚灵王行宫章华台,故址在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南。

(1)“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2)本诗的题为《章台夜思》,有人认为这首诗全篇未现一个“思”,却“秋思”不断,令人回味,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1)“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运用拟人的修辞。诗人赋予“清瑟”以人的情感,让人感觉清越的瑟声在埋怨漫长的夜晚,缭绕的弦声在风雨中哀鸣。既写出了“思”的背景,渲染了气氛,也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评分标准:拟人手法1分;能结合内容分析指出作用“设计了背景,渲染了气氛,奠定全诗情感基调”2分;没有结合内容分析但能准确指出作用给1分。]

(2)同意。本诗以“夜思”为题,全篇虽未现一个“思”字,却选取了一系列引人“思”的意象,如“清瑟”、“遥夜”、“孤灯”、“残月”、“故人”、“秋雁”等,展现了“思”的意境(2分)。诗的三、四联直接描写“思”的内容:时当秋节,芳草已暮,韶华已逝,故人不来,乡思难寄(2分)。诗人将自己的无限秋思展现在读者面前,表达了怀人思乡之情,感情真挚,悲凉凄楚,令人肠断。

[评分标准:能指出“选取了引人‘思’的意象”1分;“三、四联直接描写‘思’的内容”)1分;联系诗句具体分析得1分;“思”的内容表述正确得1分。如果不同意,可自圆其说,按此给分。]


解析:

诗人说:满树的花朵,只源于一粒小小的种子。

哲人说:在创造人时,上帝很公平地在每个人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农民说:有了种子,也不一定能丰收。

……w

请就以上材料,围绕“种子”,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解析: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将自己的希望变成别人梦想的种子;  

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把自己的痛苦化作他人的幸福;  

……  

以“做一个幸福的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解析: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错误最多的一组是:( )

A:蹩进(bié) 粮囤(tún) 丛冢(zhǒng) 搭讪(shàn) B:瘐毙(yǔ) 拗开(ào) 纸锭(dìng) 悚然(sǒng) C:福祉(zhǐ) 伺候(sì) 账簿(bó) 咂摸(zhā) D:商贾(jiǎ) 缜密(shěn) 打烊(yáng) 债券(juàn)

在下面语段画线处选填一组连贯、恰当的语句。 ______________。书能教你为人宽厚,心地善良,使你生出纯真、热情的气质。书能教你谦虚谨慎,持重内向,使你生出成熟、稳健的气质。书能教你自强不息,不畏艰难,使你生出刚毅、坚强的气质。书能使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使你生出深沉、进取的气质。

A:读书是一种“美容”,可以使人由粗俗、鄙陋变得文雅、睿智。 B:书能影响人的心灵,而人的心灵和人的气质又是相通的。 C:读书能美化人的心灵,弥补外貌的不足,培养人的内秀。 D:书能改变人的气质,优雅的气质会使人的外貌“因为可爱而美丽”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现实生活中,而现实生活往往有这样那样 的缺憾。于是,我们每个人又生活在一定的理想生活中,这种理想的生活因人而异,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使我们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我们感到生命的美好。这种向往,也是人类发展的原动力之一。那么,你生活中有怎样的缺憾?因而你向往什么样的生活呢?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我向往这样的生活”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不要写成诗歌)


解析:

补写出下列各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王安石《登飞来峰》)

(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吞长江,,横无际涯。

(范仲淹《岳阳楼记》)

(3)曲终收拨当心画,。,唯见江心秋月白。


解析: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慕焉而不学,学焉而不似,亦何取乎其人耶?

(2)不为荣喜,不为穷忧,所谓无入而不自得者。

(3)子以少年豪迈,如川之方增,而未有涯涘,则其势固有不得不然者

(1)仰慕他却又不学他,学他却又不像他,那还从这个人身上学到什么呢?

(2)不因为赞誉而高兴,不因为困窘而焦虑,是所说的那种无论身在何处都能自得自在的人啊!

(3)你因为正当青年,气概豪迈,如同大河正在涨水,没有边际,那气势本来就(决定了你的为人和作诗)不得不如此。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