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划线处补写一句话,使材料和观点紧密相连。(30字左右)(4分)
瀑布选择万丈深渊作为自己的对手,当它纵身飞跃时,创造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丽景观;月牙泉选择鸣沙山作为自己的对手,才有了“沙夹风而飞响,泉映月而无尘”的沙漠奇迹。
面对如此奇异的山光水色,我想,
。由此看来,选择一个对手是很重要的,我们不能缺少对手。
示例:它们如果不是选择了对手,怎能把自己塑造得如此完美。
请根据提供的上联,对出下联。(3分)
上联:智勇毛遂真名士
下联:
示例:侠义荆轲大丈夫(内容相关1分,词性相同结构相当1分,下联尾宇平声1分)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答题。(6分)
大脑是人身上最神秘、最难研究的部分,却也是人类真正认识自我所无法逃脱的领域,人类从未停止对它的探索。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科学家对大脑的功能做出了大致范围的定位。20世纪初,神经科学家布罗德曼根据脑的解剖形态,把脑分成了52个区,并逐一编号。这一分区系统一直沿用至今。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斯佩里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人的左右半脑在某些功能上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简单说来,左脑抽象思维的功能较发达,而右脑的形象思维功能更具有优势。他因此获得1981年诺贝尔奖。
20世纪,一些科学家还从传统的大脑功能定位的理论出发,对爱因斯坦大脑进行研究。1955年,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大学医院去世。他的家人遵照遗嘱请医院对遗体进行解剖,然后火化。没想到,医院的病理科主任哈维在做病理检验的同时,偷偷地将爱因斯坦的大脑取了出来,并分成240片小心保存起来。1985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神经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爱因斯坦大脑中的神经胶质细胞远远多于常人,能为神经元提供更多的营养,提高神经元的效率。1999年,加拿大神经科学家桑德拉博士发表了研究结果:爱因斯坦的大脑顶叶非常发达,使他的视觉思考和生间推理等能力超出常人。可是,有研究者提出不同的意见:爱因斯坦在物理学方面的天才表现实际上是全脑的功能。如果仅仅从大脑的基一个部位、某一些细胞去找它的物质基础,是不可能揭示其本质的。
(l)提取第一自然段的三个关键词。(2分)
、 、
(2)关于爱因斯坦大脑“某一个部位、某一些细胞” 的研究成果,验证了传统的大脑功能
的哪两个区的定位理论?请简要概括。(4分)
答:
(1)(2分)大脑(大脑功能)分区系统(定位)不对称性(左右半脑)(答对两个得1分,答对三个得2分)
(2)(4分)①人脑的神经胶质细胞能为神经元提供营养,左右神经元的效率;②大脑顶叶作用于人的视觉思考和空间推理等能力。(答对一点得2分;如答“①爱因斯坦大脑中的神经胶质细胞远远多于常人,能为神经元提供更多的营养,提高神经元的效率;
②爱因斯坦的大脑顶叶非常发达,使他的视觉思考和空间推理等能力超出常人”,每点得1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3题。
印花布的花样年华
陶方宣
在洪水一样泛滥的菜花丛里,在云朵一样飘浮的芦花丛中,总梦见一个民间艺人挑着细蔑箩筐从颤颤悠悠的板桥上走过,走进乡愁弥漫的村落,然后轻轻吆喝一声:扎青――染蓝!一千年过去了,这样的吆喝渐远,却并没有消失,现在不用吆喝,那片蓝印花土布浸透江南的阳光和雨露,像一面蓝色的旗帜,正在越来越多的古镇老街上升起―一在昆山和杭州,在乌镇和周庄,蓝印花布染坊就像雨后乡间的蓝草,一丛丛萌发,生生不息。是蓝草,不是兰草,比兰草青嫩,也比兰草芬芳,那是一种乡土芬芳,古人早就嗅出,不然不会写出这样的名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走过一家又一家蓝印花布染坊,我都会伸手抚摸,一抹最温情最中国的情感会从心头掠过,蓝底清纯,白花朴素,质朴的手感,自然的纹饰,这不是在表演与装点,这是乡居农耕生活里必不可缺的物品,与男婚女嫁乡风民俗联系在一起――窗帘、头巾、包袱、帐慢、兜肚、围嘴,每一件都巧夺天工,每一件都浑然天成,纹理就像篱上千年金银花藤蔓一样缠绵,纹饰就像屋后小叶白栀子花瓣一样简洁,离不了廊檐下的花花草草,也离不开传说中的才子佳人。我一句话也说不出,只能用手轻轻抚摸――印花布其实是一种容易旧的棉织品,总会发现一些小小的磨损与线头,但我还是爱极了这份旧,怀旧的旧,返朴归真的旧,爱它的温和与沉静、暧昧与抒情,还有洗净铅华之后的质朴和日常生活中的诗意。揉起来贴在脸上,一种特别的安慰与温馨,像听一首温暖老歌,看一部温情老碟片,感动并且想家―一想故乡老屋竹篱笆。粗麻绳、梨花椅子青花坛。它透露出浓浓的怀旧情调、时尚感觉与文化气息,让都市中隔膜的人走得更亲近一些,有品位的男子好像也更容易爱上那些穿蓝印花布衫的古典女孩。
蓝草在民间通地生长,是哪一个爱美的女于第一个在这青一大嫩草中发现了蓝?采下枝叶浸泡入缸,再洒上石灰沤烂,就制成印蓝布的染料,那些走村串乡的民间染布艺人,一双手是蓝色的,像传说中的神仙,蓝衫上常年飘散着烟一样的气息,那就是蓝色的气息。若印花,仅仅有靛蓝还不够,还需要驴皮拓版、桑树皮漆版,或者枣木夹版,最美丽的印花土布就在最简陋的手工作坊里染出。在农耕岁月深处,它装饰着婚嫁与生育、乡风与民谣、五月端阳与正月元宵,在这里你会看到最吉祥的中国图案:喜鹊跳上梅花枝头啼叫(喜上眉梢),花瓶内插上一朵盛开的牡丹(富贵平安)――这样的农耕祈愿远离了我们的生活,却并没有消失,越来越多的蓝印花布馆掩藏在都市深处小巷拐角,在高楼大厦之间,飘摇的印花布更显出它的质朴与沉静。在浙江苍南,我参观过一家蓝花布染坊,它是真正遗留下来的一家仍在生产的蓝印花布染坊,主人叫薛勋郎,他一边染布一边吟唱着祖传民谣:我有一棵草,染得蓝如宝,穿得优化烂,颜色依然好。蓝,一个最古典最温情的汉字;蓝,一种最迷人最诗意的颜色。
(节选自《黄河文学》2007年第 2期,略有删改)
11.请说说你对义中划根线句子含意的理解。(9分)
(l)这样的吆喝渐行渐远,却并没有消失。(3分)
答:
(2)蓝,一个最古典最温情的汉字;蓝,一种最迷人最诗意的颜色。(6分)
答:
12.本文抒发的是怀旧情绪吗?请简要阐述你的看法。(4分)
答:
13.文中多次提到民间染布艺人,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1.(9分)
(l)(3分)指蓝色印花布虽然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但并没有消失,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意思对即可)
(2)(6分)用蓝染制的印花布犹如汉字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意蕴;(3分)蓝色印花布的颜色、纹饰、图案具有古典美,渗透着民族文化的审美情趣。(3分)(意思对即可)
12.(4分)
示例1:不是。文章写了对蓝色印花布的留恋,有怀旧的成分,但作者写蓝色印花布主要还是在于揭示蓝色印花布的悠久历史和民族文化气息,借此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示例2:是。作者强调印花布易旧,并写了故乡的老屋、旧器物等,文中反复出现“旧”的字眼,透露出浓浓的怀旧情绪;再者,对传统文化的留恋本身也带有怀旧情绪。(本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13.(4分)①文中民间艺人的活动和蓝色印花布紧密联系,起到线索的作用;②民间艺人们的身上蕴含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起到暗示文章主旨的作用;③染坊主人吟唱的祖传民谣体现了老百姓质朴的生活态度,起到了深化主旨的作用。(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盈盈一水间, 。(《古诗十九首》)
(2)三顾频烦天下计, 。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3)乱石穿空, ,卷起千堆雪。 ,一时多少豪杰。
(苏武《念奴娇、赤壁怀古》)
(4)信而见疑, ,能无怨乎?(司马迁《屈原列传》)
(1)脉脉不得语
(2)两朝开济老臣心 长使英雄泪满襟
(3)惊涛拍岸 江山如画
(4)忠而被谤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故国沦丧之痛和希望收复中原的情感。(2分)诗人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整首诗全是景语,但句句关情,诗人以残烟、衰草、西风等秋景,来象征沦丧的故国,悲秋实际是悲故国。巧用典故。诗人借祖逖中流击楫的典故,曲折表达志在收复中原的意愿。(4分,“借景抒情” 与“巧用典故”各1分;具体分析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人世间,一个完整的人的生命,应该是生物生命和文化生命的统一体。所以,一个人除了具有生物生命基因以外,还会有文化生命基因。人的文化生命基因,是由以民俗为核心的第二生命系统构建的。这种与有形物质的生物生命相异的独特的生命元素虽然是无形的,却融化在人的生命里,并不经意地流露在人们的言行中,成为构成我们人类种族、民族、族群、区域人群中个人文化生命的特征的重要标记。
美国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在《文化模式》中分析道:“谁也不会以一种质朴原始的眼光来看世界。他看世界时,总会受到特定的习俗、风俗和思想方式的剪裁编排。即使在哲学探索中,人们也未能超越这些陈规旧习,就是他的真假是非概念也会受到其特有的传统习俗的影响。”生物生命基因几乎一致的人类,在实际生活中还是有那么多的差异,其原因昭然若揭,那就是人类生命孕育成长期,不同族群由民俗构成的文化生命基因所然。
过去,由于学术的偏见和学科自身研究的不够深入,民俗常常被误解为没落的文化遗留,是农民、陋民、落后人群的专利,对现实和现代化进程没有什么意义。其实,民俗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割不断的联系。民俗与人俱来,与族相连,是人生永恒的伴侣。一种民俗一旦形成之后,就会以一种特定的思考原型和重复出现的行为模式,在民俗圈内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生于斯、长于斯的民众,有意无意地整合接受具有共同心意民俗的规范。
总之,人的文化生命基因,虽然不像生物生命基因有物可凭,但是,还是有迹可寻的。现实中,人的生物生命基因激活了生命的活力,人的文化生命基因规范了生命的走向。两者从各自的基因密码出发,共同构建了人生的生命里程。
(节选自《民俗是人类文化生命的基因》)
1.下列对文中“文化生命基因” 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生命基因和生物生命基因共同构建了人的第二生命系统。
B.文化生命基因无处不在,但它是深藏不露、令人难以感受把握的。
C.文化生命基因是由民俗构成的,它使不同的族群在生活中产生差异。
D.文化生命基因对于人类的意义和作用远远大于生物生命基因。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类如果只重视自身的生物生命,而不关注文化生命,那是不完整的。
B.特定的习俗、风俗和思想方式影响着人类不同群体对世界的认识。
C.民俗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
D.人的文化生命基因是有迹可寻的,它规范了人的生命的走向。
2.C(“极大地推动了”有误)
2007年国务院公布了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我国的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显得更具传统文化色彩。
同学们在过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时,一定有很多故事。请以“过节”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请根据提供的上联,对出下联。(3分)
上联:科学无坦途敢踏崎岖登绝顶
下联:
示例:少年多壮志勇献青春绘宏图
请给下面一则新闻补写一句评论的话,不超过40字。(3分)
新华网广州2月14日专电:为遏制废旧电池乱丢乱弃而引发的环境污染隐患,从1月起,广东省经贸委联合有关部门,向广州市一些公众场合免费派送1000个废旧电池回收箱,用于回收居民生活中的废旧电池。但令组织者们想不到的是,废旧电池丢弃量最大的居民小区,竟然嫌麻烦不愿接收,目前仅有3个小区答应接收废旧电池回收箱。
这种反帝现象折射出民众环保意识淡薄,(1分)环保的宣传与落实任重道远(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