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溜达 座便器 大气晚成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B:雀跃 反奸计 食古不化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C:委曲 亲和力 厉行节约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D:腥红 一炷香 渊源流长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旅客雇了一头驴,骑着它到远处去。那天天气很热,赤日炎炎,他停下来休息,躲避在驴子的影子下,求个阴凉,避免暴晒。驴子的影子仅够遮蔽一个人,于是旅客和驴子的主人为了遮阴激烈地争起来,谁都认为自己才有这个权利。驴子的主人坚持说他仅出租驴子本身,不出租驴子的影子。那旅客说他雇的驴子包括驴子本身和影子。他们争论不休,以至打了起来。当他们打架时,驴子逃跑了。这两个人既丢了驴子又挨了暴晒。
人类有时也会像这两个人一样为了不重要的事而争斗,世界上很多祸患,皆因人与人之间各种小问题而发生。人们往往为小事争吵不休,从而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自己、别人与社会的生活都有轻与重的问题,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生活需要分清轻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
2.文体自选。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5.不得抄袭。
先剔除两个与段意无关的句子,再把剩余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4分)
①血检时间安排在排演莫扎特的《安魂曲》的前后60分钟。
②最近出版的《美国通俗艺术》上,刊载了一位歌唱家的最新专辑曲目。
③一个星期之后,当演员在不演唱的情况下只听一遍《安魂曲》录音,他们发现血液中的成分并没有明显的改变。
④法兰克福大学的科学家对职业合唱团的演员进行了血检。
⑤前者是免疫系统中担当抗体的蛋白质,后者是一种抗紧张情绪的激素。
⑥据此,研究人员认为,唱歌不仅能提高人体免疫力,而且还能极大地改善演唱者的情绪。
⑦他们发现,甲种免疫球蛋白和皮质醇的浓度在排练后都有了明显的增加。
⑧歌唱艺术是一种艺术创造,这种创造过程是体验、理解、再体验、再理解的过程;也是从第一感觉出发,寻找第二感觉并穿越第二感觉的升华过程。
应先剔除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剩余六句组成语段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应先剔除的两个句子是:②⑧(2分)(答对一个给1分,对一错一即无分)
剩余六句组成语段的顺序是:④①⑦⑤③⑥(2分)(错一处即无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寂寞的浯溪(有删节)
王青伟
(1)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的冬季,差不多是整整的一个冬季,一帮搞基建的民工到浯溪寻找能够烤火的树枝,靠着块大石壁,然后他们把拣来的枯枝败叶点燃,借以取暖。谁也没有想到,在离他们烤火不到二米远的地方,竟然就是一件稀世珍宝:浯溪三绝碑!
(2)要说浯溪,应该先提提衡阳。衡阳又称雁城,南飞的大雁,到了衡阳便徘徊不前了,雁群在秋风之中飞回低鸣,在云淡天高之下盘旋起落,寻找暂时憩息的归宿,不由人不心生无尽的遐想和莫名的激动!
(3)当雁鸣的声音渐渐远去时,我们突然听见了溪流的潺潺声。
(4)浯溪闻名的是它的碑林,其中称得上傲视千古、独立于世的当是三绝碑,一千三百余年前,唐代古文运动的杰出代表元结将他的不朽之作《大唐中兴颂》雕刻在一块巨大陡峭的石壁上,书写那块碑文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颜真卿,此时的颜真卿书法艺术已臻炉火纯青登峰造极,《大唐中兴颂》应为颜真卿书法之绝响。
(5)浯溪,极有可能触摸到了一种中国古代文人内心的隐秘世界,这种隐秘世界可能表达着一种政治和文化的双重反叛。
(6)泰山的雄奇壮观,暗含了中国帝皇的大一统思想,于是历代帝皇为其立封受禅,顶礼膜拜,浸淫到文化领域,儒家思想一统数千年,漫延到文学领域,豪放派永远占主导地位。公元七世纪中叶,一个政治失意、受到牵连的落魄文人元结被贬永州刺史,路途愈走愈逼仄,景物愈行愈荒凉,心地愈来愈灰暗。突然,他先是听见一声清脆的水流声,顺着溪流望去,到处一片姹紫嫣红,树叶成阴、怪石嶙峋,灰暗的心境一下为之明亮,荒凉的景物倏忽为之绚丽,这个小小的地方,溪是小的,山是小的,石头也是被分割为小块小块的,就连奔流的湘江也远没有长江黄河那样大气.那一刻,元结一下子看见了一个大我,面对浩茫的宇宙,他一下又觉得自己也就像浯溪这个小盆景,在天地之间变得那么渺小。
(7)于是他把那条溪命名为浯溪。浯溪,就是我的溪。古代的文人,以山水来造个字,并公然声称这块山水是属于我的,怕只有元结了,他当时的得意之情因这个浯字而情形毕现!于是,浯溪成为元结另一种文化精神的观照。他在这里感悟和寻找到了人生的另一面。
(8)我总感觉到浯溪碑林的诗书之中,就是这种半归隐文化的典型代表。浯溪这块小小的天地盆景,就是那种寻求半归隐境界的最佳场所,极度得意和极度失意的文人都不大到得浯溪,因为浯溪既不宏大,也不苍凉,得意时需要一个宏大的场所来抒发一下豪情,失意时则需要一个苍凉的处所来哀叹人生的不幸。浯溪就夹在这两者中间,成为一个狭窄的不可言喻的心灵通道,驱使着一帮文人悄然而至,因此,在这样一个不易激起情感大起落的场所,自然也很难得产生惊天动地的诗篇。
(9)每次我去浯溪,除了看它的碑林和山水之外,最令我留连忘返的是两处地方,一处是元结当年弹琴的浯台,那里是浯溪的最高点,每到月夜,元结总是执一把琴,坐在那里对江而弹,琴声激活了浯溪山水,浯溪山水浸润着他的琴声,元结与山水融合在一起,任千古忧愁万古功名顺琴而去,随水而流。我站在那个地方,常常缅怀的只是一种渐去渐远的影子,听见的只是一缕似要消失而又没有消失的古琴曲……
(10)另一处地方是大书法家米芾的拜石地,因为一尊奇石,米芾竟然一见而拜,现代的人似觉有些不可思议,我常常久久地凝视那块石头,觉得不过就是一块普通石头而已,然而,是一种什么样的灵性突然触动了米芾的内心深处?一块石头竟值得他跪地一拜呢?
(11)有一点却是可以坚信的,在现代文明铺天盖地的裹挟之下,我们是愈来愈找不到那种人与自然一触即发的大灵性了,这不仅是一种灵性的退化,更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消亡。
(12)每次我走进浯溪,总抱着一种敬畏之心,不敢多说一句话,因为每一块石碑上似乎都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在着着我,那一刻,我觉得,在那些燃烧的火把之中,一丝苍凉和无边的寂寞叩击着我的心灵。
18.作者说:“要说浯溪,应该先提提衡阳。”结合文章内容,分两点概括作者先提及衡阳的作用。(4分)
①(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从文中找出与“人生的另一面”含义相同的两个短语,并用简要的语言概述“人生的另一面”的精神状态。(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有人认为,本文以“寂寞的浯溪”为文题与文章内容有不合之处。请写出你的看法并简析理由。(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以叙述的笔调开篇,用稀世珍宝三绝碑的发现引出浯溪,写元结为浯溪命名,充分表现了元结作为封建失意文人的归隐情怀。
B.作者对浯溪抱有“敬畏”之心,这既有浯溪山水的自然之美的原因,也有元结、米芾等大家在浯溪的遗迹的人文之美的原因。
C.元结作为当时的政治上失意的文人,在浯溪找到了他的心灵归宿,他的《大唐中兴赋》成为三绝碑,就是因为它真实地抒写出自己的这份衷肠。
D.文中对泰山的雄奇壮观和历代帝皇为之立封受禅的叙述是为了反衬浯溪的小巧而别致,进而为元结的感悟张目。
E.作者对米芾拜石地的叙写,既是为了照应前文元结对浯溪的感悟,又暗合后文现代人应有一种与自然一触即发的大灵性的人文精神。
18.(4分)①交代浯溪所在的地理位置。
②由衡阳秋雁寻找栖息的归宿,同后文元结在浯溪寻到心灵归宿暗中相照应。
19.(4分)两个短语:①中国古代文人内心的隐秘世界。②半归隐境界。精神状态:既不极度得意,又不极度失意,情感不易激起大起落。
20.(答案要旨)没有不合之处。
理由:①文题中的“浯溪”是这篇散文叙写和抒情的主体内容。
②文题中的“浯溪”同元结对自己半归隐状态的感悟相通。
③文题中的“寂寞”与文中的元结、米芾从自然中产生感悟和灵性触动构成了反衬,突出了古人与自然感悟和灵性触动的可贵。
④文题中的“寂寞”暗示现代人缺乏古人那种与自然的一触即发的大灵性,从而含蕴了文章的主旨;反对人文精神的消亡。
(答题顺序要先答①或②,后答③或④;答出其中任何三点即给满分。只答出①和②只给2分,只答出①或②不给分。)
21.DE(4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①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②北海虽赊,扶摇可接。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③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①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②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③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阅读下列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 生
白居易
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先遣和风报消息,续叫啼鸟说来由。
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
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①结合尾联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首诗写法极富特色,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表现了诗人天涯沦落之恨。诗句表面上是写诗人希望春如果到了故乡,见到家乡的人寻找我,就告诉他们我正沦落江州受罪呢,而言外之意却是如果能向“春”那样自由自在地“周游”,游到哪里就为哪里带来美景,该有多好。(3分)
②参考要点:(3分)
拟人手法:①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春天到处漫游。②让和风传递消息,让啼鸟介绍情况。③春绿了青草,美了繁花。
反衬手法:以春的美景反衬天涯沦落之恨。
构思独具匠心:前三联赞春,尾联转为抒恨,初读意外,细思便觉反衬之妙。(答案开放,只要考生能立足原文,有理有据地进行赏析即可。)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1~14题。
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魏中书令翻之子也。性深沉有鉴识,清净寡欲,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赏识。天保初,除太子庶子,以本官行博陵太守。数年,大有声绩,远近称之。皇建二年,遭母忧去职,寻复前官。未几,迁司徒左长史,加骠骑大将军,领兼御史中丞。司徒录事参军卢思道私贷库钱四十万,聘太原王女为妻而王氏已先纳陆孔文礼聘为定,聿修坐为首僚,又是国之司宪,知而不劾,被责免中丞。寻迁秘书监。
天统中,除信州刺史,即其本乡也,时人荣之。为政清靖,不言而治,长吏以下,爰逮鳏寡孤独,皆得其欢心。武平初,御史普出过诣诸州,梁、郑、兖、豫疆境连接,州之四面,悉有举劾,御史竟不到信州,其见知如此。及解代还京,民庶道俗,追别满道,或将酒脯,涕泣留连,竞欲运送。既盛暑,恐其劳敝,往往为之驻马,随举一酌,示领其意,辞谢令还。还京后,州民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为立碑,敛缣布数百足,托中书侍郎李德林为文以纪功德。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聿修少平和温润,素流之中,最有规检。以名家子历任清华,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在官廉谨,当时少匹。魏、齐世,台郎多不免交通饷遣,聿修在尚书十年,未受升酒之馈。尚书邢邵与聿修旧款,每于省中语戏,常呼聿修为清郎。大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经历兖州,时邢邵为兖州刺史,别后,遣送白为信。聿修退不受,与邢书云:“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人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邢亦忻然领解,报书云:“一日之赠,率而不思,老夫忽忽意不及此,敬承来旨,吾无间然。弟昔为清郎,今日复作清卿矣。”及在吏部,属政塞道丧,若违忤要势,即恐祸不旋踵,虽以清白自守,犹不能免请谒之累。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本官行博陵太守 行:代理
B.聿修坐为首僚 坐:犯罪
C.时望多相器待 器:器重
D.愿得此心,不贻厚责 贻:遗留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知而不劾,被责免中丞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①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
②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C.①爰逮鳏寡孤独,皆得其欢心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D.①聿修退不受,与邢书云
②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袁聿修在官廉谨的一组是( )
①聿修在尚书十年,未受升酒之馈
②聿修少平和温润,素流之中,最有规检
③聿修退不受
④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⑤为政清靖,不言而治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⑤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袁聿修性格深沉有见识,清净寡欲,与物无争,深受崔休赏识。
B.袁聿修解代还京时,百姓争相送行,天很热,百姓怕袁聿修劳累,时不时地让他停马喝酒休息一下。
C.尚书邢邵与袁聿修有老交情,经常在尚书省开玩笑时,都称袁聿修为清郎。
D.袁聿修为政清靖,不言而治,自长吏以下,直到鳏寡孤独之人,袁聿修都能得到他们的欢心。
11.B坐:因为 12.A(A.而,转折连词 B.凭……身份/因为 C.他们的/大概 D.给/结交,帮助) 13.C 14.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外星人到底在哪里?
1950年的某一天,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和另外三位物理学家共进午餐,在饭桌上,费米突然冒出一句:“他们都在哪儿呢?”其他人马上意识到费米还在思考着刚才有关飞船和外星人的争论。后来,费米的这句话成了著名的“费米悖论”。
“费米悖论”隐含着这样的意思:理论上讲,人类能用100万年时间飞往银河系的各个星球,那么,外星人只要比人类早进化100万年,现在就应该来地球了。为什么他们还没来?他们究竟在哪里?
这个悖论之所以具有说服力,是因为它是基于银河系的两个事实:一、银河系非常古老,已有约100亿年的年龄;二、银河系的直径只有大约10万光年。所以,即使外星人只以光速的千分之一在太空旅行,他们也只需1亿年左右时间就可横穿宇宙。这个时间远远短于宇宙的年龄。如果真存在外星人的话,按道理他们早该到了。
这个悖论苦苦折磨着那些致力于探索外星生命的科学家们。半个世纪以来,宇宙飞船已经参观或探测了太阳系中绝大部分行星和主要卫星,但没有发现任何生命迹象。天文学家还追踪了成千上万颗星球发出的微波信号,至今为止还是一无所获。不可否认,我们探查的只是很少的一些星球和一个太阳系,而广袤的银河系中拥有2000亿颗星星。寻找外星文明的问题变成了:与地球类似的星球在银河系中到底有多少?地球之外的生命和智慧的进化轨迹与地球上的到底有多少相似之处?但“费米悖论”还是没有解决。
如果费米的逻辑分析是正确的,那将成为所有努力寻找外星生命的天文学家的噩梦,“外星文明生命探索”项目也将徒劳无功。但热心于此的人们还是能找到继续研究的空间。一种对付“费米悖论”的说法是:星际旅行过于艰难和昂贵,所以外星人才没能成行。另一种被称作“动物园理论”的解释认为,外星人就在地球上,或至少在某个地方看着我们,但他们发誓不干预人类的活动,就如同人类对那些濒危物种和古老文明所采取的做法一样。
不管怎样,科学家们还是在坚持寻找,他们常常用这样一句话来勉励自己:“证据的不存在,并非不存在证据。”
7.对“费米悖论”的隐含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
A.根据“人类能用100万年时间飞往银河系的各个星球”这种推测,现在的地球上就应该有外星人。
B.理论上讲,人类能用100万年时间飞往银河系各个星球,那么,比人类早进化100万年的外星人,现在就应该存在于地球上。
C.如果说,外星人比人类早进化100万年,那么,依据“人类能用100万年时间飞往银河系的各个星球”这种理论,现在外星人就应该来地球了。
D.如果说“人类能用100万年时间飞往银河系的各个星球”,这在理论上是成立的,那我们可断定现在的地球上就应有外星人留下的足迹。
8.对“费米悖论”具有说服力的原因说明正确的一项( )
A.外星人只要以光速的千万分之一在太空旅行,就可能在1亿年左右时间横穿宇宙,是因为银河系已有100亿年的年龄和大约10万光年的直径。
B.半个世纪以来,这个悖论让那些致力于探索外星生命的科学家受尽了折磨。
C.宇宙飞船已参观或观测了太阳系中的绝大部分行星和主要卫星没有发现任何生命迹象。
D.天文学家追踪成千上万颗星球发生的微波信号,至今为止仍是一无所获。
9.找出不属于“外星文明生命探索”项目不应徒劳无功的一项( )
A.广袤的银河系中拥有2000亿颗星星,我们的探察只是很少一些星球和太阳系。
B.环境与地球类似的星球在银河系中到底有多少,至今还是未知数。
C.到现在为止,我们还不清楚地球之外的生命和智慧的进化轨迹与地球上的到底有多少相似之处。
D.如果费米的逻辑分析正确,那么寻找外星生命的天文学家的努力便是一场噩梦。
10.对本文内容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 )
A.一种看法认为,星际旅行过于艰难和昂贵,所以外星人没能成行,这意味着,外星人可能存在。
B.本文最后一句话告诉我们,没有找到依据,并不意味不存在证据,只要我们继续努力,有可能找到我们希求的证据。
C.至今为止,科学家还是在继续寻求“外星文明生命”,因为他们坚信,这种更高级的生命一定存在。
D.“动物园理论”实质上也是与“费米悖论”不一致的理论,也相信外星人是存在的。
7.C 8.A 9.D 10.C
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据香港文汇报综合外电报道:福尔摩斯侦探小说的英国作家柯南道尔的一批遗失逾70年的私人文件在伦敦被人发现。 B:2003年5月1日清晨6点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简称“央视新闻频道”)如期开播了。(严格意义上说是试播) C:目前国内WLAN产业百花齐放,WLAN芯片市场根本没有形成寡头垄断格局,2002年就有华为、中兴……多家企业推出了相关产品。 D:布朗巴克宣称“在香港发生的事情将直接影响美国与香港的关系,不是纯中国内政”,这就赤裸裸地暴露出他及其背后的美国某些势力妄图使香港问题“国际化”的图谋。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在处理学习和娱乐的关系上,老师和父母谁也没有干涉我们的权利,我们应该把握好自己。 B:2003年长期从事三农问题研究的温铁军倾力建造了中国第一个免费培养农民的“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在河北定州成立。 C:自交通部公布“中国公路零公里”标志的征集通知后,全国各地的社会公众、专业公司及交通主管部门积极响应。 D:黄花城长城地处京师北门,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要冲,因此这里的长城用石条筑就,工艺精湛,堪称“固若金汤”,又名“金汤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