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将包括私企职工在内的广大职工最大限度地组织到工会中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共图大业,是促进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B:今年以来,该区把扩大外贸出口作为拉动全区经济发展的突破点,积极鼓励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出口产品转变,为企业出口创汇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C:日前,深圳航空、海南航空、四川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公布“机票超售”的补偿方案,手持“超售机票”被拒登机的旅客将可以获得最低200元、最高票面价格的赔偿。 D:作为全国性的竞技比赛,没有过硬的技术、清醒的头脑、稳定的心理素质,选手想在3个小时之内完成建立网络的比赛要求是不可能的。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随着笔记本计算机普及,外出开展业务的人员往往随身携带便携式机经由网络同位于总部的服务器______信息。这是网络的安全极为重要,如果密码被窃去,计算机系统就会被非法侵入。_______,人们寻找各种各样的_______对策。通常______越严密,使用越不方便。

A:交换 为此 防范 防御 B:交流 因此 防范 防御 C:交换 为此 防御 防范 D:交流 因此 防御 防范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密诀 冰凌 童叟无欺 以逸待劳 B:申辩 怜爱 华佗再世 三番五次 C:去逝 燥热 一丝不苟 莫衷一是 D:惬意 装潢 貌和神离 提纲挈领

作文(60分)

题目:天空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

空中鸟语

郭 枫

①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②到山上来,找一片幽深的林子躺下,静静地躺在铺着落叶的土地上,这时你的心灵便贴紧了山的心灵,别动也别想,好好地听一听鸟的语言吧!

③鸟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你不懂鸟的语言么?我想你应该懂得。在山上,谁都喜欢鸟的鸣叫,谁都懂得鸟的语言;谁都懂,清风懂,白云懂,清泉更懂,连挂在权上晒太阳的小花蛇也懂。

④鸟的语言永远叙述着动人的爱情。在金色的阳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聆听两只鸟在头顶上鸣叫。它们总是用五个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反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崩落。我在小时候就很熟悉这种鸟,绿背黄纹有一只小巧的红喙。我喜欢它们灵活的体态,更喜欢他们的样子,依偎着、厮磨着。

⑤山雀是顽皮的精灵,老是成群结队地撒野,老是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温开散来,直把你全身淋透,雨过天晴,在你阴翳的心版上引进阳光,在你灰白的生命里加上色彩。

⑥不是么?谁,面对着山雀子这么奢侈的自由、这么天真的喜乐能不怅然呢?可是,少年的好时光,总是流逝的太快又太恍惚,谁又能永远像山雀子那样的欢乐呢?想想看,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乃是自然中最可悲的族类啊!但山雀们却不管这些,不管你快乐不快乐,不管你忧伤不忧伤,不管你有多少无聊的思想,山雀们什么都不管,它们飞翔像一阵旋风卷起,它们落下像一片云彩罩地,嗳!为了欢乐,它们是忙碌的。难得的是有这片深山广林,要不,这些喜欢唱歌的精灵向何处容身呢?

⑦过午之后,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时候,高照在千山之上的秋阳,朦胧的光线竟空灵得如同饮醉了的月华:透着微醺,透者温柔,剑起那份耀眼的华彩,任凭幽谷深林去制造秋日的奥秘了。山林睡了,鸟儿们静默了。踏一坡金色的落叶,踏一地斑驳的树影,也踏着一份薄薄的寂寞。在众鸟默默之中,“咕咕――”,从哪里传来的几声鹧鸪呢?忽断、忽续、忽近、忽远,那缥渺的鸣声,竟有些不可捉摸了。真的是鹧鸪吗?在台湾很少听到鹧鸪呢!鹧鸪是鸟中的诗人,不,或者便是诗人的化身吧!就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咕――咕――”,我回到了江南。“咕――咕――”我沐浴着淡烟疏雨。石头城的苔痕,更加暗绿了哪!长檐飞角的小街,更加寂寥了哪!江里的落日更苍凉了哪!“咕――咕――”,奔驰在石板路上得得的马啼声突然隐去了。这是梦境,啊!这是在海角孤岛上奇幻的梦境。是的,我知道这是梦,可是我多么喜欢重温!

⑧到山上来,目闭起眼睛,不要再浏览风景,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鸟儿们有一百种声调在欢唱,仙乐飘飘,回荡在峰峦间,流淌在涧谷间。你不是从这美妙的清音,已经听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沧桑么?那么,除了敞开自己的心灵,还要做些什么呢?

⑨还要做些些什么呢?

⑩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

18.作者在文中说:“谁,面对着山雀子这么奢侈的自由、这么天真的喜乐能不怅然呢?”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作者所说的“怅然”的内容。(4分)

19.文章主要写鸟儿的鸣叫,但在第7段却写山林入睡、鸟儿静默的场景,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

20.作者说鹧鸪是“鸟中的诗人”,是“诗人的化身”原因何在?(4分)

21.作者在文中说“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请结合全文,分条陈述作者这样写的具体原因。(6分)

18.人都有过鸟一样的欢乐时光,但由于人自己制造出桎梏,把自己套牢,而使欢乐流逝,成为自然中最可悲族类。

19.渲染了一种寂寞寞清幽的氛围,衬托鹧缥缈的几声鸣叫,引发寂寥、苍凉的思乡之情。

20.因为鹧鸪的缥缈的鸣声,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能引发人们的思乡之情,这一点与诗人是相通的。

21.①鸟的语言永远叙述着动人的爱情;②鸟的鸣声里透露着欢乐与自由;③鸟的鸣叫叫声里,有诗情,能引发人的思乡之情;④从鸟儿美妙的清音中能听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任意3点即得满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注:①“老马识途”的故事出自《韩非子说林上》,齐桓公伐孤竹返,迷惑失道。他接受管仲“老马之智可用”的建议,放老马而随之,果然“得道”。②长途,代指驱弛之力。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4分)

(2)有人认为这道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说法?请说明理由。(4分)

(1)不杀掉他们,又痛恨他们看着自己的长官被杀而不去援救,该怎么办呢?(关键词“疾”“其”“如之何”)

(2)主管的官吏没有人把(如此严重的情况)向国君禀告,这就是在上位的人轻慢而残害百姓呀!(“莫”“是”“残”)

[0f01923951e45c63.gif]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一个观念:主流的社会文化范式认为人类的文化造成这样的文化变迁――环境危机、生态冲突等问题,这跟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有着密切关联;这种西方所主导的观念,不仅在西方社会发展,而且慢慢传染到全世界。这种观点至少有三个特点:强调竞争与征服;漠视和谐,不仅漠视与自然的和谐,还漠视与其他社会、其他文化的和谐;无限制地利用物质,认为资源永远我限,这是最大的错误。工业革命只是这些观念比较特别的发展,而这些观念是来自最早期的西方文化理念――两河流域下游的苏末文化。

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教授说:“中国与西方两大文明从肇基已基本为不同的原则所支配。”所谓不同的原则,就是不同的基本文化理念,即连续性的宇宙观和断裂性的宇宙观。他还说:“中国文明社会是产生,不是生产技术革命的结果,也不是商业贸易的起飞,而是逐渐通过政治程序所造成的财富极度集中的结果。”他认为,中国文化从新石器时代进入金属时代的过程中,就表现了一种特别的文化理念,英才叫做“延续”或“连续”;以苏末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老祖,从新石器时入金属石器时代开始,其基本的文化理念则是一种“断裂”的理念。

最明显的“连续”表现在生产工具上,从夏朝转入商朝开始利用青铜器的时候。商朝的青铜器都是用来作为礼器、酒器和兵器,如“鼎”、“爵”和“弋”等等;而商朝所用的农器是延续了新石器时代所用的石头、木头、蚌器和骨头。但苏末不同,它的青铜器最早是用来种植小麦,用青铜刀来收割成熟的麦穗。从新石器进入青铜器时代是一种突破,也是一种跟前面关系的断裂。西方学者常常笑话说,你们中国人好笨,有青铜器却不用来生产。我们当然知道用青铜器来生产更有效,生产更多,但多不一定好。从那个时代开始我们就希望跟自然和谐,互相尊重;不愿意用很有效的东西来破坏自然;我们认为自己跟宇宙是一体的、连续的,这一点从那时候开始就是我们整个宇宙观念的基本原则。

我们的人际关系也是如此。从夏朝到商朝,一直到后来的封建时代,我们都是以氏族、zōng jiāo 的团体,而以地缘的团体来代替。因此,在人际关系上,我们延续了zōng jiāo 关系,而苏末断裂了,代之以地缘关系。其他,如文字应用、城乡关系、财富累积等差别都是如此。

(选自《新华文摘》2005年第二期)

6.对“多不一定好”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文明社会的产生,不是技术革命的结果,因此“多”不利于社会文明产生。

B.中国文明社会的产生,不是商业贸易的起飞,当时社会还没有这样的商业贸易需要,因此没有“多”的必要。

C.“多”造成社会财富的极度集中,不符合中国文明社会产生的要求。

D.“多”会破坏自然的和谐与平衡,这种不尊重自然的做法会影响人类的永续发展。

7.对“延续”这一中国文化的理念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延续”包含着这样的思想:人与自然,与其他人,与整个宇宙是连成一体的。

B.“延续”即保持一种原始的生活状态,因此商朝所用的农具延续了新石器时代所用的石头、木头、蚌器跟骨头。

C.“延续”是一种连续性的宇宙观,意味着应该维持和和谐、平衡的关系。

D.“延续”这一中国的文化现象从文明初始阶段就已经形成,它体现在生产工具、人际关系、文字应用、城乡关系、财富累积等方面。

8.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 )

A.两河流域下游的苏末文化促使工业革命的产生,推进了西方文化理念的发展。

B.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是现代社会主流的社会文化范式,它影响全世界。

C.西方文明较之中国文明,就其特点看,更多地包含着一些错误的理念。

D.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不仅影响着西方社会,也给发展中的中国带来影响。

9.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连续与断裂是中西文明理念的差异之所在,这两种文化是可以互补的。

B.一个民族的文化理念,不是后期才产生的,而是从文明一开始出现就形成了。

C.人类文化造成今天这样的环境变迁,是西方社会的发展所造成的,因此我们应引以为戒。

D.作者对工业革命导致环境危机、生态危机等问题的观点持否定态度。

6.D  7.B  8.D  9.C

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去年以来,由于日方在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钓鱼岛的问题上接连采取的举措,使中日关系正常发展受到严重干扰。 B:用花木装点居室时,相对矮小的五针松、文竹、吊兰以及微型盆景等,最好放在茶几、案头或博古架处较合适。 C:经过几个世纪发展建立起来的古典芭蕾体系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舞蹈动作的技巧性、表现力和协调性。 D:“MM组合”对一般人不太熟悉,但对NBA球迷来说,它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话题。

作文(60分)

一个偶然的意念,会成为改变一生的重要决定。也许只因为听到一句话,也许只因为读到一行字,也许只因为看到一幅画,也许只因为听到一首歌,也许只因为偶尔抬头望见窗外的一朵云,……一念之间,人生走出了另一条道路。

请以“一念之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