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A:声名雀起 精兵减政 闲情逸志 黄梁一梦 B:嘻笑怒骂 明查秋毫 心有旁鹜 专心致志 C:手屈一指 过尤不及 开源截流 老羞成怒 D:循私舞弊 婷婷玉立 火中取粟 缘木求鱼

在现代汉语里,“和”是一个多音字,有“和平、和谐”之意,也可理解为“应和”“搀和”。人与人之间相处融洽,称之为“和”,社会没有战争配合适当称之为“和”,两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也是“和”……不同的场合,它的含义不尽相同。中国人历来十分注重“和”: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一个“和”字可引发我们许许多多的联想。请以“和”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0题

河对岸人家

李国文

①丹河从晋东南逶迤流入豫西北。

②平时,这丹河水清见底,游鱼可数,细流潺潺,微波荡漾。但到了夏秋两季,这丹河就变得狂放起来,一下子涨到半山高的滚滚浊流,汹涌而下,咆哮着,席卷着所有能裹挟走的一切,如雷似的冲决着,奔腾着。牛大的石头,在水中,像鸡卵般被摆弄着,那声势可畏可怖。每到此时,两岸便可望而不可即地分隔开来,鸡犬之声相闻,往来是绝无可能的了。

③我始终记得河对岸山顶阳坡上那几户人家,每天清晨阳光先把那小村落照亮。好久好久,这夏秋季节特别耀眼的太阳,从对岸山巅慢慢地滑下来,跨过飞腾的巨流,才照到我们工棚。此刻,已经是晌午了。可到了下午三四点钟,露脸不多一会儿的“日头”,又回到对岸那小山村了。直到我们工棚里黑黢黢的了,对岸屋顶的青石板上,还残留着最后一抹光亮,可以清楚地看到飞鸟归巢,鸡兔进笼,咩咩的羊群和悠闲地摇着脖下铃铛的短角黄牛回村的情景。

④那时,我很孤独。

⑤置身于人群之中,一顶“右派分子”的帽子扣着,成为不可接触的贱民,你不想孤独也不行。所有的人,都像害怕瘟疫地避开我,用这种在人群中画地为牢的孤独,来惩罚一个其实并无过错的人,虽然美其名曰教育,实际更多是一种文明的残忍。但无论如何要比《水浒传》里林冲脸上刺着金字,发配沧州,进步得多了。

⑥这种惩罚式的孤独,早已在个人的记忆里,化为历史;但当我白发苍苍时回首往事,犹心有余悸,甚至到了太平盛世的今天,时不时还会在半夜里被那昨日的恶梦惊醒。于是,就出现那阳光下小山村的画面,那是当时残留下来的全部记忆中唯一的亮点。因为当时几乎无人理睬,无人交谈,更说不上能得到什么温馨和同情的我,唯一的自由,除了有雾的天气里,山谷里烟云迷漫,遮住了视线,一无所见外,便是可以聚精会神凝望对面山顶上那几户人家。

⑦从屋顶袅袅的炊烟,到每扇门里走进走出的庄稼人,以及活蹦乱跳的鸡犬,悠闲走动的牛羊,走村串巷的货郎担,走亲戚,回娘家的陌生面孔……成为我排解孤独的良药。否则,那种被整个社会抛弃的隔绝感,一旦到了承受不住时,精神崩溃,会从崖上一头栽进汹涌的丹河里。有人这样尝试过,但不是我。

⑧所以,我从心底里感激那被阳光照得灿烂辉煌的小山村。至少它使我在绝望的生活里,从这扇窗户看到山民身上,也许是中华民族最本质上的善良。一切的恶,在这样生生不息的老百姓心里,几乎是无地自容的。这有点像丹河里的水,不论山洪暴发,水漫山谷,嚣张放肆,雷霆万钧到何等程度,那总是一过性的,很快就会变得如同不曾发过洪水那样,温柔平静,澄澈清净。也许,这就是人生的运行规律,没有永远的__,即使暗无天日的话,也应该相信和寄希望于明天的阳光。

⑨给我留下最难以磨灭的印象,是第一次到工地后,遭遇到山洪暴发,于呼啸的激流中“捞河”的壮举了。男女老少,全村出动。几个健壮的汉子,腰里系着绳子,拴在全村人手中。在丹河的浊浪里,捞取从上游冲下来的一切,对贫穷的山村人来说,等于一次天赐财富的好机会。即使冒着生命危险,也乐此不疲地一次次朝河中跃去。

⑩最让我激动的一点:一旦飘来尸体,什么到手的东西也不要了,想尽一切办法要把死人拖到岸上等待尸家认领。还有,他们有前辈留下来的捞河规矩,凡是完整的家具,锁着的箱柜,都不马上抬回村里,日夜派人守着,必须十天半月以后,水退了,还要等到水清了,确认无主才处理。衣物宁可沤烂,即或非常非常之需要,也决不染指的。这种古风,是在那纯朴的民心中扎了根的。

11人与人本来应该如此相携相助的。至于人为的孤独,那种恶的浊流,在阳光普照的温馨世界里,只是像山洪那样,尽管会汹涌而来,但来了还会去的。所以,在过去了若干年以后,又一次落入类似的境遇中时,我想起那山村的启示,便由此坚信,对于一切一切的__,至少不要绝望。

(摘自《北京青年报》2005年3月25日,有删改)

16、第三自然段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目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为什么说记忆中小山村的画面“是当时残留下来的全部记忆中唯一的亮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从全文来看,在作者眼中,“河对岸人家”有哪些特征?(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概括第十一自然段中的“山村的启示”(不超过30字)(4分)

20、第二自然段写丹河水势随季节而变化,这一段描写在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16.按时间顺序写。表现作者的孤独,对阳光、温暖的向往。

17.遥望小山村是作者那时唯一的自由记忆;小山村中人们的生活是作者排解孤独的良药;小山村使作者在绝望的生活里看到中华民族最本质的善良,相信并寄希望于明天。

18.生活贫穷,但宁静、温馨、悠闲、自由;村民善良纯朴,相携相助,古道热肠。

19.面对人性的丑恶与__的处境,应相信人性,相携相助,心怀希望。

20.为下文叙事作铺垫;为遥望山村提供依据;为下文议论作张本。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五题)(10分)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⑵既窈窕以寻壑, ,木欣欣以向荣,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⑶万里悲秋常作客, 。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

⑷歌台暖响, ;舞殿冷袖, 。(杜牧《阿房宫赋》)

⑸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两情若是久长时, 。(秦观《鹊桥仙》)

⑹楼船夜雪瓜洲渡, 。塞上长城空自许, 。(陆游《书愤》)

⑴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⑵亦崎岖而经丘,泉涓涓而始流 ⑶百年多病独登台,潦倒新停浊酒杯 ⑷春光融融;风雨凄凄  ⑸忍顾鹊桥归路,又岂在朝朝暮暮 ⑹铁马秋风大散关,镜中衰鬓已先斑

阅读下文,完成5――8题。

智能固态照明光源

美国伦塞勒工学院教授弗雷德・舒伯特等人说,正在开发的智能固态照明光源有潜力可以节省大量能源,以发光二极管(LED)为代表的新一代固态光源如果得到推广,全球电力消耗将可以节约10%。如果用新型固态光源取代基于燃料的照明,那么节能效果将更加显著。这对于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供应日益紧张的当今世界,无疑具有现实意义。

智能固态照明可以控制光的基本特性---包括光谱能量分布、光的偏振和色温,这就使得智能光源可以在不同的环境和要求下做相应的调整,而且这些是传统白炽灯和荧光灯不可能做到的。舒伯特博士说,固态照明光源,比如说发光二极管现在已经做到比传统白炽灯或荧光灯更加节省能源,理论上来说,使用正确完美材料和设计的固态照明元件只需要3瓦就可以取得相当于一个60瓦白炽灯泡所发出的光量。固态照明光源可以节省现在用于照明用电量的22%。交通灯使用LED,只需要白炽灯10分之一的功率。固态照明光源的进一步发展将会取代传统照明,最终也将会减少能源消耗和减少二氧化碳、甲烷等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的排放。

此外,日益“智能化”的固态光源除节能外,如果在医疗、信息技术、农业和交通运输等领域得到推广,还会给人类带来更多益处。比如,调节蓝色系照明光的色温,就能调节控制人体的生理节奏,对人类健康、情绪和工作效率产生有益影响;高频闪动的灯光,可以用来发射交通信号;自动刹车灯,可以给后面的汽车传达一个紧急刹车信息;调节这种照明光的光谱构成,可以在自然光照下不宜种植蔬菜水果的地带进行农业开发等。

虽然智能固态光源还有许多其它的新功能,例如可以调节光谱组成,用在显微镜就可以大大提高影像的清晰度,能够在研究和医学应用上进行实时鉴定,但是,研究人员认为,目前发光二极管等固态光源仍有待改进,其改进的方向在于:寻找能发出不同颜色光谱的新发射材料,在量子水平上继续提高其发光效率;研究将固态光源封装入灯泡、灯具的更好方式,加快向日常生活推广;提高发光二极管芯片尺寸、电流密度和应用温度范围等。

5.对“智能固态光源”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能按照人的要求“聪明地”调节控制光谱的能量分布、光的偏振和色温等。

B.、 智能固态光源不消耗常规燃料,而是使用发光二极管之类可以发光的材料。

C.、 智能固态光源能够大大减少能源的消耗,缓解能源紧张的局面。

D.、 使用智能固态光源照明具有普通白炽灯和荧光灯所不具有的功能。

6.对文中有关发光二极管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发光二极管是新一代固态光源的代表,不仅节能,而且环保。

B.、 发光二极管将有可能取代白炽灯、荧光灯,成为未来社会的主要照明工具。

C.、 使用发光二极管的交通灯要达到普通二极管同等亮度,其功率要求较低。

D.、 目前发光二极管在许多方面尚存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

7.下列理解与表述不属于固态照明光源除节能以外的新功能的一项是

A.、 有助于提高生物显微镜下影像的清晰度,从而使生物细胞的分类更加清晰。

B.、 有助于调控人体的生理节奏,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有益影响。

C.、 固态照明光源可以应用于医学领域,有利于医学操作的实时鉴定。

D.、 自动刹车灯可以给司机提供及时的刹车信息,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自动刹车。

8.根据本文内容,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使用固态照明光源,节能空间和潜力很大,有利于节能型社会的建成。

B.、 科研人员认为,固态照明光源在新材料、新技术、新能源、新工艺等方面需要改进。

C.、 固态照明光源有必要使用全新的量子材料,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提高发光效率。

D.、 可再生能源的供应日益紧张,固态照明光源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5.B   6.B   7.D   8.A

下列各句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据《中国矿业报》9月17日报道:上海宝钢集团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已日益为全球钢铁业界所认可,但随着其进入全球钢铁核心竞争圈步伐的加快,宝钢越来越感到向外国购买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困难。 B:大厅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不同时期的任长霞同志生前用的衣物、书籍与批阅过的文件,睹物思人,大家早已热泪盈眶,悲从中来。 C:亚洲的朋友担心,日本淡忘历史会成为社会的风潮,导致自己陷入孤立而不能自拔。 D:2005年高考结束后,有关专家强调:不管是平时训练还是高考作文,除了要做到感情真挚,内容充实外,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干净,对于那些多余的废话,要毫不留情地删去。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诋毁 掉书袋 箪食壶浆 识事务者为俊杰 B:噩耗 钉子户 胁从不问 多行不义必自毙 C:通缉 迭眼镜 金瓯无缺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D:刹时 顶梁柱 蝇营狗苟 明察秋毫,不见舆薪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在生物链中,狼是羊的天敌,没有狼这个对手,羊群就面临着灾难。在人类社会中,对手可以说是人类生命中的盐,少了它,生活会淡而无味。在人生旅途中,每个人都会碰上对手。如何寻找对手,如何对待对手,常常关系到人生的成败。

  请以“对手”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⑤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8-21题(18分)

   子夜昙花

   张错

  恩师过世。其子邀我去拿些物品,留作永久的纪念。于是,我去他家搬回一株昙花。

  也许是对老师的感情难以割舍吧,总觉得世间万物,包括花魂鸟魄,冥冥中可以沉默交流。人离开了,见不到了,但他在我心中,于是便存在。

  昙花搬回来,静静紧靠屋檐下数月。自春入夏,人花无语,岁月无声,只有偶然翠绿,显示出它对环境的适应。新叶缓慢自旧叶中长出.黑斑渐褪,花树重新有着雍容气度,一如恩师的寡言性格,在低调行事风格中,始终带着浓郁而清晰的自信。我对花树没有期待,它存在,我已心满意足。

  就在寻常一天,竟意外发觉昙花已垂首含苞了。

  何等蓦然而来的惊喜!不是花开花落,而是花的讯息。像久别的人,传来心花怒放的约会,直教人朝夕亟待。

  久闻昙花只开一夕,是最初一夜,也是最后一夜.充满生命奋发与无常的哲理,便决心迎接它来临的启迪。

  那几乎是即时降临,一旦发觉满蕾的翌夜,便有如忍俊不禁的笑容,迫不及待地绽开。__夜晚,洁白花朵,如冬天雪夜,没有月光,星星也暗淡。它的来临使人震撼,也使人惊惶。有一种漫步而来的绰约,以缓慢节奏,进入生命最灿烂点,也是最颓废点,没有一丝保留,像爱与死!

  犹如一张昂首的险,花容就是一世青春。然而此花与众不同,它的才情志业极端隐秘,因而选择了寂静无人之夜,不屑在白日与红尘争艳。

  它极端美丽。尤其在孤独时,要在众芳国里遗世独居,又是何等勇毅果决?花开之夕,遂自有清雅幽香。香随夜转浓,弥漫四周,有如昭告天下:在这一夜,全世界只有一种花香,为一个人。为了此夜,必须是另一朵花,另一种香。永远没有重复,像一段情,或一个名字。

  它的性格极其刚烈。它幽雅绝俗.不只有意逃避四周繁华,甚至鄙弃热闹,喜欢冷清。

  它一夜尽情绽开无悔。花期虽短,绽放姿态却极为狂放,有一种壮士舍身之悲壮。但每年花季有如转世,无悔依然。

  我随即发觉,即使在短暂漆黑夜里,它的笑容已日渐难以为继,并带着英雄疲惫。本来雪白如银的花瓣,光芒四溅,几可灼伤人目;而后却慢慢苍白如纸,只隐约露出些许其原来风骨神韵。这一张脸,我想我最熟悉,最会为之伤心垂泪。那不只是物伤其类,更是命运中许多注定的无法回转与挽留。

  生命的确如此!许多灿烂时光,有如昙花一现。花开刹那,如幻如梦,花不知自己在盛开,梦中人更不觉自己在幻梦。惟有梦醒花凋,方悉前尘过往。我知道今夜花会尽情怒放,正如黎明一定会来临。

  辞世恩师如此幻过,今日我也如此梦过,将来我的学生还会如此幻梦下去,最终我们便会一一走入夜里。留下一生的纪录,其实不过是花与夜的争辉。

  18.作者写到“我对花树没有期待,它存在,我已心满意足”,继而又写到“何等蓦然而来的惊喜!”

  作者“心满意足”是因为:

  作者“惊喜”是因为:

  19.作者说,“它的来临使人震撼,也使人惊惶”,请根据文意谈谈这句话的含意。

  答:

  20.这篇散文中,①作者认为昙花与众不同之处是什么?②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答:①

   ②

  2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在短暂漆黑的夜里,昙花的笑容难以为继,风骨神韵也随之隐匿起来,因此作者物伤其类,伤心垂泪。

  B.生命的确有如昙花那样,有许多灿烂时光,也有许多注定的无法回转与挽留。

  C.作者以花喻人:花开时,如幻梦;只有梦醒花凋,人才会懂得生命真正的意义。

  D.本文语言平实,不事雕琢;笔调低沉徐缓,感情藏而不露;反映着作者淡泊的心志。

  E.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方法,通过对昙花形象与性格的描写,艺术地表现出对人生价值的理解。

18、(1)昙花如恩师一样性格寡言,“我”能够与之沉默交流。(2)本来对花树没有期待的“我”意外发觉昙花已经垂首含苞了。(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19.因迸发出生命的全部活力而无比灿烂,同时也因步入生命终点而转瞬即逝。(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能力。)

20.①答案要点:它的才情志业极端隐蔽;它极端美丽;它的性格极其刚烈;它一夜尽情绽开无悔。(本题考查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②表达作者对人生价值的独特感悟和理解(或:恩师的精神品质将一代代传下去)。(本题考查对语段文意的理解能力。)

21.BE(本题考查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2、,闻道有先后,术页有专攻,如是而已。

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

,信可乐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