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B(旋:随即)
10.B(以:都是连词,因为。A乃:才/竟然。C之: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D其:他的/我的)
11.C(①表现他博学强识,③表现他仕途不顺,⑥表现他为官清廉。)
12.B(兵部尚书崔景荣不曾弹劾他,魏忠贤勾结智铤弹劾他。)
13.(1)徐光启因自己的抱负不得施展,请求辞职而去,没获得批准。
(2)元代已经出现了应当发生日、月食而没有发生的情况,郭守敬尚且如此,所以不能责怪钦天监台官计算出差错。
(3)御史说,徐光启盖棺下葬时,口袋中没有多余的钱财,请朝廷加以优厚抚恤,以使贪赃枉法者感而羞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目前的中国不需要庄子精神
借助于《百家讲坛》的神力,沉寂了很长时同的庄子也终于开始风光起来,他的人生哲学也变得流行起来。什么“逍遥游于物外”,什么“无为、无功、无名”,追求绝对的自由精神,等等。可是我们也不要忘记了,庄子也是中国犬儒主义的创始人,庄子的“自由精神”混合了犬儒精神而显得俗不可耐。在今天的中国倡导庄子精神实在不是时候。
《庄子》的“自由精神”似乎早为大家公认,其高蹈超越、想像之奇绝,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我要补克的是:《庄子》中还有大量犬儒主义言论,体现了一种非常糟糕的鸵鸟智慧和乌龟哲学。庄子一方面大骂世俗,一方面又反复说要“不谴是非而与世俗处”.也就是说.不要去管什么是非,要无备件地和世俗世界好好相处;一方面大谈“不为物役”.但另一方面更告诫人们要“与物周游”、“与物为春”。庄子一方面是大胆想像,神游于九天之上,另一方面则奉行“识时务者为傻杰”的现实主义策略。庄子的想像更多地体现在玄空的神游上,在实际行为上却认同价值颠倒的现实世界。他的“游”也只是不触及现实的“神游”而已。其实这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的结合才是完整的庄子,它们共同组成了犬儒式的人生态度。
所谓“犬儒主义”,指的是个体与社会之同的一种畸形关系。犬儒主义诞生于公元5世纪的希腊,它指一种对文化价值的对抗精神,一种深刻的怀疑,它认为世界是不值得严肃对待的,不妨游戏之。到了现代,犬儒主义的含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其对于世界的不信任和拒绝的态度没有变。犬儒主义虽然对现实不满,但是又拒绝参与社会世界,或遁入孤独和内闭,或转向任诞的审美主义,而其骨子里则是虚无主艾。他们对于世界保持了清醒的距离意识,但是却不敢或不愿与之正面对抗,而以一种嬉笑怒骂、冷嘲热讽的处理态度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妥协混合的矛盾立场。
犬儒主义不仅仪表现了现实的__,或者现实世界中道德的颠倒和价值的真空状态,更是人们时于这种颠倒和真空状态的麻木、接受乃至积极认同。犬儒主义者即使在心理也不再坚持起码的是非美丑观仓,不但对现实不报希望,而且对未来也不报希望。犬儒主义的轴心是怀疑一切,不但怀疑现实,而且也怀疑改变现实的可能性。也就是说犬儒主义是一种深刻的虚无主义。这种虚无主义有可能表现为死气沉沉、一潭死水.也可能表现为装疯卖傻、装神弄鬼。犬儒主义常常出现在社会__、绝望意弥漫的历史时期。这个时候的突出特点是现实世界的无奈和想像世界的高蹈,两者相互强化。在这个意义上,大概庄子的确算得上是当今中国精神界的导师.它应和了当令中国的普遍的社会冷漠。试图通过内心的所谓“宁静”来掩盖现实生活中的无奈。
在目前中国的情况下,庄子人生哲学的流行所导致的只能是全社会的犬儒主义,它或许能够培育出一批不问世事的逍遥派,却永远不可能培养出积极参与的现代公民。这难道是我们需要的吗?
6.文中“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所指的内容,最准确的一项是
A.自由精神//现实主义策略 B.大骂世俗//和世界好好相处
C.不为物役//与物周游 D.玄空的神游//价值颠倒的现实世界
7.下列关于“犬儒主义”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犬儒主义”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对于世界的不信任和拒绝参与的态度。
B.“犬儒主义”对待现实世界的立场是矛盾的,既强烈不满,又积极认同。
C.“犬儒主义”怀疑一切,是一种深刻的虚无主义,常常出现在社会__时期。
D.“犬儒主义”有可能使人死气沉沉、一潭死水,或者装疯卖傻、装神弄鬼。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在中国沉寂了很长时间,《百家讲坛》使他的人生哲学变得风光且得以流行。
B.《庄子》中有许多体现鸵鸟智慧,乌龟哲学的言论,在今天的中国不合时宜。
C.现实世界的无奈和想象世界的高蹈,使得庄子成为了当今中国精神界的导师。
D.“庄子”的流行只能导致中国社会的犬儒主义,不能培养出积极参与的现代公民。
6.A(从本段整体着眼进行分析)
7.B(“犬儒主义”积极认同的是现实世界中道德的颠倒和价值的真空状态。)
8.C(“庄子成为了当今中国精神界的导师”绝对化。)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铁道部春运办预计春节后第二个客流高峰将在2月16 日至2月26日出现,高峰日发送旅客将不低于400万人次左右。 B:电视剧《闯关东》的拍摄,最大的意义还不在于为荧屏增加了一个精彩的故事,而在于对那段重要历史的抢救。 C: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浪潮中,这个村的村民们大力发展哥4业,生活水平从人均四百多元增加到八百多元。 D:在社会舆论共同谴责、法律严格禁止、政策已经明确的__环境下,一些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仍然能够生存,原因之一就是背后有“保护伞”。
依次填入下面各旬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细细品读孟祥斌生前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故事,里面无不 着他对人民群众的爱、对家人的爱和对战友的爱。②日前,经德州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合格的52535株、价值3764万美元的鲜活花卉顺利在荷兰 入境。③帮助受难的矿工家属子女走出矿难阴影,并解决他们实际的生活困难,政府部门 ,不能随意把他们推到社会上去。
A:浸透 通关 责无旁贷 B:浸染 通关 义不容辞 C:浸染 过关 责无旁贷 D:浸透 过关 义不容辞
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A:肄业 掉书袋 素昧平生 仰之弥高,钻之弥艰 B:篇幅 挖墙角 钟南捷径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C:缘份 侯车室 察颜观色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D:洞悉 洽谈会 色利内荏 城门失火,泱及池鱼
请以“微笑着唱响生活的歌谣”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刘翔为什么能“飞”得如此完美
郭松民
刘翔破了世界纪录,固然有他先天的天赋、后天的训练等种种因素,但他的速度也的确证明了,一个有着超越性的人生态度的中国人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
中国飞人刘翔继勇夺雅典奥运会冠军之后再次令世界惊讶:他在刚刚结束的2006年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以12秒88打破了沉睡13年之久、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创造的12秒91的世界纪录(7月12日新浪体育)。刘翔赛后由衷地感叹:真是太完美了!看着他身披国旗绕场奔跑的镜头,我想所有的中国人也都会发出同样的感慨。
刘翔为什么能够如此完美?我想,他显然不是为了拿到国际田联奖励的那块金砖,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如他的教练孙海平所总结的那样:心无旁骛,一心要跑好,跑赢!换言之,对刘翔来说,把自己的状态发挥得尽善尽美,就是目的本身,而不是实现任何别的什么目的的手段。
这个判断让我想起了一部曾经风靡美国的小说《海鸥乔纳森的故事》。小说主人公乔纳森是一只有理想的海鸥,他不安于只是活着,不安于世俗的命运,对那种“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吃,并且想方设法延长寿命”的想法嗤之以鼻。“乔纳森喜爱飞行胜于一切”,他激情痴迷地练习飞翔,时时刻刻在挑战海鸥的局限,希望能飞到任何他想去的地方。最终,他发现自己最大的快乐就是进入这种境界――“飞得尽善尽美就是天堂”。
刘翔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在冲过终点的一刹那,他的感觉一定是“这就是天堂”,也许天堂也还没有这么快乐吧?
现在我们可以知道,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得像刘翔那样尽善尽美了:因为有太多功利的考虑遮蔽了我们的心智。我们缺少像刘翔、“海鸥乔纳森”那样超越性的人生态度,除了“名利”二字以及物质的享受,我们早就忘了什么叫“理想”。
当然,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像刘翔跑得那么快,但在自己选择的领域里,只要我们能够像刘翔那样心无旁骛,怀抱理想,我们其实也完全能够像刘翔那样“把自己的状态发挥得尽善尽美”:假如一个官员把实现公平和正义看作是自己从政的目的本身,假如一个企业家把制造出世界上最优质的产品看作是自己管理、经营的目的本身,假如一个学者把追求真理看作是从事学术的目的本身……
遗憾的是,所有这一切,都不过是“假如”而已。真实的情况是:大部分从事这些行业的人,都把自己的职业看成是谋取各种功利的手段罢了。
明白了这些,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我们的官场会有那么多腐败,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中会有那么多假冒伪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专家”喜欢昧着良心说话,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制度都会失灵……甚至我们能明白,为什么中国足球始终冲不出亚洲。“国脚”们和刘翔最大的区别也许在于:刘翔心里没有金砖,而他们心里只有金砖。
刘翔破了世界纪录,固然有他先天的禀赋、后天的训练等种种因素,但他的速度也的确证明了,一个有着超越性的人生态度的中国人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学者萧功秦曾经感慨地说:中国人什么都不缺,智慧、毅力、勤勉、奋发,这些东西都有,缺少的就是一种对人生的超越功利的浪漫主义态度。现在我们在刘翔身上看到了这种宝贵的东西,是不是应该向他学点什么呢?
19.文章第二段为什么重点强调110米栏世界纪录?(2分)
20.文章第四段引述的“海鸥乔纳森”的故事有什么作用?(4分)
21.结合文章,理解下面两个句子的含义。(6分)
(1)所有这一切,都不过是“假如”而已。(3分)
(2)刘翔心里没有金砖,而他们心里只有金砖。(3分)
22.文章的中心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并结合文章,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19.突出了打破世界纪录的艰难,(1分)交代了刘翔的在洛桑大奖赛中的完美表现。(1分)
20.引述“海鸥乔纳森”的故事形象化地表现了理想对于一个人的重要作用,(1分)引出下文对刘翔能够完美表现的原因的分析及作者对于缺少“对人生的超越功利的浪漫主义态度”者的批评。(3分)(意思对即可)
21.(1)大部分人在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中本来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所作为,但事实往往恰恰相反,作者的遗憾之情寓于其中。(3分,意思对即可)
(2)刘翔之所以能完美表现,是因为他心中只有理想,没有功利之心;而在一些人心中却只有利益的驱动,无理想可言,也便无法取得超越性的成就。(3分,意思对即可)
22.(1)心怀理想,淡忘功利,有超越性的人生态度才能取得辉煌的成就。(2分)
(2)有些人把自己的职业仅仅看成是谋取各种功利好处的手段,就会滋生许多影响事业发展的不利因素,甚至是在事业发展中一败涂地;(2分)而那些心怀理想,淡忘功利,有超越性的人生态度的人,在自己的事业上总能心无旁鹜,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名利思想是短暂的人生动力,而崇高的理想才是人生发展的动力之源。(2分)(如果学生从其他角度回答,只要切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亦可)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18分)
梅花几度梦里寻
王本道
中国人对于梅花普遍怀有一种特殊的爱恋之情。应该说,没有哪一种花像梅花这样享受着众口一词的好评。其实,就梅的形象看,若是在花中“选美”,她是无论如何难当花魁的。那薄如蝉翼的花瓣,稀疏的花蕊,淡淡的清香,在众香国里,绝对难以招人眼目。历览前贤崇尚梅的缘由,加之几次充当梅客的感悟,我想,千百年来,梅之所以令人欣赏、赞誉、咏叹,多半是源于它的品格。因此,“品逸如梅”常常被用作是对一个人品行的赞誉抑或是自立的标准。宋代林和靖老先生生性奇俊,超凡脱俗,终生不愿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直在杭州孤山过着隐居生活,平生植梅放鹤,人称“梅妻鹤子”,也历来被传为佳话。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得宠,说来说去还是文人的笔力所致。中国的文人往往自诩为以天下为己任,而文人们的际遇又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特别是那些刚正耿直的正人君子和贤达官宦,往往怀才不遇,或是屡遭贬谪,尽尝阶下之苦。而梅花的韵致高格、清雅幽香便往往被他们寄寓远大的志向,比拟自己的意志和胸怀。如陆游的诗:“向来冰雪凝严地,力斡春回竟是谁?”王冕也有诗云:“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正是这些古仁人的生花妙笔,赋予了梅淡泊迷人又孤高桀骜的个性且广为传播。
从拟人的角度看,造物主也实在是委屈了梅的。二十四番花信风,梅信属第一,节气恰恰是在“苦寒”之时。尽管生不逢时,命运不济,而梅却我行我素,不屈不挠,在苦寒之中“寂寞开无主”,显现着既勇敢叛逆又悲壮凄楚的色彩。正是梅的这种秉性,才使她在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大千世界中非但未被挤出局,反而被文人们升华到“岁寒三友”、花中“四君子”的位置。作为一名忠诚的“梅客”,我委实在梅的品行中,汲取了太多太多的教益。每次赏梅归来,时常夙夜忧叹:苦寒之于梅,确属命运的不公,世道的不公。而梅呢,却无怨无悔地傲雪凌霜,凄切着、幽怨着,年年岁岁按季奉献着自己的幽香。常常是在遇到了挫折,遭到了磨难,碰到了不公之时,我会在梦乡里看到那千树万树的梅花。
佛家曾有“一切有情,众生平等”之说。其实人生一世与其他生灵的一生就其过程来讲,并无二致。人若托生是国色天香,魏紫姚黄,时时遭人羡慕当然是大好事。但世事往往不尽如人意,在这个世界之上,高官厚禄的幸运者终归是极少数,多数人不论从事什么职业,努力的结果充其量只是小康而已。我当然不喜欢贫穷,现今社会,一个终身怀有衣食之忧的人是很难成就业事的。但是我也从不企望锦衣玉食,大富大贵,凭组织的培养,个人的努力,能有一份自己力所能及又喜欢做的事情,并在生活上衣食无忧就已足矣。想那冷峻的梅,若真的给她换一个温室环境,怕还真是难以承受呢。梅是在苦寒的背景之下,扎根、生长、开花的,也恰恰是这苦寒,才使她蓄满了这成长的动力。苦寒之于梅,又何尝不是一份财富呢?人的一生也同样,心想事成,万事遂顺,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苦难同样是人生的必含内容。一个人通过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同样是一笔特殊的财富,它来之不易,自然也不会轻易丧失。梅是在病态的环境中,在不公正的待遇中散放幽香的。是否要改变这种生存环境,纠正这种不公,讨还个正确的说法呢?这也许是永远做不到的事情。对此,梅采取的是默默承受的态度,正是这种承受,才使得她在万花丛中始终能独树一帜!人若失去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和达观的心态,还会有生存的信念吗?
(选自《人民日报》,略有改动)
19.文章第一段说梅花“在众香国里,绝对难以招人眼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20.作者为什么认为“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得宠,说来说去,还是文人的笔力所致”?(4分)
21.“我委实在梅的品行中,汲取了太多太多的教益”,从文中看,作者汲取了哪些教益?(6分)
22.作者引用佛家语“一切有情,众生平等”是为了表达怎样的观点?结合本文,谈谈自己对这一观点的认识。(6分)
19.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为后文突出表现梅花的品格作铺垫。(2分)
20.中国的文人往往自诩为以下天为己任,正人君子和贤达官宦往往怀才不遇或屡遭贬谪(2分),故用梅花的韵致高格、清雅幽香寄予远大志向,比拟意志胸怀。(2分)
21.(1)梅花无怨无悔傲雪凌霜的品格,给我战胜挫折,摆脱磨难与不幸的勇气(信念)。
(2)一个人通过随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是一笔特殊的财富,且不会轻易增失。
(3)面对生活的苦难,人应当具备承受的能力和达观的心态,进而产生坚强生存的信念。
(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2.(1)人生一世与世上其它生灵的一生就其过程来讲,并无二致。(2分)
(2)示例:世界上的众多生灵没有选择生存环境的权利,有的是国色天香,魏紫姚黄,让人羡慕,但也有的如梅花一样,生存于恶劣的环境中,“难以招人眼目”。人的一生同样如此,得高官厚禄者少,平平淡淡者多,但我们不能一味的怨天尤人,应当怀有一颗平常心,做力所能及的事,知足常乐。即使面对生活逆境,也应当如梅花一样勇于面对、勇于承受,永远不失生活的信念。(4分)(如学生能从其他角度作答,只要切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亦可)
仿照下面的句子,续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结构一致。
生活是一首诗,朦胧、绚丽而又多彩。
生活是一支歌,清脆、委婉而又动听。
答案示例:生活是一杯酒,辛辣、芳香而又浓度。生活是一场戏,曲折、生动而又有内涵。(共4分,每句2分,内容形式符合要求即可)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荀子《劝学》)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 (司马迁《屈原列传》)
(3)此地有崇山峻岭, ,又有 ,映带左右。
(王羲之《兰亭集序》)
(4) ,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锦瑟》)
(5)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
(1)假舆马者(2)举类迩而见义远(3)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 (4)锦瑟无端五十弦
(5)花自飘零水自流(共6分,每空1分,每空有一处错误即不得分)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