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博弈 生死攸关  前踞后恭 秘而不宣 B:分量 疫情暴发  自行其事 闻者足诫 C:蜇居 厉行节约  立案侦察  纵横捭阖 D:勘察 披沙拣金   计日程功 开门揖盗

题目:一路有你陪伴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和套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永恒的托尔斯泰

曾经让我激动的小说可真不少,其中当然有托尔斯泰的《复活》和《安娜•卡列妮娜》。而后来,我怎么就那么强烈地喜欢上了海明威?他那貌似枯槁的短句竞有那么丰腴的蕴藏,我甚至感到全世界的作家数他最有魅力。还有福克纳、鲁尔弗、川端康成、博尔赫斯……托尔斯泰怎么竞显得模糊了?曾经“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来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现在又终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了。仔细想想,大师是谁,海明威还是福克纳?川端还是谷崎润一郎?心里忽然明白过来,真正的大师应该是托尔斯泰,那个长着大胡子身穿布衣经常和农民一起耙草的伟大的托尔斯泰。

现代作家如海明威、卡夫卡、马尔克斯,怎么着都觉得散碎了点,思想让人捕捉不住,令人激赏的往往只是语言、细节和叙述手法。如果说文学仅仅是对人生或社会的展示,那怎么能让人心悦诚服?毕竟,文学不只是展示。仅此一点,海明威怎么能和托尔斯泰比?有人说,托尔斯泰是一面“镜子”,托尔斯泰怎么能仅仅被说成是一面“镜子”?

是什么让我们觉得托尔斯泰好像是一座山,他笔下的人物总是弥漫着浓浓的忏悔之情,不是白种人或是黑种人或是黄种人的忏悔,而是人类的忏悔?为什么他的小说能让人听到深深的叹息,感觉到对人类灵魂的无情鞭挞?难道这一切不是基于对人的深深的爱?塔吉雅娜•

托尔斯泰说她的父亲“爱一切人,被一切人爱”。现代派作家少的是爱,多的是技巧,然而文学毕竞不是技巧的展示会、语言的杂耍或叙事的杂技。

读托尔斯泰,常常让人想到zōng jiāo 。但把zōng jiāo 淘洗一番,祛除世俗附加上去的荒诞,剩下的就是zōng jiāo 美好的一面:净化人类的灵魂。这话太古老了,但托尔斯泰最动人之处正在于此。阅读托尔斯泰,你会觉得自己的灵魂是那么不干净,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净化。

我们有时会觉得托尔斯泰太像一位“教主”。然而他的劝谕总是通过“真正的小说”来实现的。和托尔斯泰比较一下,萨特的小说是不是太“非小说化”了?托翁总是不动声色地通过人物达到他的目的。真理从来都是浅近的,就像太阳,悬在你的头上,就那么一个圆,带给你光和热。读《复活》或《安娜•卡列宁娜》,你感觉到的是手法?语言?结构?全不是。这一切那么完美地综合着,任何一面都不特别突出,一切均水__融,以求突出人物来传达作家所要传达的“教谕”。这才是大师,自然、大方、有力。在托翁面前,现代许多“实验性小说”是不是太喜欢花样百出,因而大有些小气?

文学上“寻根”的说法往往显得可笑。我们的许多作家像不像一棵树。站在大地上却喋喋不休:“我们的根在哪里?”而暮年的托尔斯泰对来访的朋友说起他正在写一本有关政府和人民关系的书。托翁散步的时候,常常会突然停下来,麻利地割草以试一试刀刃;遇见两位香客打扮的老头,托尔斯泰会叫住他们,说一会儿话,给他们一些钱。他一生都努力地想使自己不要远离人民。

阅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日记和关于他的回忆录,一次次地让人感动。我想,面对托尔斯泰的著作你就会清清楚楚地知道什么是大师,知道托尔斯泰与某些“大师级”作家分量的不同。

19.第一段文字中划横线的部分,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意思?(4分)

20.作者在文末说:“面对托尔斯泰的著作你就会清清楚楚地知道什么是大师。”请结合全文分条简要概述作者认为托尔斯泰是“真正的大师”的理由。(4分)

21.传记常常要写传主的业绩、荣誉等,但本文并非如此。本文通过恰切的表现手法,说明托尔斯泰才是真正的大师。全文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22.有的人评价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文学史上空前绝后的大师”,有的人评价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作者认为托尔斯泰是“永恒”的。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认识。(5分)

19.(4分)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认识的变化过程:曾经喜欢托尔斯泰,后来产生了怀疑,强烈地喜欢海明威等,再后来终于明白(或肯定)了只有托尔斯泰才是真正的大师。  评分说明:谈出作者的认识2分;写出认识的具体内容2分:“怀疑”、“明白”是关键词。

20.(4分)(1)托尔斯泰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的深深的爱.  (2>托尔斯泰的作品能净化人们的心灵。  (3)托尔斯泰总是以突出人物来传达主题思想。  (4)托尔斯泰一生。都想使自己不要远离人民。  评分说明:每点1分,答出4点即满分。

21.(5分)对比(“比较”或“反衬”也可)分析,(1分).主要是和现代作家对比1分)

    作用:表达了作者的文学追求,(1分)使文章观点更鲜明突出,(1分)从而说明托尔斯泰才是真正的文学大师。(1分)  注:答出其中两点只能得1 分。 

22.(5分)这些评价都充分肯定了托尔斯泰在傲围文学史上和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和    成就。(1分)本文评价托尔斯泰是“永恒”的,还在于他深邃而平民化的思想,超阶级的博爱思想,努力走__民、为大众服务的创造思想。(2分)  注:意思对即可。

  分析:他笔下的人物总是弥漫着浓浓人类的忏悔;他写有关政府和人民关系的书,他一生都努力地想使自己不要远离人民;读他人类的灵魂就会得到净化。注:能答对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大明湖之春

老 舍

北方的春本来就不长,还往往被狂风给七手八脚的刮了走。济南的桃李丁香与海棠什么的,差不多年年被黄风吹得一干二净,地暗天昏,落花与黄沙卷在一处,再睁眼时,春已过去了!有这样的风在这儿等着,济南简直可以说没有春天;那幺,大明湖之春更无从说起。

济南的三大名胜,名字都起得好: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都多么响亮好听!

一听到“大明湖”这三个字,便联想到春光明媚和湖光山色等等,而心中浮现出一幅美景来。事实上,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湖中现在已不是一片清水,而是用坝划开的多少块“地”。“地”外留着几条沟,游艇沿沟而行,即是逛湖。水田不需要多么深的水,所以水黑而不清;也不要急流,所以水定而无波。东一块莲,西一块蒲,土坝挡住了水.蒲苇叉遮住了莲,一望无景,只见高高低低的“庄稼”。艇行沟内,如穿高梁地然,热气腾腾,碰巧了还臭气烘烘。夏天总算还好,假若水不太臭,多少总能闻到一些荷香,而且必能看到些绿叶儿。春天,则下有黑汤,旁有破烂的土坝;风叉那么野,绿柳新蒲东倒西歪,恰似挣命。所以,它既不大,又不日月,也不湖。

话虽如此,这个湖到底得算个名胜。北方的城市,要找有这么一片水的,真是好不容易了。千佛山满可以不算数儿,配作个名胜与否简直没多大关系。因为山在北方不是什么难找的东西呀。水,可太难找了。济南城内据说有七十二泉,城外有河,可是还非有个湖不可。泉,池,河,湖,四者俱备,这才显出济南的特色与可贵。它是北方唯一的“水城”,这个湖是少不得的。设若我游湖时.只见沟而不见湖.请到高处去看看吧。比如在千佛山上往北眺望,则见城北灰绿的一片――大明湖;城外,华、鹊二山夹着弯弯的一道灰亮光儿一一一黄河。这才明白了济南的不凡,不但有水,而且是这样多呀。

况且,湖景若无可观,湖中的出产可是很名贵呀。懂得什么叫作美的人或者不如懂得什么好吃的人多吧,游过苏州的往往只记得此地的点心,逛过西湖的提起来便念叨那里龙井茶、藕粉与莼菜什么的,吃到肚子里的也许比一过眼的美景更容易记住,那么大明湖的蒲菜,茭白。白花藕,还真许是它驰名天下的重要原因呢。不论怎么说吧,这些东西既都是水产,多少总带着些南国风味;在夏天,青菜挑子上带着一束束的大白莲花出卖,在北方大概只有济南能这么“阔气”。

我写过一本小说――《大明湖》。记得我描写过一段大明湖的秋景,词句全想不起来了,只记得是什么大明湖之秋。只是在秋天,大明湖才有些关呀。济南的四季,唯有秋天最好,睛暖无风,处处明朗。这时候,请到城墙上走走,俯视秋湖,败柳残荷,水平如镜;唯其是秋色,所以连那些残破的土坝也似乎正与一切景物配合:土坝上偶尔有一两截断藕,或一些黄叶的野蔓,配着三五枝芦花,确是有些画意。“庄稼”已都收了,湖显着大了许多,大了当然也就显着明。不仅是湖宽水净,显着明美,抬头向南看半黄的千佛山就在面前,开元寺那边的“橛子”一大概是个塔吧…静静的立在山头上。往北看,城外的河水很清,菜畦中还生着短短的绿叶。往南往北,往东往西,看吧,处处空阔明朗,有山有湖,有城有河,到这时候,我们真得到个“明”字了。

对不起,题目是大明湖之春,我却说了大明湖之秋,可谁教亢德先生①出错了题呢!

(原载一九三七年三月《宇宙风》第三十六期,有删节)

【注】①亢德先生:即陶亢德,老舍先生的好友,时任《宇宙风》杂志编辑。《大明湖之春》即是由他出题目向老舍先生约的稿。

19.文中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虽如此,这个湖到底得算个名胜”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4分)

20.请用简练的语言分别概括出作者笔下春天和秋天的大明湖各有什么特色。(4分)

21.文章结尾处,作者说“对不起,题日是大明湖之春,我却说了大明湖之秋,可谁教亢德先生出错了题呢”,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用不少篇幅“说了大明湖之秋”的原因,这样说的作用是什么。(5分)

22.作者在原文第三段中谈到了他理想中的大明湖的春色,编者有意删去了这段文字,请你根据文意,把作者的想法补充出来。(30字左右)(5分)

19.(4分)(1)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对上文大明湖景色的总结,引起下文对大明湖是为名胜的描写(1分)。  注:只是回答“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不给分  (2)理由:是北方水城的必要条件,绝无仅有;湖中的出产丰富而名贵;秋天的明湖空阔明朗。

    注:每点1分,共3分。

20. (4分)大明湖的春色特点:不:大.不明;…不湖;(1分).湖中多坝,水黑:孙清,水定无波,一望无景,气味难闻。(1分)大明湖的秋景特点:明朗:(1分)晴暖无风。水平如镜,湖宽水静,充满画意。(1分)   

21.(5分)作者写大明湖“明朗”的秋景是为了与大明湖不大、不明、不湖的春景相对比(或衬托、反衬等),(3分)从而更突出了“大明湖之春”衰微破败的现实(1分)和自己对这

种现状的遗憾、失落之情(1分).

22.(5分)附原文.仅做参考:假若能把“地”都收回,拆开土坝。挖深了湖身。它当。然可以马上既大且明起来;湖面原本不小,而济南又有的是清凉的泉水呀

评分说明:应扣住文本,突出拆除土坝、退地还湖、疏浚湖深、引入泉水等要点. 

注:四个要点各一分,语言通顺或优美1分。

请把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概括出来,不得超过30字。(4分)

《语文的诗意》让我再一次想到语文教育的三二重境界:“人投教育”“人格教育”“人生教育”。“人技教育”侧重于给学生以生活技能,“人格教育”注重将语文养料内化为学生自主的精神,“人生教育”则引导学生最终把“语文素质”(包括知识、思想、精神、人格、信念等等)与自己的人生融为一体。如果说“人技语文”给学生以真,“人格语文”给学生以善,那么“人生语文”则将学生引向生命之美。

参考答案:语文教育的“人技”“人格”“人生”三重境界教给学生真、善、美。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雨横风狂二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欧阳修《蝶恋花》)

(3)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王勃《滕王阁序》

(4)天行健, ;地势坤,

(1)乱花渐欲迷人跟浅草才能没马蹄  (2)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3)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4)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以厚德载物

(1)“生”不是误用.恰恰妙在此处。(1分)一个“生”字,赋予r海水与明月以鲜活的生命,也象征着诗人的情愫随海潮与明月油然而牛。“生”字既写活了景物,又表达了情感的产生。(1分)首联紧扣诗题,望海上明月升起,不由地想起远在天涯的“情人”。(1分)意境雄浑阔大,感情深切,致思高远,创造了,一幅宁静空灵、清新淡雅的画面,为后面的描写抒情做好了铺垫,烘托了一个有情人的高大形象。(1分)    .

  评分说明:总说1分,“生”字的作用1分,首联内容1分,首联意境作用1分;共4分。

(2)此诗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情人的深切思念和真挚期盼团圆的情感。(1分)首联写仰望明月,相思之情油然而生;颔联写相思无眠,竟埋怨长夜漫漫;颈联写夜不能寐,辗转室外,不怕寒露沾衣;尾联写无法赠与情人满手月光,想回去在梦中与情人相聚,可是又难以成眠,愿望不能实现!(2分)全诗感情表达回环曲折,起伏有致,缠绵悱恻而不致伤感,感情真挚深切,低沉而不绝望,让人感到“佳期”一定会到来!正所谓“怨而不怒。乐而不淫,哀而不伤”。(1分)

评分说明:总说1分,逐联分析(总体分析也可)2分,感情基调作用1分,共4分。古诗词鉴赏题评分宜灵活处理,只要分析原文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萃智理论助力创新教育

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教育都承担着为本国培养未来人才的历史使命。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就是要根据创新理论,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的个性,使学生在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创新能力。这种潜在的创新能力是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培训被激发出来的。也就是说,通过创新教育可以让受教育者具备很强的创新能力。通过培训激发创新能力的途径让受教育者掌握创新理论与方法,在科学的方法论的指导下来提高创新的成功率和水平。

统计表明现有数百种发明、创造和创新的技法,常用的传统创新技法约50种,如试错法、头脑风暴法、和田十二法等一它们曾帮助人们产生过无数的发明和创新。但以上绝大多数创新的技法是抽象的、随机的、方向不明确的。这些技法一般强调个人的“灵感”和“悟性”,是难以控制的、个人的思维活动;因此难以用这些技法去量化地、可重复地去培养和提升其他人的创新能力。

划时代的萃智(TRIZ)理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套全新的创新理论和方法学,揭开了人类发明创新的新篇章。

萃智是以前苏联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为首的一批学者从1946年开始,历经数十年,对世界上250多万件专利文献加以研究、整理、归纳以后,提炼出来的一整套体系化的、实用的解决发明创新问题的理论体系。它基于技术系统演变的内在客观规律,来对问题进行逻辑分析和方案综合。它可以定向地一步一步地引导人们去创新,而不是盲目的、随意的。它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包括解决技术矛盾的40个原理和矛盾矩阵,解决物理矛盾的4个分离原理,76个发明问题的标准解法和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以及消除心理惯性的工具和资源――时间――成本算子等,使人们可按照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针对不同问题、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时间去操作和执行,因此发明就可被量化进行,也可被控制,而不是仅凭灵感和悟性来发明。

在学校开展基于萃智理论的创新教育,可以让受教育者学习如何打破思维定式,激发创新意识,正确地分析所面对的具体问题,找到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同时,萃智可以有效地消除不同学科、工程领域和创造性训练之间的界限,而使问题得到创新性的解决。

萃智已运用于各行各业,世界500强中的近400强企业都已经或多或少地利用萃智获得了发明创新,实现了重大技术改进。这些事实都证明了萃智在广泛的学科领域和问题解决中的有效性与实用性。同时也证明了在学校开设萃智创新教育课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中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的创新能力的竞争。开展创新教育,有效地提高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不仅是帮助学校提升教学水平、帮助企业迎接市场挑战,也是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的唯一选择。

6.下列对“萃智理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一项是( )

A.萃智理论是以前苏联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为首的一批学者从1 946年开始、历经数十年提炼出的一种全新理论体系。

B.萃智理论是一套全新的创新理论和方法学,为人类发明创新揭开了新篇章。

C.萃智理论基予技术系统演变的内在客观规律.来对问题进行逻辑分析和方案综合,从而避免了传统创新技法盲目、随意的不足。

D.利用萃智理论提供的一系列T.具,人们可按照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针对不同问题、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时间去操作和执行。

7.下面不属于萃智理论的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是( )

A.与绝大多数的传统创新技法的抽象、随机、方向不明确性不同,萃智理论可以定向地一步一步地引导人们去创新。

B.与某些强调个人的“灵感”和“悟性”的传统创新技法不同,萃智理论使发明不再难以控制。

C.萃智理论的出现,使人们可以和利用它来量化地、重复地去培养和提升其他人的创新能力。

D.萃智已运用于各行各业,世界500强中的近400强企业都已经或多或少地利用萃智获得了发明创新,实现了重大技术改进。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绝大多数创新技法一般强调个人的“灵感”和“悟性”,是难以控制的、个人的思维活动,因此根本无法去量化地、可重复地培养和提升其他人的创新能力。

B.在学校开展基于萃智理论的创新教育,可以让受教育者找到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能够有效消除不同学科、工程领域和创造性训练之间的界限,而使问题得到创新性的解决。

C.世界500强企业的成功事实证明了萃智在广泛的学科领域和问题解决中的有效性、实用性,同时也证明了在学校开设萃智创新教育课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D.当今世界,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的唯一选择就是开展创新教育,有效地提高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

6.C(滥加因果关系)

7.D(D项是介绍萃智理论的实际应用) 

8.D(A.不是“根本无法”而是“难以用这些技法”;B.能够有效消除不同学科、工程领域和创造性训练之间的界限的是翠智理论本身而不是创新教育;C.“世界500强中的近400强企业”而不是“世界500强企业”的成功事实)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日,深圳市政府在深举行颁奖典礼,表彰被国家商业部评为“2007年度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创维集团是获得该荣誉称号的企业之一。 B:在今年抗击雪灾的战斗中,一些向来为舆论所抨击的垄断行业及其从业者却表现出了 高度的责任心和令人感动的职业品质。 C:2008年的奥运会将成为我国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它极有可能意味着中国 从此在世界上真正强大起来了。 D:济南市政府3月29日下发的一份文件规定,省城将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和资料库,继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近日,____在国务院直属机关党政领导干部会议上再次重申,各部门领导要勤勉 工作,廉洁自律,绝不允许 枉法。 ②季羡林先生治学严谨,为了弄清每句话的出处,判断对方说法的真伪,他跑了好几家图书馆, 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③经朋友 我终于认识了这位让人景仰的在学术上卓有成就的老前辈。

A:徇情 批阅 引荐 B:殉情 披阅 引荐 C:徇情 披阅 引见 D:殉情 批阅 引见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