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分)“争”字给人以时间的紧迫感,说明了行程安排得紧凑,(1分)充分表露了旅外游子急切的盼归之情。(2分)

(2)(5分)三、四句意在表达诗人如期归家的希望落空带来的失落苦闷之情,(1分)却并没有从正面表述,而是采取了委婉含蓄的手法,将秋风人格化,(2分)借秋风的“先到”说明自己未能成行,(1分)以秋风的无情突出了自己未能如期归家的失落苦闷心情。(1分)

9.C(羡:盈余)

10.B(都是介词“把”。A项前者是“因为”,后者是“经、由”;C项前者是“助词、的”,后者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D项前者是动词“算作”,后者是语气助词。)

11.D

12.B(“就坚决主张废除了这一做法”在文中没有依据。)

13.(10分)

   (1)(3分)明断寡妇的冤案,印应飞全都听从杨文仲的建议,并且推荐他。(每句1分)

   (2)(4分)在东郊劝勉农事,郡守趁此想到湖上乘船游玩,杨文仲就先驱马回来。(“劭”、“因”、“泛”及整句大意各1分。)

  (3)(3分)第二天当面上奏,更加诚恳得当(或“周到”)。(“翌日”、“面”、“恳”各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技术采纳的生命周期

假定电动汽车跟其他汽油车相比,除了低噪音、更有利于环保之外,其他性能都是一样的,那么,你打算何时买电动汽车呢?对这个总是的回答,将最大可能地揭示出你与“技术采纳的生命周期”的关系。所谓“技术采纳的生命周期”,是为了解释人们对于新型产品的接受情况而提出的一个模型。如果你的答案是“直到最后时刻,我才会买”,你很可能是新科技比较慢的接受者,我们称你为“落后者”。如果是“当我看到电动汽车已经显现出自己的优势并且已经有足够多的服务站时,我就会买”,你可能是新科技比较中间的接受者,我们称你为“早期大众”。如果是“直到大多数人都把汽油车换成电动汽车,我才会买,”你可能更像一个追随者,属“晚期大众”的一员。如果你想成为你们小区中第一个拥有电动汽车的人,那么你更倾向于是一个“创新者”或者“早期使用者”。

当我们首次接触一些新型产品,而这些产品却需要我们改变现有的行为方式或者改进现在所信任并依赖的其他产品和服务时,我们对这种新型技术采纳的态度就变得很有意义。这些产品非常容易使我们的行为方式发生变化,我们称其为“不连续性创新”,而与它相对的“连续性创新”,则是指产品不需要我们改变行为方式的正常升级。

比如,当佳洁士承诺让你的牙齿更美白时,你仍然使用相同的牙刷,采用相同的方式,刷洗相同的牙齿。同样,当戴尔最新款电脑承诺处理器速度更快、内存空间更大时,或者当索尼承诺让你拥有更清晰、更明亮的电视画面时,所有这一切,并不需要改变你自己原来的行为方式。

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索尼生产一台完整的高清晰度电视,那将与现在的播放标准相冲突,它将要求你去重新适应调频电视的专门开关,你必须改变原来观看电视的方式。同样,如果福特新款车现在消耗电而不是汽油,如果新款牙膏变成了漱口水,而不再需要牙刷,那么你便接触了不符合现有供给基础设施的产品。这就需要消费者的行为方式和已有的基础设施发生一些显著变化,才能与这些新技术相配合。

“连续性创新”和“不连续性创新”之不同就在于是否需要消费者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改变。比如在微波炉上快餐基础上出现的简单的即食便餐,尽管需要更大容积的冰柜来冷藏食物,但不再需要购买一台新的微波炉来加热。这表明,关于消费者对于现实生活行为方式发生变化的接受能力,将会提出更高层面的要求。所有的商家迟早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只有这样,商家才能够依靠高科技产业获利。

高科技产业公司不仅非常频繁地进行不连续性创新,而且对此他们有信心占据完全的优势。因此从一开始,高科技产业公司就需要一个市场营销模型一有效地处理此种新产品的市场投放问题。“技术采纳的生命周期”的建立,对于整个部门如何制定市场营销的策略具有关键意义。

(选自《跨越鸿沟》,有删节)

6.下列关于“技术采纳的生命周期”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技术采纳的生命周期”是一个模型,研究这个模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制定市场营销策略。

B.“技术采纳的生命周期”不只是对“不连续性创新”有意义,对“连续性创新”也有意义。

C.“技术采纳的生命周期”,能催生一个市场营销模式,用来衡量产品的科技含量。

D.“技术采纳的生命周期”这个模型中包含的不同类型的人,其接受新型产品的能力是不同的。

7.下列关于“连续性创新”和“不连续性创新”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佳洁士承诺能让你的牙齿更加美白,载尔最新款电脑承诺处理器速度更快、内存空间更大。(“连续性创新”)

B.福特新款车现在消耗电而不是汽油,新款牙膏变成了漱口水。(“不连续性创新”)

C.简单的不南要加热的即食便餐,尽管需要更大容积的冰柜来冷藏食物,但并不需要购买一台新的微波炉来加热。(“连续性创新”)

D.索尼改变接收标准,由模拟到数字,让你重新适应调频电视的专门开关,拥有更清新、更明亮的电视画面。(“不连续性创新”)

8.以下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不连续性创新”的产品,不需要消费者改变观念,只需要改变原来供给的基础设施。

B.“连续性创新”和“不连续性创新”都立足于原有基础,前者呈现跳跃式发展态势,后者则呈现衔接式发展态势。

C.早期使用者在对待新型产品方面,只注重产品的科技含量,却很少关注产品的实用性。

D.尽管晚期大众对新型产品的接受能力较低,但争取到他们的认可也是商家市场营销模式中的重要环节。

6.C(用来衡量消费者对新型产品的接受程度。)

7.C(属于“不连续性创新”。)

8.D(A项两者都需要改变;B项“前者”与“后者”颠倒;C项这一说法在原文中没有依据。)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__表们期盼国家药医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能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B: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伟大盛会,将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 C: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基本要素包括航天员、飞船应用、载人飞船、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和着陆场七大系统组成。 D:青岛从被定为2008年奥帆赛、残奥帆赛举办城市的那天起,备受关注的志愿者选拔工作就有条不紊地开展着,随着赛事的日益临近,志愿者团队主体将浮出水面。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在各项法规和制度越来越完备的情况下,如果领导干部陷于人情的羁绊而“心慈手软”,就会使法规和制度 而成为一纸空文。 ②在常见的Windows操作系统中,可以手工结束一些非系统进程和非关键进程,以达到 内存的目的,也可以通过第三方软件画实现。 ③在听取了教育专家的讲座以后,许多家乡深感惭愧, 以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存在许多困惑,纷纷表示要改正过去的不正确做法。

A:废弛 施放 坦陈 B:废止 释放 坦陈 C:废弛 释放 坦承 D:废止 施放 坦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一代才女林徽因

林 杉

阳光正在窗户上泼洒着桔黄色的写意。林徽因用目光寻找着那一对靛蓝色的小鸟,它们在窗外的竹梢上跳着、唱着,仿佛从唐诗中飞来的鸟儿,阳光梳理着它们轻灵的羽毛。有时它们便跳到窗台上来,在这个狭长的窄窄的舞台上蹁跹着。

林徽因多么羡慕窗外的一切,羡慕在窗台上舞蹈的小鸟,她也需要那么一小点儿平凡而简单的欢乐,而此刻,她却只能躺在病床上,一任阳光在窗棂上涂抹着晨昏。

从大足考察回来之后,因劳累又受了风寒,她的肺病再次复发,连续几周,高烧四十度不退。上坝村无医无药,梁思成去李庄镇请来史语所的医生为她诊治,无奈他也学会了打针。

  艰苦的日子伴着川南的冬天来临了,营造学社的经费几近枯竭,中美庚款基金会已不再补贴,只好靠重庆的教育部那杯水车薪的资助。成员的工资也失去了保障,幸亏史语所、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的负责人傅斯年和李济伸出援助之手,把营造学社的五人划入他们的编制,每个人才能拿到一点固定的薪水。

林徽因和梁思成两人的工资大部分都买了昂贵的药品,用在生活上的开支就拮据起来,每月开了工资,必须马上去买药、买米,通货膨胀如洪水猛兽,稍迟几天,就会化作废纸一堆。

林徽因吃得很少,身体日渐消瘦,几乎不成人形,在重庆领事馆的费正清夫妇,托人捎来一点奶粉,像吃油一样谨慎地用着,为了改善一下伙食,梁思成不得不学着蒸馒头、煮饭、做菜,他还从当地老乡那儿学会了腌菜和用桔皮做果酱。

  实在没有钱用的时候,梁思成只得到宜宾委托商行去当卖衣物。

  衣服当完了,便只好把宝贝一样留下来的派克金笔和手表送到那山一样巍峨的柜台上。帐房先生对梁思成视为生命的东西,却越来越表现出冷漠和不耐烦。一支二十年日夜伴随他的金笔,一只从万里之遥的美国绮色佳购得的手表,当出的价钱只能在市场上买两条草鱼。

  拿回家去,他神色凄然地说:“把这派克笔清炖了吧,这块金表拿来红烧。”

  林徽因除了苦笑,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唯一没有当掉的就是那架留声机了。在最艰苦的日子里,音乐成了他们的药品和粮食。林徽因喜欢贝多芬和莫扎特的作品,一曲《维也纳森林故事》、一曲《月光水仙女之舞》、一曲《胡桃夹子》,便把人带人一个奇幻的世界,只有在音乐里才能同遥远的先哲对话,让心灵听到明日的传闻,只有音乐才能让他们暂时忘掉苦难。

  从这只黑色底片上旋转出来的音乐,把浸渍在盐水里的心,悄悄地冰释了。那音符是一群精灵,因为它们的降临,这两间简陋的屋子里充满了光辉。阴冷的冬天,在大面积地退去。音乐的芳香,在所有的空间弥漫着一个季节的活力。

  更多的时候,林徽因以书为伴,雪莱和拜伦的诗伴她挨过沉默、孤寂的时光。那些诗句,一个字一个字地在她的心里生长着:你那百折不挠的灵魂――/天上和人间的暴风雨/怎能摧毁你的果敢和坚忍!/你给了我们有力的教训:/你是一个标记,一个征象,/标志着人的命运和力量;/和你相同,人也有神的一半,/是浊流来自圣洁的源泉。

当她觉得自己的生命快要耗尽的时候,她便从这些诗句中,重新汲取到了力量,如同一个在沙漠里跋涉太久的旅人,惊喜地发现了甘泉和绿洲。

病情稍微好些的时候,林徽因便躺在小帆布床上整理资料,做读书笔记,为梁思成写作《中国建筑史》作准备。那张小小的帆布床周围总是堆满了书籍和资料。

  林徽因、梁思成和大家一起商量恢复营造学社已经停了几年的社刊。

  抗日战争时期的四川,出版刊物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在李庄乡下。没有印刷设备,他们就用药水、药纸书写石印。莫宗江的才华得到了最大的发挥,他把绘制那些平面、立体、刨面的墨线图一揽子包了下来。他描出的建筑图式甚至可与照片乱真。从抄写、绘图、石印、折页、装订,学社的同仁一起动手,最紧张的时候,连家属和孩子们也都参与了劳动。一期刊物漂漂亮亮地出版的时候,大家高兴得又笑又跳。

  继抗战前的六期汇刊之后,第七期刊物便诞生在这两间简陋的农舍里。

  向命运喘息的人,却终究不会把自己抵押给命运。有时候,命运当胸一拳,会击倒一个虎背熊腰的壮汉,然而,林徽因却顽强地抗争着。

窗子外面的景色变幻着,田野重新勃发生机,雨后的甘蔗林,可以听到清脆的拔节的声音,那声音如火苗般燃烧着。棒棒鸟照旧是窗台上的客人,它们洞悉所有季节的秘密。林徽因把她的诗句写在纸上的时候,阳光仍旧在窗户上泼洒着桔黄色的写意。

(选自《一代才女林徽因》,有改动)

19.文章开头和结尾的景物描写有怎样的特点?在文中有何作用?

20.找出文中能够表现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在当时生活处境下仍不失诙谐幽默的语句并说明其含意。

21.在林徽因最艰难的日子里,是什么支撑她走过这一段人生之路的?请简要分析。

22.综观全文,林徽因在当时有着怎样的遭遇?在她与命运的抗争中,表现出了哪些可贵的品质?

19.(1)阳光的明艳,小鸟的欢乐,甘蔗林拔节声的清脆。充满生机和活力。(2分)

   (2)以充满生机的景物来衬托林徽因对命运的抗争和对生命的热爱和渴望。(2分)

20.(1)“把这派克笔清炖了吧,这块金表拿来红烧”。(2分)

   (2)拿心爱的金笔和手表只能换回两条草鱼,表现了他们夫妇面对艰难生活的心酸与无奈。(2分)

21.(1)音乐,让她暂时忘掉苦难。(2)诗歌,让她重新汲取力量。

   (3)爱情,让她支撑生命。(4)事业,让她抗争命运。

   (只要能答出4点,即可得5分)

22.(1)①劳累过度,疾病缠身,无钱医治。②事业受阻,经费枯竭,出版刊物非常困难。

    ③物价飞涨,生活陷入极度贫困境地。(3分,每一点1分)

   (2)林徽因虽然生活在离乱和贫病交加的困苦中,但却与命运顽强抗争,表现出热爱生活、钟情事业、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可贵品质。(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庄子的翅膀

叶春雷

人到中年,活着感觉越来越沉重。这种沉重就像一个人陷入沼泽,你拼命想挣脱泥水的围困,想让自己的身体变得轻盈,从而从泥沼的吸引中脱颖而出,但是你似乎越挣扎,陷得越深。

我感觉自己正陷入这种恐惧。我周围的生活就像一个巨大的泥沼,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时候我想到了庄子,想到了那个贫穷而中年丧妻的庄子。这只蝴蝶,或者大鹏。这是长翅膀的庄子,从人世的巨大泥沼中超脱出来从而变得轻盈无比的庄子。比起我生活的时代,庄子的周围才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泥沼,一个__的陷阱。庄子,包括和庄子一样地位卑微的“士”以及比庄子地位更加卑微也更多数的“庶”,他们只是君主的猎物,被围困在君主的苑囿里,君主什么时候高兴了或者不高兴了,就宰杀一只,纯粹为了娱乐。那是一个毫无生命尊严的时代,那是一个人命低于苹菅的时代。

庄子也是一只猎物呀,被君主围捕,但却冲破君主的包围圈,胜利大逃亡了。对于“士”,君主不是纯粹用刀剑来对付,他们还用蜂蜜和甜酒,用玉帛和铜币。他们要让一部分猎物成为自己的宠物,供自己取乐,同时也会为自己充当爪牙,去猎杀更加低级的“庶”。

庄子被__。楚王派使者持千金来了。楚王要降服这一只桀骜不驯的猎物。温柔的大网张开了,暗藏杀机。但庄子就是不入其彀中。庄子选择了突围。庄子冲天而起。庄子就是这样被逼出了一双翅膀。

庄子从此不再是一只猎物。庄子完成了自己。因为有了翅膀。因为舍弃。庄子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自由是什么?自由是你一无所有之后,还能自信地对所有的人说:“我富甲天下。”我们有这种气魄吗?没有。所以我们成不了庄子。

庄子曾经向监河侯贷粟。因为庄子家贫。庄子从来不是迂腐的伯夷叔齐,庄子知道生命的可贵。但庄子从来不向君主摇尾乞怜,像那些君主豢养的哈巴狗。庄子是有翅膀的人。庄子的灵魂在天上,在与天地精神相往还的浩渺宇宙间。庄子是能够吞吐宇宙的人,“抟扶摇直上者九万里”,庄子宁愿在污泥中曳尾,因为曳尾污泥,那是在与大自然肌肤相亲。

庄子就这样拔地而起。庄子在我们灵魂的仰望中翩翩起舞。庄子是雄浑的,庄子也是妩媚的。庄子一会儿是大鹏,力拔山兮气盖世;一会儿是蝴蝶,流连戏蝶时时舞。庄子让当时的社会吃惊,更让后人吃惊。这个长着翅膀的怪物,滑过阴暗的宫廷,滑过君主的刀丛,竟然毫发无损。凭什么?凭他的一对翅膀。

人到中年,我感到生命的沉重。因为我没有庄子的翅膀。说到底我没有庄子那样彻底的思想。思想使人轻盈。金钱使人沉重。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每个人都被捆缚在欲望的战车上,每个人都在冲锋陷阵,都在拼命拼杀。这是另一个尸横遍野的战场,没有硝烟,但比起战国的刀光剑影、血肉横飞,丝毫也不逊色。我们没有翅膀,我们只有欲望。

沉重是自找的。

庄子是战国时最伟大的散文家。因为庄子的散文也有一双翅膀。能够飞翔的散文才是好散文,而能够在飞翔中不被大风刮散架的散文才是散文中的珍品。庄子的散文在历史的大风中飞翔了二千多年,不仅没有散架,没有像羽毛一样被刮得无影无踪,反而在风沙的打磨中日益铮亮,这得益于庄子翅膀的轻盈,还有坚实。

我飞不起来。因为我的沉重。这种沉重是污浊的,散发着生活的枯枝败叶的腐朽气息。我的生活中堆积着那么多腐朽的枯枝败叶,但我一点也不舍得丢弃,反而视若珍宝,所以我注定无法轻盈。

我想飞,却怎么也飞不高。那是许多年前的一首老歌。一首老歌诉说着我们对飞翔的梦想,而一双绑缚着沉重黄金的翅膀,是怎么也飞不起来的呀!

还是不要胡言乱语了。让我们的心,老老实实地在股票与基金的浮沉中,飞翔一生吧。

(选自《散文》2008.3)

19.文章第二段说:“庄子的周围才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泥沼,一个__的陷阱。”联系上下文,作者认为庄子是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泥沼和陷阱中的?(4分)

20.作者说:“庄子是雄浑的,庄子也是妩媚的。”结合全文,请分析其具体含意。(4分)

(1)庄子是雄浑的

(2)庄子是妩媚的

21.“庄子的翅膀”有什么含义?作者以此为题有何深刻用意?(5分)

22.纵观全文,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表?谈谈你对作者思想感情的认识。(5分)

19.(1)生活环境的艰难。庄子家贫,为生活所迫,曾向监河侯贷粟;中年丧妻。(2分)

   (2)政治环境险恶。君主威逼利诱,士人被围捕,生活在一个毫无生命尊严,人命低于草菅的时代。(2分)

20.(1)雄浑是指庄子有一双大鹏的翅膀,能够力拔山兮气盖世,扶摇直上九万里。(2分)

   (2)妩媚是指庄子像一只蝴蝶,从人世的巨大泥沼中超脱出来从而变得轻盈无比。(2分)

21.(1)以“翅膀”来比喻庄子的思想。(2分)

   (2)作者以此为题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了庄子不屈从于政治、生活的压力,而能超凡脱俗,变得轻盈,懂得舍弃,崇尚自由的伟大思想。(3分)

22.思想感情:(1)对庄子人格及其思想的赞美与歌颂。(1分)

   (2)对自我不能超脱世俗欲望的愧疚与无奈。(1分)

    认识:可赞成,也可不赞成,只要能言之成理即可。(3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小题)(6分)

(1)天行健, 。(《易・系辞下》)

,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2)水至清则无鱼, 。(《礼记》)

,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江春行》)

(3) ,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身无彩凤双飞翼, 。(唐・李商隐《无题》)

(4)人世有代谢, 。(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①君子以自强不息,长太息以掩涕兮②人至察则无徒,乱花渐欲迷人眼

③不畏浮云遮望眼,心有灵犀一点通④往来成古今,天街小雨润如酥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闺思

(唐)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①渔阳:唐时征戍之地。

(1)《春闺思》使用叠字有什么艺术效果?(4分)

(2)两首诗都写了春天的自然景象,各有什么作用?(4分)

(1)“袅袅”写出柳条柔软细长随风摆动的情态,“青青”写出了桑叶逗人的颜色。这两个叠字生动地摹写出柳条、桑叶的情态、颜色,渲染出融和骀荡的无边春意。(4分)

(2)《春闺思》写春意盎然的城郊景象,不仅为女主人公的怀思提供了典型环境,而且以乐景衬哀情,有力地衬托了她深切的思夫之情。《东栏梨花》借写东栏梨花盛开的美景,抒发了春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无限感慨。(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作家的“假性影响”

当我们说到某个作家的可持续写作时,前提应该是这个作家曾经写出过有影响的作品。因为写出过有影响的作品,所以具有相当的知名度,至少在所谓文坛上广为人知。在文坛上广为人知后,仍能“继续”有作品问世,仍能“不断”以新作支撑和证明自己的作家身份――这是可持续写作的最基本的含义。

所谓“继续”、所谓“不断”,当然不意味着每月、每季、每年都必定推出新作。“十年磨一剑”也是在可持续写作,甚至还是更值得信赖更值得尊敬的可持续写作。也许有人会说:“十年磨一剑”算是可持续写作,那么,“一生磨一剑”算不算?一个人用一生的时间写出一部优秀之作,难道不是比那种用一生的时间制造大量平庸之作的人更值得称道吗?也许的确有这样的人,他用数十年的时间去经营一部作品。只要这数十年间他的确是处于一种文学性的“经营”状态,就应该认定,这种状态也是一种可持续写作状态。

如果可持续写作可以是一种不考虑质量的写作,那所谓“可持续”,就是一件太容易的事,谈论这样的事情也就毫无意义。因此,当我们谈论作家的可持续写作时,是把平庸和蹩脚的持续性写作也作为一种问题来看待的。曾经写出过有影响的作品而至少在文坛上广为人知的作家,人们对之的期待是继续写出有影响的作品。如果很快就销声匿迹,人们对之的反应是遗忘。如果不断写出些平庸和蹩脚的作品,人们对之的反应是失望。

曾经写出过有影响的作品而很快就销声匿迹,或再也写不出有影响的作品,这原因也不止一种。当我们从可持续写作的角度考察这样的作家时,那最初产生影响的作品就会再度进入我们的视野。而并不是所有曾经产生影响的作品都经得起时过境迁后的再度审视的。导致一部作品产生影响的原因,既可能是文学性的,也可能是非文学性的。如果一部作品完全是,或主要是因为非文学的原因产生影响的,那这个作家很快就销声匿迹,或再也写不出有影响的作品,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在文学的意义上,当初的影响本就是一种“假性影响”。这部作品并没有显示出这个作家有可持续写作的文学才华,而人们对之寄予的可持续性写作的期待,本就是出于一种错觉。在当代,这种因“假性影响”而让文坛内外人士对其抱有希望而最终又令众人失望者,细数起来,其实是很多很多。

(节选自2007年8月4日《羊城晚报》)

6.下列对作家“假性影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某位作家的最初影响完全是或主要是因其作品中非文学的原因而产生的。

B.某位作家曾写出过有影响的作品,但很快就销声匿迹或再也写不出的影响的作品。

C.某位作家并没有杰出的文学才华,其作品只是因媒体的炒作才产生了影响。

D.某位作家成名后,人们普遍对其产生的一种将来还定能再创作出优秀作品的期待。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作家的可持续写作”的一项是 ( )

A.某位作家成名后仍能凭其新作支撑和证明自己的作家身份。

B.某位成名作家每隔一段时间即有力作推出并产生新的影响。

C.某位成名作家虽再未有新作问世但一直处于文学构思之中。

D.某位成名作家“十年磨一剑”或用一生时间完成了一部优秀之作。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作家成名后虽也不断有作品推出,但质量不高,这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写作。

B.作为一位成名作家,只有继续写出有影响的作品,才能不被人们遗忘或是不令人失望。

C.对最初产生影响的作品的再度审视是考察某位成名作家昙花一现原因的惟一可靠手段。

D.从当代文坛来看,作家的“假性影响”并不是一个极为个别的现象,而是比较普遍。

6.A(由“导致一部作品产生影响的原因……或再也写不出有影响的作品”,“在文学的意义上,当初的影响本就是一种‘假性影响’”几句话可知。)

7.C(据原文知,“一直处于文学构思之中”只能说是有写作的欲望或可能,而只有在成名后又有优秀之作问世才能称为“可持续写作”)

8.C(据原文知,作家“昙花一现”的原因不止一种,只有当从可持续写作的角度考察时,才涉及对最初产生影响的作品的再度审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