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据劳动局就业科统计,各大企业今年在我市招收的新员工,是实行招聘以来最多的一年。 B:毒品泛滥不仅会诱发大量刑事犯罪,而且会影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C:本着针对性强,便于学生提高阅读科技文能力为原则,这本复习用书在体例上有所创新。 D:《春苗》编辑部将全国中学生征集的题为《幸福》的文章汇编成集,受到读者欢迎。

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关于城西道路改造的建议,市民寄来很多信件,报社版面有限,准备 刊登,以飨读者。②家长付出代价给孩子陪读, 是提高孩子的高考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却事与愿违。③你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不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会犯大错误的。

A:摘要 本义 终于 B:择要 本意 终于 C:择要 本义 终究 D:摘要 本意 终究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60分)

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群体当中,我们同时又生活在自然中。你是否曾经为路边的一株小草停下过你匆匆的脚步?你是否为枝头的一声鸟鸣投去你好奇的目光?你是否为脚下踩过的黄叶而心有所动?……面对自然的种种,你或许有过深切的感受,或许有独到的认识,或许有不一般的思考。请联系生活实际,以“面对自然的思考”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不得抄袭。错别字,每一个扣一分,重复的不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京剧中有生、旦、净、末、丑五种角色类别,每一种类别中又细分出不同的角色,每个角色在戏中都有自己的角色特点和表演规范。尽管戏中角色有大有小、有主有次,戏份有多有少、有轻有重,但是对于一部戏来说,每一个角色都是不可或缺的。人生也是如此,在人生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或是父亲,或是母亲;或是儿子,或是女儿;或是师长,或是学生;或是官员,或是百姓……这个世界也因此上演了一出出精彩的大戏小戏。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和联想?请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作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某金融机构在某城市的调查统计结果

2007年第三季度

2007年第四季度

2008年第一季度

居民户存款余额

3276亿元

3574亿元

4612亿元

比上季度增加

-628亿元

302亿元

1048亿元

认为“当前选择储蓄最合算”人数

18%

28%

52%

拥有股票和基金的家庭

20.4%

16.8%

10.2%

请根据图表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

结论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一:统计数据显示,居民户存款不断增加。 

结论二:多数人认为当前选择储蓄最合算,投资股票和基金的热情明显降低。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

高原私语

吴雯

⑴对于我来说,西藏一直是一个飘飘渺渺不真切的所在,是一个似乎来自于远古的支离破碎的传说。今年夏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走进了西藏。当我触摸到它滚烫的身体,当我经过一个个神秘的玛尼堆,看见无数经幡在风中飘动时,我感到了它真实的存在。

⑵走在拉萨街上,我与手摇转经筒口中喃喃祈祷的藏民擦肩而过。我看见许许多多男人、女人、老人和孩子赤裸着双脚,五体投地,一步一个等身头向大昭寺走来。他们有的来自西藏各地,有的来自青海、甘肃、四川藏区。在他们身后是数千公里绵延的雪山,荒芜的戈壁,奔腾湍急的江河。他们一步一步用身体丈量着走来,我不知道那需要怎样的虔诚和毅力!

我默默注视着他们古铜色的脸,像注视一本玄妙深奥的书

⑷我在世界屋脊上踉踉跄跄地行走,头上是蓝得透明的天空,身边是肩挨着肩的山脉,脖子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掐住了,头痛欲裂,阵阵心慌气短。胃也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不停地揉搓着,翻江倒海,阵阵痉挛。我张着嘴,大口大口慌张地呼吸,是恐惧,亦是一种求生的本能!

⑸几个月前,一位想了却平生愿望的朋友也曾来过西藏,可是下了飞机就被人用担架直接抬进了医院,在医院躺了三天后,又被人用担架抬上了飞回成都的飞机。他说在那三天里,他只从病房的窗户眺望过西藏的天空,那是一片一尘不染、蓝得像海水一样的天空。当我扶着一棵歪脖子树吐得肝肠寸断,脸色发青时,心里却暗暗窃喜,我比那位朋友要幸运得多。

⑹这里不是每一个生命都能停留的地方,而停留下来的每一个生命都必将有它不同寻常的生命史

⑺早晨,当窗棂透过一抹微白,我被一阵“叽叽喳喳”的声音吵醒,推开窗户,竟是几只灰褐色的鸟儿,它们在树枝上欢快地跳来跳去,然后又“叽叽喳喳”着一起飞走了。一位“老西藏”告诉我,这里的鸟儿从不单飞,它们总是结伴而行,蔚蓝的天空下,总能看到排成行的鸟儿们奋力地扇动着翅膀。也许,这正是它们能在高原生存下来的原因。我想到了南方的家乡,常能看到一只孤零的鸟儿郁郁寡欢地飞行。

⑻高原上的树,常抱成团地生长,有的依傍着,有的缠绕着,很少见到独自兀立的树。从贡嘎机场到拉萨,路边绿树成行,如果不是阵阵袭来的高原反应,还以为身在南方。可是稍加注意就会发现,那些树无一不伤痕累累!有的身子佝偻着,枝干奋力地伸向天空;有的体无完肤,伤口摞着伤口,却摇曳着一片新绿。它们是无数次风雪雷雨后的幸存者!经过一次次生与死的抗争,它们活下来了,可是在这些幸存者的身边,不知堆着多少倒下去的树的尸骨!

⑼在高原,见到最多的是杨柳。可是高原的杨柳没有婀娜多姿的体态,没有弱不禁风惹人怜爱的娇柔,她的枝条是古铜色的,一如藏民古铜色的脸庞。她的树干是粗壮而低矮的,犹如冈底斯山脚下黑色的岩石。在高原生存下来的杨柳,已不再是南方小河边的纤纤杨柳。高原的雷雨风雪不但改变了她的形象,也重新铸造了她新的个性与品格。

⑽在海拔5374米的甘巴拉山上,有几位年轻的雷达兵,为了给进出西藏的飞机导航,他们必须终年守卫在那个被称作生命禁区的地方。在那里,我听到了一只名叫央央的狗的故事。

⑾那只狗是被一位战士带上山的。在那个远离城市,远离人群的地方,央央成了每个人的朋友。冬天,他们脱下自己的棉袄给它做窝。漆黑的夜里,当狂风骤起,山谷里响起可怕的风的吼叫时,他们将它抱在怀里,一起抵御阵阵袭来的恐惧。

⑿一天,央央外出寻找食物直到晚上还不见回来。他们急了,打着手电满山寻找,他们跌跌撞撞地走着,一遍遍呼喊着“央央”。可是,一天过去了,央央没有回来。两天过去了,央央仍然没有回来。第三天,就在他们几乎绝望时,他们看见通往山下的路上有一个蠕动的黑点。他们奔过去,他们看见了瘦得皮包骨头的央央,它断了一只腿,它满身血污,挪一步,停下来大口大口地喘气,再挪一步……也许,它就是这样走了三天三夜……

当知道了生命的脆弱时,一个生命会寻找另一个生命。当知道了生的艰难时,一个生命会备加珍惜另一个生命。高原,这样对我低低私语着。

14. 作者在第⑸段写了一位朋友的故事,用意是什么?(4分)

15. 结合文意,理解下面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6分)

⑴我默默注视着他们古铜色的脸,像注视一本玄妙深奥的书。

⑵当知道了生命的脆弱时,一个生命会寻找另一个生命。

16. 文中说“停留下来的每一个生命都必将有它不同寻常的生命史”,请分条概括文中描写到的生命不同寻常的“生命史”。这些“生命”最主要的共同的特点是什么?(6分)

17. 文中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请列举两例,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14.(4分) ⑴说明西藏“不是每一个生命都能停留的地方”。⑵与文中所描写的高原上顽强的生命形成对比。

15. ⑴①作者钦佩藏族信徒表现出的惊人虔诚和毅力;②作者对高原上顽强的生命力产生了探寻的欲望。

⑵在高原恶劣的环境下,脆弱的生命会团结协作、互相依靠而生存下去。

16. ⑴①藏民凭借惊人的虔诚和毅力,不远千里,不畏艰难前来朝圣。②鸟儿从不单飞,结伴而行。③行道树抱团生长,与风雪雷雨抗争。④杨柳因抗击雷雨风雪一改婀娜柔美的形象,获得了新的个性与品格。⑤在生命禁区,战士对狗的生命倍加珍惜。

⑵共同特点:相互依靠,顽强抗争。

17.示例:⑴将“我”与朋友来到高原后的反应进行对比,强调突出了在高原生存的不易,为后文歌颂高原生命做铺垫。⑵将高原杨柳与南方的杨柳作对比,突出了高原杨柳不同于南方杨柳的阳刚而坚强的新形象、新品格。(此外还有高原的鸟儿与南方鸟儿的对比,高原的树与南方的树的对比。每个例子3分,其中说出对比情况1分,分析对比作用2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举酒属客,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苏轼《赤壁赋》)

⑵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

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景行行止。(《诗经》)

(1)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徘徊于斗牛之间

(2)又闻子规啼夜月  乾坤日夜浮  只缘身在最高层  浅草才能没马蹄  高山仰止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题红梅

吴承恩

春气着花如醉酒,寒枝吹出芳。罗浮仙子素霓裳。丹砂先换骨,朱粉旋凝妆。

颜色虽殊风格在,一痕水月黄昏。百花头上占排场。问他桃与李,谁敢雪中香?

注:①罗浮仙子:梅花仙子,前人咏梅多用此典;②排场:身份,指所占身份为第一。意思是第一个开放。

(1)古人说:“咏物词,最忌说出题字。”这首词,题为“题红梅”,却未着一“红”字、“梅”字,但红梅身影却无处不在。词中哪些词句可看出是写“红梅”的?全词主要是从几个方面来写红梅的特点的?(4分)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任选其中两种,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8e8e3b75c9937959.gif]

8.B(A.于:介词,在。/ 介词,表被动。  B.其:均为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  C. 为:动词,成为 / 介词,给、替。  D.以:连词,表承接,相当于“而” / 连词,表并列,并且。)

9.C (A项“适录事阙官,檄长孺摄之”是说朝廷对胡长孺的任命安排,与“为人果决敢当”无关;B项“俾尽逮其党置于法”并未表现其“敢当”,“事至此,死亦无承,行将自解矣”是奸者的对话,与“遇事机敏善谋断”没有直接关系;D项均是表明胡长孺“遇事机敏善谋断”,没有直接涉及其“为人果决敢当”的一面)

10.D(实际情况是:农民挑着尿罐到田里浇粪,偶然碰到了军中士兵的衣服,那士兵就打伤农民,并打碎尿罐走了,竟不知道士兵的名字,农民来告官,胡长孺假装生气说农民诬告,并将农民用枷锁锁在集市上,前面打人的士兵路过,竟拍手称快,胡长孺手下将他抓到所属的__,处罚他杖刑并要求他赔偿农民尿罐)

11.(1)老百姓一天没饭吃,一定会有饿死的人,实在来不及向你上报;不过,公文(或救济账目)都在,可以证明(查证)。(2)胡长孺假扮(身份)穿着商人的衣服,让仆人背着钱财跟着他,暗中告诫骑马的士卒十人跟踪在他的后面。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奥林匹克的人文价值

去奥运会多夺金牌,曾经是20世纪下半叶中国体育的最高目标。围绕这个中轴,高水平竞技运动对社会发展产生一系列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发挥政治和外交功能、振奋民族精神、刺激科技进步、促进传媒发展、满足娱乐需要、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等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对于奥林匹克,我们接受的是形式,忽略了它的人文价值。

经济全球化的新世纪,奥林匹克将从政治漩涡回归到文化领域,实现以人为本,走向以群体利益为重、长远关注个体和人类发展的立体层次,显示被遏制已久的人文精神,突出它的文化内涵,满足人的深层次需要。

奥林匹克将追求探索极限与人性复归――让我们更像人。奥林匹克竞技凝聚了人类的竞争、创新、奋发、向上的卓越品质。人类对挖掘自身能力的极限的兴趣,最直观的还是展现于奥林匹克运动中。探索身体运动能力极限的努力不仅仅是优秀运动员的事,也是每个个体、特别是每个青少年的人性基本需求。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探索自己的生物潜力和了解自己的身体运动极限,唤醒原始本能和反应,提醒我们生而为人的意义。

一流的运动员,从亿万人中选出,他们是人类漫长进化过程中已被赋予了极高专项发展能力的尖子,他们通过训练去不断改写人类身体运动能力的最高纪录。奥林匹克集中人类运动能力的优秀代表,作为全世界的文化大餐,是人类观照自身力量的镜子。因此,奥林匹克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锦标,而是为了颂扬人的本质――健康、和平、尊重、了解、意志、善良和友爱。

人口密度的增加会加强人的侵犯行为。在越来越拥挤的生存空间,竞技运动发挥着稳定剂的作用。竞技场,使发泄原始形式的攻击性有各种形式的替代物,并借助文化性的仪式得以升华。奥林匹克竞技将攻击性引向有益的渠道,并不是要从肉体上消灭同类,而是通过公平的竞争使对手心悦诚服地接受获胜者体格和智力上的优势。作为一种文化的仪式,运动竞赛中的礼貌、道德规范,均是为了化解对手间的攻击欲,并且在群体间产生约束力,增进友谊,促进人类的相互了解与友爱。奥林匹克体现了维护人类和平的社会意义。

竞技要求公平竞争,激烈对抗,强者取胜。肤色各异、文化悬殊、地位阶层不同的人在竞技场上待遇平等,体现了最为彻底的民主化氛围。社会生活中很难找到哪个领域,能像竞技比赛那样公平公正。观赏奥林匹克运动,已成为现代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的进步带来生存环境的异化,也导致体质的弱化。文化的发展与体质的发展是如此的失衡,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也就是说,文化发展给人类体质带来的负面后果已经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奥林匹克,正是人类进行自身维护和美化身体的教育过程。

新世纪的奥林匹克将满足现代人越来越强烈的身心需求,为人们带来极大的精神享受,成为健康、幸福、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以人为本,体现对人类自身的尊重,是奥林匹克的必然归宿。

5.下面对奥林匹克的人文价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经济全球化的新世纪,奥林匹克将关注个体、群体和人类的利益和发展,以人为本,体现对人类自身的尊重。

B. 奥林匹克促使人类探索了解自身的生物潜能和运动极限,让人性复归,明确生而为人的意义。

C. 奥林匹克以文化的形式疏导人的攻击欲,通过公平竞争体现胜者体力上的优越,体现了维护和平的意义。

D. 奥林匹克除了健身的意义外,还为不同肤色、不同地位和不同文化的人提供了一个平等竞技的舞台,体现了最为彻底的民主化氛围。

6.对“奥林匹克将满足现代人越来越强烈的身心需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对挖掘自身能力的极限的兴趣,最直观的还是展现于奥林匹克运动中。

B. 奥林匹克集中人类运动能力的优秀代表,是人类观照自身力量的镜子。

C. 作为一种文化的仪式,运动竞赛中的礼貌、道德规范,均是为了化解对手间的攻击欲。

D. 观赏奥林匹克运动,已成为现代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去奥运会尽可能多地夺取奖牌,并不是参与奥运会的终极目的。

B. 从奥运赛场上那些优秀运动员的身上,普通观众看到了自己具有与他们一样的运动能力。

C. 奥林匹克竞技可以将人类的攻击性引向有益的渠道,因此奥运会可以成为化解战争、维护和平的手段之一。

D. 奥运会可以改善人的体质,从而解决文化进步带来的生存环境异化的问题。

5. C (偷换概念,原文是“体格和智力”,并非“体力”)

6. C(答非所问,这句话不是“身心需求”,是说奥林匹克竞技的引导作用)

7. A (A.见第1段“去奥运会多夺金牌,一度是20世纪下半叶中国体育的最高目标。……然而,对于奥林匹克,我们接受的是形式,忽略了它的人文价值。”以及第4段“奥林匹克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锦标,而是为了颂扬人的本质”。B.原文说“一流的运动员,从亿万人中选出,他们是人类漫长进化过程中已被赋予了极高专项发展能力的尖子”,因此,普通人只可能有潜力,不可能有相同的“能力”。C.夸大其词。D.因果关系不当,据第7段“文化的进步带来生存环境的异化,也导致体质的弱化”,“文化发展给人类体质带来的负面后果”可知,是“文化进步”决定“体质”)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