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有着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视。 B:毋庸置疑,原生态的东西有精华也有糟粕,必须具体分析,辩证看待,因此,王冰认为赵亮关于原生态艺术的那篇文章有错误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C:我们不赞成应试教育,决不是主张取消考试,而是不赞成以应付升学考试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开展教学活动的做法。 D:“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主要用于完成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果戈里在自己的作品发表之前,有先请别人提意见的习惯。有一次,他写好一个剧本,把当时最有名的诗人茹科夫基请来。一吃完午饭,他就开始朗读自己的新作。年迈的茹科夫期基有睡午觉的习惯,听着听着,不觉打起盹来了。过一会儿,诗人睁开眼睛时,果戈里对他说:"你看,我希望听到你的意见,而你的瞌睡就是最好的批评。"说着,就把剧本投入了火中。
  要求:根据这则材料,写一篇文章,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作文参考立意

可供选择的角度:

A、严格要求出精品

B、虚心是完善的重要条件(上两个是本质意义)

C、要敢于"推倒重来"(这是从A、B项生发出来,从另一角度赞扬果戈里)

D、对自己创造的成果应取审慎态度

E、何必付之一炬(这两个是逆向思维,在未弄清作品的要害之前,仓促焚毁不一定就是严肃的态度。)

 

在学校的管理中,有时候一声适时的提示,一句温馨的话语,可以给人送来浓浓的暖意,让校园变得更加和谐。学校现在开展校园广播"温馨提示语"征集活动,在起床、晨读、午餐、放学等时段、用富有学生特色的话语,配上动听的音乐播放,让校园时时充满关爱和温情。请从“起床、晨读、午餐、放学”四个时段中任选两个时段各拟出温馨提示语。注意亲切生动,符合时段特点和校园环境氛围。(6分)

时段:____提示语: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段:____提示语: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1.起床:度过了漆黑的夜晚,迎来了又一个美丽的早晨,同学们快快起床吧,让我们

伴着初升的阳光,展开笑颜迎接新的一天!

    2.晨读:阳光、清风,鸟语、花香,早晨的风光是美丽的,早晨的记忆是清新的,同

学们,捧起书本读书吧,让我们每天进步一点点!

    3.午餐:同学们,就餐时间到了,饥肠辘辘的你一点焦急难耐。请礼让小同学,珍惜

盘中餐,以美好的心情享用那可口的饭菜吧!

    4.放学:忙碌而充实的一天结束了,让我们带上老师的叮咛,伴着同学的祝福,想着父母的期盼,踏上熟悉的回家之路吧!注意安全,一路顺风……

归纳概括下面一则新闻。不超过25个字。(4分)

据人民银行有关人士介绍,目前,2元人民币逐渐从流通领域退出,这是为了优化币种。随着物价上涨,发行货币的面额随之变化,导致10元人民币的使用率进一步提高,2元人民币使用的频率进一步下降。据介绍,每年人民银行回收的出现残缺、污渍的钱币,是币种使用频率的最好证明,其中,2元人民币残币是最少的。据此,1999年6月30日国务院第268号令决定取消2元人民币发行。此后8年里,2元人民币“只收不付”,逐渐退出货币流通领域。

  据悉,每种币种的发行都有一定数额的备付金,用来兑换残币或预防金融挤兑风险。因此,多发行一种币种就要备付更多数额的现金。所以,取消发行2元人民币也利于节省成本。但在收藏市场,2元人民币悄然升值。据钱币专家预测,随着时间推移,2元人民币的升值潜力将不断上升。记者从钱币收藏市场了解到,1953年版本的2元人民币在收藏界已升值为1000元左右,1980年版2元人民币现已升至40―60元/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人民币逐渐从流通领域退出,其收藏价值猛增

请从下面六个句子中选出三个句子,分别填在相应的位置上。(4分)

向西越过桐庐县城,A._________,这就是富春山的山子山孙了。东北西山下,是一片桑麻地,B.__________,隐而复现,C._________。绕过一支小岭,便是富阳县的境界。

①遥遥对着一排高低不定的青峦

②一排高低不定的青峦遥遥相对着

③和一条长蛇似的官道

④有一条长蛇似的官道

⑤出没盘曲在桃花杨柳洋槐榆树的中间

⑥在桃花杨柳洋槐榆树的中间盘曲出没

答:A.______ B._______ C.________

A① B④ C⑤(①中的“青峦”对应“这”;④点出“官道”的形状、地点;⑤点明位置)   答对一处1分,全对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在西域读李白

夏立君

①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唯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中,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依照古礼,溺死不祥,何况是醉酒落水。他的亲朋对此讳莫如深。可这实在是最诗人的死法。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他那天籁似的诗文,他那横空出世的才华,萌芽于何方?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

②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的。从李白幼年上溯约一百年,李白家族在隋末遭受重大的变故,全家人从陇西成纪流放于遥远的中亚碎叶。李白五岁那年,在中亚度过了漫长岁月的李白家族又举家内迁。这个漂泊的家庭在地广人稀的西域,在以游牧者为主体的人民中间,顽强生存上百年,完全拒绝异族血液是不可能的--李白至少是半个胡儿吧?这仅仅是我的猜想。

③这个漂泊的家族终于孕育了一位伟大的漂泊者。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

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光彩的时代,开朗雍容的气势在整个封建社会空前绝后。只有大唐的江山才能安措天才李白那放达的脚步。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生成。没有那个开放的时代,这个饱含异质的天才会被扼杀;没有这个天才的加入,那个时代也会减却许多光辉。

⑤异国情调、漂泊情怀其实充满李白的所有诗文。李白是没有故乡的,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他由碎叶入蜀,由蜀入荆楚入山东,由山东又辐射到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诗人拒绝根的存在。这是彻底的漂泊情怀:把生命看作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没有第二人的。

⑥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所有读书人心目中的偶像却不是他的偶像。他有时也说孔丘几句好话,那是他向往功名富贵了。在他眼里,游侠比皓首穷经的儒生光彩多了。"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意轻千金裘,顾向平原笔。吾亦坦荡人,拂衣可同调。"(李白《古风其十》只有鲁仲连这样的侠客才是可与之同调的朋友。李白自称"十五好剑术",传说中他曾手刃数人。他二十几岁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维扬(今扬州)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这都是此游侠行径。他与朋友吴指南游楚,吴不幸病死于洞庭,李白抚尸大哭。大约那时洞庭一带还是很荒凉的,老虎来了,李白坚守不动。老虎走了,他将朋友权且葬下,后又返回旧地,起出朋友骨殖,就着湖水洗净,背着这骨殖走了很远的路,为朋友重新选择了葬地。有这份超乎功利之上的痴情,就是一位真正的游侠了。即使闯进了朝廷,他那强横的乃至有无赖的游侠脾气也不是改的。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重他,皇帝也应把他当朋友待才好。他不习惯仰视。他之信任自己远胜过别人对他的信任。这一切足令权贵齿冷,令谦谦君子瞠目结舌。

⑦ 在喀什、若羌、阿勒泰、伊犁这些昔日西域城市之间跋涉,每个地方的人文地理都给我有力的震撼。几十个世纪以来,这片广袤的大地为游牧民族提供了表演的舞台。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游牧后裔的单纯与猛烈。昆仓山、天山、阿勒泰山,像横亘中亚细亚的三架竖琴,将咚咚的马蹄声传递到最遥远的地方。骑士们贲张的血脉不理会任何荒凉。成吉思汗的马队从塔尔马哈台从伊犁河从阿勒泰山掠向中原,将浩瀚的里海变成内陆湖。多么凶蛮单纯而强烈的节奏啊!李白从另一个方向走来了,大地高山冰川骏马胡姬,化为他精神的马队。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飙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

⑧ 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的山水。

(选自《散文》2003年第12期,有删节)

14.下列两个句子中的“此”分别指代什么?(4分)

(1)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

“此”指代

(2)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形成。

“此”指代

15.品味文中下列语句,回答问题。(6分)

(1)“诗人拒绝根的存在。”句中的“根”指的是什么?诗人为什么要拒绝根的存在?

(3分)

(2)“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山水”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分)

16.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请联系文章第6自然段,分条表述。每条均不能超过5个字。(6分)

答:(1) ;(2)

(3)

17.作者在第8自然段中描绘了昆仑山、骑士、成吉思汗马队等诸多形象,其作用是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在地广人稀的西域中漂泊的李白家族。(2分)

(2)具有开朗雍容气势的大唐。        (2分)

15 (1)"根"指故乡。因为他认为天地间只有逆旅和过客,把生命看着一场纯粹的漂泊。(3分)

(2)李白通过自己与社会的广泛接触,运用手中的笔,将大唐山水都赋予了神奇的内涵,使大唐的诗歌独树一旗,让人感动,让人神往。(3分)

16.(1)重侠轻儒 (2)轻财重义(或重友情)(3)藐视权贵(每点2分)

17.这些形象都具有西域特征,描绘这些形象是为了引出李白诗歌中的"剽悍与纯粹"的西域风格特点,是为了引出李白独特的诗风对大唐诗坛的影响。(6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一题(6分,每空1分)

(1)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是故明君治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凶年免于死亡。(《孟子・梁惠王上》)

(1) 三顾频烦天下计   长使英雄泪满襟。

(2)念大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村 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注:张舜民(生卒年不详)字芸叟,号浮休居士,州人。治平进士。生平嗜画,能自作山水。

(1)具体分析说明三、四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静结合的写法是这首诗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分)牛在夕阳中漫步回村,背上没有牧童,却驮着几只悠闲自在的寒鸦(1分);描绘了一幅清幽、宁静、和谐的夕阳晚归图。(1分)。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的心境。(2分)。意思相近即可)

(2)(4分)一、二两句主要描写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景(1分),三、四两句主要描写了行步迟迟的老牛,悄立牛背的寒鸦等动景(1分),前后动静结合,烘托出了宁静平和的氛围(2分)。

8、B  (向:刚才,刚刚。)

9、B  (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短语。A副词,才;连词,于是,就。C介词,拿,用;动词,"认为"。D代词,敌人;代词,第一人称,自己。)

10、B (A项中有盛名的是王、杜恽,另外,也没有"过早"表现出学识和才能而深受梁武帝器重。C项在朝廷上不与人争吵和争位是无中生有,也不是梁武帝赏赐给他乐队的原因。D项韦睿赏赐给亲朋故旧的财物不是皇帝在攻城以后的赏赐,也没有赏赐部属的意思,墙上作画错。)

11①.你的文章比起他们来或许略为逊色,但学识应当超过他们,在参与国家大事、为国建功立业方面,他们都比不上你啊。("少" "干""皆莫汝逮也"各1分,全句正确1分)

②梁武帝当时正一心礼佛,全国也都迅速跟从,形成风气。韦睿身居要职,却不愿跟随世俗之风,他的行为大致和往常一样。("锐意"" 俯仰"" 略" 各1分,全句正确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在华夏大地的崇山峻岭中间,安徽省潜山县境内的天柱山究竟凭什么赢得了众多文学大师的厚爱?

很可能是它曾经有过的zōng jiāo 气氛。天柱山自南北朝特别是隋唐以后,佛道两教非常兴盛。fó jiāo 的二祖、三祖、四祖都曾在此传经,至今三祖寺仍是全国著名的禅宗古刹;在dào jiāo 那里,天柱山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地维”,是“九天司命真君”的居住地,很多道家大师都曾在这里学过道。这两大zōng jiāo 在此交汇,使天柱山拥有层层叠叠的殿宇楼阁,气象非凡。对于高品位的中国文人来说,佛道两教往往是他们世界观的主干或侧翼,因此这座山很有可能成为他们漫长人生的精神皈依点。这种山水化了的zōng jiāo ,理念化了的风物,是能使那些有悟性的文人畅意适怀。例如李白、苏东坡对它的思念,就与此有关。

也可能是它所蕴含的某种历史魅力。早在公元前106年,汉武帝曾到天柱山祭祀,封此山为南岳,这次祭山是连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也跟随来了的。后来,天柱山地区出过让一切中国人都难以忘怀的历史人物,例如赫赫大名的三国周瑜,以及包括“小乔初嫁了”在内的二乔姐妹。这般风流倜傥,又与历史的大线条连结得这般紧密,本是历代艺术家恒久的着眼点,无疑也会增加这座山的__力。王安石初到此地做官时,曾急切询问当地老百姓知不知道这里出过周瑜,百姓竟然都不知道,王安石深感寂寞,但这种寂寞可能更加增添__。一般的文人至少会对乔氏姐妹的出生地发生兴趣:“乔公二女秀所钟,秋水并蒂开芙蓉。只今冷落遗故址,令人千秋思余风。”(罗庄《潜山古风》当然,还会有其他可能。

5、对“王安石深感寂寞”一句的意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王安石因百姓对历史人物的无知感到非常失望。

B.曾建赫赫功业的周瑜尚且湮没无闻,初来此地做官的王安石增添了失落感。

C.王安石追思古人,对“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现象感慨万端。

D.王安石觉得自己功业无成,深感老来孤独。

6、以下判断或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天柱山即古之南岳,它与后来称为南岳的衡山不是同一个地方。

B.天柱山自隋唐以后佛道两教非常兴盛,有可能成为高品位文人的精神皈依点。

C.天柱山那层层叠叠的殿宇楼阁,是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D.游天柱山而对乔氏姐妹发生兴趣的,不过是一般文人。

7、对上面的文字综合分析较为恰当的一项是( )

A.汉武帝、司马迁、李白、苏东坡等看重天柱山,是因其zōng jiāo 气氛和历史魅力。

B.天柱山确有使文学艺术家获得“解脱”、“受到吸引”的人文景观。

C.文学家们的悟性和追求,往往使他们并不重视自然景观的好坏。

D.文学家们对山水景观喜爱与否,原因各不相同,难以历数。

5、D(据王安石的生平可知,他早年知郡县,晚年罢相在家);

6、D(这种说法太绝对了);

7、B(A项从文中可看出,汉武帝、司马迁到天柱山并非因zōng jiāo 气氛,dào jiāo 兴起于东汉,fó jiāo 还在后;C项“往往”过于武断;D项文学家们喜爱景物的原因有些是相同的)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