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宋代词人柳永的《雨霖铃》中的名句“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___”,常被用来表现亲朋洒泪而别,欲言又止的感人场面。

(2)欧阳修的《伶官传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子,则与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思相近。

(3)姜夔《扬州慢》词序中有“寒水自碧”句,意在反衬。杜甫《蜀相》诗中有一联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竟无语凝噎(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3)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①这首诗作于诗人贬谪永州之时。

(1) “石泉远逾响”句中“逾”字看似无理,实则精妙。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两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简要赏析这首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运用反衬的手法,以声衬静,更能显出四野的空旷和寂静。(3 分)

( 2 )这首 诗描写作者月夜的所见所闻,有露有月,有园有竹,有泉有鸟。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情景交融,诗人抓住静夜的清冷之景和细微之声进行 描写,表现了所处环境的空旷幽清,从而流露出他谪居中的寂寞苦闷、郁悒无赖的情怀。(5 分)

 

8.D ( A 要:通“邀”,邀请,如“张良出,要项伯”; B 遑遑:匆匆忙忙的样子,如“是以孔子栖栖,墨子遑遑”; C 垂:将近,接近,如“功败垂成”,。)

9. C〔 ① 主语不是韦,② “抚”的对象不是“士卒”而是“民众”;③ ④ 表明“胆识过人”;⑤ “悉充军赏”表明“善抚士卒如,;⑥ 表明“谦恭谨慎”) 

IO. B ( A “唯独韦在任却能以廉洁闻名”,韦没有担任刺史;C “虽然到了老年,不能再骑马作战”不合原文“素羸。每战未尝骑马,以板舆自载”, D “个性情中人”和“自己辩护”错)

11. (10 分)答案见译文。各小题得分点:( 1 ) “异”:认为不寻常;“引”:引荐;两个“为”: 担任。(2 ) “所至”:所到之处;“应”:符合;“准绳”:规范,标准。(3 ) “启”:上报;“居后”:甘居人后;“尚”:追求;“贤”:认为贤,推崇。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素有“金牌火箭”美誉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托举着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18时29分,星箭分离,嫦娥一号卫星正常进入初始地球轨道。此后,嫦娥一号卫星开始消除初始偏差,建立巡航姿态。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随后宣布:嫦娥一号发射圆满成功。

在未来两周内,卫星将经过4次变轨,2到3次中途修正和3次近月制动,最终建立起距月球200公里的环月轨道,对月球开展科学探测。在这个轨道上,嫦娥一号将飞行1年时间,完成其探月使命。

迄今为止,我国研制发射的各类卫星均是在地球引力的范围内运行。而“嫦娥一号”卫星是我国第一次研制脱离地球引力场的空间飞行器。“嫦娥一号”卫星的研制有许多关键技术需要攻克。

轨道设计是绕月探测卫星成败的关键。分析求解地球至月球转移轨道,建立中途修正的数学模型、方法和编制软件,利用调相轨道扩大发射窗口,环月轨道的超长期性状研究,月球卫星轨道捕获、调整以及长期运行过程中轨道调整的控制策略和具体方法,月球卫星轨道的测轨预报的精确度分析、月球卫星轨道优化设计等都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为保证有效载荷的正常工作,对卫星的姿态控制精度有较高的要求。而月球表面不像地球有比较稳定的红外辐射场,因此,对月姿态确定不能采用红外敏感器,必须采用其他手段,如紫外敏感器或星敏感器加外推算法。

月球探测卫星距离地球遥远,测控通信的自由空间损耗高于中低轨道卫星和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同时由于我国测控网网站的分布有限,因此,卫星在很多时间内处于不可见的地域。

如何提高卫星上天线的发射增益,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测控和科学数据的传输,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日―一地一月三者相互关系和环月轨道决定了一年中卫星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变化很大,同时月球反照、红外辐射随时间的变化也较大。因此,卫星的外热流环境复杂多变。这给热控和电源系统的设计带来了新的问题。由于“嫦娥一号”卫星复杂的飞行阶段和飞行姿态,以及月球表面特殊的温度分布,卫星表面的外热流非常复杂、变化剧烈,给整星的热控设计带来很大困难。

能否突破这些关键技术,既决定了“嫦娥一号”卫星能否完成月球探测任务,也决定了“嫦娥工程”的成败。

近期中国的月球探测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即探月三步走。第一步是环月探测。研制和发射中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对月球进行全球性、整体性与综合性探测。第二步是月面软着陆器探测与月球车月面巡视勘察、2012年左右发射月球软着陆器。试验月球软着陆和月球车技术。第三步是月面自动采样返回。2017年前后发射小型采样返回舱,采集关键性月球样品返回地球,进行系统深入研究。

5.下列关于嫦娥―号卫星的相关信息说法正确的―项是

A.嫦娥一号升空后将经过4次变轨,2到3次中途修正和3次近月制动,最终建立起距月球200公里的飞行轨道。

B.嫦娥―号卫星正常进入初始地球轨道后开始消除偏差,建立巡航姿态。

C.在距月球200公里的环月轨道上,嫦娥一号将飞行―年时间完成其探月使命。

D.嫦娥一号在太空中很多时间内处于不可见区域,原因仅是我国测控网网站分布有限。

6.关于嫦娥一号卫星研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月球表面不像地球有比较稳定的红外辐射场,所以对月姿态确定可采用紫外敏感器或星敏感器加外推算法。

B.嫦娥一号卫星和中低轨道卫星相比,前者的测控通信的自由空间损耗高于后者。

C.嫦娥一号的热控设计之所以困难,主要是因为嫦娥一号卫星复杂的飞行阶段和飞行姿态以及特殊的月球温度,卫星表面的外热流非常复杂,变化剧烈。

D.嫦娥一号卫星研制中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轨道设计、对月姿态确定技术、测控和数据传输、星上热控和电源系统的设计。

7.下列内容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嫦娥一号卫星的发射改写了我国研制发射的各类卫星均是在地球引力的范围内运行的历史。

B.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意味着我国探月计划三步走的第一步已获得圆满成功。

C.解决建立中途修正的数学模型、方法和编制软件的问题是绕月轨道设计的关键环节之一。

D.近期中国探月三步走的计划若能顺利完成,中国就将实施载人登月计划。

5. C ( A “飞行轨道”应为“环月轨道”。B “开始消除偏差”应为“开始消除初始偏差”。D 原因不止一个。)

6.C ( “特殊的月球温度”应为“月球表面温度分布特殊”。)

7. A ( B 结合1 、2 自然段来着,嫦娥一号发射升空只是探月第一步的一个步骤。C “绕月球轨道设计”错误。D 无中生有,文中无此暗示。)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组是我爱小池,也爱溪流,是因为我爱它们的“清”和“远”_____________像一位开朗的小伙、活泼的姑娘,唱着欢快的歌儿,踏着轻快的脚步,走出群山迎接朝阳和大海。 ①各种颜色的小鱼穿行其间,历历可数。 ②溪流婉蜒,如一条银蛇。 ③小池清澈见底,汪汪一碧,宛如一块温润的碧玉。 ④时隐时现,游向远方。 ⑤绿油油的水草在水底轻轻晃动。

A:③⑤①④② B:③⑤①②④ C:②④③⑤① D:③①②⑤④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深度撞击号”成功击中“坦普尔1号”彗星,完成了航天史上人类航天器和彗星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壮举”。 B:如今的十一长假成了商家收获颇丰的“黄金周”。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市的重点商贸企业十一期间销售额共1.2亿元,与去年同期销售额相比同比增长20%以上。 C:为这样一位剧作家编纂―本大型画册,展示他走过的艺术创作之路,汇编他已经建立的艺术业绩,这无疑是―件有利于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盛事。 D:孩子们对“动漫”的情有独钟推动着“动漫”产业朝着高质量、高速度、高赢利发展,嗅觉灵敏的商家对此更是推波助澜。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美术课上,教授说:请给我画一缕清风。众多学生不解,迟迟不能落笔。

教授提示说:风虽无形,物却有形,物随风动,风走物形 。学生们恍然大悟,笔走如飞。有的画了一株摇摇摆摆的竹子,有的画了一湖荡波的湖水,还有的画了一株歪歪斜斜的烟……教授点了点头,这就是了。

有学生问:教授,我们每个人画的都不一样,那么该怎样评定谁画得好坏呢?

教授说:这就要看你们所表达的意境了。竹虽摇摆但不屈服,水漾微波未必遂流,云飞天际飘荡一生,青烟斜上也非悠闲……风有大有小有强有弱,风会给人愉悦也会给人烦忧。这画上面一缕风的线条,正是你们的心境啊!

人的心境其实就如风的线条。心境无形却能指导有形。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是心境的坦露。

要求:依据上述材料主旨,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仿照下面的句子形式,写两句话。(4分)

泉的一声叮咚,是一首《山居秋瞑》阅读后,流出的柔美低吟――这便是清幽。

仿写:

(1)花的几缕余香,是一篇《醉花阴》展开后,飘落的哀婉眼眸――这便是离愁。

(2)风中阵阵林啸,是一曲《听松》演奏时,漾出的民族浩气――这便是英雄。

认真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就“2007年度中国十大流行语”的话题,在后边的空格处续写句子。(5分)

2007年中国报纸十大流行语分别为:十七大人民币升值 奥运,嫦娥一号 加息 华南虎 物价上涨 物权法

专家认为,评选出这十大流语,说明了当代中国人至少具有如下两个特点:(每点不超过15字)

(1)

(2)

(1)强烈的社会关注和忧患意识。(3分)(2)强烈的民族自豪感。(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

夕阳无限好

(美国)E.・S.・HILL

①记得很小的时候,有一天母亲带我去逛市集。我走失了,找来找去找不到她,只得独自走回去。我东投西奔,指望撞见认得的东西。但到处全是陌生的房屋,看起来都像闭门却扫、闲人莫入的样子。我不敢敲任何一家的门,走到荒僻空地上的一棵树旁,筋疲力尽地倒在地上就睡着了。

②醒来已是黄昏。落日淡淡的残照染红了烟囱和屋顶。指顾间,天色渐渐暗得成了一片澄郁参半的深蓝,几乎像暮夜一般,第一颗明星出现了--我有求必应的星宿,果然又在那里。

③骤然间,我的天地豁然开朗了。这是我们求愿、洗脸、父亲回家、婴孩洗澡的神妙的当儿――这是爱心四溢的时刻。我坦然跑到最近的一家人家叩门。不到一小时就平安回家了。

④父母问我,为什么等了这么久才去求助。我说不出理由。至今还是说不出,只能说黄昏对我的魅力仍然存在,能祛除我的恐惧,振奋我的情绪。一到黄昏,我就比较胆壮。

⑤不说别的,单说灯光就亮起来了――可亲的灯光。冬天彤云密布、漫天大雪的傍晚,你踽踽步行回家,可曾乍见街灯静静地亮起来而觉得惊喜?刹那间,街灯排列在路旁,就像瞬息万变的天使,闪烁着霜也似的光轮,一路呵护,你便走得泰然无恐了。

⑥黄昏是归家的时候,是饥肠辘辘想吃晚餐的时候。劳利・李提起幼年在英国小乡村的往事,兴奋地写道:“太阳下山了。我们跑腿办事或在田野里乱撞了一天,回到那烟雾腾腾,温暖的厨房。归途中踏着路上每一块石头,浑身的骨头都快活得震颤。”

⑦傍晚回家固然很好,可是在黄昏出发,趣味之佳也不相上下。从白天到黑夜那一段宝贵的过渡时间,暗蓝色的天空似乎洋溢着魅力,寻幽探胜的机会显然就在眼前。在这时乘火车到城市去是不能再好的了。或者在麻雀欲睡,吱吱细语,夜虫初醒,唧唧争鸣的时候,在静悄悄的乡间小径里漫步,也其妙无比。你且去听听蟋蟀的低吟吧!

⑧在这时徜徉于附近一带,就觉得有什么事要发生似的。向灯烛辉煌的窗子望进去,人人似乎都在作什么准备。俊俏的少女对镜化妆。男孩子为客厅的壁炉生火。瞧!隔壁那屋子里,雍容华贵的太太在点蜡烛,家里晚上要有宴会。

⑨这当儿,落日的余晖倒映在池塘里,半掩在小山或你家谷仓后边,或者在屋角流连,这些景色几乎你已遗忘。等你再去回顾,已经消逝了。

⑩到外边去……到某处去与夜相见……

⑾小孩子从屋里跑出去,在暮色苍茫中捉迷藏,多快乐啊!时间越晚,这个游戏越难玩,也越有意思。“我看见玛丽了!”可真是玛丽?还是幻象?魅影?一丝绿里带黄的光芒乍闪即逝,接着又一丝。那是萤火虫!快去捉啊!男孩子和女孩子飞跑,喧嚷,火辣辣的面颊拂着凉润的清风。他们在河边往返呼问:“你捉到一只了吗?”“我捉到的比你多!”

⑿情侣携手漫步,绝不理睬那三五成群的小孩子。我们镇上有一条俯临小瀑布的木桥,是幽期密约的胜地。年轻的情侣常在那里见面。他们凭着桥栏,把一粒鹅卵石或一片树叶投在瀑布里,或在河边皂荚树下徐步。木桥快让夜色笼罩的时候,再从桥上经过,走回家去。

⒀“有一天我会在日落时和你相会,像以前那样。”一个兵这么写信给他的情人。她把信里的话告诉了我。那天傍晚,我看见她独自伫立在那木桥上。在往事知多少的暮色中,她在桥上站了很久,把鹅卵石投在水里。

⒁我有个朋友,晚餐后常在阳台上独坐。“我爱黄昏的气息。”一次她告诉我。

⒂这句特别的话我一直没忘记。

⒃此后在黄昏,我便不能自已地领悟到季节不同的气息。我领悟到3月里空气中初透微熏的清新。我领悟到秋天野火飘过我们市镇的烟味,不禁勾起了乡思。

⒄冬天的黄昏,似乎最能引人入胜。海军上将李佳德・布尔德叙述南极罗斯冰障4个半月长的长夜将临情景,写道:“银绿色、长蛇似的极光,在东北方很文静地翕张、颤动。白昼即将终了,黑夜正在诞生――但却非常安静。在这一刹那间,人与宇宙成为一体,绝无可疑。我不由得不深信:这整个现象一定有一个意义,而且与人息息相关。”

⒅在黄昏无际的蓝霭中,人也许能超乎碌碌旋转的地球之外,而领悟到宇宙的奥秘和意义。

(选自《世界名家经典散文》第一卷 略有删改)

14.“夕阳”一词在文中除了指“落日”外,还有哪些含义?(4分)

答:

15.文章①至④段写儿时走失的一段经历,涉及到是否敲陌生人家的门求助时,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6分)

答:

16.文章标题虽为“夕阳无限好”,但有很多篇幅写人的活动。请在下面横线上用简要的文字概括文中描述的几段人的活动。(6分)

答:(1)

(2)

(3)

17.文章有多处黄昏时大自然的美景的描写,这对写人的活动有哪些作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具体说明。(6分)

答:作用:(1)

(2)

启示:

14、还有两个含义:(1)指一天中一个特定的时刻(或一天中的黄昏时刻或傍晚);(2)指黄昏时大自然的美景。

15、(6分)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2分)将白天走失后不敢敲陌生人家的门与黄昏来临时坦然敲门进行鲜明的对比,既引出本文赞美的对象――夕阳(2分)又突出了夕阳(黄昏)的美好,能增添人的力量,点明主旨。(2分)

16、(6分)(夕阳里)愉快而急切的归家;家庭生活和美温馨;孩子们无忧无虑的嬉戏;恋人亲密地互诉衷肠。(只要回答三条即可)

17、作用:(1)烘托,大自然的美好,烘托了人性的美好,如第(11)段

(2)召唤作用,自然的美景使人沉思,使人恢复自然纯真的本性,如开头在黄昏的召唤之下找到家。

启示:人应高度融入大自然,才能回归自我,恢复美好的天性。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