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北方冬天的魂魄
赵太国
北方的冬天,莽莽大野之上,朔风卷地,草木枯黄,周天寒彻,飞雪降霜,大河冰封,蛰虫盖藏,大自然呈现出一片混混沌沌,苍苍茫茫的景象。
冬者,冻也。因为这透天彻地,入肤入骨,痛快淋漓的冻,大自然的生命似乎都宣告了周期性的结束,那些或老或死或枯或败或眠或藏的动植物,又开始了新的生命周期的漫长而悄然的复苏。他们枯而不死,退而不败,败而不亡,于大寒大冻大风大雪之中,显示着生命里最本质最优秀的部分,展现着旷古自然的纯朴和生命原始的律动,以及生命本体在寒冻里的闪光与艰涩,因乏与潇洒。他们单纯而无浮华累身,轻松而不负荷重物,宁静而不事喧哗,在充满着原始意味的蛮荒景象的冬日里,沉着地调整着脚步,期待着生命新的开始。
北方冬天的大自然,与冻结成了秦晋之好,其母腹中正孕育着新的生命。那蠕动其中的不仅是阴柔之静,也是阳刚之动,不仅是胚胎之状,也是萌动之初,不是直线似的原路退回,而是环状路线上的以退为进,以终点为起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大自然一年一度的更新,最有生命意义的东西都始于冬天,首功又当推这个冻字,冻,是生命的养料,是无处不在的造物主,是创造新天地的大英雄,野马般兀立于北方的昆仑山,祁连山,终南山,长白山,不仅有其横空出世的气魄之大,更有终年积雪的山峰之奇,他们的生命当然也照样需要这个冻的营养来滋补,否则,这些庞大的生命就会因贫“雪”,而元气大伤,我甚至觉得,在北方的冬天里消失的生命,哪怕是一片树叶一枚草叶,都是不可小瞧的。正是千万片树叶的零落入泥,千万枚具有献身精神的草叶的枯黄,才使小草维持了生命,才使整个板结的土地有了万物复苏的希望,那些光秃无叶枝桠黝黑的树木,虽然表面上毫无生机,但其内部的运动却并未止息,尤其是树的根部天天都在板结着的冻土层之下沉着的呼吸,一点一滴地吸吮着大地的“乳汁”,慢慢地积蓄着抵抗寒冷和来年继续生长的力量。就连枝条上的芽鳞也在萌动它们是一粒粒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种子。是一排排列队而立,待命出征的战阵,
望着北方冬天的大自然,那光秃秃的树木,那飞满万里长空的雪片,使我想起了“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的刑天。象棋了每天衔石丢入大海的精卫鸟,想起了喜雪的__和他一生的传奇和伟业,透过雄浑壮阔的茫茫雪原,我似乎还能倾听到我们祖先的脚步声,也能依稀看见盘古开天辟地的巨大身影。
那么,在北方冬天的大自然里,我们的生命应该注入什么样的魂魄呢?
(选自《人民日报》)
14.北方冬天有哪些特点?隐藏在它们背后的魂魄是什么?(6分)
15.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北方冬天的大自然,与冻结成了秦晋之好。
(2)(生命)……以终点为起点。
16.第四段面对北方冬天的大自然,作者产生联想的原因是什么?(4分)
17.北方冬天的大自然的魂魄对人类有什么启示?文末这样发问,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6分)
14.(6分)第一问(3分):北方的冬天苍茫,单调.肃杀.冰冻。(答对“苍茫”“肃杀”“冰冻”给等一个要点给一分,意思答对即可)第二问(3分):隐藏在他们背后的魂魄是:一种令人起敬和深思的生命品质,即对恶劣环境的适应,对春天复苏.发展的积蓄,(答对“生命品质”“适应”“积蓄”一个要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
15.(6分)(1)(3分)说明北方的冬天是和“冻”结合在一起的,“冻”是北方冬天的鲜明特色,也是对北方冬天威力的概括。
(2)(3分)冬天既是大自然生命的终点,一切大自然的生命都或老或死或枯或败或眠或藏。同时,这个终点又孕育着新的生命,期待着新的生命的复苏与开始。(每答对一句给3分,意思答对既可)
16.(4分)刑天.精卫鸟.__都是永不屈服.永不妥协的英雄,这与北方冬天的大自然里的树木等生命具有同样的精神和品质,所以,作者面对北方冬天的大自然,自然联想到与之相似的英雄,(要答出二者的相同点,意思答对即可)
17.(6分)第一问(3分):大自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即使在北方的冬天里仍然适应和积蓄着,孕育着新的生命,作为具有高级生命的人类,更应该具有优秀的生命品质,。(要答出对人的启示,意思答对即可)第二问(3分):文章在最后这样发问,即是启发读者对生命进行深思,又是从写大自然的生命品质,到写人类的生命品质,进一步深化文章的主旨。(每答出对表现主旨的作用,意思答对即可)
补写出下列各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二题任选一题)(5分)
(1)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 ,
(杜甫《客至》)
苔痕上阶绿, 。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 。(欧阳修《伶官传序》)
(2)羁鸟恋旧林,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 。 ,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
(1)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智勇多困于所溺
(2)池鱼思故渊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任选一小题,每句一分。如有错.别.加.漏字者,该句不得分,若两题全做,按第(1)题阅卷计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写的是我国哪个传统节日?前两句写景有什么作用?(4分)
答:
(2)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是如何表达的?(4分)
答:
(1)中秋节,描绘(渲染)了中秋月夜寂静.清冷.孤寂的景象,以引起下面的“秋思”(思乡怀人)之情。(每问2分。第二问答出描绘的景象及“引起秋思之情”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2)思乡怀人之情,诗人没有正面抒情,而是故作疑问,不知因望月而引起的深秋之思(思乡之情),今夜落到谁家?明明自己思乡,却落笔于他人之思,构思巧妙,含蓄蕴籍,。(每问2分。第一问答“思乡怀人之情”给2分;第二问答出“自己思乡,却落笔于他人之思”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8,D(连续.累年,多年)
9.B(A第二选项表现的是“魏晋风度”。C第二个选项重在说明桓伊拥有一支名贵“柯亭笛”。D第一个选项表现的是桓伊对百姓的仁爱。)
10.C(“沉湎酒色”的是晋武帝,另外“君乡间嫌隙冰释,“和好如初”也无依据。)
11.(1)当时苻坚兵力强盛,边境上多处令人忧虑,朝廷选拔能御敌守边的将领,于是任桓伊为淮南太守。(译出大意给2分,“边鄙”“虞”“距(“距”商议 通“拒”)捍”每处译一处给一分。
(2)谢安被(感动)的泪湿前襟,就跨过座位(坐席)走进桓伊,用手捋着胡子说:“刺史大人在这一点上真是不同凡响!”(译出大意给2分,“越席”就“不凡”三处,每译对一处给一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科学意识也涉及个体和群体的价值观念,被纳入社会的价值体系。价值最初是在商品交换中抽象出来的一个经济学概念,即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劳动,现在,价值概念以远远超出商品交换的范围,而成为社会科学和文化的一个基本概念,、大体上价值包含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这样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价值标准即判断某物或某事有无价值或价值大小的标准,诸如是好的还是坏的,美的还是丑的,善的还是恶的,有利的还是有害的等等,价值取向则以价值标准为坐标或参照系,去选取或创造有价值的事物,避免或排除无价值的事物。
依据社会的价值标准,可以明显看到科学在某中的巨大变化。中世纪的欧洲,科学只是神学恭顺的婢女。封建时代的中国,科学被视为“奇技淫巧”,可是,伴随着文艺复兴的号角,科学的曙光终于冉冉升起。17世纪在英国,牛顿的老师巴罗不得不辞去希腊语教席而改为课数学,因为他“孤零零的坐在那里,就像一只被赶出鸟群的雅典的猫头鹰;而自然哲学(科学)的教堂却总是满满的”。18世纪,法国出版了著名的《百科全书》,狄德罗希望它能“使后代更有教养,并成为更有道德和更幸福的人”到了1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则热情洋溢的欢呼科学是一种“革命的力量”。20世纪初,科学在当代价值体系中更是举足轻重,不仅被誉为物质文明的“电枢”而且是精神文明的“电枢”,是决定人类命运的“关键力量”。
仅仅重视科学还不够,还要尊重科学,既按科学规律办事。科学意识体现了科学自身的性质和功能,表现在认识上就是科学之光对人类心灵照耀和激荡。科学渗透到心灵深处,化为自己(或社会共同体)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有机组成部分,才是真正牢固的科学意识。面对自然和社会,要考虑我们的认识和处理是不是符合科学。当然,科学是无止境的探索过程,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和掌握也有一个过程,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按科学规律办事,难免会有一些地方或环节不那么科学。科学意识要求,一旦发现违反了科学规律,就坚决予以纠正,尊重科学是重视科学的必要补充和保证,有的时候,不尊重科学可能使重视科学成为一句空话,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落不到实处。重视科学和尊重科学若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5.下列各句,可说明“科学意识”概念的一组是
①科学是无止境的探索过程 ②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
③重视科学尊重科学若鸟之双翼,车之两轮 ④正确认识科学的社会价值
⑤尊重科学,按科学规律办事 ⑥一旦发现违反了科学规律,就坚决纠正
⑦尊重科学是重视科学的必要补充和保证
A.②④⑤⑥ B.①③⑤⑥ C.①③④⑦ D.②③⑤⑦
6.对“中世纪的欧洲,科学只是神学恭顺的婢女”一句的含义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中世纪的欧洲,神学占统治地位,科学只是神学的附庸。
B.中世纪的欧洲,神学占统治地位,根本提不到科学意识。
C.中世纪的欧洲,神学占统治地位,科学纳入了神学系统。
D.中世纪的欧洲,神学占统治地位,科学意识受到了压制。
7.下列各项中,不能证明“仅仅重视科学还不够,还要尊重科学”的一项是
A.美国曾拨出巨款,雄心勃勃的宣布要在10年时间内(60年代)征服癌症,制造出核反应为动力的新型飞机,结果都失败了。
B.青岛.烟台附近海岸带,曾是粮食的高产区,但是过去没有意识到环境的因素,这种高产是靠抽地下水的代价取得的。结果,形成海水倒灌,使大片良田变荒地。
C.未来的计算机,将能模拟人脑的各种功能,能够在外界变化和所给信息不是很精确,不是很完整的情况下,进行识别,推理和判断,并达到自学习和自适应。
D.为什么有很多科学家对建设三峡工程持有一种很谨慎的态度?就是因为这种工程可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改变生态环境。如果没有一定的预测,这种改变在某些方面就有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5.A(①谈的是“科学”而非“科学意识”,③⑦谈的是“重视科学”与“尊重科学”之关系。)
6.B(A.C项强调的是“科学”而不是“科学意识”,D项“科学意识受到压制”表述不正确。)
7.C(C项谈的是科学技术而不是科学意识的内容)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新茶一到,最好不失时机地尝新。在春天的早晨, , , , , , ,可谓是一种极高的文化享受。①玻璃杯里条索整齐的春茶载沉载浮 ②茶色碧绿澄清 ③品饮时顿感恬静闲适 ④茶香清幽悠远 ⑤茶味醇和鲜灵 ⑥一杯滚水被细芽嫩叶的新茶染绿
A:⑥②⑤④①③ B:①⑥③②⑤④ C:①⑥②⑤④③ D:⑥①②⑤④③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在极短的时间内拿出最好的曲目,大歌舞领导小组向在京的作曲家们发出了为这首“七律”谱曲的号召,对此作曲家们反映强烈。 B:纵观全国各地的住博会不难发现,利用展览会,开发商不仅推出众多优惠让利措施,而且市民也乐意落定签单,双赢局面显露无疑。 C:完全可以这样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多情”是自己大半生忠君报国。大济苍生的政治抱负的概括和历史宏阔的回顾与想象的浪漫寄托。 D:老张随后又考察了小姚任职的装饰公司,在群众中的口碑非常好。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笔画 林荫道 矫健 消声匿迹 B:潦草 园周率 翔实 毕恭毕敬 C:风韵 辩证法 观摩 出奇制胜 D:家畜 肆业证 砂砾 再接再厉
以“众志成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问题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分析下列表格所给数据,在后面空格处续写句子。(6分)
选文 | | 选文中要求全文或部分背诵篇目 |
现代文 | 古诗文 | 合计 | 现代文 | 古诗文 | 合计 |
版别 | 旧版 | 20篇 | 8篇 | 28篇 | 2篇 | 2篇 | 4篇 |
新版 | 12篇 | 12篇 | 24篇 | 2篇 | 12篇 | 14篇 |
从上表可以看出,旧版课本 ,
新版课本 。
今后语文学习应该 。
古诗文较少,要求背诵的的古诗文也少,
现代文减少了四成,古诗文增加了五成,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大幅度增加。
更重视古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