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良莠不齐 坐收鱼利 向隅而泣 缘木求鱼 B:戒骄戒燥 再接再励 满载而归 以身作责 C:沾沾自喜 明火执仗 乌烟瘴气 昭然若揭 D:动辄得咎 饮鸠止渴 旁征博引 支离破碎
请以“在享受的时代学会感受”为题目,写一篇命题文章。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参考高考作文阅卷标准。
根据要求,发挥想象,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现场拟三条标语,语言要亲切、友善、生动活泼、富有文才。(每条不超过20字)(6分)
⑴(从运动员的角度)展现各国运动员的精神风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从观众的角度)表现观众对运动员的热切期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从历史的角度)表现这次体育盛会的重大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我们,微笑着走进这片多情的土地。
(2)我们,永远为你助威,为你喝彩!
(3)历史,将记住这个文明故国点燃的和平圣火。
一个事物有时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述,仿照例句,另外选择两个事物,赋予它们正反两方面的意义。(6分)
例:灯蛾:为追求光明,不惜赴汤蹈火――总想把火扑灭,真是不自量力
气球:你的信念是不断追求新的高度――被吹得越大,越接近毁灭的边缘
例如:铁钉:把别人的打击化作自己前进的动力――从不知主动进取,因而只能被动挨打;爆竹:为给他人带来欢乐,不惜自己粉身碎骨――本想一鸣惊人,反到粉身碎骨;天平:公正无私的楷模――谁多给点就倾向谁
新闻标题不仅要有概括性,还要能够吸引读者。请为下面的一则新闻拟一个标题。(连标点符号不超过15个字)(3分)
本报讯 第三届中国“十大女杰”10月20日在京揭晓。常熟“当代阿庆嫂”、江苏梦兰集团董事长、常熟市虞山镇老浜村党支部书记钱月宝榜上有名。
“阿庆嫂”入选中国“十大女杰”。答成“钱月宝入选中国‘十大女杰’”或“钱月宝‘十大女杰’榜上有名”,不能体现“吸引读者”的要求,给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14―17题。
(1)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版图的。
(2)异域情调、漂泊情怀其实充满李白所有诗文。李白是没有故乡的,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他由碎叶入蜀,由蜀入荆楚入山东,由山东又辐射到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暑,百代之过客。”(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这是诗人眼中的时间和宇宙――天地间只有逆旅和过客。诗人拒绝根的存在。这是彻底的漂泊情怀:把生命看做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在中国文化史是没有第二人的。
(3)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所有读书人心目中的偶像却不是他的偶像。他有时也说孔丘几句好话,那是他向往功名富贵了。在他眼里,游侠比皓首穷经的儒生光彩多了。“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意轻千金裘,顾向平原笔。吾亦坦荡人,拂衣可同调。”(李白《古风其十》只有鲁仲连这样的侠客才是可与之同调的朋友。李白自称“十五好剑术”,传说中他曾手刃数人。他二十几岁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维扬(今扬州)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这都是此游侠行径。他与朋友吴指南游楚,吴不幸病死于洞庭,李白抚尸大哭。大约那时洞庭一带还是很荒凉的,老虎来了,李白坚守不动。老虎走了,他将朋友权且葬下,后又返回旧地,起出朋友骨殖,就着湖水洗将,背着这骨殖走了很远的路,为朋友重新选择了葬地。有这份超乎功利之上的痴情,就是一位真正的游侠了。即便闯进了朝廷,他那强横的乃至有无赖的游侠脾气也不是改的。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重他,皇帝也应把他当朋友待才好。他不习惯仰视。他之信任自己远胜过别人对他的信任。这一切足令权贵齿冷,令谦谦君子瞠目结舌。
(4)鲁仲连功成却拒绝平原君赏赐给他的富贵功名,因而取得了不仰视权贵,进而折服权贵的资格。李白大呼要功名,要富贵,要酒,要女人,要朋友,却仍然要求权贵与平交,不得小看他。这个李白呀,他不知道这是怎样一个妄想!
(5)在喀什、若羌、阿勒泰、伊犁这些西域城市之间跋涉,每个地方的人文地理都给我有力的震撼,几十个世纪以来,这片广袤的大地为游牧民族提供了表演的舞台,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游牧者后裔的单纯与猛烈。昆仑山、天山、阿勒泰山,像横亘中亚细亚的三架竖琴,将咚咚的马蹄声传递到最遥远的地方。骑士们贲张的血脉不理会任何荒凉。成吉思汗的马队从塔尔马哈台从伊犁河从阿勒泰山掠向中原,将浩瀚的里海变成内陆湖。多么凶蛮单纯而强烈的节奏啊。这个“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大汗可真是大手笔啊。李白从另一个方向来了,大地高山冰川骏马胡姬,成为他精神的马队。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飚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
(6)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行生动了大唐山水。
14.“诗人拒绝根的存在”一句,“根”指的是什么?诗人为何拒绝根的存在?(3分)
答:
15.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请联系文章第3节,分条表述。(一共不超过16字)(6分)
答:
16.(1)文章第四节说“他不知道这是怎样一个妄想”,为什么说是一个“妄想”?(3分)
答:
(2)文章在第五节中概括描绘了“昆仑山”、“骑士”和“成吉思汗的马队”的等诸多形象,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7.如何理解“他的脚印和诗行生动了大唐山水”?请结合全文分条作答。(6分)
答:
14.“根”指的是故乡。(1分)因为他认为天地间只有逆旅和过客,他把生命看作一场纯粹的漂泊。(2分。只答出一点只给1分,答出两点给2分)
15.(1)重侠轻儒(2)轻财重义(或重视友情)(3)藐视权贵。(答对一点给2分)
16.(1)李白既没有取得像鲁连仲那样的功名(1分),也没有像鲁仲连那样拒绝功名富贵,追求世俗却不阿谀权贵(1)。这当然是一个妄想。(1分)
(2)这些形象都具有西域的特征(1分),描绘这些形象是为了引出李白诗歌中“剽悍与纯粹”的西域风格特点(2分),是为了引出李白独特的诗风对大唐诗坛的影响(2分)。(可联系文章的主旨)
17.(1)他漂泊的足迹遍历大唐版图;(2)他特立独行的人格丰富了大唐气象;(3)他雄健奔放的诗风为唐代诗坛注入了西域的剽悍与纯粹。(6分)
阅读下文,完成5―7题
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社会转型时期,旧的道德规范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新的道德规范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就难免存在道德紊乱的现象。这种议论似乎是在说,今天一些不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的出现是因为道德标准过时了。这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自古及今,道德的一些基本原则并没有发生变化,在社会实际中客观存在着一条“道德黄金律”。“黄金”是指普遍适应性,即它是基本标准;而“律”就是“戒律”,是人人都应当遵守的普遍准则。谈到做人的道德,涉及到一个人的修养和待人的态度和方式,在这一点上,世界各个民族都有一个大致相近的基本标准,就是要求人们“待人如己”。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这样的基本标准,它的意思与“待人如己”是一样的,说它是“道德黄金律”最早的充满伦理智慧的体现,也并不过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意思是不要对别人施与你不喜欢的别人以此待你的行为。你只要不把你所厌恶的东西让别人来承受,就达到了道德的基本要求。但是,许多人并没有达到,因为这些人心中没有“他人”的位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私自利。“自利”一词在单独使用时并不是贬义,它只是表示一种行为特点。人人都具有自利的倾向,而且要有自利的能力,才可以生活。但“自私自利”表示的是“自私”,而“自私”则是品德上的缺陷。自私自利就是在任何情况下仅仅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感受、要求和愿望,要求一切都以自己的意愿来体现。自私自利的人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设定对自己有利的标准。所以,有时候有人虽知道不能以己所不欲待人,但还是做了对别人不好的事。反之,一个能够经常站在别人的立场和角度来思考问题、善于体谅他人的人,他的行为常常会符合“道德黄金律”的基本要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是告诉我们不能做什么,还没有提出能做什么和鼓励做什么。孔子又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它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合起来,构成可普遍化的要求,就是要“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讲满足自己的欲求和愿望的时候,也希望并帮助他人实现他们的要求和愿望。只要你自己所欲求的,哪怕你还没有满足或实现,也希望别人能实现。当然,它和“先人后己”还是不一样的。“先人后己”是很高的道德标准,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道德的基本标准,体现了“道德黄金律”的第二个层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是你不愿自己受到恶待,就不要恶待别人。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希望自己好的同时,也希望他人更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命令人不许做不道德的事情,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希望人要追求高尚,做一个主动帮助别人的人。
5.下列各项对“道德黄金律”解释最准确全面的一项是
A.是针对社会转型事情提出的公共道德基本原则。
B.是世界各民族间相同的待人态度和方式的标准。
C.是有普遍适应性的人人都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
D.是孔子最早总结出的有伦理智慧的世界性理论。
6.文章阐释了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列阐释与文章不符合的一项是
A.文中画横线的话的意思是:如果别人对待你的行为让你不满意,那么你就坚决反击,不要让别人有可乘之机。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人们不要把自己感到厌恶的东西,再加到别人身上,让别人来承受。
C.“自私自利”是一种品德上的缺陷,“自私自利”者的行为,常常达不到符合“道德黄金律”的行为准则。
D.有些人之所以不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因为他们以自己的主观意愿为中心,而忽视他们相关者的利益。
7.综观全文,以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转型时期,仍应要求人们遵守道德的普遍准则,准则的核心是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B.在新时期,必须确立和推行中国的“道德黄金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C.孔子“推己及人”的思想和世界各个民族“待人如己”的准则是一致的,这个思想对当代社会道德的规范有积极意义。
D.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研究社会道德规范原则时,应当重视对中国传统道德中有益成分的继承与弘扬。
5.C(依据是文中第一段“‘黄金’是指普遍适应性,即它是基本标准;而‘律’就是‘戒律’,是人人都应当遵守的普遍准则”这句话。A项所说“道德黄金律”是“针对社会转型时期提出的”不符合原文意思。B、D项缩小了概念的外延。)
6.A(“……坚决反击,不要让别人有可乘之机”与文意不符。正确意是“……那么你就不要再用这种行为对待别人。”)
7.B(作者在文中没有强调“必须确立和推行”的意思。)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诚信缺失不仅败坏了学校的校风,妨碍正常的教学管理和教学秩序的形成,而且也扭曲了一部分学生,诱发了道德上的堕落或变质。 B:随着私家车的增多,如何防止个别公务员不利用工作和职务之便,慷公家之慨,确实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C:滇池湖滨生态带修复是国家863科技攻关项目,预计投资高达9000万以上,在滇池沿岸部分撤除防浪堤,实施“退田还湖”,恢复原有消落区与湿地生物多样性。 D:麻生太郎21日正式表明将参加9月的总裁选举,当天下午他在自民党总部会见记者,发表了以“为让日本发挥潜力,充满活力和安全感而迎接挑战”为题的政权构想。
⑴《现代汉语词典》:【辛苦】身心劳苦。【刻苦】肯下苦工夫,很能吃苦。
⑵一位教育研究专家说:“现在我们学生的学习,辛苦但并不刻苦,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现象。”
请以“谈‘刻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3.(1分)南宋(宋)
14.(1分)幽
15.(3分)志士空老,报国无成的郁闷
16.(3分)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