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①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②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③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将进酒》)

⑤纵有健妇把锄犁, 。(杜甫《兵车行》)

,举类迩而见义远。(司马迁《屈原列传》)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5分)

别 滁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叫弦管作离声。

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情感,是怎样表达的?请结合全诗来理解。

①表达了诗人强为欢颜,内心伤痛的别离之情。 1分  

②第一二句使用反衬(或以乐景写哀情),通过描写送别时阳光明媚、花开浓艳、绿柳在清风中轻轻飘摆的美景,衬托(突出)出诗人离别的伤感之情。(表现手法1分,具体作用1分)

③结尾两句,由权且和往常一样欢宴,不愿听取悲愁曲调,更为含蓄深刻地表现了作者的这种离别伤感之情。(2分)

10.D(治所)

11.D(用在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A人称代词,自己的;指代词,那些。B无实意,何不。C副词,这才;副词,竟然)

12.A(“因写文著书显示其才能,而不愿升迁”应为“做知县,显示了才能,却又始终得不到升迁”)

13.①等到做知县,显示了才能,却又始终得不到升迁。(计分点:著、而、仕)

②一般人心里想说而难以表述的意思,袁君都替他们把这些表述出来了。(计分点:世人、达、为)

③袁君认为这些不值得一谈,后来决意不要别人记述他做官治事的成绩。(计分点:以为、足、绝)

14、作者眼中的袁枚是一个文才出众、为官清正、喜好交游、奖掖后进的人。

阅读下文,完成6-9题。

①根据湖南考古发掘和先秦文献中许多史实记载的惊人暗合,人们对湖湘文化的历史长河产生了再认识:湖湘文化不仅源自千年,而且源于炎黄文化和前炎帝神农文化。我国考古学界认定,距今一万至五千年前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早、中期,即传说中的神农时代;距今五六千年前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向青铜器过渡的时期,即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炎黄二帝既是氏族首领,又是氏族和部落的称号,分别代表着两个时代,即炎帝时代和黄帝时代。

②湖南气候温

湿,其南部的江永一带是原始野生稻产地。毗邻江永的道县玉蟾洞遗址发现超乎一万年的陶器和三粒完整的稻谷,其中稍早的为野生稻,略晚的为栽培稻,还保留有野生稻、籼稻和粳稻的综合特征,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栽培稻标本。这说明,道县先民在自然界不能满足人们食用需要的野生稻面前,通过栽培,改造野生稻,率先为人类燃起了开拓稻作文化的希望。

③旧石器晚期的长江中游,已经成为两岸文化同源的纽带。渡过湖北江陵一带,便是湖南洞庭区土质松软的澧阳冲积平原,具有发展规模稻作文化的自然条件,从旧石器晚期始,先民们陆续进入这个平原。八九千年前的澧县彭头山就有文字发明前的表意符号、表意绘画和图腾。八千年左右的澧县八十遗址,发现稻谷和大米两万多粒,是全世界史前稻作谷物发现最多的地方;还有木耒、木铲和骨铲等农具以及木杵等加工工具,与《周易・系辞》“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的传说记载完全暗合,和战国中期《尸子》说“神农氏七十世有天下”以及《续三皇本纪》载炎帝“五百三十年”的时间之和也大体相当。由此可见,神农氏族从陕甘迁入澧阳,创造的优势不断增强,形成了定居农业的基本经济形态,将稻作文化发展到了规模农业阶段。制陶工艺亦相当娴熟,以多种形式的釜和白陶,尤其是彩陶最具特色,其辐射光芒波及沅、湘和鄂西等周邻。

④6500年前的澧县城头山古城和稻田的被发掘,证实了神农氏“日中为市”的传说记载。澧县八十遗址发现一些台基式建筑,其中一座房基的中间主体部分高出地面约40厘米,四角向外伸出呈犄角状,平面呈海星状。这种礼仪中心遗址提示人们:澧县八十原是神农时代的中心所在。第一代神农当是从这里出发南巡为民治病,因误尝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神农氏族因缔造农耕文明而被拥戴为中心氏族,其子孙也就受延揽而衍于四方。最后一代炎帝榆罔部落因败于阪泉之战,叶落归根于其先祖的寝陵附近。这样,整个神农时代的湖湘文化因在神农中心氏族的心脏地区发展起来,也就浸透了神农氏族文化的精神。

⑤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帝氏族从黄河流域兴起,与炎帝氏族逐渐融合发展,形成炎黄联盟,成为古代中国最强盛的部落群。炎帝神农氏是这个联盟的奠基者,尔后黄帝取而代之,统一中原,拓展四方,炎黄集团从此进入国家产生前夜的酋邦时代。黄帝成为首任酋长,继续高举炎黄联盟大旗,将炎帝开创的原始文明推向新的历史阶段,从而奠定了一个世界上民族最多和人口最多,垂数千年稳定统一的文明古国的巩固基础。湖湘文化也就随之融合发展成了炎黄文化。

⑥《周易・系辞》将炎黄文化的基本精神高度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喻兼有天和大地的品格。这个概括不仅体现为先贤的哲学理念,更主要的是体现在炎黄文化传统中持续作用着的基本精神,这就是用于征服洪荒的艰苦创业精神,勤于科技发明的开拓创新精神,乐于为民造福的牺牲奉献精神.包容互补的民族团结精神。

⑦在率先发明栽培稻的湖南先民文化传统中,还蕴藏着一种惯于发扬主观能动性,敢为天下先的性格特征。这些性格和精神,一脉传承至今,成为湖湘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的基础,形成了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突出的爱国主义传统指向以及个人对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价值取向也造成了湖湘文化的思维方式,即博采内外各家、广为交融、优化思维主体的开放方式。上述三个层面更共同锻造了从周敦颐、胡宏到王船山的哲学思想,及其崇实、主动、重行、通变、求真、达用的哲学方向。以王船山为代表的17世纪早期启蒙思想,直到清末才被推上历史前台,成为近代中国救亡运动的重要思想资源。

6、对第2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道县玉蟾洞遗址发现的三粒完整的稻谷中,略晚的为栽培稻,这也是迄今世界上最早发现的栽培稻标本。

B.道县玉蟾洞遗址发现的三粒完整的稻谷中,存放略晚的为栽培稻,这也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栽培稻标本。

C.道县玉蟾洞遗址发现的保留有野生稻、籼稻和粳稻的综合特征的稻谷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栽培稻标本。

D.因为道县玉蟾洞遗址发现的那粒稻谷保留有野生稻、籼稻和粳稻的综合特征,所以它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栽培稻标本。

7、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周易・系辞》、战国中期《尸子》以及《续三皇本纪》的记载,我们可以推测,前炎帝神农氏族从陕甘迁入澧阳可能是在距今8000年左右。

B.澧县彭头山遗址发现距今八千年左右的稻谷和大米两万多粒,是全世界史前稻作谷物发现最多的地方。

C.据文献记载,神农时代的建筑一般是台基式建筑,其中礼仪中心房基的中间主体部分高出地面,四角向外伸出呈犄角状,平面呈海星状。

D.从旧石器晚期始,先民们陆续进入澧阳冲积平原,并且于八九千年前就发明了后来成为文字的表意符号、表意绘画和图腾。

8、下面论断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湖南考古发掘和先秦文献中许多史实记载惊人一致地表明,湖湘文化是在神农中心氏族的心脏地区发展起来的。

B.根据湖南考古发掘,道县先民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开拓稻作文化的先驱。

C.湖湘文化所形成的精神源远流长,蕴涵丰富,而又错综复杂,与惯于发扬主观能动性,敢为天下先的性格特征一同成为湖湘文化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的基础。

D.炎帝神农氏族活跃于长江中游,其后与兴起于黄河流域的黄帝氏族联合,从而开创了一个世界上民族和人口最多,且数千年稳定统一的文明古国。

9、下列推断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A.湖湘文化的形成是一个缓慢、漫长而又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过程,从神农氏族迁入澧阳形成定居农业的基本经济形态后湖湘文化更是不断创新。

B.木质农具、成熟的制陶工艺、规模化的稻耕文明、先进的医药文化构成了神农氏族的文化特征。

C.湖湘文化中的陶文化历史可上溯到旧石器晚期的道县玉蟾洞文化,新石器时代多种形式的釜、白陶和彩陶的出现说明当时的陶文化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D.正如俗语所说的:“一方山水养一方人。”特定的人群创造了特定的文化,而特定的文化又熏陶孕育出特定的人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王夫之、曾国藩、__这些精英人物的出现是与湖湘文化的熏陶孕育密不可分的。

6、C(A项“最早发现的”和“发现最早的”不同,原文是“发现最早的”。另外也不全面。B项不是存放略晚的,而是栽培或生长或基因特征表现时间略晚,如现在也有野生稻。D项不构成因果关系)

7、A(B项不是“澧县彭头山”而是“澧县八十遗址”。c项非“文献记载”,而是考古发掘所知。“神农时代的建筑一般是台基式建筑”也不对,文中是发现了一些台基式建筑;礼仪中心遗址的一座房基的中间主体部分高出地面,而不是高也地面的就是礼仪中心遗址。D项表意符号、表意绘画和图腾不一定是八九千年前发明的,更不一定就能成为文字)

8、D(不能说“开创了……文明古国”,据原文,只能说为开创文明古国奠定了基础)

9、B(B项中“先进的医药文化”属无中生有,原文是“南巡为民治病”还没有形成“医药文化”。可参看第4段。A项从湖湘文化的历史可推知。c项根据第三段可推知。D项从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可推知)

下列句子的表述最得体的一项是

A:我们班的老师,我最赏识的是物理老师倪老师,因为他的课从不让同学们觉得枯燥。 B:虽然只是几个红薯,但毕竟是六弟从江西老家带来的,于是我也就笑纳了。 C:他一向沉默寡言,也没有朋友,所以这次我们几个去看望他,令他深感荣幸。 D:听说贵校在教学管理上有许多成功经验,所以我们特地登门学习,请多作指教。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数码媒体艺术,大多数人还是比较陌生的;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在中国正日益受到关注和发展。 B:在世界各大民族中,中华民族是最重视伦理道德作用的民族之一,这一点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哲学,同时也深深影响着中国美学。 C: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要想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有熟悉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D:在生活中,懊悔不仅能消耗我们的精神,磨灭我们的意志,而且也能促使我们反思,帮助我们总结。

在下面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杭州大酒店越来越多,一流厨师供不应求,于是不少店家争相出高价招聘,有人戏称:“酒店挖__________,肥了大厨师。”②这件事是谁做的?是你做的, 他做的?③龙财富截住了张贵强,不依不饶地强拉张贵强到派出所,结果使这桩 的“卖子奇案”浮出了水面。

A: 墙角 或者 不可思议 B:墙角 或者 不可理喻 C: 墙脚 还是 不可理喻 D:墙脚 还是 不可思议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首饰 手镯 平心而论 察颜观色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B:坐落 福祉 要言不烦 各行其是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C:沧桑 防范 青山绿水 度过难关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D:影碟 零丁 怡笑大方 再接再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暑假里,几个高中生一块儿回学校参加篮球训练。他们看到有个女孩儿蹲在街边,地上用白粉笔写着:前来旅游,钱包被偷,无钱吃饭和回家,求好心人帮帮我。

他们中的小赵动了心,在裤兜里摸出10元钱,放在女孩面前。

走过去之后,小钱说:“谁出来旅游还带粉笔?善良落入了不诚信的圈套。”

小孙说:“别因他人行骗,自己放弃行善。”

小李说:“诚信?善良?彭宇救人成了被告,谁还敢善良啊?”

小周说:“矿工聂清文去救人被困死井下,人们在他的遗体旁发现一顶安全帽,上面用白粉笔写着他欠人家多少钱。这是最善良的人留下的最诚信的遗言。”

小吴说:“我提议,咱们训练后再回去看看,不管这个女孩儿说的是真是假,我们都得做些什么。”大家都说好。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

(一):2009宁夏高考语文试题,体现了新大纲变化的精神,保持了课改的稳定性,可以说,稳定中有变化,继承中新意不够。

1.试题材料的选取既体现了名家名篇的时代精神,又让学生感到似曾相识;既体现了各知识点考察的意图,又稳定了一线的教学,符合宁夏考生的实际情况。如社科类材料是,唐诗和当代某些优秀文艺作品都能体现时代精神。文言文的人物传记选自《宋史》,和去年一样。诗歌是辛弃疾的《鹧鸪天.陌上柔桑》。文学类的作品选自中国作协__铁凝的《孕妇和牛》。实用类的传记是有关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的一些事迹。

2.试卷长度、题量与去年基本一致,各大题没有变化,赋分也完全一致,只是把选做题的两个大题中的四个小题变成了四个小问,减少了题目数,使卷面更简洁流畅。

3.语言表述题中有了变化,出现对一段“通告”的修改考查,加大了实用类文体的考查力度,体现了新大纲的精神。

4.作文延续了去年材料作文的模式,有现实的针对性,同时,也降低了审题难度。材料围绕对一个乞讨者的看法,几个高中生展开了讨论。讨论中,形成了两种看法。

另一种认为,现代社会诚信缺失,有人在行善时“误入不诚信的圈套”。最后,这几个高中生达成了共识,即使在当今社会上确实存有人心不古的的事,我们还是要坚守内心的善念,并付诸行动。

在一般的材料作文中,有几类人物,就可以从几个角度立意;有几个原因,就可以从几个角度立意;有几种情感,就可以从几个角度立意。如从本材料中提炼观点,小赵的就是“善举”,小孙的是“冷静思考后,不放弃行善”,小李的是“诚信的缺失”,小钱的是“别误入诚信的圈套”,小周的是“善良的人值得称赞”。但是,多角度立意中往往有个最佳立意,也就是中心立意,也最符合命题者的意图,也能写出有深度有针对性的作文,所以,材料中的最后一句话是材料的“核心”。

那么,本次作文的最佳立意,就是要坦荡无私的顺从内心法则,心存善念,多行善举,勿以善小而不为,勿因有人欺骗而不为。

(二)考生在研读材料时会不自觉地加入其中,成为争论中的一员,这样“零距离”的审视材料,会有利于考生的临场发挥。另外和中华民族美德以及公民道德教育中的向善从善的主题非常吻合,也有利于考生选材;三是难易适中。和往年的所谓“深刻”相比,今年的作文更多地考察学生整体把握材料的能力,侧重于对学生“准确定点,快速成文”能力的考察,侧重于对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的道德考察。

  对于考生来说,最平常的立意应该是在行骗与行善的矛盾、善良与诚实的认识方面着手,也可以从行乞女孩的角度进行思考,还可以从材料中的“不能因为有人行骗,影响了我们行善。”“无论那个女孩是否行骗,一定要回去为她做点什么”这些关键性语句中挖掘主题。要想写出高分作文不易,在立意方面不会有多少新意。考生只有在书写的规范、结构的完整、作文题目的拟定、行文的流畅、遣词造句的出彩以及其他创新方面整体做好,才会得到满意的分数。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拟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使用夸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6分)

这满山遍野的桃花,开得热火朝天,惊天动地,是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声的诗,把青春挥洒得淋漓尽致。

【答案】略

【考点】考查仿写。

【解析】例句是“……的……,是……的…………的,把……”的句式,修辞上采用了比喻、拟人和夸张。

【思路分析】仿写追求“形似”这只是其表,追求“神似”才是其根本。考生仿写时要注意首先要在句式上、语气上、修辞上、风格上与例句保持一致。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