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必竟   应接不暇  蚊蝇孪生   不敢越雷池一步   B:奉迎   阿谀逢迎  行迹可疑   一之谓甚岂可在乎   C:狼籍   愤世忌俗  构思颖异   人生如白驹过细   D:罹难   世风浇薄  如鲠在喉   三折肱方为良医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梁  贫   予   济一堂   刀枪剑   B:心   诚   客   口结舌   驴技穷   C:声  薄   蹊跷  骨吸髓   然作色   D:怨   顸   虫   天过海   横无理

神奇的“人体光”

作者:竹韵

1911年一位叫基尔纳的医生发现:一名裸体病人的体表出现了15毫米厚的模糊光圈。后来,基尔纳又多次看到了这种情景,于是他宣称:人体能放射出类似月晕和日晕的光圈,并把它命名为,“人体辉光”。

20世纪40年代,苏联科学家基利安夫妇在一次电学实验中,惊奇地发现人体的各部位也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手臂是蓝色,心脏是深蓝,而臀部是绿色。更有趣的是,人体相对发光比较明显的一些部位,恰好与古代中国人发现的七百多个穴位相对应。

近些年,科学家利用专门的仪器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健康状况的人进行了数万次测试,结果无一例外地测出了每个人体表的每个部位都在发出极其微弱的可见光。这种光不是红外线,也和人的体温无关,而是一种蓝色的类似萤火虫发出的超微弱冷光。科学家的研究还证实,人体体表各部位发出的冷光强弱不同。比如,手指尖发出的光比虎口强,虎口发出的光又比手心强。伴随人的年龄增长和健康状况的变化,以及饥饿、睡眠等生理变化,冷光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科学家认为,人体散发冷光,很可能是由于人体内藏有发光细胞的缘故。最近,安徽医科大学的课题小组经多年研究,初步揭示了“人体冷光”的奥秘。他们创立了对人体众多细胞的化学发光测定方法,并研究了这种发光现象的内在原因。根据大量实验结果证实:人的细胞能够发光,并可以被仪器所接收;人体细胞发光是细胞活性氧自由基在细胞中运动的结果,它体现了细胞的氧化功能和活性,因此人的细胞发光的强弱与人体的健康状况有很大关系。科学家认为,“人体辉光”很可能是人体发出的二次辐射与空气电离产生的荧光现象。因为温度处于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均能发射辐射波,只不过种辐射波极其微弱,并且它们的波长不能被肉眼识别而已。人当然也会产生辐射波。人在接受来自宇宙空间的可见光、紫外线,以及来自地球本身的射线等辐射的同时也在发出辐射波。

研究发现,人、动物、植物等有机物,甚至矿物、岩石等无机物,都有一个固定的能量吸收带,该吸收带一旦在比较特殊的电磁场里受到电磁能量的激发,就会产生比原来所吸收的辐射波波长更长的二次辐射。这种二次辐射的辐射波能使空气发生电离现象,形成有色离子,大量有色离子的汇聚就会发出可见光。也正因如此,“人体辉光”的发出需要比较特殊的环境和苛刻的条件,在一般的情况下,人们很难看到“人体辉光”。

目前,各国科学家正试图将对“人体光”的研究应用到健康保健、疾病治疗、体育竞技、刑事侦查等众多领域。比如人体不同部分“冷光”的强弱变化可表明该部分器官是否患有疾病;在审问犯人时,犯人的“辉光”闪耀跳动出现斑点,说明他在说谎。

科学家坚信,如果人类能完全揭开“人体光”之谜,那将会创造出更多的人间奇迹。(《知识窗》)

6、下面对“人体冷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活性氧自由基在细胞中运动而使细胞发光是其产生的内因。

B.、它在人体的各个部位呈现的颜色不同。

C.、它在人体各个部位的强弱不同,以手指最强。

D.、它的强弱与人体的健康状况有很大关系。

7、对科学家推测“人体辉光”产生的过程分阶段表述不够具体准确的一项是

A.、第一阶段:人体接受来自外界的可见光、紫外线以及x射线等辐射。

B.、第二阶段:人体在特殊的电磁场里受电磁能量的激发产生波长较长的二次辐射。

C.、第三阶段:人体二次辐射的辐射波使空气发生电离,形成有色离子。

D.、第四阶段:有色离子大量汇聚在人体表面形成可见光。

8、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不论年龄、性别、职业、健康状况,每个人的每个部位都会发出可见光。

B.、“人体光”不是红外线,也和人体温度无关。

C.、温度处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均能产生二次辐射,只不过人以外的物体不能产生“辉光”。

D.、安徽医科大学经过多年研究,已经揭示了“人体冷光”的奥秘。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都可能对“人体光”产生影响。

B.、“人体冷光”产生的原因来自人体内部,“人体辉光”产生的原因来自人体之外。

C.、人体发光较明显的部位同古代中国人发现的人体经穴相对应,说明我国的古人早已发现“人体光”。

D.、“人体光”之谜的完全揭开之日就是人类完全认识自身之时,“我是谁”的问题也将迎刃而解了。

6.C        7.B         8.A        9.A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中国园林的欣赏是视觉的,更是心觉的:一亭、一树、一石、一水,多需妙悟迁想,体味出象外之意。 B:我们的宿舍楼离教学楼只有一、二百米,男生住二、三楼,女生住四、五楼。 C:同样有喜有惑的老师来家求经了,希望我和妻子能讲出几条家教的经验――女儿是怎样迅速转变的。 D:伊犁震撼人心的美是那山,那水,那人;那奔驰的骏马,那辽阔的草原,那醉人的花香;那悠久的历史,那浓郁的风情……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要进行素质教育,关键在于应该以改变教育思想为根本,而教育思想的改变,取决于教育体制和整个社会人才观念的转变。 B:特长生在专业上多投放一点时间和精力无可非议,但是否可以忽视文化课的学习呢?从长远的观点看,我认为这样做是不恰当的。 C:蓝眼技术的主要目标是赋予电脑以人类的视觉功能,使之能够识别人类的目光和表情,察觉人类的情感。 D: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存都依赖于大自然,我们理当敬畏自然,亲近自然,遵守自然规律。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狭隘 屏弃 能说会到 螳臂当车 B:铜臭 绵亘 博闻强识 俯首帖耳 C:聘请 累赘 异曲同工 妇儒皆知 D:温馨 树荫 真知灼见 弃甲曳兵

阅读下面划横线的句子,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科学家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和人生总结出这样的话:“做功不同,人生将会给出不同高度的抛物线。”

要求:咀嚼这句话,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所给话语的含义作文,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从所给名言我们可以概括为“做功不同,决定人生抛物线高度的迥异。”核心词语为“做功”和“高度”,在立意时,只要搞清了二者的关系,就很容易得出恰当的立意。  

1. “做功”可以理解为“付出”“耕耘”等,“高度”可以理解为“收获”“精神境界”等。顺着这种思路,就可以理解为“付出越多,收获越大”。可以拟制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耕耘生命》《播种?丰收》等题目。  

2. 相同的功,如果选择做功的角度不同,高度也会不一样。这就会派生出我们在做一件事时首先要选择一个正确的方法。倘若方法不对,付出越多,收获越小,付出和收获将不成正比,甚或产生南辕北辙的后果。可以拟制出《耕耘一定就有收获吗?》《人生不止一个变量》《方向是个问题》等题目。   

3. 做多少的功,怎样做功,完全由自己决定,把“做功”理解为“选择正确人生价值”等,我们每个人必须学会为自己的人生做主,收获灿烂的人生。可以拟制出《为自己的人生掌舵》《给人生找一个合理的高度》《创造人生的美感》等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

边 城

彭学明

①是沈从文走时,端放着的一颗心脏。

②河也还是天保兄弟放排下江的那条河,船也还是翠翠送人过渡的那条船,渡口的石板依然是青青的亮色,依然一级一级地沉默着,开开阔阔地看一河风景。

③一根铁丝在河的中央直直地摆着,穿过船心,横接两岸。船盖了乌黑的篷子,任艄公拉了铁丝,顺着这自然的依托,于河的两岸簌簌而荡,两岸的目光,被这铁索轻轻串起,停栖在渡船的顶端,来来往往。对岸的洪安,于河码头竖起了一丈高的语录塔,却斑驳脱漆,没有语录,古朴地显示着那个年月、那种忠诚,成为一座笔立的风景。

④一河的水就绿莹莹的,一河的阳光就闪射了白光金光,温柔而又美丽,一群鸭子正沐浴着波光粼粼的水色,骄傲地挺起脖子,飞起翅膀,成一路纵队,向前奔跑,“呜哇――”“呜哇――”“呜哇――”,绿色的、白色的、蓝色的,全都向天高唱着,纵情于河水的温存里。

⑤这说不清年代的吊脚楼,便极为自然地立着岸靠着河俯着水,檐檐相接,错错落落,一如一行垂袖而立的老人,在暮鼓晨钟里,任由河水去旧添新,自己却安然本分地过着寂寞凝定的晚年。几只船,如鸟收了翅膀,在岸边恬然栖着晃着,想像着一个母亲正在摇着摇窝。

⑥桃花汛的时候,水就黄黄地翻滚,汤汤地上涨,漫过石堤,漫过渡口,然后在吊脚楼下懂事地停了,拍着石壁,抚着屋基,勾着伸进水中的吊脚,女人就坐在楼上面对河水缝缝补补,男人就坐在楼上闭目养神,一根几根的渔竿从楼上甩下,悠哉乐哉地做了一回姜太公。那几棵古老的柳树和那一排小小的柳树,都被水淹进了一截,枝叶扶疏,飘然若仙,恰如刚刚出浴的少女,水灵灵地于水中站着,低下头来,让水拨弄着长长的头发。

⑦可是水清了,桃花汛的日子已经过去,你看不到这垂钓这水柳,看不到泛泛黄雨的迷蒙了,里把长的河堤,蜿蜒舒缓地从上往下而过,河如带子,透明,清澈,抖动,流淌,然后猛然地几下跳跃,卷起白雪白雾和白白的花朵。女人们很朴素的影子,蹲了河堤,洗衣洗被洗碗洗筷子。堤的那头,又一群年轻的女孩提了桶子,背了背笼,鱼贯而来,也蹲下来,也洗衣服,也讲男人女人神神秘秘的故事。眼睛盯在河中时,河中有阿哥的影子打鱼;眼睛盯在山上时,山上有阿哥的影子放牛;眼睛盯在木楼时,楼上有阿哥的影子吹木叶;眼睛盯在脚边手边时,还是有阿哥年少情旺的影子向她挑逗。

⑧这是茶峒,是沈从文点一杆草烟凝望,于沉默中感悟所有亲人的茶峒!
⑨……这里是充满了爱情与诗意的地方,这里每年都有那么几个充满爱情的节目,专为男女的节目。“三月三”“四月八”“七月七”,还有一场的赶场天,都是青年男女的好日子。对歌、定情、恋爱,多是挑这种日子。当年的翠翠就是与天保兄弟在月光下对歌的,否则就少了一个让世界嫉羡的爱情故事。
⑩那么,在夜晚起风的时候,请你邀约了朋友,再到这河边上来。一河的灯火,在水的涌动里,明明灭灭,变成极美极美的流行色,一层层淌,潺潺地流。往四川洪安流来的一条小溪和湖南茶峒上方流来的一条小溪,与大河交汇时,围成了一个沙洲。银色的月光,朗朗照在沙洲,有攒动的身影,却没有沸扬的声音,那些汉子们,赤条条的,在月光下朦胧地站着,洗一天的劳作与疲倦。一对对的男人女人就选了这么一个所在你恩我爱。那螃蟹、脚鱼、都耐不住水中的寂寥,纷纷爬上岸来,懒洋洋的来此歇凉,因此有更多的男人女人、大人小孩、拿了手电一照,那小子们精灵们都“嘟噜”一下闭了眼睛装死,你便不费吹灰之力,捉了,放进铁桶。收获了爱情,又收获了河水的野味,你哪能不满心的喜悦与舒坦?你哪能不怀念这个夜晚与城市?你又哪能不为此时你的朋友激动与自得?
⑾只是别忘了,这并不是一个城市,只是湘西边地一个很美很美的集镇,它的名字就叫茶峒。

(选自《我的湘西》,有删改。)

17. 第①段的“一颗心脏”比喻什么?文章为什么以“心脏”来打比方?(4分)

答:

18. 怎样理解第⑤段中的“一如一行垂袖而立的老人,在暮鼓晨钟里,任由河水去旧添新,自己却安然本分地过着寂寞凝定的晚年”这句话?(4分)

答:

19. 第⑧段作者说茶峒是“沈从文点一杆草烟凝望,于沉默中感悟所有亲人的茶峒”,为什么?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5分)

答:

20. 文章末尾说茶峒是一个“很美很美”的地方,结合文意,简要分析茶峒的“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答:

21. 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1)那水,那楼,那人赏析《边城》的画面美

(2)绘色,绘态,绘情赏析《边城》的写景特色

17. ①“一颗心脏”指浸透着沈从文一片深情的茶峒;

(2分,要答出“沈从文”“茶峒”两个词。)

②以“心脏”喻指茶峒,形象表明它是沈从文的精神栖息地,它始终有着生命的律动,眼前的“一河风景”一如当年(沈从文《边城》中的景象),充满生机和活力。

(2分,关键词“精神栖息地”“ 充满生机和活力”。)

18. 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这个富有典型意蕴的“吊脚楼”的悠久、古朴、随岁月渐渐老去的特点。

(手法2分;分析含意、特点2分。)

19. 有着神奇的风貌的茶峒在沈从文的笔下不仅是故乡,更是心灵的家园,精神的栖息地,它在沈老的凝望和沉默中是定格了的“边城”,它浸透着沈老对这方土地上的人们的挚爱和钟情;所以作者如是说。作用:呼应开头,强调茶峒在沈从文、作者心中的地位;过渡,总承上文(上文的结句),引出下文对茶峒人们生活的抒写。

(第一问3分,第二问2分。第一问要分析出作者这样说的原因和含意;第二问要明确指出这句话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20.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茶峒的山光风景很美,摆渡的蓬船、沐浴的群鸭、汛来汛去的宜人风景等,富有诗情画意;②茶峒的人情风貌很美,暮鼓晨钟里的恬然生活、吊脚楼上男人女人、月下河滩的悠闲和喜悦等等,富有情趣和生气。

(每点2分。需概括其“美”的特点,分析其“美”的表现。)

21. [写作示例]

 (1)那水,那楼,那人赏析《边城》的画面美

《边城》向读者描绘了一幅富有特色的山光水色风景图画,那河水,那吊脚楼,那茶峒人,共同展示出充满诗情画意的美感。

那河,还是“天保兄弟放排下江的那条河”,让人一开始生出无尽的遐想。河水是“绿莹莹”的,透明、清澈,河面上闪射着“白光金光”,“温柔而又美丽”,群鸭沐浴在这波光粼粼的水色里,也纵情高歌,透着“春江水暖鸭先知”的韵味。那楼,“自然地立着岸靠着河俯着水”,虽已似老人,但它们标签似的“檐檐相接,错错落落”,与楼上的女人男人一起定格在了读者的心灵深处。那人,男女老少,恬然的生活在晨钟暮鼓中,悠闲的嬉戏在月下河滩上,收获了爱情,也收获到河水的野味,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充满了勃勃生气。

《边城》景美,人美,情更美,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抒写出作者对“边城”的浓浓情愫。

(2)绘色,绘态,绘情赏析《边城》的写景特色

《边城》通过对茶峒极具特色的景物的状写,抒发出作者对“边城”的挚爱和钟情。绘色,绘态,生动传神,富有情趣。

河水是“绿莹莹”的,粼粼的闪射着“金光白光”,纵情于温存的河水里的群鸭,“绿色的、白色的、蓝色的,全都向天高唱着”,作者从群鸭的颜色、声音和情态等方面动态描写,

把鸭子人格化,既写出了环境的优美,又透露出恬然的生活情趣。桃花汛来时,河水就“黄黄的翻滚,汤汤的上涨”;桃花汛去时,“河如带子,透明,清澈,抖动,流淌,然后猛然地几下跳跃,卷起白雪白雾和白白的花朵”,作者把动态与静态结合,用比喻、拟人的辞格,准确形象的绘出了茶峒别样的景观和景中之趣。

在这个“充满爱情与诗意”的地方,人们在银色的月光下休息,嬉戏,收获了爱情,也收获了野味,收获了满心的喜悦与舒坦。这一切都那么闲适,那么富有情趣和生气,让作者由衷地发出了“很美很美”的赞叹,情至之极。

古诗文默写。(6分,每题1分,错一处该小题即不得分)

⑴桃李罗堂前。 ,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⑵谢公宿处今尚在, ,身登青云梯。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⑶尽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

⑷碧云天, ,西风紧。北雁南飞。 ?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苏询《六国论》)

,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 (杜牧《阿房宫赋》)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⑵谢公宿处今尚在,水荡漾猿啼脚著谢公,身登青云梯。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

⑷碧云天,,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霜林?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何虹?(杜牧《阿房宫赋》)

阅读下面的唐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

贫交 行

 杜甫

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注】 管鲍:管仲与鲍叔牙。

《杜诗镜铨》引用王嗣(shì)的话说,此诗“作‘行’,止此四句,语短而恨长,亦唐人所绝少者” 。

请就本诗的主要表现手法和抒发的情感写一段赏析文字。

答:                              

                              

                              

本诗从现实入笔,转而思古。“今人”重势利之交,“轻薄”非常普遍。古人则以友情为重。“此道今人弃如土”,末三字极形象,古人的美德被“今人”象土块一样抛弃了,通过正反对比和夸张(比喻)等手法地运用,把世上真交(或“贫贱之交”)绝少这个意思表达得十分充分。吐露出心中郁结的愤懑与悲辛(或抒发了世态炎凉、人情淡薄愤懑)。(手法2分,情感2分,结合原诗分析1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