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62.“万户侯”本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粪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62.汉代封建统治者设置的一种高级爵位  大军阀、大官僚

63.视……为粪土  名词的意动用法

64.回忆当年的战斗生活。

【解析】

6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词语的本义与语境义。查《辞海》:“汉代制度,列侯食邑,大者万户,小者五六百户。”“万户侯”即食邑万户的侯。但在这里不能作这样的解释。诗人写这首词是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那是一个军阀割据混战的时期,大军阀、大官僚弄得国势衰微,生灵涂炭。所以这里的“万户侯”当指的是大军阀、大官僚。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6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词语的语境义与活用情况。“粪土”有本义,有比喻义,显然在这里用的是比喻义,是把“当年万户侯”视为“粪土”。“粪土”一词本是名词,在这里用作动词,具有主观上认为的意思,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6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一段文字的概括能力。“恰同学少年”一句,交代了时间是年轻时候。“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写的是年轻时候的革命活动。这是诗人对以往生活的回忆。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不百步耳(直:只是,不过)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走投无路) B:子无怒,秋以为期(将:请,愿) 况短随化,终期于尽(修:寿命长) C:申之以孝悌之义(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 舟楫者,非能水也(假:借助) D:流血漂(橹:船桨,划船的工具) 乎高哉(危:高)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凭借他对晋国无礼,并且对楚国有二心。 B: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衡量这两种策略,宁可答应,而让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C:邻之厚,君之薄也。——邻国的雄厚是你的薄弱啊。 D: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就顾不上细节,行大礼不要推辞细小的谦让。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以其无礼于晋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璧有瑕,请指示

朗读屈原《离骚》结尾“乱曰”部分并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离骚》(节选)

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注解:彭咸:传说是殷代贤臣,因为讽谏君主不被听从,投水自尽。

6.解释下列词语

已: 古都: 美政:

7.“国无人莫我知兮”一句属什么句式类型,试解释这一诗句。

8.翻译“既莫足与为美政兮”一句。

9.最后一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6.已:停止 古都:故国 美政:理想中的美好政治。

7.属于宾语前置句。楚国没有贤人,不能理解我。

8.既然不值得与他们从事美好的政治啊。

9.学习彭咸,为理想献身。

【解析】

6.本题考查部分重点实词的作用。

7.本题考查学生对“宾语前置句”的理解。宾语前置句的主要形式有: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举例:如:“时人莫之许也。”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2、疑问句中疑问词作宾语。例如:“沛公安在?”(应为“沛公在安”)

3、以“是”、“之”为标志。例如:“何陋之有?”(应为“有何陋之”)

“国无人莫我知兮”一句是其中的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

8.本题考查对句子翻译中句式和语气的把握。尤其是“兮”的翻译,体现出楚辞的特色。

9.从整篇《离骚》看,诗歌主要是表达作者为理想而九死未悔的情感,文章最后更是表达为理想献身的思想。

填空题:

16.《林黛玉进贾府》选自__________代__________的著名长篇小说《__________》的第__________回。通过黛玉所见所闻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大批主要人物。作者介绍人物有详有略,详写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有实写有虚写,虚写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有单独介绍,有集体介绍,单独介绍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集体介绍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黛玉投奔到外祖母家,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生活,“因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就成了她在贾府的行为准则,也显示了黛玉__________而__________的性格特征。

18. 请准确摘抄与脂砚斋每条批语相对应的语句

黛玉方进入房中,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

对此段描写脂砚斋有四句批语,请据此摘抄对应语句。

A. 写尽天下疼女儿的神态:____________________

B. 自然顺写一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书中人目太繁,故注明一笔,使观者省眼:___________

D. 傍写一笔,更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清;曹雪芹;红楼梦;三;贾母、王熙凤、贾宝玉;王熙凤、贾宝玉;贾赦、贾政;王熙凤、贾宝玉;迎春、探春、惜春

17.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敏感;自尊

18.A. 早被她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

B. 黛玉也哭个不住。

C. 此即冷子兴所云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

D. 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

【解析】本题中第(1)、(2)小题重在考查文学常识及文中重要人物的理解、记忆,这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做个有心人,对所学课文所涉及的重要文学常识及文章的主语内容要记忆积累,解答本题就得心应手了。第(3)小题其实就是根据脂砚斋批语,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句子填空。读懂文本是做好此题的前提,再扣住每条批语中的关键词语:“疼”、“顺写”、“注明”、“傍写”,就很容易对号入座了。

“颜柳”是唐代两位书法家的并称,请写出他们的名字。(2分)

答:

颜真卿、柳公权。

【解析】

试题分析: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这道题目,只要根据平时的知识积累,不难作答。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余干旅舍①

唐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①本诗是刘长卿寄居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作。

19.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烘托出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20.全诗有一个明显的时间变化过程,请写出。(4分)

19.首联描绘了一副秋天的西风落叶图,烘托了诗人情怀的凄清冷寂,隐隐透露出一种郁郁的离情相思。

20.时间上由看得见枫叶稀的日暮时分,写到夜色渐浓,城门关闭,进而写到明月初上,直到夜阑人静,坐听闺中思妇捣寒衣的砧声,时间上有递进。

【解析】

19.

试题分析:刘长卿喜欢用“摇落”这个词入诗,它使人自然联想起《楚辞·九辩》中的名句:“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而在眼前浮现出一幅西风落叶图。

这首诗开头写诗人独自在旅舍门外伫立凝望,由于草木摇落,整个世界显得清旷疏朗起来。淡淡的暮色,铺展得那样悠远,一直漫到了天的尽头。原先那一片茂密的青枫,也早过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佳境,眼前连霜叶都变得稀稀落落,眼看就要凋尽了。这一番秋景描写,既暗示了时光节令的流逝推移,又烘托了诗人情怀的凄清冷寂,隐隐透露出一种郁郁的离情乡思。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0.

试题分析:这首五言律诗,在时间上由看得见“枫叶稀”的日暮时分,写到夜色渐浓,城门关闭,进而写到明月初上,直到夜阑人静,坐听闺中思妇捣寒衣的砧声,时间上有递进。这表明诗人在小城旅舍独自观察之久,透露出他乡游子极端孤独、寂寞的情怀和思乡情绪逐渐加浓,直到“乡心正欲绝”的过程。而诗笔灵秀宛转,把这种内在的层次,写得不着痕迹,非细心体味不能得。一首小诗既有浑成自然之美,又做到意蕴深沉,这是十分难得的。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根据《三国演义》有关内容填空(4分)

30.《三国演义》中人物个性鲜明,令人难忘,有被称为“智绝”的 ,“义绝”的 ,“奸绝”的

31.关羽在张辽“三罪”、“三便”之说的劝导下,与曹操“    ”后,降操。获赠战袍、 ,以及   的美称。但他心念刘备,斩颜良,诛文丑后,挂印封金,开始了千里寻兄之路。

【答案】诸葛亮  关羽  曹操  三约  赤兔马   美髯公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人物绰号等知识的记忆能力。要注意“美髯公”的“髯”的写法。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32.简述《三国演义》“割发权代首”(第十七回)故事情节。(6分)

【答案】宛城征张绣时,曹操惊马践坏了大块麦田。他随呼行军主簿,拟议自己践麦之罪,即掣所佩之剑欲自刎。最后还是郭嘉以《春秋》之义劝阻,免死。曹操割发权代首,并以发传示三军。后人写有诗句:“拔刀割发权为首,方见曹瞒诈术深。”

【解析】

试题分析: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课外阅读的积累,只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回答本题时,先要根据题目“割发权代首”的提示在记忆仓库中搜索,叙述时既要注意合乎原著的有关内容、语言要通顺,还应注意须分点陈述。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能力层级为A。

阅读舒婷的《思念》,指出说法不够恰当的一项  (   )

思念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少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琴弦,

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等待,

夕阳一样遥遥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

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A.诗的第一节用了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在“思念”牵缠中最真切动人的体验,那是美丽的惆怅和失望的茫然。

B.诗的第二节用了比喻与衬托相结合的手法:前两句用比喻,极言时间之长和距离之远,写出了“思念”的难以等待和可望而不可及的焦灼感;后两句用衬托手法,以“只有两颗泪珠”反衬思念之深。

C.诗的最后一节用直抒胸臆的手法点明中心,是全诗的“诗眼”所在。

D.全诗运用象征手法,以“缺少线条的挂图”等事物象征希望难以实现,表现也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之情。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标题及内容看,此诗并没有运用象征手法,而是借用独特、精美、多姿多彩的比喻意象来表现那种温柔、缠绵而又凄惋的情思。象征,指用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意义。这是新诗常用的手法,这一手法打破了真实描写和直抒胸臆的传统表现手法。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