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①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②水调子:即水调歌,属乐府商调曲。

③分付:同“吩咐”,安排。

(1)诗的首句选取了孤舟、微月和枫林三个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气氛?(2分)

(2)你认为“岭色千重万重雨”一句究竟是在写筝声还是岭色雨声?抑或是兼写筝声和岭色雨声?试作简要分析。(6分)

(1)营造了凄清、冷寂的气氛。(2分)

(2)一、是实写岭色雨声。以淅淅沥沥的雨声来衬托哀切的筝声,以山雨迷蒙的景象来烘托迁客的愁绪。

二、是写筝声。这里运用比喻的手法,表现流人运用高超的演奏技巧营造出音乐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烟雨迷蒙的环境之中,心中倍感凄凉。

三、是兼写岭色雨声和筝声。孤独的诗人听着流人弹奏的哀婉的水调子,勾起了内心的伤感。这时现实中的雨声更增添了无尽的凄凉,流人与诗人都产生了无尽的身世感慨,不禁潸然泪下。(6分。以上三种说法均可。只要答出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展开具体合理的分析即可得6分)

8、B。(A应释为“他”。C应该释为“交往”。D应该释为“类,等辈”。)

9、A。(A项“其”作副词用,表祈使语气,都释为“一定”。B项前一个“所以”表原因,释为“……的原因”,后一个“所以”表凭借,释为“用来……的。C项第一个“何”释为“什么”,第二个释为“问”。D项第一个“也”表判断语气,第二个“也”表反问语气。)

10、D。(从开头来看,求取书斋之记,是娄公本意,作者说“予意士大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是作者委婉地批评娄公。)

11.(1)译文:我的朋友李生对我说:我在长安游历时,住宿在娄公家里。(得分点:“为”“游”“舍”)

    (2) 译文:像盗跖一样行事,(却像)伯夷一样说话,说“我是隐者”,行吗?(也可译为:品行像盗跖一样,说的话却像伯夷一样,说‘我是隐者’行吗?)(得分点:“盗跖行”“伯夷语”“我隐者也”,注意句式特点。)

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成熟离我们有多远

有一种理论认为,证券市场在走向成熟时会使市场参与者的赢利趋向平均化,但是我们知道几乎国内外所有证券市场的价格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扭曲。如果用更通俗的语言来表述,就是市场永远不会走到真正成熟的那一天,股票价格的定位根本不能用所谓理性的计算来获得。所以,我们将无法界定绩优股与垃圾股在价格和投资价值上的差异,也几乎不能清除那些为了获得超额利润而大肆造假的上市公司。就算是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的美国证券市场,不也冒出了诸如“安龙”“世界电信” 之类的__。

但是在美国,对造假行为的打击是不遗余力的,我们几乎可以用“残酷”这个词来形容。通常情况下,这些造假公司的首脑和相关人员都会倾家荡产并过上长期的铁窗生活,而且不会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或许这就是真正意义的成熟市场,承认价格的扭曲,承认所有的投资者都是为了利益而来,也承认有可能存在虚构利润、伪造报表的上市公司,但与此同时法律以极度严厉的惩罚制度威慑着违法者。从这个角度讲,假如我们都理解了“对造假者的仁慈就是对投资者的犯罪”的含义,也许我们的市场就离成熟不远了。

中国经济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向消费型经济的转型是必由之路,启动社会需求对经济拉动的杠杆作用将会是下一个经济周期的主要动力。在过去的10年里,制造类上市公司的辉煌是伴随着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步伐成长起来的。在未来的10年甚至更远的时间里,随着国民生活质量和水准的提高以及对消费需求的进一步上升,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些正在不断壮大的消费类品牌将会步入上升轨道。

5、在作者看来,以下不能作为“证券市场不会走到真正成熟”的根据的一项

A.、股票价格的定位根本不能用所谓理性的计算来获得。

B.、很多国家都在对市场造假行为进行不遗余力的打击。

C.、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的美国证券市场也冒出了__。

D.、虚构利润、伪造报表可以使上市公司获得超额利润。

6、以下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参与者获得的利润趋向平均化则标志证券市场走向成熟,这是人们普遍的认识。

B.、绩优股与垃圾股在价格和投资价值上的差异,决定了证券市场的价格存在扭曲。

C.、现阶段中国经济实现了向消费经济的转型,会推动中国证券市场走向成熟。

D.、在上一个经济周期的10年里,那些尽显辉煌的中国上市公司以制造类为主。

7、以下对文章内容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造假行为人人喊打,但如果不予以彻底的打击,在一定条件下,它还会死灰复燃。

B.、终止原料加工型经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是中国下一个经济周期的主要任务。

C.、“使参与者的赢利趋向平均化”是理想化的理论,很难指导中国证券市场走向成熟。

D.、中国的证券市场,如果能承认价格的扭曲,严厉打击造假现象,那就离成熟不远了。

5、B(文章第二段说“但是在美国,对造假行为的打击是不遗余力的 ……或许这就是真正意义的成熟市场”,说明“不遗余力的打击”很可能就是“真正意义的成熟市场”的因素之一,而ACD三项在第一段重视对“证券市场不会走向真正的成熟”的解释性表述。)

6、D(A文章开头说明非“人们普遍的认识”,而是其中“一种理论”而已;B前后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C“中国经济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向消费型经济的转型是必由之路”,所以并未“实现了”,把未然说成了已然。)

7、B(只是“将会是下一个经济周期的主要动力”,不是“下一个经济周期的主要任务”,偷换概念)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总结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经验,王老师近几年来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有关“研究性学习”的材料,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素材。 B:近几年来,高考扩大分省组织命题的范围,是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各地实施素质教育、推进高中课程改革的需要。 C:新教材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用力甚多、改动颇大,因为设计练习题是为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非常重要的途径。 D:建设中国新一代天气雷达监测网,能够明显改善对热带气旋或台风登陆位置及强度预报的准确性,尤其对中小尺度的灾害性天气能进行有效监测。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众口铄金 明火执杖 委曲求全 顷刻之间 B:五色斑斓 味同嚼蜡 没精打彩 弱不禁风 C:出奇制胜 仗义执言 如愿以偿 集思广益 D:各行其是 良晨美景 殒身不恤 羽扇纶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两个爱好旅游的人有一天终于到了神往已久的大草原。一个激动无比,认为这比想象中的还要美丽;另一个却深感失望,他说这不是自己心目中那个美丽的大草原。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情况。我们在感受美的时候,距离的远近和对美的感悟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关系呢?请就“距离远近和对美的感悟”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试题提供的材料在作文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把下面一句话扩展成一段话。不少于40个字(4分)

雨天是闲适的。

下面两副对联,各有一处用词欠妥,请加以修改。(4分)

①栏杆槽净六畜兴旺,肥多水足稻麦丰登

”改为“

②兢兢业业培育桃李芳天下,勤恳工作造就栋梁共中华

”改为“

① “稻麦”改为“五谷”②“勤恳”改为“勤勤恳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鲁迅不应离我们远去

杨曾宪

有人说,鲁迅正在离我们远去,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我却并不以为然。我是31年前读的鲁迅,1年前读的周作人,中间隔了30年。但鲁迅仍然离我很近,周作人仍然离我很远。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时代,是提倡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对于今后整整一代人也会产生很不同的影响。对今日中国青年,今日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更需要的还是鲁迅,而不是周作人。

周作人与鲁迅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这不仅是从文学史角度的评价,而且是就他们对中国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意义而言的。鲁迅,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员骁将,而且是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重铸者;鲁迅所批判的不仅是那一种制度那一个阶段那一派文化现象,而且是在几千年封建文化“酱缸”浸泡中、在近百年半殖民地政治“囚笼”扭曲中霉变畸形的民族灵魂。鲁迅积其一生之力铸造国人的灵魂。他自己也成为我们民族的不朽灵魂。周作人也曾是新文化的发言人,也曾是传统伦理文化的批判者。但很快,新文化只沦为他的工具;他仍然以传统士大夫心态用冲淡的白话语言去娴熟地把玩起中国的器物文化来。悠悠5千年,中国的器物文化博大精深,世所罕匹;吃喝玩乐衣食居行,随手拈来就是文化,就是文明。这自然使周作人大有用武之地――今日提倡“玩文学”的青年哪能玩过周作人呢?

玩物丧志,周作人最终几乎是自愿地出卖自己的灵魂成为民族的罪人并不偶然。如此一个周作人如何能与鲁迅相比呢?

今天的周作人可以摆在地摊上大畅其销,因为它好读――茶余饭后,躺在沙发上,借周作人之笔触,摩挲一些小摆设品位一些小感触体验一下昨日的民族风情,未必不是一件乐事。何况今日玩风甚盛,有闲者甚众呢?而鲁迅是不能躺着读的,重读鲁迅,我仍然时时如针芒在背,为自己的灵魂所承受着的拷问。中国知识分子都应经受鲁迅的拷问――因为鲁迅本人已经千百遍地拷问自己。传统文化在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积淀形成的某些劣根性,是难以自省自察自知的。但它却是妨害我们民族进取现代文明的痼疾。

一个民族具有庸人气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国人自卑自负又__的阿Q.精神。德国在普鲁士时代曾经是庸人气息弥漫的民族,但经过包括马克思在内的一代代思想家哲学家的批判,经过贝多芬这样伟大的艺术家的陶铸,百年过后的德意志民族已是世界上最有自信和自尊、最有生命活力和创造精神的民族之一。鲁迅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的当代意义正在于此。虽然今日中国的成就令世人刮目相看,据说已经到了可以说”不”的时代,但从器物文明建设上处处散发出来的暴发户气息中,从种种时髦的学术论争和学术命题所暴露出的盲目的民族自卑与自傲文化心理中,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嗅出阿Q.主义的味道――今日之新国粹主义不正在国学热国故热中疯长么?如果我们不能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培育出刚健峻拔的民族品格和自信自谦的民族精神,最终,精神的贫乏将使中华民族难以真正崛起。

当然,我并不排拒周作人。今日中国毕竟处于歌舞升平的时期,有些人欣赏周作人也很正常。但不能以此排拒甚至贬低鲁迅。尤其作为民族精神体现者和创造者的知识分子不能媚俗从众丧失操守地靠作翻案文章靠出卖民族的良知哗众取宠谋利发财。在鲁迅的伟岸形象面前,周作人永远是一掊黄土。

19.第一段写道:“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作者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4分)

20.从文章中看,(1)“器物文化”指的是怎样的文化?(2)应当怎样概括周作人文学创作的特点?(6分)

(1)

(2)

21.作者举德国由一个“庸人气息弥漫的民族”变为“世界上最有自信和自尊、最有生命活力和创造精神的民族之一”这个例子的目的是什么?(4分)

22.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认为,知识分子应当是民族精神的体现者和创造者,并且担负着改造国民精神的重任。

B.作者认为,今天仍然存在着阿Q.主义,这主要表现在器物文明建设上处处散发出来的暴发户气息。

C.作者认为,中国知识分子都应经受鲁迅的拷问,即用鲁迅的思想与妨害民族进取的劣根性作斗争。

D.作者认为,应当客观地评价周作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引导青年人追求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E.作者认为,对今日的中国青年,当然更需要的还是鲁迅,但也不能因此而排拒周作人。

19.阐明了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阅读观的重要性(4分)

20.(1)“器物文化”指吃喝玩乐衣食居行等具体的用具与活动(2分)

(2)要点:利用白话的形式/讲究文字技巧/欣赏玩味中国传统的器物文化/抒发的是封建士大夫情调(4分)

21.今天,我们仍然需要用鲁迅精神批判阿Q精神(或:今天,重铸国民灵魂的任务还远没有完成)(4分)

22.A C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人非圣贤, ,善莫大焉。(《左传》)

(2)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姜夔《扬州慢》)

(3)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少焉, ,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前赤壁赋》)

(1)孰能无过 过而能改(2)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3)歌窈窕之章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