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
鹰之恋
杨天斌
①鹰的翅膀在记忆里抖动着。
②已经是秋天了。太阳白炽的光芒已不再那么赤烈地燃烧了,天空很恬静,没有一朵云或一只鸟飘过,使人觉得头顶之上那湛蓝的天空如同没有拍到任何景物的底片,使我们烦躁的心得到暂时的安慰。
③那么我们渴望什么呢?呆板的天空已多年不见充满阳刚之气的鸟类飞过,基本上被燕雀等温柔的鸟儿占据着,偶而划一两道生存和爱情的弧线。仰望天空丝毫没有令人荡气回肠的感觉,倒是有无数扯不断的离愁思绪牵系着你。老鹰捉小鸡,孩子们津津乐道的童话,白菜一样腐烂了,我们仍固执地千百次向天空翘首凝望,寻找记忆里那只黑颜色的风筝。其实生存鹰的天空,远比鹰的翅膀凋零得早。
④我至今仍很难忘却最初见到鹰时那种令人精神振奋的感觉。那是在青藏高原上的军营里,我们几个好友牧马归来,斜卧在草坡上神聊,不知是谁忽然说:“看,那只鹰!”于是我们的视线全被那天空中悬浮的飞行物高高钓起,并且牢牢地粘住了。我看见一只铁青色的大鸟在天空写意,漫不经心地滑翔着,翅膀切割气流“嚯嚯”有声,连雪峰上滑下的一朵云儿都像是它利爪下的一团猎物。也许是把我们几个也当成攻击的目标了吧,它傲气地在我们头顶超低空盘旋起来,一圈、两圈,忽然就一动不动地停在空中。骨质的弯嘴,犀利的双眸,粗糙的羽毛,尖利的鹰爪,看上去是那样清晰,简直让人触目惊心。多么难耐的对峙,仅仅半分钟,它又开始向前飞行了。至今,我仍弄不清楚,它何以竟飞得那么平稳、轻松。在停止不动的那一刹那,没有人想到那是在空中,倒是像平贴在白纸上的剪纸。那傲视一切,大大咧咧的神态太叫人折服了。望着它远去凝成的一枚小黑点,我也仿佛生出双翼,融入苍茫云天里。鹰留给我的最初印象竟是这般美妙。
⑤第二次见到鹰是在偏远的阿克塞草原上。那天施工初歇,我信步闲游,被一条景色秀丽、危峡陡壁的山谷迷住了,寻幽探胜的好奇心使我误入歧途。在一处崖壁相挤、枯藤相结的幽谷里,我发现了一只鹰,它死在我脚下两米远的岩石旁。我生平还是第一次在这么近的地方观察一只鹰,尽管它已死去多时,再也没有锋芒毕露、不可一世的精气神,但我还是为它平目的气质所威慑,不敢轻易接近它。半晌才试探着向它靠拢。它周身褐色的羽毛粗糙而零乱,犀利的眸子紧紧闭着,双翅耷拉,烂掉的皮肉处脱落一堆粗硬的毛管。怎么也难让人相信,这就是天空中“展翅三千里,扶摇上九霄”的勇者?是什么力量摧毁了它?是饮弹,是中矢,还是老死谷底?这时我猛然想起一位诗人写鹰的诗:
⑥衰老的鹰决不会死于窠穴/雄禽的尸体,也不作鼠辈的食物/鹰之将死,它会跃向深渊,滑翔着寻找向上的劲风/把翎毛和血肉撕成碎片/把自己葬在浩瀚的天空……
⑦哦,这就是鹰的性格、鹰的终结。它竟是这么倔强,这般壮美。我的血一点点地热起来了,不能不对这草原的精灵、高原的猛禽肃然起敬。而眼前我则对这只突然遭逢厄运的大鸟产生莫名的同情和叹息,它一定是猝不及防,无可奈何地落到了这般田地。我不禁为它默默祈祷,在心里默诵着墓志铭。
⑧自此,鹰就这样闯入我心灵的天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锲入我血脉之中,它的色泽、它的亮翅、它的律动、它的思想都构成了我诗意中的佳句,以至于一切鸟雀在我眼里都黯然失色。可眼下我们已多年没有见到鹰那矫健的身姿了。生存鹰的天空远比老奶奶的童话腐烂得早。我们曾无数次友好地寻找它,呼唤它,可失神的天空一次次呈现在眼前的是失望的谜底。我常常从幻想中逃出来,我感到压抑,有些承受不了天空的宁静、空旷和寂寞。鹰呵,我们还能听到辽远的空中传来的啸叫声么?那的确离我们太遥远了,遥远得只能从记忆中寻找。可对我来说,鹰永远是童心上的一支最锐利的响箭,射向苍穹,射向邃远。
(选自2006年第4期《散文选刊》)
14.文章题目是“鹰之恋”,文中具体写到了哪几种状态下的鹰?他们各自具有什么特点?带给作者怎样的心灵感受?(6分)
答:
15.文章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赏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6分)
①于是我们的视线全被那天天空中悬浮的飞行物高高钓起,并且牢牢地粘住了。(3分)
②在停止不动的那一刹那,没有人想到那是在空中,倒是像平贴在白纸上的剪纸。(3分)
16.文章第③段中说,“其实生存鹰的天空,远比鹰的翅膀凋零得早”,结尾又说“生存鹰的天空远比老奶奶的童话腐烂得早”。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
17.仔细品读文章结尾画“ ”线处的句子,试分析它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14.两种:飞翔的鹰和死去的鹰。飞翔的鹰飞得平稳、轻松,傲视一切。让人触目惊心。叫人折服;死去的厦突遭厄运,仍显得倔强壮美。令人肃然起敬而又产生莫名的同情和叹息。(每点3分)
15.①化无形为有形,形象地描绘出我们翘首仰望、视线被飞翔的鹰所牵引的情状,突出了我们内心对鹰的折服仰慕之情。(3分) ②化动为静,捕捉住翱翔的雄鹰刹那间定格于蓝天的剪影,突出飞翔的矫健平稳、轻松自如。(3分)
16.生存鹰的“天空”早已不复存在。作者对适合鹰生存的环境的消失饱含帐惘失落。(2分)热切呼唤和谐的、有利于鹰生存发展的空间再现。(2分)
17.①结构上:与第一段首尾呼应,使文章显得更加紧凑;(3分)②思想内容上:再次表达“我”对鹰的仰慕神往之情,呼唤鹰所代表的那种令人振奋的充满阳刚之气的“精神力量”的回归。(3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5分,任选一题)
(1)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 。
(李白《将进酒》)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 。
(秦观《鹊桥仙》)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也。 (苏洵《六国论》)
,悠悠我心。 (曹操《短歌行》)
古来贤者皆寂寞, 。 (李白《将进酒》)
,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 ! (关汉卿《窦娥冤》)
(1)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①惜其用武而不终;②青春子衿;③惟有饮者留其名;④庄生晓梦迷蝴蝶;⑤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每题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 发
[南宋] 宗泽
伞幄垂垂马踏沙,水长山远路多花。
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
[注]伞幄:将军的仪仗。
(1)“水长山远路多花”一句,表现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
(2)宗泽为南宋抗金名将,前人诗评多赞此诗有“大将风度”,请对诗中表现出的“大将风度”作简要赏析。
答:
(1)①“长”和“远”,交待了行军路程的漫长。②写“水”、“山”、“花”的“长”“远”和“多”,表现了沿途山水的辽阔壮丽。(此题4分,每点2分。如笼统地说“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可以得1分。只翻译“水长山远”和“路多花”,没有分析的不得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2)此诗描写作用率军队早晨出发的情景。第一句从将帅的角度写行军时军容的严整,第四句从队伍的角度写行军时官纪的严明,第三句写作者身为将帅的儒雅沉着、韬略在胸。从诗中可以看得出一种从容不迫的大将风度。(4分,其中从行军的角度表现1分,军容严整1分,军纪严明1分,儒雅沉着、韬略在胸1分。“从行军的角度表现”不一定要独立作为一条分析,只要能在鉴赏中有所交待即可。没有分析、鉴赏,只是笼统地评说“不容不迫”之类,可以得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给分)
8.D (速:招致)
9.C (①是指岑文本的文才 ③是指岑文本的人品 ⑥是指岑文本的孝义)
10.B(岑文本《藉田颂》《三元颂》是在提任秘书郎之后)
11.(1)文本的文才已经很有名气,李靖又称赞推荐他,于是太宗任命他为中书侍郎,专门掌管朝中的机密文件。(3分“既”、“称”、“典”各1分)
(2)我既非元勋又非先王旧臣,过多地承受了朝廷宠信和荣耀。责任重,官职高,这就是我忧愁、恐惧的原因。(4分。“故”、“滥”、“荷”、“所以”各1分)
(3)没有战功,仅仅凭着文章官至中书令,这已经到了极点了。(3分。“徒”、“文墨”、“斯”各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岑文本,字景仁,南阳棘阳人。性格沉稳文静,容貌气质好,学识广博,能融会贯通,谈吐很好,善于写文章。贞观元年,被任命为秘书郎,同时在中书省当值。正遇上太宗行藉田之礼,岑文本献上《藉田颂》。等到正月初一太宗亲临宴请百官的时候,文本又献上《三元颂》,文辞很美。文本的文才已经很有名气,李靖又称赞推荐他,于是太宗任命他为中书侍郎,专门掌管朝中的机密文件。文本认为自己出身书生,因此总是很谦逊。平时对旧友,即微贱,文本也一定与他行对等的礼。文本的住所低矮简陋,室内连褥垫、帐幔之类的装饰也没有。侍奉老母以孝顺闻名,抚养弟侄们情深义重。太宗常常说他“宽宏仁厚,忠诚严谨,我亲任他也信任他”。此时,新立晋王为皇太子,名士多兼任太子的属官,太宗想让文本也兼任太子的属官,文本拜了两拜,说道:“我凭借平庸的才能,所居官职早就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只担任这一个官职,还担心富贵过甚(招致灾祸),怎能再辱列太子的属官,来招致舆论的非议呢?请您允许我一心侍奉您,不愿再希求太子的恩泽。”太宗于是放弃了让文本兼任太子属官的想法,仍然让他五日一参拜太子,皇太子按照宾友之礼,与他答拜,他就是这样被礼遇。不久被封为中书令,回家后面带忧色,他的母亲很奇怪,问他,文本说:“我既非元勋又非先王旧臣,承受了朝廷过多的宠信和荣耀,责任重、官职高,这就是我的忧愁、恐惧的原因。”亲威朋友有来庆贺的,文本就说:“现在只接受哀悼,不接受庆贺。”又有人劝他置产业,文本叹息说:“我南方一平民百姓,空手进京,当初的愿望,不过做个秘书郎、县令而已。没有战功,仅仅凭着文章官至中书令,这已经到了极点了,承受那么重的俸禄,已经很不安,哪里谈得到再置产业呢?”劝他置产业的人叹息着离开了。
阅读下文,完成5―7题。
中国寺庙漫谈
(1)“白日游山,夜晚看庙”说的是传统的游历内容,同时也道出了寺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寺庙是中国一种典型的zōng jiāo 景观,而从艺术的角度看,则意义就更加重大了。寺庙是我国的艺术宝库,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最初“寺庙”并不是指zōng jiāo 活动场所,从秦代以来通常将官舍称为寺。在汉代把接待从西方来的高僧居住的地方也称为寺,从此之后,“寺”便逐渐成为中国fó jiāo 建筑的专称。庙,是指祭祀祖先的祖庙。如今寺庙成为了佛道rú jiāo 乃至原始zōng jiāo 或民间奉祀祖宗、神佛或前代贤哲的地方。既然是供奉神明的地方,自然要突出与市井所不同的那份清幽,这就体现在了寺庙的建筑格局上。
(2)寺庙的建筑格局因zōng jiāo 的不同而略有不同。佛寺的建筑布局是有一定规律的:大多是正面中路为山门,山门内左右分别为钟楼、鼓楼,正面是天王殿,殿内有四大金刚塑像,后面依次为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僧房、斋堂则分列正中路左右两侧。我国的回族、维吾尔族等兄弟民族都是信奉yī sī lán jiāo 的,因而我国的清真寺也有很多。最初建造的yī sī lán jiāo 寺庙完全是阿拉伯式的建筑,以后逐渐采用了中国传统木建筑形式,但在建筑制度、总体布局和内部装饰上仍然保持了yī sī lán jiāo 的特点。dào jiāo 是在我国本土上诞生的,也是我国特有的zōng jiāo 。根据文献记载,道观远在唐代就有了,但真正的大规模地修建道观是从元代开始的。它的建筑布局也体现着民族风格和民俗特色,由北至南依次有山门、戏台、东西阙、正殿、东西廊。除了这种大型的dào jiāo 宫观外,还有很多民间寺庙,多供奉着dào jiāo 神仙,当然也有些供奉的是民间崇拜的英雄人物。多神供奉一庙这在中国的寺庙里是很普遍的现象,寺庙的结构布局也是大同小异。
(3)中国这种建筑结构与同样是zōng jiāo 建筑的西方教堂相差甚远,中国寺庙的建筑之美就在于群山、松柏、流水、殿落与亭廊的相互呼应之间,含蓄温蕴,展示出组合变幻所赋予的和谐、宁静及韵味。而西方的教堂则在市井随处可见,建筑学家指出,欧洲的教堂建筑多是高大拱型穹顶、繁复的尖塔及彩绘玻璃窗,无不体现着zōng jiāo 寓意。四面皆壁的封闭空间、弯曲的围闭形成的穹顶及尖塔的笔直通道暗示着上一层空间的存在,这就是天堂,人世是苦难的,只有天堂才是乐土。建筑的每处细节无不用心良苦地表达出天国与人间两个世界的对立。而中国的寺庙则恰恰相反,由于采用了“舍宅为寺”院落式布局,神的居所与人的居所一致,其实旨表明乐土就在现世、在人间,天人合一,人神同在。中国古老的勘舆思想更影响了寺庙的选址,选在景色秀丽,古木参天,云蒸霞蔚的风景名山建寺庙,为的是突出寺庙的脱俗,却达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交相辉映。此外,中国的园林式建筑格局也影响了寺庙的结构布局。广植苍松翠柏、奇花异木,突出了寺庙的清雅不俗,气韵生动。寺庙与园林,两种艺术格局使中国寺院既有典雅庄重的庙堂气氛,又极富自然情趣,且意境深远。
(摘自《百科知识》2007/06下半月刊刘扬,文章有删节)
5.下列对“寺庙”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寺庙不仅是中国一种典型的zōng jiāo 景观,也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
B.最初“寺庙”并不是指zōng jiāo 活动场所,秦代以来通常将官舍和接待从西方来的高僧居住的地方称为寺。
C.汉代以后,“寺”便逐渐成为中国zōng jiāo 建筑的专称。
D.现在的寺庙成为了fó jiāo 、dào jiāo 乃至原始zōng jiāo 或民间奉祀祖宗、神佛或前代贤哲的地方。
6.下列不能作为“寺庙的建筑格局因zōng jiāo 的不同而略有不同”这一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
A.佛寺的建筑布局大多是正面中路为山门,山门内左右分别为钟楼、鼓楼,正面是天王殿,殿内有四大金刚塑像,后面依次为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僧房、斋堂则分列正中路左右两侧。
B.如今的yī sī lán jiāo 寺庙采用了中国传统木建筑形式,但在建筑制度、总体布局和内部装饰上仍然保持了yī sī lán jiāo 的特点。
C.道观的建筑布局也体现着民族风格和民俗特色,由被至南依次有山门、戏台、东西 阙、正殿、东西廊。
D.民间寺庙多供奉着dào jiāo 神仙,也有些供奉的是民间崇拜的英雄人物。
7.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dào jiāo 是在我国本土诞生的,也是我国特有的zōng jiāo ,所以它在我国出现得也最早。
B.西方教堂四面皆璧的封闭空间、弯曲的围闭形成的穹顶及尖塔的笔直通道是天堂象征。
C.中国古老的堪舆思想决定了中国的寺庙建在景色秀丽、古木参天、云蒸霞蔚的风景名山中。
D.在中国的佛寺中,也可能供奉着dào jiāo 神明太上老君。
5.A (B混淆时间,“把接待从西方来的高僧居住的地方成成为寺”是在汉代,不是在秦代。C偷换概念,是“fó jiāo ”,而不是“zōng jiāo ”。D遗漏消息,还应加上“rú jiāo ”)
6.D (答非所问,该项不是写寺庙的建筑格局)
7.A (无中生有,dào jiāo 出现得最早在文中无依据)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共130篇,52万字,记载了自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我国三千年的历史。 B:李白与杜甫在诗歌创作的艺术手法和艺术风格上有着明显不同,李是感情喷涌而出,杜是反复咏叹;李是想像瑰奇,杜是写实;李是奔放飘逸,杜是沉郁顿挫。 C: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奥地利人加西亚・马尔克斯,其小说《百年孤独》被誉为“再现拉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D:鲁迅有三部小说集,即《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我们学过的《阿Q.正传》《药》选自《呐喊》集,《祝福》选自《彷徨》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巴菲特以纯粹的“投资人”身份,跻身世界富豪排行榜,的确堪称奇才,不过这在华尔街并非没有先例。 B:人们喜爱他也并不仅仅因为NBA中出现了一个能够与奥尼尔对抗的中锋,而是因为这个中锋是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亚洲人。 C:这个地方的百姓太穷,存款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很少;居民经济紧张,电影票价几元甚至十几元都承受不起。 D:去年10月,同样在红海,该船的姊妹船“萨拉姆95”号客轮与一艘塞浦路斯商船相撞后沉没,乘客几乎全部获救。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有敢讽谏的良臣,还要有有纳谏的明君;否则,邹忌的譬喻再妙,辞令再巧,没有齐威王善听的耳朵,也是白废唇舌,枉用心机。 B:蜿延流过一千多公里的大运河不仅发挥了防洪、灌溉、航运作用,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极大福祉,还孕育了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运河文化。 C:大自然的馈赠是丰厚的:春风、夏雨、秋月、冬雪,享不够的良晨美景;绿叶、花瓣、青山、秀水,写不尽的画意诗情。 D:文学工作者一生对语言的追求,如同一个忠实勤劳的农夫对土地的耕耘:种植对人生有益的禾苗,锄刈那些妨碍禾苗生长的莠草。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们往往把办事顺利,能够成功叫做走运或有运气,把不能成功叫不走运或没运气。你是怎样认识“运气”的呢?请以“运气”为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④不得抄袭。
⑤不少于800字。
仿照下面的句子另选话题写一句话,语言要通顺流畅。(5分)
例:宁静不是沉默,不是木讷,而是轻洒在心怀里的月光,是流淌在思绪里的清泉。
忧郁不是悲伤,不是忧愁,而是隐藏在眸子里的颜色,是荡漾在心里的皱纹。
幽默不是搞笑,不是滑稽,而是闪耀在言语中的光芒,是绽放在脸上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