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下面的古诗人补充完整(任选五小题)。(5分)
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
(韩愈《师说》)
②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③其声呜呜然, ,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苏轼《赤壁赋》)
④ ,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⑤风急天高猿啸哀, 。 (杜甫《登高》)
⑥今年欢笑复明年, 。 (白居易《琵琶行》)
①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②至于幽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③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
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⑤渚清沙白鸟飞回 ⑥秋月春风等闲度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8分)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访客舟中
陈宪章
船中酒多少,船尾搁春沙①。
恰到溪穷处,山山枳壳花②。
【注】①搁春沙:搁浅在沙滩上。②枳壳花:春天开放的幽香白花。
(1)《客至》前二名胜“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对表达诗人情感有何作用?(4分)
(2)《客至》与《访客舟中》二诗,均表达了主客相会喜悦的心情,但杜诗表意直白显豁,陈诗表意含蓄婉曲。请分别简析二者的不同写法。(4分)
(1)“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二句,写诗人住所周围绿水环绕,日日鸥鸟聚集,透露出春景的惬意和无人相依的寂寞心情(2分),为下文表达客至的喜悦营造氛围,景中含情(2分)。[评分标准:本题4分。景物蕴含的情味,2分;对主旨所起的作用,2分。只答“景中含情”或“情景交融”等术语,不给分。](2分)杜诗中“为君开”“樽酒”“对饮”“呼取”等词句(1分),将迎接、设宴、呼人作陪的会客过程表现得鲜明、直接(1分),将作者的喜悦之情表达得直率、热烈。陈诗,通篇没有着力描写人物的活动,通过“船中酒”、不觉船“搁春沙”、恰见漫山“枳壳花”等抒写(1分),将主客交往的陶醉、忘情及观景的余兴巧妙地流露出来(1分),将诗人的喜悦之情表达得含蓄、委婉。[评分标准:本题4分。两首诗“怎么样”各2分,其中抓诗语1分,合理分析1分。单纯重复题干中的结论,不给分。]

6.D.[让:推辞、退让。]
7.A.[A项:两个“固”都是副词,作“本来”讲。B项:前“于”,介词“被”;后“于”,介词,“在”。C项:前“因”,介词,“通过”;后“因”,介词,“趁(机)”。D项:前“以”,介词,“通过、凭借、依靠”;后“以”,介词,“和、跟”(也可译成动词“率领”。)
8.C.[田先生坐定,(太子顾)左右无人。]
9.D.[①表现秦王残暴及其后果。②是鞠武向太子推荐田光。③表现太子迎接田光时礼贤下士的情形。④虽是太子对田光所言,但表现太子尚有猜疑的心理。⑤是太子对荆轲所言,希望听到荆轲对救燕国的意见,表现太子对荆轲的尊重。⑥中“顿首”、“固请”都表现了太子的“下士”,即对荆轲的看重。]
10.B.[原文为“太傅谏太子急遣……”;也不是“借匈奴之手杀掉樊将军”,而是将樊将军送到匈奴后可以消除秦国进攻燕国的借口。]
11.①这就像将肉放置在饿虎往来的路上,(您遭受到的)灾祸一定无法挽救(或“免除”)了。
②希望您赶快去拜见太子,说我已经死了,表明我不会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泄漏出去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中国日报》报道,我国居民储蓄的43%用于子女的教育,这已经大大超过了用于养老或购买住房的储蓄比例。 B:近年来先后实施的全面免除农业税、免收农村中小学生的学杂费,高度说明了__对农民问题的充分关注。 C:杨丽萍用她那优美娴熟的舞姿、流盼生辉的眼神,塑造了美丽而活泼的金孔雀形象,成为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象。 D:网络的虚拟所以有无尽吸引力,我想,就在于一个主要原因是它能隐藏你的身份,生活在一个虚幻迷离的世界里。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当代青少年既要努力学习书本知识,又要不断提高思想品德品行的修养,若只有才学而无美德,也会成为 子孙。②未来几年,铁路交通将会更加发达,2008年“京津城际快车”运行后,北京到天津的行驶时间 只需半小时。③在提拔干部时,党的各级组织一定要深入到干部所在单位,认真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以便好好地 干部。
A:不肖 大约 考察 B:不孝 大约 考查 C:不肖 大概 考查 D:不孝 大概 考察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学力 荫庇 出奇致胜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B:委曲 装潢 知人论事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歉收 谙熟 一如既往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D:作客 寒暄 登山览胜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风气即社会上或某个集体中流行的爱好或习惯。
风气,看不见,摸不着,对社会而言,风气一旦形成,会产生正面效应,也会出现负面效果。好的风气所至,如春曲化雨,润物无声;坏的风气所至,如污泥浊水,不堪收拾。
请以“风气”为话题,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仿照下面示例的“植物语录”,在下列植物中任选两个,各拟一句话。要求语言生动,有一定的哲理。(每句不超过20字)(4分)
仙人掌 昙花 甘蔗 爬山虎 苦瓜 向日葵
[例]竹子:我每前进一步,都及时作出小结。
答案示例:仙人掌:干旱不是我的敌人,而是我的伙伴,是他成就了我的坚强。
昙花:妈妈告诉我:“做特立独行的花。”于是我只选择在夜间绽放。
甘蔗:我确实不如竹子漂亮,但我比她实在!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要点。(不超过15字)(4分)
在南京大屠杀70周年到来之际,一市民将自己历时10年创作的“汉字造像”作品――“南京大屠杀”展示出来。
作品中的“南”字或被画作是南京的城楼,或被画作是女人与孩子;“京”字则被画作是南京城里被屠杀的老百姓;“大”字中的这一“横”被画成了敌人的刺刀……这些古老的文字仿佛都“舞动”了起来,以汉字特有的灵性向人们描述着这段惨绝人寰的历史。
汉字演绎“南京大屠杀”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1题。
像一本书一样活着
赵 婕
这些年来,我变换人生场景,变换工作,在热闹的地方寻找安静的角落;在可以靠近中
心的时候,选择边缘;在不断地抛弃中,对有些人事甚至观念执着保留。我一直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似乎看到自己失去的,但往往又用所得安慰自己。仔细察看自己,也发现,多年来自己不变的就是喜欢书,喜欢文字纸笔,喜欢很多人。一面看到,自己是可以在社会规则中“就范”并且协作意识很强的人,另一面也看到,自己还是有好些各色任性的地方。有时候,觉得自己聪明;有时候,发现自己愚蠢。虽然,保持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真诚愿望,但是,总还是七零八落。
在北京的一个下雪天,在红炉茶艺馆,有一个四人聚会。我,我最旧的女友梦安,我30岁之后才结交的知己炳青,还有一个因为我在《北京晚报》的专栏文章而认识的新朋友和清。炳青对初次见面的和清说:“我是一个自私的人,但是,对子墨我例外。子墨是我很晚才认识的朋友,但她有一种越过众人到达我内心最深处的能力,甚至,只要有人打子墨的牌,我全都认。”
“我这个人害怕各种纠缠,最喜欢的事情是阅读。好书给人很多东西,但从来没有纠缠。子墨就是这样。”
炳青的话,一语点醒了梦中人。我忽然了悟,我的人生向往,不在于某个高高的位置,不在于人前风光,不在于很多钱物。我就是需要一个舒适安宁的姿势,一个阅读的姿势,让我能够像读书一样去读人,并在阅读中找到自己相携同归的人。而我自己,也只愿意成为一本沉默的书,文字写满在我的身上。有心的人,就在我面前驻足片刻,甚至一生一世;无缘的人,我们就两不相干。
记得10年前我在有一篇叫《情缘・书缘》的文章里写道:“在尘埃里,在人的践踏里,好书仍像金子一样保持它沉默的尊贵,静待知己的认领。在被拥有的岁月里,一直无穷地厚报知己,并共同哂笑拿弃珠于暗的书商和那些先前见面无缘的卖书人。世上原本很少的东西能在一片贬抑声里毫不自贬其值,为好书的价值,才会有风中磐石般纹丝不动的格调;世上原本很少的东西能供买者全价的功用,惟好书反而把有价值的东西翻倍予人。”
所以,炳青把我比作书,我是很感荣幸的,尤其是比作她喜欢的书。对于10年前的话,我是不改初衷的,只是现在,经过了10年的生命成长,足以让我看见书和人个性与价值的千差万别,我也有能力辨认自己和自己的知己,同时也有了能力去舍弃,去决绝,不会再如当年初生牛犊那般去随便“哂笑”什么了。我愿意看见的只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或者说,有时候,当感到自己被有些人事排斥抛弃,真的觉得是一种荣耀;正如自己被有些人事接纳一样。
我愿意像一本书一样的活着。以我自己的命名、品相和内容活着,在这个世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天规里活着。
同样,每个人作为我眼中的一本书,我以我的领悟能力,读出他们各自的侧面或者精髓,抵达我自己的灵魂深处。我感谢命运让我遭遇了很多难忘的人,远远近近,但都是开卷有益,甚至恩情绵长。
(选自《北京晚报》)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本文运用比喻的手法,以书喻人,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B.作者一方面流于世俗,另一方面又非常自我,个性充满矛盾。
C.好书的格调喻指在处境艰难时保持尊贵,在被赏识时厚报知己。
D.作者不再如当年那样随便“哂笑”什么,表明了作者的生命成长。
E.读人亦如读书,总能有所感悟与收获,涵养个性,丰富人生。
19.怎样理解“舒适安宁的姿势”、“阅读的姿势”在文中的含义。(4分)
20.结合具体语句,简析作者是怎样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其生命的成长。(4分)
21.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像一本书一样活着”?(6分)
18.(4分)AB
19.(4分)要点:舒适安宁的阅读姿势是自由自主的阅读状态,作者借此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坚守自我的人生态度。
20.(4分)要点:10年前“哂笑那弃珠于暗的书商和那些先前见面无缘的买书人”,10年后“我看见书和人个性与价值的千差万别,我也能力辨认自己和自己的知己,同时也有了能力去舍弃,去决绝,不会再如当年初生牛犊那般去随便‘哂笑’什么了”。作者通过对别人排斥抛弃时的不同态度的对比,表现了其生命的成长:昔日自傲(或狂傲)的作者已经成长为一个自信、宽容、淡定、理性的人了。
(评分标准:能从对文章具体语句的分析中概括出结论,且表达通顺)
21.(4分)要点:有个性有格调有内涵;有自己的人生定位;对自己不苛求;坦然面对别人的褒贬。(答“厚报知己”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