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题红叶 唐 ・ 韩氏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行 宫 唐 ・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 这两诗中的主人公有相同的遭遇,而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尽相同的,请分析其异同(4分)。
(2)韩诗委婉含蓄,元诗平白如话,请指出各采用什么手法写宫女的心事和命运。(2分)
(1)(4分)。相同点: 两首诗都表达了宫女寂寞、哀怨的感情。(2分)不同点:韩诗表现了宫女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冲破樊笼的愿望。而元诗流露出凄凉哀怨、怀旧度日以了残生的情绪。(2分)
(2)(2分)韩诗运用了托物言情或寄情于物手法。元诗:反衬或乐景写哀或相互映衬或托物言情。

5. B( A.坐:受牵连获罪。C.作:兴起。D.病:感到不妥,有所顾忌。)(3分)
6. B(动词,做;介词,为了。A结构助词,的。C表目的的连词,来。D介词,引进对象,向)(3分)
7. D (①是郑兴指出隗嚣诸将不说忠信的话。②是郑兴指出隗嚣听了阿谀的话也不觉察。⑥是郑兴对隗嚣“广置职位”的劝阻,不是对“称王”的劝说。)(3分)
8. D(“将领心怀异志”说法不合文意,原文“不道忠信之言”是说“将领没说忠信的话”,不是说“心怀异志”。)
9.(9分)(1)(3分)陛下起自荆楚/ 权政未施/一朝建号/而山西雄杰争诛王莽/开关郊迎者/何也/此天下同苦王氏/而思高祖之旧德也/今久不抚之/臣恐百姓离心/盗贼复起矣。(2)①(我们)虽然睡在洛阳,又怎能睡得安稳呢?(3分。大意1分,“虽”1分,“庸”1分。②却要做那不可做的事情,显然会招致祸患,恐怕不行吧?(3分。大意1分, “速”1分,“无乃……乎”1分)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常规能源中,水电的优越性无可比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 B:我们看过很多中国现在流行的选秀,比如曾经红遍大江南北的“超级女声”,那是从美国、日本传过来的。 C:香港人向来都只是低调地一心做好自己的工作,但在困难时刻,香港人却自然会挺身而出。 D:中国航天人把独立研发的“嫦娥一号”卫星送往太空,实现了国人的美好愿望,使中国跻身于世界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
下面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不管是 还是重建,对废墟来说,都是不足取的,要义在于 。圆明园的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如果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 的圆明园,多么得不偿失。 大清王朝不见了,熊熊火光不见了, 民族的郁愤不见了,历史的感悟不见了。
A:修造 保存 崭新 不是/而是 B:修缮 保存 崭新 不但/而且 C:修缮 保管 时新 不是/而是 D:修造 保管 时新 不但/而且
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们在阅读中,应该大胆 ,多问几个为什么,多作一些思考。②随着未来的科学进步,我相信,zōng jiāo 及其 和迷信,必将让位于科学。 ③距百年校庆还有一周,世界各地的校友 将启程,前往北京参加庆典,共贺母校百年华诞。
A:置疑 教义 翌日 B:质疑 教义 不日 C:质疑 教条 翌日 D:置疑 教条 不日
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匡正 伫立 自强不息 温故而知新 B:追溯 释怀 根深缔固 一言以敝之 C:暮霭 聚讼 纭纭众生 小人常戚戚 D:篡位 挑衅 手足无挫 携泰山以超北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后改名《青年》)1卷1号,发表了陈独秀的《敬告青年》一文,对青年人提出六点寄语:
(一)自主而而非奴隶的;
(二)进步而非保守的;
(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五)实利的而非虚文(没有意义的礼节)的;
(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你对这六点寄语的何感想?近一百年过去了,对这些寄语,中国青年所做如何?这些寄语是否符合当代社会对青年要求?你认为对当代青掉还应该敬告些什么?……请以“敬告青年”这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可选择六点寄语的一点或几点作文,立意自定;
(2)角度自选,若提出新的敬告语,请遵循“……而非……”的表达方式;
(3)题目自拟;
(4)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5)不少于800字。
按照要求仿写。(3分)
迷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之一,它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谜面、谜目和谜底。谜面是猜谜者思考的依据;谜目是限定所猜的是哪类事物;迹底就是答案。例如“书山有路勤为径”(猜一物理学科的名称),答案是“应用力学”(由“应用力气去学习”之意压缩而来)。其中“书山有路勤为径”是谜面,“猜一物理学科的名称”是谜目,“应用力学”是谜底。又如“花褪残红青杏小”(猜一科技术语),答案是“最新成果”(由“最新结成的果实”之意压缩而来)。其中“花褪红青杏小”是谜面,“猜一科技术语”是谜目,“最新成果”是谜底。
请你以所知的诗词文句、熟语(包括俗语)为谜面,中学教材中所出现的人名、地名、成语、器具、名词术语为谜目,自设谜底,拟一条谜面。
(示例)①(谜面)长江后浪推前浪(谜目)猜一物理名词(谜底)冲击波②(谜面)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谜目)猜一物理名词(谜底)遥感(或“波长”③(谜面)鸦雀无声(谜目)猜一体育用语(谜底)叫停④(谜面)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谜目)猜一成语(谜底)无可奈何[评分标准:本题3分。三项均符合要求、能自圆其说,得3分,否则酌情减分。]
把下面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只写序号)(3分)
①美术与电影直接用色彩和图象将人物形象诉诸观众的眼睛。
②它塑人物的手段是语言,与美术、电影不同。
③而读者在欣赏这些具体的形象时,也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大脑,展开丰富的想象。
④小说是语言艺术。
⑤因此,小说塑造形象必须具体,否则就无法激发读者了解完整的人物形象。
⑥小说虽然也是看的,但作家用语言来塑造形象,语言文字仅仅是传递形象的工具,是刺激读者大脑、经过读者想象再转换成形象的符号。
④②①⑥⑤③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1题。
谈卓别林
王元化
(1)一个朋友告诉我,厨川白村在《北美印象记》中对于卓别林很有微词,甚至把他同跳课体舞低级趣味并列。厨川是我向来尊敬的作家,可是这回――倘他真有这意见,却无论如何也不能令我折服了。因为我不但爱看卓别林的电影,而且还是十足的卓迷。
(2)然而,尽管去年我买到一本卓别林的游记《一个丑角所见的世界》,可是不知为什么,这本书里,卓别林表现的自己反而最少,最模糊,也许善于用眉目表情的人,未必善于用笔表情吧。
(3)可是仔细一想,又不尽然。电影里的卓别林是我们大家中的一个,他穿着我们所熟悉的又脏又旧的衣服,拿着一支细得可怜的手杖,戴着一顶滑稽的小圆帽,脚下的一双破靴似乎要把全世界的苦恼带到自己的路上。他的快乐,就是我们的快乐,他的痛苦,就是我们的痛苦。而游记里卓别林全不这样,他脱去了破衣破裤破帽破靴,又重新穿上绅士的大礼服,走进了上流社会,同学者,闻人,权贵,名媛混在一起,整天在名声,金钱,荣耀,爱情里辗转。这个卓别林和我们的喜怒悲欢已经距离很远,所以也引不起我们的共鸣来了。
(4)据卓别林说,有一次他还没有完全以这样的面目出现,不过在银幕上换了另一种姿态,马上就接到许多观众的来信,质问的也有,惋惜的也有,请求的也有,甚至谴责的也有。观众这样哄动,因为他们在这个穿着破衣破靴的小丑身上发现了一个装载无数灵魂的大灵魂,他们就是大灵魂中的一点一滴,这大灵魂一旦消失,他们当然也会感到幻灭。
(5)卓别林的可爱处,不是他的八字脚小胡子,反之,倒是他的不可笑的一面。
(6)一个伟大的讽刺家,所以伟大,也都因为他们有不可笑的一面。在笑止步,只是滑稽,不是讽刺。读过果戈理的小说,能够懂得他的“含泪微笑”,也就能够真正懂得讽刺的价值。
(7)不过,果戈理和卓别林又不完全相同,果戈理是要在不可笑中挖出可笑来。罗士特莱夫叫乞乞科夫摸摸狗的鼻头,乞乞科夫一面摸一面说:“不是平常的鼻子!”这种交际术,世人不觉得可笑,但是果戈理说他可笑。在平常人所谓合理,崇高,美丽中发现了荒谬,卑鄙,无聊……这就是果戈理的讽刺。
(8)卓别林和果戈理相反,他要在可笑中挖出不可笑。见了人不分贫富一律脱帽行礼,别人说这是愚蠢,卓别林却说是真诚。只懂得爱:爱自然,爱动物,爱人类,爱流浪,不打他的人他都爱,打过了他的人他还是爱,别人说这是傻,卓别林却说这是崇高。用丑代表美,用笑代表泪,用蠢代表真,用傻代表爱,这是卓别林对于世界无可奈何的讽刺。人间本没有绝对真、绝对爱、绝对善良的人性,即使有,也只能在一个丑角身上看到。卓别林的悲哀就在这里。
(9)踢开功利的算盘,撕下虚伪的面目,使真显出在脸上,从头到脚的傻瓜,才能懂得卓别林的伟大。世故,伶俐,圆滑如珠,到处滚来滚去的聪明人,只有把卓别林当作一个滑稽、卖笑的小丑,加以无情的讪笑、玩弄甚至__。卓别林固然不幸,我们也同样不幸,因为产生这种丑角的世界是悲哀的。幸福的世界,就决不会有卓别林似的丑角,也决不会有嘲笑卓别林的聪明人。
(选自《中国新文学大系・1937―1949杂文卷》,有改动)
18.文章开头写到厨川白村对于卓别林很有微词,从全文来乍,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19.作者为什么不太喜欢卓别林的游记《一个丑角所见的世界》?(4分)
20.(4分)
①解释(4)自然段中加点词“大灵魂”在文中的含义。(2分)
②第(9)自然段中“产生这种丑角的世界”在文中指的是怎样一种世界?(2分)
21.为了充分说理,文章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请任选两处加以分析,说说这一手法使用的妙处。(6分)
18.①文章开头写厨川白村将卓别林视为卖笑的低级小丑(1分),引发了作者的不满,为后文写卓别林作为伟大讽刺家不可笑的一面铺垫(1分)。②与结尾照应(1分),借厨川白村对卓别林的嘲笑,说明到处是“聪明了”的世界是悲哀的(1分)。(或:与结尾照应,借厨川白村对卓别林的嘲笑,说明我们所处的不远不是一个幸福的世界,从而呼唤一个更加幸福理想的世界。[评分标准:本题4分,每个要点2分。]
19.①善于用眉目表情的人,未必善于用笔表情(或:卓别林并不很善于用笔表情)。②游记中的卓别林(整天在名声、金钱、荣耀、爱情里辗转)和我们的喜怒悲欢已经距离很远。[评分标准:本题4分,一个要点2分。]
20.①承载了全世界普通人喜怒悲欢情怀的伟大心灵。②本没有绝对真、绝对爱、绝对善良的人性,即使有也只能在一个丑角身上看到的世界。[评分标准:本题4分,每小题各2分。]“大灵魂”一词的两个采分点为“普通人”和“苦乐情怀”;“世界”的两个采分点为“本没有……”和“即使有……”。]
21.(示例)①电影中的卓别林和游记中的卓别林对比(1分),突出二者人格的差异,颂扬电影角色身上包容普通人苦乐的大灵魂(2分)。②果戈理的讽刺和卓别林的讽刺对比(1分),突出作为伟大讽刺家的卓别林在可笑中挖出不可笑的讽刺特点(2分)。③“从头到脚的傻瓜”和“到处滚来滚去的聪明人”对比(1分),突出卓别林的伟大和我们对卓别林的热爱(2分)。④悲哀的世界和幸福的世界对比(1分),揭示卓别林不幸的社会原因,强化了创造幸福世界的心愿(2分)。[评分标准:本题6分,任选两处,每处3分。找出对比双方,1分;结合文章分析,2分,结论能自圆其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