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19―21题。(15分)

警惕“专家观点”成为“利益俘虏”

李 扬

动辄搬出“专家观点”如今似乎成了一种时尚。然而,无可回避的是,专家意见的可信度似乎也在大幅度地滑坡。比如,最近有好几件事让人对某些专家学者的所言所行不敢恭维。

在调控政策之手逐渐引导房价理性归位的时候,不少专家学者在许多公开场合发表力挺房价的高论。富有讽刺意味的是,先后有两个楼盘恰在此时盛大开盘,房地产商竟推出了“同质化”的气派庆典,不是大搞那种载歌载舞的热烈场面,而是盛情邀请专家学者作现场演讲,请他们在论坛上发布“房价不会下跌”之类的观点。不管说得如何动人,其实都只不过是转弯抹角地引你掏钱罢了。试想,他们跟推销的售楼小姐比起来,恐怕只是多穿了一件叫“专家”的外套

前不久,国内一家专搞环境研究的权威机构,经过一番研究竟然能得出一个“科学结论”:中国城市环境污染不是由汽车造成的,而是由自行车造成的。当这个凡有点常识的人都不敢相信的“科研成果”公诸于世时,立即遭到了各方的质疑。很快,有报道“揭开了盖子”――原来,这个环境研究课题是由一家汽车公司赞助的!此外,在“苏丹红”、“雀巢奶粉”事件__中,专家的表现忽左忽右,有位学者竟抛出了“一支烟就含多少苏丹红”的袒护之辞,难怪新华社记者在报道中感言:专家“别卖了科学精神”!

在普通公众的心目中,学者是学术上颇具造诣、道德上堪为楷模的受尊敬的群体。但以上这些专家学者的表现,更像是表演。这种“专家秀”直接玷污了专家学者得以安身立命的良知道义和学术操守。

专家观点失却公信力的背后,是部分专家与某些利益没有了距离。少数专家学者与开发商等利益团体构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内,所谓学术研究的公正与科学自然蜕化变质了。诸如此类的“专家观点”,尽管有“专家”在场,但知识分子葆有的理性与操守却缺席了,这实际上是学术的失语,发生了腐败的“学术寻租”。这些学者凭借自己耀眼的学术头衔,手中的鉴定权、论证权、签字权去堂而皇之地攫取一笔可观的评审费、润笔费、讲课费。但实际上为利益驱使,玩“学钱交易”,做利益集团的代言人。结果是,受利益主宰的专家意见又主宰了不知就里的善良听众。从股市到房市,站在利益集团前面做代言人、吹鼓手的学者专家并不鲜见;还有,某些经济学家担任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一次次说出“屁股决定脑袋”的误人误市的言论。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曾愤言提出封杀“社会活动院士”,剑指的正是这类“利益的俘虏”。

如果最信赖的专家把屁股坐到“利”字上去了,日后谁还听专家的话?学者自贱,导致的将是学术自戕、文化自贬。专家不能不自重,要切实担负起专家应有的责任。什么是专家的责任?一是尊重科学的求真而独立的品格,二是全心服务公众的义务。做到了这两点,也就自然远离利益集团的金钱__。

当越来越多的专家走进百姓生活、进入公众视野时,我们不仅要强调道德的自律,而且更要善用制度性的他律来共同维护专家观点的学术责任和社会责任。只有制度性地剔除那些“利益专家”,实现专家观点的“去功利化”,才能从“专家意见”中聆听到坚守科学精神又为公众服务的“专家观点”,如此既有益于社会又裨益于学术。

19.“他们跟推销的售楼小姐比起来,恐怕只是多穿了一件叫‘专家’的外套。”这句话有什么含义?(4分)

20.文章的第二段与第三段列举了某些专家学者成为利益俘虏的所言所行,这些事例是否有堆砌之嫌,为什么?(5分)

21.文章批评了成为“利益俘虏”的专家观点,专家某方面的权威,是“学术上颇具造诣、道德上堪为楷模的受尊敬的群体”,你认为作为一名专家应该怎样做?请结合本文联系现实作分析。(6分)

19.考点:句意理解

(4分)这句话把专家与售楼小姐相提并论,他们的行为动机都为利益所驱使(2分),讽刺专家的为人不齿的行为(2分)。

20.考点:作用分析评价

(5分)并没有堆砌之嫌(1分)。所举事例的性质越来越严重,社会影响越来越恶劣,讽刺意味越来越浓。(4分)

21.考点:鉴赏评价。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和评价人物形象的能力

(6分)联系文本:专家应加强社会责任感,专家是国家的栋梁,是社会的精英,他

们除了自身努力外,国家对他们的培养也付出了不少的代价,理应对社会作更大的

贡献,回报社会,回报国家。

(1)提高自身修养,加强道德自律。要做一个高尚的人。

(2)专家履行自身的义务,要全心全意为公众服务,自觉抵制金钱的__。(3分)联系现实举例分析说明(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没有故乡的人是不幸的

阮殿文

这话本应该这么说:没有失去过故乡的人是不幸的。但细细一想,觉得这样说也有道理。

没有离开过故乡,没有感受到故乡带来的多重滋味,跟没有故乡又有什么两样呢?

身在故乡,日子久了,你会觉得故乡是枷锁,是牢笼,是火焰山,是沼泽地,是魔鬼放在心上的一块巨石,是命运为你安排的一块绊脚石,是用火都烧不断的一根草绳,是一百八十层地狱,是每个失眠的夜晚一分一秒数着过的挣扎。这时的远方,则是音乐,是舞蹈,是天堂,是仙境,是沙滩,是海浪,是清风,是明月,是细雨,是彩虹,是陶醉,是浪漫,是鸟儿的歌唱,是草原的翠绿与辽阔,是你在梦中见到过几百遍的仙女……

于是,被你在婴儿时搁置起来的梦想的翅膀开始展开,开始跃跃欲飞。你要挣脱绳索,你要砸破牢笼,你要离开火焰山,离开沼泽地,离开这个让你虽生如死的地狱。你开始背叛和你一起长大的、你现在可以在下面乘凉的小树,你开始背叛给了你很多乐趣的大白狗,你开始背叛为你解了十多年甚至二十年的渴的水井,你开始背叛故乡的人――你一心想遗弃他们,只为走进远方那个被你编织了千百遍的场景。

你觉得自己是属于那个场景的,而不属于眼前巴掌之地。

一个天刚蒙蒙亮的清晨,你终于走了,头也不回,就背一个小包,别的什么也没带。似乎这里的一切都不是你想要的,你想要的都在远方,且已经在远方等着你了。

你走得很干脆,像英雄出征

故乡就这样输给了远方

终于在离故乡很远的地方呆了下来,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再两年……你终于呆不住了,你终于想起了故乡,你终于发觉故乡离你太遥远,你身在故乡时,远方离你都没有这么遥远。你想靠近它,却早已无法靠近,梦中都很难抵达。

这时候,你突然发觉已身在其中的远方是枷锁,是牢笼,是火焰山,是沼泽地

是魔鬼放在心上的一块巨石,是命运为你安排的一块绊脚石,是用火都烧不断的一根草绳,是一百八十层地狱。而此刻的故乡,则成了你的音乐,你的舞蹈,你的沙,滩你的海浪,你的清风,你的明月,你的细雨,你的彩虹,你的鸟儿的歌唱,你的草原的翠绿与辽阔,你在梦中见到过几百遍的仙女……

于是,你准备展开帮助你离开故乡的翅膀,准备在一夜之间――最好是眨眼之间――就飞回那个暖乎乎的地方。而这时,你突然发现翅膀不在了。你找遍了全身,还是没有。你摸摸自己的肩膀,摸摸自己的手臂,摸摸自己的手指和面孔,一切已经面目全非,你已经不再是原初的你。

你当然不知道翅膀是怎么离开你的,尤其是为什么离开你的。是呀,只因你一沉醉于你已身在其中的远方而无暇照顾,翅膀在黯然神伤中回到了它起飞的地方。因为它只属于故乡。

故乡是诞生梦想之翅的地方,远方则是消解梦想之翅的地方。

梦想之翅不愿意被消解,就自己回去了。

你蹲在地上,你哭,你揩着眼角的泪水,谁也看不见。远方能让你尽情地流泪,却不会为你揩擦泪水。不像在故乡,那么多的目光看着你,那么多的手伸过来,你还没发现自己有泪,就已经有人为你擦干了。

你终于知道了故乡是什么味儿,也知道了远方是什么味儿。于是你开心地笑,觉得自己是个幸福的人。你安慰自己说,不幸福的人,是那些没有故乡的人或是没有失去过故乡的人。因为从严格意义上说,他们还不知道故乡是一种什么样的味道,除非他们也像你一样把故乡丢失。

此刻,你一下子发现,故乡的一草一木都是自己的一个亲人,随便抱着故乡的一棵柳树,你都会毫不犹豫地叫上一声娘。甚至那曾经伤害过你和你曾经伤害过的姑娘,你也一下子想把她们紧紧拥抱,从此不想再放手。

这一次,远方输给了故乡

你终于像个乞讨者突然获得了一块黄金一样,在一个无人的夜晚,独自向家的方向走去。你想,你的脚就是翅膀,你愿意这样走回故乡,哪怕累死在返乡的路上,也值得。

(选自《散文》2006年第11期)

16.为什么说“没有失去故乡的人是不幸的”?结合文义简要分析。(4分)

17.作者前面说“故乡就这样输给了远方”,后面又说“这一次,远方输给了故乡”。联系原文分析故乡“输”和“赢”的原因。(5分)

18.离开故乡时“你走得很干脆,像英雄出征”,回故乡时“你终于像个乞讨者突然获得了一块黄金,在一个无人的夜晚,独自向家的方向走去”。对此,你有什么看法?(6分)

16.[考点:概括内容]

没有离开过故乡的人,不会感受到远方的冷漠和凄凉,不会感受到故乡的温暖和亲切,不会感受到故乡带来的多重滋味,跟没有故乡一样。(4分)

17.[考点:分析综合]

身在故乡,日子久了,觉得故乡是绳索、是牢笼、是火焰山、是沼泽地,觉得自己不属于狭小的世界,对远方产生了种种幻想,把远方编织得浪漫而美丽,于是故乡输给了远方(2分);远方冷漠无情,没有亲人,没有温暖的抚慰,久居远方,深感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充满亲情,于是,远方输给了故乡(2分)。(文句通顺1分)

18.[考点:探究。扣住文本进行有创意的解读]

示例:离开故乡时,对久居的故乡产生厌倦之情,向往远方,志在四方,希望走出故乡求得发展;回故乡时,尝尽了身处远方的酸甜苦辣、世态炎凉,深感亲情贵如黄金,明白了什么都赶不上山亲水亲有亲人的故乡。(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切莫握着鼠标忘了笔杆

高福生

在教育部举行的第十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赵沁平指出,现在很多学生写字时只知道那个字的大概形状,但是具体怎么写就不会了,而用电脑这个字很快就能敲出来。长期使用电脑导致学生提笔忘字,这与一个书法大国很不匹配。专家呼吁:在网络时代,不能“握着鼠标忘了笔杆”。

曾几何时,一个人写字的水平意味着他的修养和素质。而E.时代的到来,电脑打字的书写方式,已悄悄颠覆了人们传统的手写文字的习惯。面对着曾经熟悉的文字,手指放在键盘上,就知道该按哪个钮,但拿起笔,许多字却印象模糊写不出来。这种“手写时代”老年人才会经常出现的“提笔忘字”现象,在年轻人的身上表现得愈来愈明显,被人戏称为“电脑失写症”。

一项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超过半数大学生对电脑等数码多媒体有依赖感,遇到结构稍微复杂一点的汉字就要借助手机和电脑来“救助”。在某人才招聘会上,一些应聘大学生的电子简历装祯精美,电脑编排功夫非同一般,但他们的汉字书写简直没法看,甚至有人连填表书写“聘任”的聘字都要抬头看招聘现场的大标语。去年,某媒体记者在IT行业聚集区街头随便找行人做了个调查,让他们写出“尴尬”一词,结果十余位过路的大学生、高三学生和公司白领等,竟无一人能正确写出来,着实令人“尴尬”了一回。

众所周知,汉字博大精深,底蕴丰厚,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的象征。不论是方正的楷书、俊秀的小篆,还是遒劲的草书,其兼具象形和表意的特点及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即便再发达的科技也无法模拟和取代。国外的专家学者认为:每个汉字都是一个“集成电路”,在开发智力上是没有止境的;认识的汉字越多,联想就越丰富。正因为如此,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一些中小学课程中,都将“书法”列入必修课。

在很多外国人都把汉字当成一门艺术,在积极地学习中文的今天,国人却因电子书写的推广,让“握着鼠标忘了笔杆”成为另类景观,不仅提笔忘字,而且提笔写错字的现象比比皆是,还呈现出一种越来越年轻化甚至是儿童化的趋势,实在是一种悲哀。这样的“写字困境”频现,不仅隐藏着学校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中文教育的失落与迷失,也意味着传统的汉字书写艺术及其所传承的中国语言文化也在离我们渐行渐远,值得我们反思和重视。

当务之急,有必要将汉字作为一种“国粹”来进行保护,让每一个公民对这种民族文化敬畏有加。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应在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同时,重拾传统学习方式,培养阅读图书、手写文字习惯;我们的中小学校也要与时俱进,在研究语言教学的技术手段、推进板书教学的同时,抓好学生的“手写”训练,不仅要求学生用手写作业,更要在我们庞大而运转自如的考试机器里,加入关于写字的内容。如此,“提笔忘字”的“别扭”才会淡出我们的视野。

(选自《光明观察》2007年9月7日)

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6分)

A.教育部官员已经意识到了现在的学生提笔忘字的现象与一个书法大国很不匹配。

B.E时代的到来颠覆了人们传统的手写文字的习惯,导致了“电脑失写症”。

C.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一些中小学生课程中,已经将“书法”列入必修课。

D.有专家学者认为汉字具有开发智力的作用,汉字能够激发人的联想。

E.现在大学生对电脑有依赖感,遇到结构稍微复杂一点的汉字就要借助电脑来“救助”。

1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切莫忘了笔杆”的是( )(3分)

A.现在很多学生写字时只知道那个字的大概形状,但是具体怎么写就不会了。

B.一个人写字的水平意味着他的修养和素质。

C.汉字博大精深,底蕴丰厚,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的象征。

D.很多外国人都把汉字当成一门艺术,在积极地学习中文。

14.根据文意,“握着鼠标忘了笔杆”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

15.如何消除“提笔忘字”现象?(5分)

12.[考点:文意理解]

BE(B应该是“E时代的到来导致了一些年轻人‘电脑失写症’”。E应该是“在调查中,超过半数大学生对电脑等数码多媒体有依赖感”)

13.[考点:内容理解]

D外国人学中文不是怕忘了笔杆。

14.[考点:归纳整合]

①与我国是一个书法大国很不匹配;②失去工作的机会;③不利于开发智力;④导致学校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中文教育的失落与迷失;⑤传统的汉字书写艺术及其所传承的中国语言文化也在离我们渐行渐远。(答对1点2分,2点3分,3点4分)

15.[考点:分析综合]

①思想上重视,应该将汉字作为一种“国粹”来进行保护,让每一个公民对这种民族文化敬畏有加;②重拾传统学习方式,培养青年学生阅读图书、手写文字习惯;③中小学校抓好学生的“手书”训练。(答对1点2分,2点4分,3点5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若全做,只改前3题,6分)

①子曰:“默而识之, ,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②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固山下》 )
,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

④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屈原《离骚》)

[考点:名句名篇默写]

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③长桥卧波,不霁何虹?

④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青 玉 案

贺 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词中下片作者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甚为人称道,试简要分析词人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考点:宋词鉴赏。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下片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个比喻,即博喻,抒发了词人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这样写,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新颖别致,富有意境,有力地抒发了词人的无限愁思。(6分。手法、感情、效果各2分)

5. [考点:重点实词。考查常见重点实词]

D。趣:通“促”,急,赶快。

6. [考点:重点虚词。考查18个常用虚词]

A。 题干和A项均解作“才”。B,竟然;C,是;D,你的。

7. [考点:内容理解]

B。注意③“阴森”是 “浓荫森森”的意思,可以说明“清幽”。②江的来源;④“神肤洞达”指心神、肌肤都觉得清爽;⑤门户、篱墙整齐;⑥碑文磨灭无法读

8. [考点:分析概括]

D。作者极大的赏玩兴趣不是朝廷使臣出来游玩热闹哄哄引起的,表达的应是愤世嫉俗,鄙视豪贵的感情,而不是对隐居的向往。

9.[考点:断句翻译]

(1)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雨、饮、溢”后断对各1分)

(2)①溪水的东边住了一些人家,因此,溪水常常被挡住看不见,稍有空缺,又显现出来(又可以看见溪水)。像这样的地方有好几处。(“左”、“蔽”、“是”各1分)

②可以看到一个小沙洲,像梭子一样横斜着插在水面。溪水环绕着它,没有桥就不可以通(到洲上去)。   (“如梭”、“周”、省略各1分)

【译文】

出成都城南门,左边是万里桥。向西折行,细而美、长而弯,所见像连环、像玉、像带子、像圆规、像弯钩,水色像明镜、像碧玉、像浓绿色的瓜,深幽幽的呈现一派青碧色、在城下回旋着的,都是浣花溪水流聚的地方。然而一定要到草堂一带,然后才有“浣花溪”这一专门名称,这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儿的缘故。 

行走三、四里就到了青羊宫。溪流一会儿远,一会儿近。青竹翠柏郁郁葱葱,显得对岸浓荫森森,一直延伸到溪的尽头,远远望去像一片荠菜。水光树色,清幽而绚丽,使人心神、肌肤都觉得清爽。从青羊宫以西,从三处地方溪流汇合在一起,上面建有桥,彼此相隔都不到半里路,轿夫说通向灌县,或者这就是所谓“江从灌口来”的说法吧。 

溪东面住有人家,这时溪身便被屋舍遮住,不能常常看见;稍有空缺,溪水重又展现在眼前。这样的情形有好几处。溪岸人家用树枝、竹条编扎成门户和篱墙,很是齐整。走尽了桥,路旁边立着一座亭子,题写着“缘江路”几个字。过了这里就到了武侯祠。祠前有一座木板桥跨越溪身,桥上有临水的栏杆覆围着,到此才看见题着“浣花溪”字样的匾额。过桥,是一片小小的陆地,梭子那样横斜着插在水中,溪水四面环绕着它,没有桥便无法通行(到洲上)。小洲上面建造了一座亭子,题字为“百花潭水”。从这座亭子折回原路,走过桥经过梵安寺,这才到了杜工部祠。杜甫的像画得十分清朗古朴,不见得一定强求维妙维肖,但想来杜甫应当是这个模样。还有一块刻在碑石上的肖像,附着杜甫的传记,是通判何仁仲在代理华阳县令时所制作的。碑文都没法读了。

钟子说:杜甫的两处居所,在成都浣花溪的,环境幽远,在夔州东屯的,地方险僻,两者互不相同。假如严武不死,杜甫就可以在浣花溪畔安然度过晚年,患难时是太需要朋友了!然而是天意要派定这位老诗人添加出夔州的一段非凡表现罢了:在艰难潦倒中流离奔波,却仍能选择胜地处身;胸襟安闲从容,可以应付世事,这同孔子变换服装、客居在司城贞子家里避难时的情形是一样的啊。 

其时为万历三十九年十月十七日。出城时象是要下雨,不一会儿便云开天晴了。朝廷使臣出来游玩的,大多由按察使或州县长官邀请参加饮宴,官场中人稠杂而浑浊,像石磬那般弯曲着身子打躬作揖,喧闹声充满四方。将近黄昏时分连忙回家。这天清晨,我偶然独自前往。楚人钟惺作记。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万竿碧竹,郁郁葱葱,蔚为壮观,透出一派清韵,让人难以________。(2)文章的基本论点是正确的,但是论据_______了一些,说服力还不够强。(3)________上次“一弹多头”空中拦截试验失败的教训,美国决定暂缓多极导弹的研制。

A:忘怀 单薄 鉴于 B:释怀 单薄 基于 C:释怀 薄弱 鉴于 D:忘怀 薄弱 基于

根据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即将毕业的高中生,对社会已有较多地了解和责任感,对自己也有了较深的认识,你已经看到了社会还有许多不完美的地方,也比较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促进社会的进步是每个人的责任,促进自己的发展是每个人的心愿。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改变社会的某个方面,你也一定想改变自己,完善自我。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就其中一个方面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主题自定,800字以上。

即将毕业的高三同学,准备给母校赠送“毕业纪念树”,想在树旁边立一块大石头并在上面刻上一两句表达或纪念或感激或成才等意思的妙语。 要求这句话与你所选的树有一定关联,并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意蕴丰富。这个任务就交给多才多艺的你吧,把你的妙语写在下面:(不要透露学校名称等信息)(4分)

你想赠送的树(写出树名)

赠言妙语:

参考答案:(例如:树名菠萝蜜,佛经有“bān ruò 波罗蜜”之语,意为大智慧,据此可拟:1用大智慧结大果实,回报这一片沃土)2有这一片沃土,定有满树的智慧和硕果。3开高洁的花结甜蜜的果

根据诗歌第一节的内容,补写好第二节内容,要求句式对应。(4分)

感谢

让我怎样感谢你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1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2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    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3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