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中国古代的商业活动,最初是从“日中为市”的集市贸易开始的。由于受传统势力“重农抑商”的影响,商人在士农工商的“四民”中,被排在末位,且一旦从商,则不可仕宦为吏。福建远离中原文化区,受此风气的影响较小,加之人多地少,物产丰富,人们除了依靠当地自然资源赖以生存外,还可以就地取材,经营土特产品,增加收入,于是“商能致富”、“商胜于工、商胜于农”的思想深入人心。商人们以他们的聪明和才智赢得独特的社会地位,不仅从商还可以为官,这使中原贬抑商人的传统制度和观念受到冲击。早在闽国时期,统治者就对商人刮目相看,《福建古代经济史》载:“‘闽商’借雄厚实力,参与和介入闽国的政治活动和政治斗争。闽国统治者常有借助闽商之力,沟通与五代中原王朝的往来,甚至以‘闽商’作为闽国的使者而‘举表称藩’于五代。闽商人林仁翰、林灵仙曾孙,后事闽王王延羲,曾谋求市舶司之官。”
宋元时期,在中国外销产品中,大量的茶叶和瓷器出自福建。闽北的建阳是当时全国印刷出版业的中心。泉州是世界最大的五个城市之一,刺桐港是当时全国知名的通商口岸,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发源地。其中,泉州蒲氏家族长于海外贸易,拥有大量船舶,甚至拥有私人军队,南宋朝廷干脆任命蒲寿庚为提单市舶,掌管泉州财政大权;元初,蒲寿庚又被授官闽广都兵马招讨使、福建行省参知政事,累官至江淮等处行省中书左丞兼泉州分省平章政事。蒲氏亦官亦商,进一步扩大其商业领域,拥有80艘海船,成为地方第一大势力。
明清时期,福建的航海业及对外贸易十分发达。郑和下西洋六次从福州长乐出发,其海船和船员也都主要来自福建。此时闽商进入了鼎盛时期,以海商为主,闽商控制我国东南沿海商业,还控制了全国纸业,并大量进入地经商。这一时期,一些大商人集团由于得到地方势力和乡族势力的支持,成为左右地方的不可忽视的力量。即使在清初实行禁海令时,闽商航运业的老大位置被粤商、浙商取代,但在国闽商衰微的同时,不少福建人移居海外,通过打拼,涌现了像陈嘉庚、胡文虎、林绍良、郭鹤年等一大批闽籍巨商,成为世界风云人物。
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闽商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这些通过开荒、种植、打工赚取资本发家致富的闽商,遍布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闽商在省外投资兴业以“诚”、“信”经营。确立了形象,促进了当地的经济的发展,也给企业带来了商机。
1.下列对闽商的评述不符合上文意思的一项是
A.闽国时期,闽商参与和介入当时的政治活动和政治斗争,一些商人不仅从商还可为官。
B.宋元时期,闽商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海外贸易,大量出自福建的茶叶和瓷器销往国外。
C.明清时期,闽商进人鼎盛时期,以海商为主的闽商控制了我国东南沿海的商业,成为国内第一大商帮。
D.19世纪后半期,闽商又凭借他们爱拼会赢的精神,在全国各地投资兴业,诚信经营,成为当今最活跃的商群之一。
2.下列引用的其他论述与上文的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A.秦始皇统一中国,秦在今天的福建版图上设置了闽中郡,“闽”归人中华民族大家庭,福建文化一直是中国主流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福建文化却是这一主流文化中的某种异质、某个另类。
B.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一书中说:“西方文明是蓝色的海洋文化,而东方文明是土黄色的内陆文化”。海洋文化被黑格尔当作区别中西方文明的一道界限。
C.闽人的迁流性格,最初缘自秦汉以来的移民传统。福建自古是个典型的移民社会,福建现有的大部分居民,源于汉唐以来北方汉人的南迁。
D.“多山滨海”的特殊生存空间,使福建在漫长的历史中打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多山”,提供了自然资源的丰富性和生存方式的多样性;“滨海”,使福建人因开放而善于吸纳,因冒险而勇闯世界,因前卫而敢为天下先。
题库:高中语文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1-01-08 13:31:03
免费下载:《2010年福州市质检二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中国古代的商业活动,最初是从“日中为市”的集市贸易开始的。由于受传统势力“重农抑商”的影响,商人在士农工商的“四民”中,被排在末位,且一旦从商,则不可仕宦为吏。福建远离中原文化区,受此风气的影响较小,加之人多地少,物产丰富,人们除了依靠当地自然资源赖以生存外,还可以就地取材,经营土特产品,增加收入,于是“商能致富”、“商胜于工、商胜于农”的思想深入人心。商人们以他们的聪明和才智赢得独特的社会地位,不仅从商还可以为官,这使中原贬抑商人的传统制度和观念受到冲击。早在闽国时期,统治者就对商人刮目相看,《福建古代经济史》载:“‘闽商’借雄厚实力,参与和介入闽国的政治活动和政治斗争。闽国统治者常有借助闽商之力,沟通与五代中原王朝的往来,甚至以‘闽商’作为闽国的使者而‘举表称藩’于五代。闽商人林仁翰、林灵仙曾孙,后事闽王王延羲,曾谋求市舶司之官。”
宋元时期,在中国外销产品中,大量的茶叶和瓷器出自福建。闽北的建阳是当时全国印刷出版业的中心。泉州是世界最大的五个城市之一,刺桐港是当时全国知名的通商口岸,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发源地。其中,泉州蒲氏家族长于海外贸易,拥有大量船舶,甚至拥有私人军队,南宋朝廷干脆任命蒲寿庚为提单市舶,掌管泉州财政大权;元初,蒲寿庚又被授官闽广都兵马招讨使、福建行省参知政事,累官至江淮等处行省中书左丞兼泉州分省平章政事。蒲氏亦官亦商,进一步扩大其商业领域,拥有80艘海船,成为地方第一大势力。
明清时期,福建的航海业及对外贸易十分发达。郑和下西洋六次从福州长乐出发,其海船和船员也都主要来自福建。此时闽商进入了鼎盛时期,以海商为主,闽商控制我国东南沿海商业,还控制了全国纸业,并大量进入地经商。这一时期,一些大商人集团由于得到地方势力和乡族势力的支持,成为左右地方的不可忽视的力量。即使在清初实行禁海令时,闽商航运业的老大位置被粤商、浙商取代,但在国闽商衰微的同时,不少福建人移居海外,通过打拼,涌现了像陈嘉庚、胡文虎、林绍良、郭鹤年等一大批闽籍巨商,成为世界风云人物。
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闽商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这些通过开荒、种植、打工赚取资本发家致富的闽商,遍布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闽商在省外投资兴业以“诚”、“信”经营。确立了形象,促进了当地的经济的发展,也给企业带来了商机。
1.下列对闽商的评述不符合上文意思的一项是
A.闽国时期,闽商参与和介入当时的政治活动和政治斗争,一些商人不仅从商还可为官。
B.宋元时期,闽商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海外贸易,大量出自福建的茶叶和瓷器销往国外。
C.明清时期,闽商进人鼎盛时期,以海商为主的闽商控制了我国东南沿海的商业,成为国内第一大商帮。
D.19世纪后半期,闽商又凭借他们爱拼会赢的精神,在全国各地投资兴业,诚信经营,成为当今最活跃的商群之一。
2.下列引用的其他论述与上文的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A.秦始皇统一中国,秦在今天的福建版图上设置了闽中郡,“闽”归人中华民族大家庭,福建文化一直是中国主流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福建文化却是这一主流文化中的某种异质、某个另类。
B.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一书中说:“西方文明是蓝色的海洋文化,而东方文明是土黄色的内陆文化”。海洋文化被黑格尔当作区别中西方文明的一道界限。
C.闽人的迁流性格,最初缘自秦汉以来的移民传统。福建自古是个典型的移民社会,福建现有的大部分居民,源于汉唐以来北方汉人的南迁。
D.“多山滨海”的特殊生存空间,使福建在漫长的历史中打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多山”,提供了自然资源的丰富性和生存方式的多样性;“滨海”,使福建人因开放而善于吸纳,因冒险而勇闯世界,因前卫而敢为天下先。
本题关键词:中国古代城市,中国古代商业建筑,商业贸易功能,中国传统,商务贸易区,阅读中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国古代园林,《农夫的鞋》,集中趋势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