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经历过社会炎凉的企业家说:“人的尊严靠财富。”一个经历过冤案折磨的老年人说“人的尊严靠法制。”一个经历过艰辛研究的学者说“人的尊严靠知识。”一个经历过几十年探索的哲人说“人的尊严靠思想。”

看来,不同经历的人,对“尊严”各有各的理解。你是如何理解“尊严”的?请以“尊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写经历、体验、感受和看法,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角度;③文题自选;④不少于800字。

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横线上写出四个关键词来。(4分)

__说,要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对水源、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重点搞好“三河三湖”(淮河、海海、辽河、太湖、巢湖、滇池)、南水北调水源及沿线、三峡库区、松花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强工业废水治理工程建设。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和重点城市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综合防治农业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继续实施自然生态保护工程。强化环境和生态保护执法检查,健全环境保护的监测体系、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①环境友好  ②生态保护  ③清洁生产 ④执法检查

在沈阳北站你遇到了一位外地来的老大爷,他向你打听去东北制药厂的路,你该怎么向他介绍呢?请根据下图提示,用简明的语言表达出来。(不超过50字)(3分)


老大爷,您顺着泰山路向东(右)走,到黄河大街向北(左)拐弯,在中华路和黄河大街的交会处就是东北制药厂了。

下面一则征文启事有多处语言方面的毛病,请找出其中的四处(填序号),并作修改。(4分)

为迎接60周年校庆①,特向本校师生及社会各界征稿②。文稿内容能客观公正地展现我校建校60周年来的各方面成果③,反映学校师生精神面貌和学校未来的辉煌前景④。文体不限,字数在2000以内⑤。征文稿将评出一、二、三等奖⑥,颁发奖状和奖品⑦,佳作将收入本校“校庆专刊”发表⑧。征文稿件到2007年11月30截止⑨。来稿请寄实验中学教导处征文信箱收⑩。(4分)

③“客观公正”应去掉;④“反映……和学校未来的辉煌前景”不搭配,句中的“和”应改为“展望”;⑧应删去“发表”;⑩应删去“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流水和高山

赵丽宏

(1)面对着流水和高山,我想起了人类历史上两位最伟大的音乐家,他们是贝多芬和莫扎特。

(2)记得很多年前,在一些愁苦的日子里,我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遍又一遍倾听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听这些优美的钢琴曲,如同沿着一条迂回在幽谷中的溪涧散步,清凉晶莹的流水洗濯着我的疲惫的双脚,驱散了我心头的烦恼。

(3)莫扎持的音乐如同清澈的流水,在起伏的大地上流淌,这流水时而平缓时而湍急,然而它们永远不会失去控制,始终保持着优美的节奏,它们在风景如画的旅途上奔流,绿阴在它们的脚下蔓延,花朵在它们的身边开放,百鸟在它们的涛声中和鸣,有时,也有凄凉的风在水面吹拂,!枯叶像金黄的蝴蝶,在风中飘舞……

(4)曾经听到一些自称喜爱音乐的人宣称:不喜欢莫扎特。仿佛喜欢莫扎特,就是一种浅薄。这样的看法使我吃惊。创造美,竟然可以成为一种罪过,岂不荒唐。我听过莫扎特生前创作的最后几部作品,他的第四十交响曲,他的《安魂曲》。这些在贫病交迫的境况中写成的音乐,把忧伤和困惑隐藏在优美迷人的旋律中,听这些旋律,只能使人对生命产生依恋,只能对生活产生憧憬。一个艺术家,面对着穷困和死神,依然为世界唱着美丽的歌,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把这样的境界称之为“浅薄”,那才是十足的浅薄。

(5)听贝多芬的交响曲,很少有人不被他的激情所振奋。即便是那些对音乐没有多少了解的人,也能在他气势磅礴的旋律中感受到生机勃勃的力量,感受到一种居高临下,俯瞰大地的气概。就像读杜甫的《望岳》,“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音乐家把心中的音符倾吐在乐谱上时,灵魂中涌动着多少澎湃的激情?在贝多芬的音乐中,我很自然地联想起那些高耸入云的山峰,它们以宽广深沉的大地为基础,以辽阔的天空为背景。它们像自由不羁的苍鹰俯瞰着大地,目光里出现的是大自然的雄浑和苍凉,是人世间的沧桑和悲剧。只有那些博大的灵魂,才可能描绘这样气势浩大的景象。

(6)然而,贝多芬的山峰决不是荒山。他的山峰上有蓊郁的森林,也有清溪流泉。他的钢琴奏鸣曲《月光》,便是倒映着清朗月色的高山湖泊,他的那些优美的钢琴三重奏,便是清澈的山河,在幽谷中蜿蜒流淌……当音乐跌宕起落,震天撼地时,他的山峰便成了洪峰汹涌的峡谷,轰然喷发的火山。

(7)听莫扎特的音乐,你可以坐下来,静静地欣赏,犹如面对着水色潋滟、风光旖旎的湖水,你会情不自禁地陶醉在他的音乐中,让想象之翼作彩色的翔舞。

(8)听贝多芬的音乐,令人激动,令人坐立不安。在那些跌宕起落的旋律中,你仿佛急步走在崎岖的山道上,路边万千气象,让你目不暇接。你也很可能产生这样的担忧:前面,全不会突然出现一个悬崖,会不会一失足跌落进万丈深渊?

(9)这样的境界,都是诗意盎然的人生境界。

(10)是的,莫扎特和贝多芬,常常使我想起中国的李白和杜甫。李杜之间的友情一如两山流水,绵延不绝。莫扎特和贝多芬也是同一时代的两位大师。对贝多芬来说,莫扎特是长者,是前辈,在艺术上,贝多芬对莫扎特满怀敬意,称他是“大师中的大师”。而莫扎特生前听到尚未出道的贝多芬的曲子后,也曾真诚地预言说:“有一天,他会名扬天下。”较之李白和杜甫,莫扎特和贝多芬之间的交流也许更少,两人之间大概也谈不上有什么友谊,但是作为音乐家,他们的心是相通的。在莫扎特《天神交响曲》震撼天地的旋律中,贝多芬大概终于忘记他所有的成见,因情感共鸣而手舞足蹈了……

(11)莫扎特和贝多芬的时代早已远去。欣赏音乐的现代人恐怕不会去计较作曲家当时的身扮,也不会去追索他对当时的皇帝持什么态度,更不在乎他当时穿的是“宫廷侍从的紧腿裤”。还是“激进共和主义者的散腿裤”。重要的是音乐本身,如果音乐家在作品中阐述了他对美的特殊理解,倾诉了他美妙的真情,那么,他的音乐就会长久地拨动听者的心弦。因为他留下的旋律,是人类的心声,是美好感情的结晶,它们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消失,也不会因为世事的更迁而变色。

(12)高山巍巍,流水潺潺。能在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中徜徉于美妙的高山流水,真是人类的福分。

(节选自赵丽宏《流水和高山》,有删改)

17.从全文看,文章标题为什么取名为“流水和高山”?请概括作答。(4分)

答:

18.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文中说:“然而,贝多芬的山峰决不是荒山。他的山峰上有蓊郁的森林,也有清溪流泉。”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3分)

答:

(2)“这样的境界,都是诗意盎然的人生境界”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9.从文中看,莫扎特和贝多芬在音乐上有哪些相同处和不同处?请分条作答.(8分)

相同处:

不同处:

20.本文中用了多种手法表现贝多芬的音乐魅力,请任选一种并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作简要赏析。(4分)

17.(4分)①“流水和高山”是文章的缘起,引发了作者的思绪。②“流水和高山”能形象地表现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特点。③“流水和高山”象征莫扎特和贝多芬在音乐上心灵相通。④“流水和高山”形象地表现出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具有永恒的生命力。(答对一点1分,答对两点3分,答对三点4分,意思相近即可)

18.(6分)(1)贝多芬的音乐内涵丰富,风格多样(1分)。既有气势雄浑的乐章(1分),也有优美温婉的旋律(1分)。(意思相近即可)

   (2)①结构上,承上启下(1分);②内容上,强调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都是富有诗意的(1分),高度肯定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魅力(或“突出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能丰富人生感受”)(1分)

19.(6分)相同处:①都在作品中倾诉了对美的理解,倾诉了美妙的真情;②都表现了诗意盎然的艺术境界,能拨动听众的心弦。(答对一点1点,共2分,意思相近即可。)

    不同处:①莫扎特的音乐旋律优美,意境丰富;贝多芬的音乐气势磅礴,雄浑苍凉。②莫扎特把忧伤和痛苦隐藏在优美迷人的旋律中;贝多芬则直面痛苦,宣泄出澎湃的激情。③莫扎特的音乐让人沉醉,使人平静(或“对生命产生依恋,对生活产生憧憬”);贝多芬的音乐让人激动,促人振奋(或“令人激动,令人坐立不安”);(答对一点1分,答对两点3分,答出三点5分,意思相近即可。)

20.(4分)参考角度:①借助巧妙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再现其作品意境;②妙用对比,通过莫扎特的比较突出其音乐魅力;③妙用比喻(通感),形象地表现其音乐魅力;④侧面烘托,借助听众的感受渲染其音乐魅力。(答出方法1分,能举出实例1分,能具体分析2分。共4分;言之成理即可。)

按要求将名篇名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任选一题)(4分)

(1)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同样是菊花,在李清照看来“ ,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而在革命领袖__笔下则是“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采桑子・重阳》)

(2)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李煜《虞美人》词中将愁思形象化的两句是:

,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苏洵《六国论》)

(1)满地黄花堆积,惟悴损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10.A(分割)

11.C(C项均为“因”争  A才/竟然  B嘱咐/连缀  D执掌/抵挡)

12.C(①②⑥与执法无关)

13.C(是杨荣家人犯法)

14.(1)平时在家中,布衣素食,不入州府之门。(2分)(2)我将要入仕,还没有为众人谋利,竟先危害州里吗?(3分)(3)鲁穆上奏章弹劾,没有答复,而由此刚直名声震动朝廷。(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浩瀚的大漠戈壁、葱郁的原始森林,感悟大自然的杰作,与自然界各种生灵亲密接触……”这些以“生态旅游”为卖点的广告在“十一黄金周”前频频亮相,充满诱感,然而,一些关心环保的人士和专家谈起这渐成时尚的“生态旅游”时却不无担忧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行为,其宗旨是培养旅行者强烈的环保意识和环境危机意识。不仅要求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而且要求游客行为要“环保”,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有专家说,现在社会上对生态旅游就是到人迹罕至的地方去的认识是片面的。据《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生态旅游表面上看是喜欢那些珍稀动物,但游客们的行为其实害了它们。人类频频接近野生动物,会造成动物心理紧张,压力增加。北极熊、企鹅、海豚和澳大利亚野犬,甚至热带雨林里的鸟类,都受到愈来愈大的来自生态旅游方面的影响,它们体重减轻,有的甚至死亡。

生态旅游业者主打的卖点,都说既可以让人亲近大自然,又能达到环保的理想。生态旅游当前每年增长10%到30%,在1998年吸引全球900万人,连联合国也赶热闹,将2002年定为生态旅游年。

生物学家指出,就算细心规划和监控的生态旅游,对动物也会有始料未及的影响,包括传播疾病、干扰动物日常作息,从而损害其健康。一些专家还指出 ,不少旅游者素质较差,乱抛废弃物品、乱折花草树木、惊吓野生动物、随意吸烟等不文明行为,也给优美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

而实际上,除了极少数例外,生态旅游计划都未经审核论证,举办的业者并无生态保护方面的资历,他们口口声声完全尽到了生态保护的责任,然而,由于缺少监督,真正做到既促进了旅游又保护了生态环境的业者少之又少。业者和游客有能力做到的,大多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如不违反土地使用法规、不乱砍树木、不惊吓动物等等。然而每逢节假日,偏远、生态多样的地区每每人山人海,这对动物们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它们看到这么多的人涌到身边,特别容易紧张,症状包括心跳加速、繁殖率降低,以及荷尔蒙失调。

在拥有生态多样性的国家,生态旅游是不错的资源、但发展生态旅游之前,一定要做好研究工作,好好收集相关数据。动物的权益应该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因为没有了它们,也就没有了生态,还谈什么生态旅游。

专家指出,由于我国对开展生态旅游缺乏科学管理和监督,加之一些自然保护区偏重于旅游的经济效益,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生态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的自然保护区出现旅游资源退化。

7.下列对“生态旅游”这一概念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指以大漠戈壁、原始森林为对象,感悟大自然的杰作,与自然界各种生灵亲密接触的旅游行为。

B.指以自然景物为对象,以培养旅行者强烈的环保意识和环境危机意识为宗旨的一种旅游行为。

C.指到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接近珍稀野生动物,培养旅行者强烈的环保意识和环境危机意识的旅游行为。

D.指既可以让人亲近大自然,又能达到环保的理想,当前每年增长10%到30%的一种旅游行为。

8.下列对“一些关心环保的人士和专家谈起这渐成时尚‘生态游’时却无不担忧”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旅游表面上看是喜欢那些珍稀野生动物。但游客们的行为其实害了它们。

B.即使是经过细心规划和监控的生态旅游,对动物也会有影响, 更何况大多数生态旅游计划未经审核论证。

C.不少旅游者素质较差,行为不文明,给优美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

D.联合国将2002年定为生态旅游年。

9.根据原文,下列对“动物的权益应该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中“动物的权益”,表述不正确的是

A.被人类关心和喜爱。 B.不被传播疾病。

C.生活环境不被污染和破坏。 D.日常作息不被干扰。

7.B

8.D

9.A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难道能够滞认《黄山记》是一篇热情奔放、大开大合、挥洒自如、色彩缤纷、语言华美的优秀散文吗? B:现在无论城市及农村,都经历着由改革开放所引起的深刻变化。 C:我们要学习材料,你赶快来。 D:我国第一个现代化的综合气候环境模拟试验室的建成,预示我国气候环境仿真试验技术水平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艾青说:“我所努力的对诗的要求是四个面方面: ,有意识地避免用华丽词藻来掩饰空虚: ,以一个意象来表明一个感觉和观念; ,以全部力量去完成自己把选择的主题; ,不含糊其词,不写为人费解的思想,决不让读者误解和坠五里雾中。

A:朴素 集中 单纯 明快 B:单纯 朴素 明快 集中 C:朴素 单纯 集中 明快 D:单纯 集中 明快 朴素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