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不能自我更新的人,面对当今这个由大量“异质人”组成的世界,产生了一种陌生感,这种陌生感使他们弄不明白:到底怎样做才能为别人所认可、为社会所接受,以致在心理上产生了过度的焦虑。为了避免这种过度焦虑,许多人就产生了“游戏人生”的心态――随便怎样做都可以,用中国人的话来说又叫“玩世不恭”,这种玩世不恭的心理是以主导价值观念的失落为本质特点的。
正如人本主义心理学所说的那样,“归属与爱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不能自我更新的人,由于在社会转型时期产生了疏离感,因而其归属的需要和爱的需要就成了问题――他们难以归属于某一群体或某一类别,难以在某一群体或类别中获得爱与被爱的机会;这样,他们在心理上就会十分痛苦。为了避免产生这种痛苦,他们就会参加或组织某一小群体,以便满足“归属与爱的需要”。
人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和谐关系――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目标。生活在冲突中的人,无论在体力上还是在脑力上都要付出不同程度的代价,因而,在通常情况下,人们总是力避冲突,争取和谐的。不能自我更新的人,在社会转型时期极易与别人发生冲突,或产生冲突感,这就在心理上给自己造成某种痛苦。为了摆脱这种痛苦,一部分不能自我更新的人就产生了一种圆滑心理――只顾各方面敷衍讨好而不负责任的心理。例如,一些人,众人面前和背地里两个样;说话、写文章和实际为人两个样;一次次获得赞誉和荣誉,却出人意料地做出了有违道德和法纪的事――这种“两面人现象”,其实是圆滑心理在作祟。
鲁迅笔下的阿Q.就是无奈和挣扎高度统一的典型。阿Q.是无奈的,集陌生感、疏离感、冲突感于一身:在他生存的环境中,他是所有人欺凌、耍弄的对象,没有人关心他或被他所关心,就连王胡、小D.这样一些地位低下的人也常与他发生冲突。阿Q.又是在无奈中竭力挣扎的人,集玩世心理、团伙心理、圆滑心理于一身:游荡、醉酒、赌博、偷窃的事他都干;时常进城去寻他的“老偷友”一道行窃;与人争斗时,先估量一下对手,能打则打,能骂则骂,不能打骂则改为怒目相视。在当今时代,我们如果不能自我更新,则与阿Q.相去不远矣!
7.下列关于一些人“玩世不恭”的心理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先由于他们不能自我更新,面对由大量“异质人”组成的世界产生一种陌生感。
B.然后,这种陌生感使他们不明白怎样才能被社会认可,以致产生过度焦虑的心理。
C.于是,在这种过度焦虑的直接支配下,许多人就产生了“游戏人生”的心态,即“玩世不恭”。
D.这种玩世不恭的心理是以不能自我更新为其原因,以主导价值观念的失落为本质特点的。
8.下列叙述符合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张的一项是
A.“归属与爱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
B.人如果懂得自我更新,即使在社会转型时期产生了疏离感也不可怕。
C.难以归属,难以获得爱与被爱的机会,这是每一个人难免会产生的痛苦。
D.应当鼓励人们参加或组织某一小群体,以便满足“归属与爱的需要”。
9.第三段举出“两面人”的现象是为了说明
A.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目标。
B.不能自我更新的人也会力避冲突,争取和谐。
C.这种只顾各方面敷衍讨好而不负责任的心理也是不得已的。
D.做出这种有违道德和法纪的事是一种圆滑心理造成的。
10.下列根据原文所作的概括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陌生感、疏离感、冲突感,人们往往会产生玩世心理、团伙心理、圆滑心理。
B.鲁迅笔下的阿Q.是无奈和挣扎高度统一的典型,对于今天仍具有普遍意义。
C.在这个社会转型时期,出于“归属与爱的需要”,不妨来点阿Q.精神。
D.我们在当今这个社会转型时期,如果要避免做阿Q.,就应该学会自我更新。
7.C(不是“过度焦虑的直接支配”,而是为了避免这种过度焦虑,而产生了“游戏人生”的心态)
8.A(B.原文是说“不能自我更新的人”,会“在社会转型时期”产生疏离感;C.原文是说“他们难以归属于某一群体或某一类别,难以在某一群体或类别中获得爱与被爱的机会”,应当“避免产生这种痛苦”;D.原文是摆出“为了避免产生这种痛苦,他们就会参加或组织某一小群体,以便满足‘归属与爱的需要’”这种现象,而不是“鼓励”)
9.D(要自始至终扣住举例的目的,注意原文“出人意料地做出了有违道德和法纪的事――这种‘两面人现象’,其实是圆滑心理在作祟”。 A.是为引出下文的,不是举例的目的;B.最易误选,要特别注意“不能自我更新的人”是为了“力避冲突,争取和谐”才去做“两面人”,是那些“不能自我更新的人”的目的,而不是举例的目的;C.说这种只顾各方面敷衍讨好而不负责任的心理属于“不得已”不是原文中的信息,更不是举例的目的)
10.C(全文从反面阐述自我更新的重要性,主张避免阿Q精神。A.将第四段对应前三段结合起来考虑;B.注意第四段开头和阿Q的典型意义;D.联系全文思考结尾一句话)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这个时候,我喜欢登上老房子, ,面对隐约的地平线, ,我就会听到房子里有人走动的声音,我就会感受到幸福,幸福真的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感受。①面对温暖的炊烟,面对鳞次栉比的屋脊②面对鳞次栉比的屋脊,面对温暖的炊烟③还有散布在空气里的恬淡的麦香④还有散布在空气里的麦香的恬淡
A:① ③ B:① ④ C:② ③ D:② ④
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日前,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针对一些贫困地区超标准兴建办公楼、超能力举办大型节庆活动等问题突出,发出通知要求坚决刹住贫困地区铺张浪费之风。 B:株洲大道建成通车,将推动株洲城市扩容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加快株洲高新区栗雨工业园的开发建设,从而推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 C:《四郎探母》一出戏中,杨四郎家人阵亡,自己被敌人俘虏,娶了铁镜公主,在异域苟活十五年,异乡对于儿女来说已是故乡,而四郎对母亲的思念则无法遏止。 D:当年,他作为国民小学学生,作为市立中学学生,甚至作为商学院学生,就早已在这张写字台上写作业了。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继神舟5号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 后,神舟6号托举中国航天员又一次叩访太空,标志着中国的载人航天进入了真正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 新阶段。② 本月14日,15天的上诉期限已到,台湾原住民 小泉参拜靖国神社诉讼案的原告与被告均未提出上诉,大阪高等法院作出的“参拜违宪”判决成为本案的终审判决。③《牡丹亭・惊梦》中的【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一曲借景抒情,富于诗情画意,是历来 的名曲, 可与唐诗宋词的名作媲美。
A:①梦想/试验 ②截至/控告 ③传诵/简直 B:①梦幻/实验 ②截止/控诉 ③传诵/直至 C:①梦想/试验 ②截止/控告 ③传颂/直至 D:①梦幻/实验 ②截至/控诉 ③传颂/简直
下列各组词语熟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无瑕 无瑕顾及 手屈一指 有志者,事竞成 B:灌注 全神灌注 震聋发聩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C:委屈 委屈求全 源远流长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D:噩梦 浑浑噩噩 以身作责 无心插柳柳成阴
一个经历过社会炎凉的企业家说:“人的尊严靠财富。”一个经历过冤案折磨的老年人说“人的尊严靠法制。”一个经历过艰辛研究的学者说“人的尊严靠知识。”一个经历过几十年探索的哲人说“人的尊严靠思想。”
看来,不同经历的人,对“尊严”各有各的理解。你是如何理解“尊严”的?请以“尊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写经历、体验、感受和看法,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角度;③文题自选;④不少于800字。
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横线上写出四个关键词来。(4分)
__说,要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对水源、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重点搞好“三河三湖”(淮河、海海、辽河、太湖、巢湖、滇池)、南水北调水源及沿线、三峡库区、松花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强工业废水治理工程建设。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和重点城市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综合防治农业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继续实施自然生态保护工程。强化环境和生态保护执法检查,健全环境保护的监测体系、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① ② ③ ④
①环境友好 ②生态保护 ③清洁生产 ④执法检查
在沈阳北站你遇到了一位外地来的老大爷,他向你打听去东北制药厂的路,你该怎么向他介绍呢?请根据下图提示,用简明的语言表达出来。(不超过50字)(3分)
老大爷,您顺着泰山路向东(右)走,到黄河大街向北(左)拐弯,在中华路和黄河大街的交会处就是东北制药厂了。
下面一则征文启事有多处语言方面的毛病,请找出其中的四处(填序号),并作修改。(4分)
为迎接60周年校庆①,特向本校师生及社会各界征稿②。文稿内容能客观公正地展现我校建校60周年来的各方面成果③,反映学校师生精神面貌和学校未来的辉煌前景④。文体不限,字数在2000以内⑤。征文稿将评出一、二、三等奖⑥,颁发奖状和奖品⑦,佳作将收入本校“校庆专刊”发表⑧。征文稿件到2007年11月30截止⑨。来稿请寄实验中学教导处征文信箱收⑩。(4分)
③“客观公正”应去掉;④“反映……和学校未来的辉煌前景”不搭配,句中的“和”应改为“展望”;⑧应删去“发表”;⑩应删去“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流水和高山
赵丽宏
(1)面对着流水和高山,我想起了人类历史上两位最伟大的音乐家,他们是贝多芬和莫扎特。
(2)记得很多年前,在一些愁苦的日子里,我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遍又一遍倾听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听这些优美的钢琴曲,如同沿着一条迂回在幽谷中的溪涧散步,清凉晶莹的流水洗濯着我的疲惫的双脚,驱散了我心头的烦恼。
(3)莫扎持的音乐如同清澈的流水,在起伏的大地上流淌,这流水时而平缓时而湍急,然而它们永远不会失去控制,始终保持着优美的节奏,它们在风景如画的旅途上奔流,绿阴在它们的脚下蔓延,花朵在它们的身边开放,百鸟在它们的涛声中和鸣,有时,也有凄凉的风在水面吹拂,!枯叶像金黄的蝴蝶,在风中飘舞……
(4)曾经听到一些自称喜爱音乐的人宣称:不喜欢莫扎特。仿佛喜欢莫扎特,就是一种浅薄。这样的看法使我吃惊。创造美,竟然可以成为一种罪过,岂不荒唐。我听过莫扎特生前创作的最后几部作品,他的第四十交响曲,他的《安魂曲》。这些在贫病交迫的境况中写成的音乐,把忧伤和困惑隐藏在优美迷人的旋律中,听这些旋律,只能使人对生命产生依恋,只能对生活产生憧憬。一个艺术家,面对着穷困和死神,依然为世界唱着美丽的歌,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把这样的境界称之为“浅薄”,那才是十足的浅薄。
(5)听贝多芬的交响曲,很少有人不被他的激情所振奋。即便是那些对音乐没有多少了解的人,也能在他气势磅礴的旋律中感受到生机勃勃的力量,感受到一种居高临下,俯瞰大地的气概。就像读杜甫的《望岳》,“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音乐家把心中的音符倾吐在乐谱上时,灵魂中涌动着多少澎湃的激情?在贝多芬的音乐中,我很自然地联想起那些高耸入云的山峰,它们以宽广深沉的大地为基础,以辽阔的天空为背景。它们像自由不羁的苍鹰俯瞰着大地,目光里出现的是大自然的雄浑和苍凉,是人世间的沧桑和悲剧。只有那些博大的灵魂,才可能描绘这样气势浩大的景象。
(6)然而,贝多芬的山峰决不是荒山。他的山峰上有蓊郁的森林,也有清溪流泉。他的钢琴奏鸣曲《月光》,便是倒映着清朗月色的高山湖泊,他的那些优美的钢琴三重奏,便是清澈的山河,在幽谷中蜿蜒流淌……当音乐跌宕起落,震天撼地时,他的山峰便成了洪峰汹涌的峡谷,轰然喷发的火山。
(7)听莫扎特的音乐,你可以坐下来,静静地欣赏,犹如面对着水色潋滟、风光旖旎的湖水,你会情不自禁地陶醉在他的音乐中,让想象之翼作彩色的翔舞。
(8)听贝多芬的音乐,令人激动,令人坐立不安。在那些跌宕起落的旋律中,你仿佛急步走在崎岖的山道上,路边万千气象,让你目不暇接。你也很可能产生这样的担忧:前面,全不会突然出现一个悬崖,会不会一失足跌落进万丈深渊?
(9)这样的境界,都是诗意盎然的人生境界。
(10)是的,莫扎特和贝多芬,常常使我想起中国的李白和杜甫。李杜之间的友情一如两山流水,绵延不绝。莫扎特和贝多芬也是同一时代的两位大师。对贝多芬来说,莫扎特是长者,是前辈,在艺术上,贝多芬对莫扎特满怀敬意,称他是“大师中的大师”。而莫扎特生前听到尚未出道的贝多芬的曲子后,也曾真诚地预言说:“有一天,他会名扬天下。”较之李白和杜甫,莫扎特和贝多芬之间的交流也许更少,两人之间大概也谈不上有什么友谊,但是作为音乐家,他们的心是相通的。在莫扎特《天神交响曲》震撼天地的旋律中,贝多芬大概终于忘记他所有的成见,因情感共鸣而手舞足蹈了……
(11)莫扎特和贝多芬的时代早已远去。欣赏音乐的现代人恐怕不会去计较作曲家当时的身扮,也不会去追索他对当时的皇帝持什么态度,更不在乎他当时穿的是“宫廷侍从的紧腿裤”。还是“激进共和主义者的散腿裤”。重要的是音乐本身,如果音乐家在作品中阐述了他对美的特殊理解,倾诉了他美妙的真情,那么,他的音乐就会长久地拨动听者的心弦。因为他留下的旋律,是人类的心声,是美好感情的结晶,它们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消失,也不会因为世事的更迁而变色。
(12)高山巍巍,流水潺潺。能在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中徜徉于美妙的高山流水,真是人类的福分。
(节选自赵丽宏《流水和高山》,有删改)
17.从全文看,文章标题为什么取名为“流水和高山”?请概括作答。(4分)
答:
18.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文中说:“然而,贝多芬的山峰决不是荒山。他的山峰上有蓊郁的森林,也有清溪流泉。”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3分)
答:
(2)“这样的境界,都是诗意盎然的人生境界”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9.从文中看,莫扎特和贝多芬在音乐上有哪些相同处和不同处?请分条作答.(8分)
相同处:
不同处:
20.本文中用了多种手法表现贝多芬的音乐魅力,请任选一种并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作简要赏析。(4分)
17.(4分)①“流水和高山”是文章的缘起,引发了作者的思绪。②“流水和高山”能形象地表现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特点。③“流水和高山”象征莫扎特和贝多芬在音乐上心灵相通。④“流水和高山”形象地表现出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具有永恒的生命力。(答对一点1分,答对两点3分,答对三点4分,意思相近即可)
18.(6分)(1)贝多芬的音乐内涵丰富,风格多样(1分)。既有气势雄浑的乐章(1分),也有优美温婉的旋律(1分)。(意思相近即可)
(2)①结构上,承上启下(1分);②内容上,强调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都是富有诗意的(1分),高度肯定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魅力(或“突出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能丰富人生感受”)(1分)
19.(6分)相同处:①都在作品中倾诉了对美的理解,倾诉了美妙的真情;②都表现了诗意盎然的艺术境界,能拨动听众的心弦。(答对一点1点,共2分,意思相近即可。)
不同处:①莫扎特的音乐旋律优美,意境丰富;贝多芬的音乐气势磅礴,雄浑苍凉。②莫扎特把忧伤和痛苦隐藏在优美迷人的旋律中;贝多芬则直面痛苦,宣泄出澎湃的激情。③莫扎特的音乐让人沉醉,使人平静(或“对生命产生依恋,对生活产生憧憬”);贝多芬的音乐让人激动,促人振奋(或“令人激动,令人坐立不安”);(答对一点1分,答对两点3分,答出三点5分,意思相近即可。)
20.(4分)参考角度:①借助巧妙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再现其作品意境;②妙用对比,通过莫扎特的比较突出其音乐魅力;③妙用比喻(通感),形象地表现其音乐魅力;④侧面烘托,借助听众的感受渲染其音乐魅力。(答出方法1分,能举出实例1分,能具体分析2分。共4分;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