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山地波相关的晴空紊流可延伸到()。

A:沿山的下风方向数百公里以上 B:平流层的中下层 C:沿山的上风方向数百公里以上 D:地面

给下列“然”的用法分类,正确一项是 ①使之然也②盖余之所至,比好游至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在右,来而记之者已少③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变不能至也④然而何时而乐耶?⑤公劳之曰:“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皆曰:“然”⑥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⑦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A:①⑦/②/④⑥/③⑤ B:①/②④/③⑥/⑤⑦ C:①②③/④⑦/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⑦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是( )

A:今言“华(huā)”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B: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yǎo)然。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shèng)道也哉。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àng)之。

17.下列加横线虚词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由山上五六里

A:而又不随 B: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余与四人拥火 D:余之力尚足

6.下列各句中,对划线词用法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 1.乃朝服,设九宾 2.素留侯张良。 3.后世之其传 4.由山以五六里 5.群臣之 6.夙兴寐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8.火尚足以

A:187/26/3/45 B:147/5/238/6 C:256/73/14/8 D:45/26/38/17

6.下列各句中,对黑体字用法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 1.乃朝服,设九宾 2.素留侯张良。 3.后世之其传 4.由山以五六里 5.群臣之 6.寐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8.火尚足以

A:187/26/3/45 B:147/5/238/6 C:256/73/14/8 D:45/26/38/17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黑质而白章 ②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B:①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②是进亦忧,退亦优,然则何时而乐耶 C:①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 ②术怒攻布,为布所破 D: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县令逾城走,吏民负老幼东奔渠丘山。昱使人侦视度,度等得空城不能守,出城西五六里止屯。

       

(2)孰与违忠从恶而母子俱亡乎?唯君详虑之!

(1)县令翻越城墙逃跑了,官吏和百姓纷纷扶老携幼向东逃奔到渠丘山。程昱派人去观察王度那里的形势,发现王度得到一处空城却无法防御,出城在城西五六里处驻扎。

(2)这与违背忠义顺从恶人而导致母子双亡相比,哪一个更好呢?希望您仔细考虑这件事!


解析:

(1)关键词“逾”“走”“东”“止屯”,各1分,通顺1分。

(2)关键词“孰与”“唯”“俱”各1分,大意2分。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①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②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③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④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⑤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C.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D.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 舍:筑舍

B.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 怠:懈怠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之 相:帮助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者 名:本名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章的第①②段是记叙部分,先介绍了褒禅山的概况,然后记叙了游华山洞的经过,为后文的议论做铺垫。

B.文章第③段写游华山洞的心得,一个“叹”字承上文的“悔”字,领起全段,转入议论,阐述了要实现目标,“志”“力”“物”三者之间缺一不可。

C.文章第④段借“仆碑”抒发感慨,从反面加以否定,批评“谬其传而莫能名”,从正面加以肯定,提出了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D.本文是一篇游记,文章记游与说理并重,以记游的内容为喻,因事说理,以小见大,前面的记游处处从后面的议论落笔,后面的议论又处处紧扣前面的记游。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5分)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5分)

4.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5  D【解析】名:命名,动词。

6.D【解析】D项“记游与说理并重”不恰当,本文应该是以说理为目的,记游只是说理的材料和依据。

7.(1)我们出来之后,就有人责怪那个想要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随从他们以至于没能尽享那游览的乐趣。(5分,关键词:“咎、其、尽”各1分,句意2分)

  (2)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贵奇特、不同寻常的景象,常常在那险阻而且僻远的地方,因而人们很少到达那里,所以没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5分,关键词“而”1分,“非常之观”2分,句意2分)

4.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题目。

游褒禅山记(节选)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而欲出者,曰:“不出,火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4.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10分,每题1分)

(1)浮图: (2)卒:

(3)以故: (4)盖:

(5)穷: (6)怠:

(7)且 (8) 十一

(9) 加少: (10)明:

(1)浮图: 和尚         (2)卒:死   (3)以故:因此                   

(4)盖:大概由于         (5)穷:走到尽头  (6)怠:懈怠           

(7)且:将要                (8) 十一:十分之一              

(9) 加少:更加少                  (10)明:照明           

【解析】

试题分析: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