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气概 嬉笑 凋敝 强驽之末 B:干练 卫戍 九州 分庭抗礼 C:聒噪 彪柄 倏忽 定期会晤 D:撕杀 朗诵 缉拿 百战不殆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1)据《重庆商报》报道,重庆丰都县一位经营水泥的老板,22年来投资近100万元搞研究,提出自己的“宇宙相对论”,自称可挑战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曾师从钱学森的中科院一著名科学家获知后,除亲抵丰都验证实验外,还在中国的权威报刊上撰文介绍。重庆大学一物理学博士生导师称,该理论和实验如果被进一步证实,可广泛运用于航空航天和天体研究。

(2)今天59岁的黄其德,是湖南省宁乡县金洲乡箭楼村一名地道的农民。这个只有高中学历的农民,自称在独立研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后,对这一著名理论产生了质疑和挑战。目前,黄其德为自己研究成果开辟了网上博客,近三十万字的论述引起了有关专家学者的关注。

根据以上材料自主命题作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体裁不限。

作文(略)参看高考评分标准

掌声可以体现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奥运赛场上,作为一名文明的观众,我们应该给予运动员怎样的掌声?请以“奥运赛场”为情境,以“掌声”为内容写一组排比句。(5分)

以“奥运赛场”为情境2分,掌声体现文明素养2分,排比句1分。

将下列内容重新排列成连贯、通顺的一段话(只填序号)(4分

①人文景观,其面局重点从泰城西南祭地的宽社首山、蒿里山至告天的玉皇顶,形成“地府”、“人间”、“天堂”三重空间。

②尤其是南坡,山势陡峻,主峰突兀,山峦叠起,气势非凡,蕴藏着奇、险、秀、幽、奥、旷等自然景观特点。

③泰山呈放射状分布,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合而成。

④泰山山体高大,形象雄伟。

⑤岱庙是山下泰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前连通天街,后接盘道,形成山城一体。

③④②①⑤

水墨文字

冯骥才

兀自飞行的岛儿常常会令我感动。在绵绵细雨的峨眉山谷,我看见过一只黑色的孤鸟。它用力扇动着又湿又沉的翅膀,拨开浓重的雨雾和叠积的烟霭,艰难却直线的飞行着。我想,它这样飞,一定有着非同寻常的目的。它是一只迟归的鸟儿?迷途的鸟儿?它为了保护巢中的雏鸟还是寻觅丢失的伙伴?它扇动的翅膀,缓慢、有力、富有节奏,好像慢镜头里的飞鸟。它身体疲惫而内心顽强。它像一个昂扬而闪亮的音符在低调的旋律中穿行。

我心里忽然涌出一些片段的感觉,一种类似的感觉;那种身体劳顿不堪而内心的火犹然熊熊不息的感觉。后来我把这只鸟,画在我的一幅画中。所以我说,绘画是借用最自然的事物来表达最人为的内涵。画中的线全是一种心迹。心有柔情,线则缠绵;心有怒气,线也发狂。心静如水时,一条线从笔尖轻轻吐出,如蚕吐丝,又如一串清幽的音色流出短笛。可是你有情勃发,似风骤至,不用你去想怎样运腕操笔,一时间,线条里的情感、力度、乃至速度全发生了变化。

为此,我最爱画树画枝。在画家眼里树枝全是线条;在文人眼里,树枝无不带着情感。树枝千姿万态,皆能依情而变。我画一大片木叶调零而假倒于泥泞中的树木时,竟然落下泪来。而每一笔斜拖而下的长长的线,都是这样伤感的一次演泄与加深,以致我竟不如最初缘何动笔。

至于画中的树,我常常把他们当作一个个人物。它们或是一大片肃然站在那里,庄重而阴沉,气势逼人;或是七零八落,有姿有态,各不相同,带着各自不同的心情。有一次,我从画面的森林中发现一棵婆娑而轻盈的小白桦树。它娇小,宁静,含蓄;那叶子稀少的树冠是薄薄的衣衫。作画时我并没有着意的刻画它,但此时,它仿佛从森林中走出来了。我忽然很想把一直藏在心里的一个少女写出来。

绘画如同文学一样,作品完成后往往与最初的想象全然不同。绘画比起文学更多变数。因为,吸水性极强的宣纸与含着或浓或淡水墨的毛笔接触时,充满了意外与偶然。它在控制中显露光彩,在控制之外却会现出神奇。在笔锋扫过的地方,本应该浮现出一片沉睡在晨雾中的远滩,可是在感觉上却像阳光下摇曳的亮闪闪地荻花,或是一抹在空中散步的闲云?有时笔中的水墨过多过浓,天下的云向下流散,压向大地山川,慢慢地将山顶尖黑压压的吞没。它叫我感受到,这是天空对大地惊人的爱!但在动笔之前,并无如此地想像。绘画过程中总是充满了不断的偶然,忽而出现,忽而消失。就像写作中那些想像的明灭,都是一种偶然。然而,一旦我们捕捉到一个千载难逢的偶然,绘画的工作就是抓住它不放,将它定格,然后去确定它、加强它、深化它。一句话:艺术就是将瞬间化为永恒。

纯画家的作画对象是他人;文人――也就是写作人,作画对象主要是自己,面对自己和满足自己。写作人作画首先是一种自言自语、自我陶醉和自我感动。

因此,写作人的绘画是追求精神与情感的感染力,纯画家的绘画崇尚视觉与审美的冲击力。纯画家追求技术效果和形式感,写作人则把绘画作为一种心灵工具。

14.“兀自飞行的鸟儿”为什么会令作者感动?(4分)

15.怎样理解“绘画是借用最自然的事物来表达最人为的内涵”的含义(4分)

16.根据全文,分条概括“写作人”绘画的特点。(8分)

17.文章通篇讲的是“写作人”绘画的特点,却以“水墨文字”为题,“水墨”为何被说成是一种文字?(6分)

14.兀自飞行的鸟儿历尽艰难,身体早已疲惫不堪,但仍然顽强地飞行,他是被这种昂扬的顽强精神感动。

15.事物是自然的,内涵是人为的,是说绘画表面上画的是纯自然的事物,表达的却是画家内心最深处的感受。

16.①借助最自然的事物表达心底的感受。②每一笔线条都显露作家心境。③笔下的所有事物都包含着作家的情感,作家把它们当作一个个人物。④作画的对象是自己,作家把绘画作为一种心灵的工具。⑤作家绘画更追求精神与情感的感染力。(答对4点即可得满分,一点2分)

17.绘画(水墨)和文字都是文人――也就是写作人用来表达心灵的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说,绘画也是一种文字,是写作人在运用画笔创作,以“水墨文字”为题更形象的突显出写作人绘画的独特点,让人看到了绘画与写作的联系。(因题目较难,故学生只要答清楚绘画与文字的联系,说明白“水墨”为何被说成是一种“文字”即可得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6分)(四题任选三题)

(1)但以刘日薄西山,人命危浅。(李密《陈情表》)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 ?(杜牧《阿房宫赋》)

(3)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李贺《李凭箜篌引》)

(1)气息奄奄   朝不虑夕       (2)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3)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4)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阅读下面这道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南堂五道(其三)

苏轼

他时雨夜困移床,坐厌愁块点客肠。

一听南堂新瓦响,似闻东坞小荷香。

注:①南堂,在临皋亭,俯临长江,是作者贬谪黄州后居住的地方。此诗作于南堂新葺

之后。

(1)“坐厌愁声点客肠”中的“点”字用得极妙,请简要赏析。(4分)

(2)试从“虚”与“实”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4分)

参考答案(1)“点”字在此处有“敲打”“点击”之意,一个“点”字,把自然界的雨声和诗人的愁绪融为一体,写出了诗人被贬闲居时满腹的愁绪,使诗情显得更加凄婉。

(2)“他时”两句是虚写,昔日风雨之夜不能安眠,独自坐听那淅沥不尽的雨声,点点滴滴,增人愁思。三、四句是实中有虚,虚实相生。如今诗人一听到那南堂屋瓦上响起点滴的雨声,不禁联想到东坞池塘中盛开的荷花,似乎闻到那飘香四溢的沁人幽香,这样的虚实相间,细腻地刻画了诗人幽居时孤寂而又旷达的内心世界(或者回答“细腻地刻画了诗人幽居而又能泰然自处的内心世界。意思对即可)。

8.先D(数:几,几件)

9.选A(B项的第二句不是,C项的第一句不是,D项的第二句不是)

10.选C(杜瑛认为先王之道原本是好的,只是后来有所损益。题中“原本就不‘不明’表述失当”)

11.参看译文中画线句

[参考译文]

杜瑛字文玉,他的祖先是霸州信安人。杜瑛身高七尺,长着好看的胡须,气质相貌魁伟高大。金将灭亡的时候,一些读书人还打算凭借文章言辞积极进取,杜瑛独自躲避到河南缑氏山中。当时的战乱之后,礼乐制度被损坏,杜瑛搜集到了很多书籍,并且都阅读了,读后就不忘记,而且探究文章的主旨,古往今来的得与失都了如指掌。辗转迁徙,在汾、晋间教授学业。中书粘合在相地担任开府一职,杜瑛人其聘请前往,于是就在那里安了家。粘合给他一千亩的好田,杜瑛推辞没有接受。占卜的人说杜瑛人住处下面有别人收藏的金子,家里人想打开看看,杜瑛就制止了,后来住这里的人果真得到了百斤黄金。杜瑛就是像这样不随便得到东西。

已未年间,世祖向南征伐到了相地,召见杜瑛询问计策,杜瑛言得得体的回答说:“汉、唐以来,君王依仗的用来治理国家的就是法令和军队、粮食罢了。国家没有法令不能立国,人没有粮食不能生存,动乱时没军队就不能守国。现在宋对这三者都蔑视,大概将要灭亡了,振兴天下就在圣主了。如果掌探襄樊的军队,把军事交付手下人,来攻打对方的背后,建国之业就可确定了。”世祖非常高兴,说:“读书人中竟有这样人才!”杜瑛又在几件事上劝说世祖,认为事情不像这样做的话,以后一定会那样。世祖接纳了他的意见,心里认真为杜瑛是贤能的,说他可以重用,让杜瑛跟从他前行,后来杜瑛因病没能成行。

中统初年,诏书征辟杜瑛。当时王文统正主管事务,杜瑛推辞没有前往。左丞张文谦上奏荐举杜瑛为提举学校官,又被杜瑛推辞掉,他送给执政者一封书信,大略说:“先王的主张不明确,那是一些歪理邪说伤害的,人们肆意而为,天理受到威胁,形势危急。如今天子圣明,人才聚集,言听计从,先王的礼乐教化得以修整恢复,就在这个时候了。有一个很好开端的不一定就有一个好的结束,如果不能追根溯源,明确法令端正世风,兴起教化培育良材,来拯救几百年来祸患,我担心以后的弊端多的将是不能说尽的。”有人勉励他来做官,杜瑛就说:“后世虽然距离古代很远,但是先王的设置实施的东西,轻重先后还可以看到,因此执政的人最重要的是要恢复前人主张。如果沿袭已有的弊病,来要求合乎先王的意旨,不也太困难了吗!我又不能顺应潮流而变化来把握时机和际遇,那么做官又有什么用呢!”从此闭门写书,完全不因为困窘、通达或得与失而动摇他的志向,悠闲自得于学说与技艺间,来终了一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生命从哪里来

生命起源于哪里?来自那深褐色的土地,蔚蓝色的大海,还是浩渺的宇宙?

起初,苏联有位科学家认为,宇宙中弥漫着一种生命孢子,这种生命孢子偶然穿过厚厚的地球大气层,飞落到地球上,在地球上生根、繁衍,生命就这样来到了地球。孢子裹着厚厚的外衣,能使它们历经漫长、寒冷、没有水份和营养的星际旅途而丝毫未损。但是,过了不久,另一位科学家提出了疑问。因为孢子虽然能够抵御饥寒,却无法抵抗宇宙中的各种射线。在各种射线的“杀伤”下,孢子将无法在星际间完成生命之旅。

虽然“孢子说”站不住脚,但是有的科学家还是认为生命起源于外太空。他们找到了一些证据。科学家位发现生命中有一种元素――钼,但是钼在地壳中含量很低。那么,地球上的生命会不会起源于含钼较多的其他星体?同时,科学家们在宇宙尘埃表面发现的碳分子。1969年,科学家在一块降落在澳大利亚的陨石上发现了氨基酸分子。由此证明,在宇宙中的许多地方,由无机物到有机物的化学演化早已完,这为由有机物到生命大分子结构的演化准备了充足的物质基础。组成生命的有机分子完全有可能来自外太空。此外,太空中弥漫着微生物。微生物是一种繁殖能力极强、生存能力极强的菌种,无论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中都能生存,它能在密布射线的宇宙空间中生存也毫不奇怪。科学家发现,宇宙中存在着“星际消失”现象,也就是说,来自宇宙深处的星光在到达地球的途中,因被星际物质吸收而减弱。这种星际物质是由星际间的气体、尘埃组成的,经实验证实含有微生物。它们在星际中形成一种云状的物质,吸收和散射来自宇宙深处的星光,使星光变暗。有科学家认为,正是由于微生物的存在,生命才得以从一种星球传播到另一个星球。

不过也有科学家不同意这种观点,他们坚信地球最初的混沌状态已促使生命产生。美国有一个叫米勒的青年,他别出心裁地设计制造了一套奇特的装置。他先把球形玻璃管抽成真空,再用130℃的高温消毒18小时,然后将甲烷、氨、氢气装入瓶中,并通入水蒸汽,使其不断循环,使它们的比例和原始大气基本相同,同时模拟原始地球大气层雷鸣闪电的自然条件,连续进行火花放电,这样小小的试管好比浓缩了的原始地球。经过八天八夜的实验,奇迹出现了,米勒竟然得到了几种组成生命不可缺少的蛋白质的原料―氨基酸和其它有机物。这个实验证明,地球上的闪电、太阳辐射及陨石下落提供的能量,可以使地球大气中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随雨水流进大海,海水使它们象受紫外线的伤害,安全地合成核酸和蛋白质,并最终形成生命。

米勒的实验为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提供了重要证据,同时创造了模拟实验的方法,使生命起源的研究开始为实验科学。

5.尽管“孢子说”遭到质疑,但有的科学家还是认为生命起源于外太空,下列不是他们理由的一项是

A.科学家在宇宙尘埃表面和陨石上发现了碳分子和氨基酸分子等有机星际分子。

B.钼是构成生命的重要元素之一,但它在地球的地壳中含量很低。

C.科学家认为,太空中的这些微生物起着将生命从一个星球传播到另一个星球的作用。

D.微生物繁殖能力、生存力极强,它们与气体、尘埃共同组成星际物质,造成宇宙中“星际消光”现象。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有科学家认为生命孢子由于没有水分和无法抵挡宇宙中的各种射线,所以无法穿过厚厚的大气层到达地球。

B.宇宙的许多地方早已完成由无机物到有机物的化学演化,并开始了由有机物向生物大分子结构的演化。

C.米勒设计制造了一套奇特的装置来人工模拟自然,标志着用科学实验探索生命起源的开始。

D.“星际消光”是指宇宙中星际物质的光芒被弥漫在太空中的大气、尘埃等吸收和散射而变暗的现象。

7.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米勒的实验证明,地球上最初的特定自然环境能够促使大气中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B.宇宙中许多星际已经完成由无机物到有机物的化学演化,因此,外星球完全可以产生生命体。

C.对生命的起源,尽管科学家们提出了种种假说,但一直以来难有定论。

D.米勒的实验实现了无机物到有机物的转化,证明了生物起源可能是一种化学进化。

5.选D  由“这种星际物质是由星际间的气体、尘埃组成的,经实验证实含有微生物。它们在星际中形成一种云状的物质,吸收和散射来自宇宙深处的星光,使星光变暗”可知:微生物存在于星际物质当中,但是它在宇宙“星际消光”现象中是否起作用文中并没有明确表述。(无中生有)

6.选C[A由“过了不久,另一位科学提出了疑问。因为孢子虽然能够抵御饥寒,却无法抵抗宇宙中的各种射线”可知:有科学家认为孢子虽然能抵御饥寒以及在没有水分的星际环境中存活,却无法抵抗宇宙中的各种射线,所以不能到达地球。B由“在宇宙中的许多地方,由无机物到有机物的化学演化早已完成,这为由有机物到生命大分子结构的演化准备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可知:宇宙中的许多地方完成了由无机物到有机物的演化,而不是说有机物到生命大分子的演化早已完成。(偷换概念)D由“来自宇宙深处的星光在到达地球的途中,因被星际物质吸收而减弱。这种星际物质是由星际间的气体、尘埃组成的,经实验证实含有微生物”可知:“星际消光”不是“星际物质的光”。(偷换概念)C项正确,由“米勒的实验为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提供了重要证据,同时创造了模拟实验的方法,使生命起源的研究开始成为实验科学”可知。]

7.选B(宇宙中许多星球虽然已完成无机物到有机物的演化,但并不能由此推断出外星球会产生生命体。属无中生有。)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水有三态,人生也有三态。水的状态是温度决定的,人的生活状态也是自己心灵的温度决定的。假如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温度是0度以下,那么这个人的生活状态就会是冰,他的整个人生世界也就不过他的双脚站的地方那么大;假如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抱平常的心态,那么他就是常态下的水,它能奔流进入大海,但他离不开大地;假如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都是100度的炽热,那么他就会变成水蒸气,成为云朵,它将飞起来,不仅拥有大地,还能拥有天空,他的世界将和宇宙一样大。

你对这则文字有何感悟?请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作文(60分)评分标准:参照2007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一等

(20―16分)

二等

(15―11分)

三等

(10―6分)

四等

(5―0分)

 

20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20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工整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体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20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文采

略显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缺题目、不足字数、错别字、用错标点酌情减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