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请以“生活中的加减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立意自定。③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
等级评分标准
|
| 一等(20-17分) | 二等(16-12分) | 三等(11-7分) | 四等(6-0分) |
基础等级 | 内容20分 |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没有什么内容 感情虚假 |
表达20分 |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工整 |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体较工整 |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清楚 |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 |
发展等级 | 特征20分 |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新 |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新 |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有文采 略显有创意 | 个别语句有点深刻 个别细节例子很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略显个性 |
说明:(1)基础等级评分,“内容”以“题意”“中心”为重点,“表达”以“语言”“文体”为重点;发展等级评分,以“有文采”“有创新”为重点。
(2)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下列“特征”4项15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有文采:词语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3)缺题目扣2分;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的,每少50个字扣1分。
(4)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9~22题。(18分)
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
马祥林
冼星海,曾化名“黄训”,原籍广东番禺县。他出生前父亲就已去世,靠母亲做佣工和祖父接济生活。他6岁进私塾。祖父病逝后,他失学而随母亲去了新加坡。他于l918年回国,因交不起学费而入了广州的岭南大学jī dū jiāo 青年会所办的义学,由于兴趣和爱好,他就参加了学校的管乐队。刚开始学拉小提琴时,被同事们戏谑地称为“宰鸡能手"一一拉小提琴像杀鸡一样难听,但他依然不为所动,坚持学习。
1929年,冼星海来到素有世界音乐文化中心的法国巴黎学习音乐。他靠在餐馆跑堂、理发店杂役等维持生活,在塞纳河畔梧桐树下几次晕倒,险些被法国警察送进陈尸所。1 934年,他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师从著名提琴家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杜卡斯,学习作谁兼学指挥,写下了早期作品《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风》等。他曾是该班几十年来的第一个中国考生,由于衣着不够华丽,险些被法国门警所阻而不得入考场。考试后,主考老师杜卡斯代表全体评委宣布:“我们决定给你荣誉奖,按照学院的传统规定,你可以自己提出物质方面的要求。"冼星海只说了“饭票”两个字,就再也说不出话来了。
冼星海在西方求学期间,就饱受西方列强对弱小民族的歧视。1 935年夏,他谢绝了巴黎音乐学院高薪的挽留,回国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回国途经伦敦时,英国海关竟不准他入境,被扣几个小时。回国后,他曾指挥上海工部局的管弦乐队演奏贝多芬《第八交响曲》,可这个乐队从指挥到演奏者却没有一个中国人。他深切体会到民族受压迫的苦难,从而走上追求革命的道路,并以音乐发出了解放的呐喊。回国后不久,他便参加了上海学联到郊区的救亡宣传活动。国民党当局派保安队到现场阻止学生,对峙时剑拔弩张。这时,青年诗人塞克把自己写的一首诗交给冼星海。冼星海怀着满腔激愤,朗诵了两遍,倚墙只用了5分钟就写出曲谱一一“枪口朝外/齐步前进/不老百姓/不打自己人/…”这首《救国军歌》当场在学生中唱响,随后在场的老百姓甚至连保安队的士兵也跟着唱,很多人边唱边流泪。
抗战爆发后,他参加了洪深领导的上海演剧第二大队,深入田间地头、工厂矿井,宣传救国救亡。不久,他又到武汉,进入__来、郭沫若领导下的__政治部第三厅工作。他创作的《游击军》、《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歌曲深受人民喜爱。l 938年冬,冼星海奔赴延安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延安“女大”兼课。在延安没有一架钢琴的情况下,他完成了一生中主要作品的大部分创作,而且为党培养出一大批音乐干部。在鲁艺,他负责音乐理论、作曲的主要课程,还教授音乐史及指挥。在延安的一年半时间里,冼星海与聂耳一样,把音乐当成争取大众解放的武器,人民也在歌声中永远记住了他们。
1 939年5月1 1日,在延安庆祝鲁艺成立周年晚会上,冼星海穿着灰布__和草鞋、打着绑腿指挥《黄河大合唱》――诗人光未然作词的《黄河大合唱》经他谱曲,从此成了旷世千古绝响。在场的__和其他中央首长连声叫好。更有许多人唱着“风在吼,马在叫”,走向抗日战争最前线。1 940年5月,冼星海赴苏联,为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进行后期制作与配乐。临行前,__在家中请他吃饭并饯行。翌年,苏德战争爆发,该片制作停顿。他想经新疆回延安,却因当地军阀盛世才反共、交通中断而未成,被迫羁留于哈萨克的阿拉木图。
在延安的艰苦条件下,__决定每月给冼星海1 5元津贴,而当时__总司令每月津贴才5元。冼星海因劳累和营养不良,他的肺病日益严重,战争结束时,他虽回到莫斯科治疗却未能愈痊,于l945年10月在克里姆林宫医院病逝,年仅40岁。他去世后,延安各界为他举行了追悼会,纪念这位杰出的音乐家。__亲笔题辞“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致哀”。l999年 1 1月,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阿拉木图市的弗拉基米尔大街被命名为冼星海大街。____访哈时还到冼星海当年的故居凭吊,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这位杰出的音乐家的永久怀念。
(选自2007年2月《热血中华》有改动)
19.冼星海的音乐道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请作简要概括。(4分)
20.本文在冼星海的一生中,重点选择了他l935―1940年的一段经历来叙写,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回答。(4分)
21.文章结尾如果到“(冼星海)于1 945年1 0月在克里姆林官医院病逝,年仅40岁。”处就结束,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但原文又增加了部分文字,试分析这样结尾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4分)
22.有人说,现在是一个多音乐“人”而少音乐“家”的时代。请结合文本谈谈冼星海为什么能成为那个时代的杰出的“人民的音乐家”。(6分)
19.【分析综合】
(1)早年爱好音乐;(2)青年巴黎学艺;(3)学成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4分。前两个要点每个1分,后一要点2分。)
20.【分析综合】
(1)作为一个杰出的音乐家,他的主要作品产生于这一时期;
(2)写他这一阶段的经历最能突出他的主要品格和全文的中心:冼星海是抗战时期代表着中华民族精神的“人民的音乐家”。
(4分,每要点2分。)
21.【鉴赏评价】
原文结尾运用侧面描写(1分),写出不同时代不同人对他的不同形式的纪念和怀念(1
分),更能表现出冼星海对民族革命的贡献及其影响(1分),从而深化文章“人民的音乐家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主旨,突出了中心(1分)。
22.【探究】
(1)①他饱受西方列强对弱小民族的歧视,因此能不为身边各种利益、__所迷惑,谢绝了外国的高薪挽留,毅然回国,将自己的音乐扎根于民族生活的深厚土壤中;②他深切体会民族受压迫的苦难,具有深深的爱国之情与民族忧患感,能深人群众,深切体会大众疾苦;③他把音乐当作争取大众解放的武器,让他的音乐展现出民族的力量和时代的精神;一生投身音乐、不懈追求,创作了众多跨越时空的杰出的音乐作品。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l9~22题。(18分)
夜听九寨 沉石
大多数人都曾是白天看九寨沟的,步入其境,会欣赏到那嵌入山水之间的多彩美景,尤其是那五彩石、孔雀蓝、魔幻般的池畔,还有那春分和仲秋时节被风浸染的山林,叶片的色彩宛如画笔,为那里的山水涂上大自然生命的色彩并赋予九寨沟神奇天堂之美名……
初秋早晨,当我步入九寨,把阳光与色彩收进眼帘之后,忽然产生另一种好奇的想法,决定要夜走九寨,扑向山水深处,用心去聆听九寨的灵魂之声。
九寨的夜很纯净’.虽说只有半弦清月挂在山尖,但夜的浓度仿佛过滤了似的,黑静中带着丝丝透明的蓝梦,在寨与寨之间、山与山丛中、湖与湖的彼岸飘浮着一种夜色情绪。此时,泉击石盘的声音愈来愈响,当你贴近礁盘,俯身侧耳时,一种神奇的声响穿过石盘发出的声音,然后由喷发的水珠同时打在翠竹林里,像散落的珍珠声,形成了主声音与次声音合奏的共鸣,传递给夜空的是山的神圣,水的经典。“这是一出泉水,带动的是多音的组合!”我闭着眼睛在感悟,“水是有生命的!”
“听说,金海湖是海拔最高的山脉之湖,山与水有洞洞相连的秘密?”我指着海拔3300多米的山峰,问旅游局的老朋友甘巴。
“那里是最原始的山洞,当年林场的工人曾进去过,谁也没有走到头。”甘巴担心地说,“光靠我这手电筒是无法走进山洞的。”
我笑了,带着一丝无所畏惧的神色:“山洞里只要有泉,单凭声音就会找到洞与洞之间的路。”
“你真的要进洞?”甘巴急了,“就是白天进去都很困难。
“没有探险,哪来的收获!”我说,“要想写出真正的九寨神奇,一定要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走进山洞里探幽,寻找的是泉的源头之母。夜里的山洞格外单纯,泉的声音在洞间回旋,既清脆又响亮,宛如在悬崖礁盘上滴下翡翠,颗颗沁人耳畔。我屏住呼吸,透过洞内水珠闪烁的点点星光,聆听着来自泉水发出的响声,用心在寻觅着那最天然的泉之声。洞内的山盘与礁砂形成了九寨独特的地貌,泉涌出石间,并融入沙棘沉淀之后,形成了地质的钙化,水与水流出的是一种绿色的诗意。
蓦然,在我的头顶传来一阵轰鸣的水流声,像是一泻千里的瀑布巨响震耳欲聋,我惊讶地仰头望着,黑压压一片,什么也看不见。“这水声来自于海拔之巅,据说远古的人发现这个洞后就没出来。"甘巴说得很认真。
我凭着水声的方向,钻着一个个洞口,翻越着一个个起伏的山脉狭路,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脚是在沿着水系攀登,在洞的某一个磐凹处,总会有泛着泉眼的水流,静谧之中能听到泉的吟唱。“你听,在这里唱歌,有一种神奇的回声,并且传得非常远。”甘巴说着,情不自禁地唱起了《神奇的九寨》。他唱的每一个音符都穿透了泉水与山石,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硕大无比的音箱里,真实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奇妙的魅力。一曲过后,我在洞的夹层中寻觅到了真正的水源头。“快来看,我的左侧是一道水线!”我大声嚷道。
水线在夜色中闪现着一道道别致的亮丽,而且能辉映着整个山洞,是从高原飞流直下的瀑布,唱着歌从远古走来,声音是如此的原始和年轻。
“这是洞中的小瀑布,真正的大瀑布还在高原深处。"甘巴说这话时,我已经明白了九寨水源的含义。我无需再去寻觅,已经用心触摸到了水的神经,泉的甘甜。
当我走出九寨山洞时,站在一处最原始的崖石边眺望,眼前的九寨已经沉浸在一片茫茫的夜雾之中,东方的晨曦仿佛穿透雾纱,射出了绚丽斑斓的霞光。此时,我被迎面飘舞的晨雾缭绕,在夜与晨的交织中,再一次听到了那散发着馨香的泉水声……
(选自《人民日报》)
19.在“决定要夜走九寨,扑向山水深处,用心去聆听九寨的灵魂之声”一旬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20.体会文中画线句子的丰富含意,品味其表现力。(4分)
(1)“水是有生命的!”
(2)声音是如此的原始和年轻。
21.作者浓墨重彩,详写夜探九寨山洞,其用意是什么?(4分)
22.根据你的理解,分析结尾段在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6分)
19.【分析综合】
“扑”,是猛冲上去的意思,容易让人联想到野兽捕食的情景,这里用来突出“我”急欲探究九寨山水的强烈愿望(2分),这样写可以强化对它的神往之情,为后文夜走九寨作铺垫。(2分)
20.【鉴赏评价】
(1)深夜中山泉流淌,共鸣和谐,仿佛泉水有灵魂与生命。这样写突出了泉水在九寨的地位,也能凸显九寨的神奇。(2分)
(2)因为从没有人来探知过这处水源,所以声音听起来有一种原始的古朴美;因为是蕴育九寨之水水源的声音,从高原深处落下,充满动感与活力,又给人一种“年轻”的新奇美。这样写突出了夜晚九寨水声的神奇。(2分。将语句的含意阐释出来即可。)
21.【鉴赏评价】
这样写是为了突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的人生哲理。(2分)同时也突出九寨另一种特殊的情态之美:九寨之水不仅可观可看,更可听。而只有夜探才能触摸水的神经,聆听九寨的灵魂之声。(2分)
22.【探究】
写景以抒发夜走九寨的兴奋、喜悦和自得之情,寄寓人与自然和谐的美感,升华文章主旨。(3分)照应前文,暗示一夜已在不觉间逝去,从而虚写九寨的特殊魅力,进一步强化对九寨山水的沉醉之情。(3分)
请筛选信息,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4分)
人民网北京10月20日快讯 在今晚举行的十七大新闻中心记者招待会上,文化部副部长于幼军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加强农村未成年人的文化建设,我们要利用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建设一个覆盖全国城乡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依托省、市、县、乡、村一些文化活动的机构,也结合农村远程教育网络,把它铺设到全国所有城市、乡镇和每个行政村。
这个网络铺设起来之后,我们还要加大文化活动的内容,比如在网上通过信息共享的工程,让每个农村的中小学生每个星期都可以看上电影、戏剧,听到新的歌曲,还有各种文化艺术欣赏活动。
建设覆盖全国城乡的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
补写出下列名旬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醉花阴》)
(3)_____________,奚惆怅而独悲?___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宋代诗人叶绍翁在《游园不值》中有两个描写满园春色、风光旖旎的诗句,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2)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既自以心为形役 悟已往之不谏 (4)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次潘别驾韵 汪 莘
野店溪桥柳色新,千愁万恨为何人。
殷勤织就黄金缕,带雨笼烟过一春。
(1)有人说这首咏物寄情诗的抒情不滞不露,是一首文情并茂的佳作。请结合所咏之物分析作者所抒发的情感。(5分)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结合有关诗句进行具体分析。(3分)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愁恨的情感。(1分)诗人用“柳色新”这一美景同“野店溪桥”这一荒凉寂寞的背景相对比,自然便从柳的被冷落想到人的不如意,因而就产生了愁与恨。(2分)从柳的生长过程看,长出“黄金缕”一般的千枝万条是极不容易的,是柳经过千般“殷勤”方始织就,但这番殷勤的结果不过是“带雨”“笼烟”过一春就衰老、凋残了事,这怎能不使人“愁恨”呢?(2分)
(2)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等手法。(1分。答出一种即可。)“殷勤织就黄金缕”一句说柳很“殷勤”,尚且能“织”,赋予柳以人的行为、感情,是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柳条说成“黄金缕”是用了比喻,形象地说明柳长出千枝万条的不易,便于抒发柳枝容易衰老、凋残的愁恨。将“柳色新”这一美景同“野店溪桥”荒凉寂寞的背景相对比,突出了柳被冷落的情形;将“殷勤织就黄金缕”的不易与“带雨笼烟过一春”容易衰老、凋残相对比,突出了诗人的愁恨之情。(2分。根据前面答出一种且阐释合理即可。)
9.B 10.C 11.B 12.C
13.(1)有人指责他保全救活的灾民数字不符合实际,皇上下诏派使臣来查办。
(3分。“谤”“按视”各1分,大意1分)
(2)(百姓)昼夜不停地争着运送粮食归还他,等到使臣到来时,常平仓的粮食已经没有亏欠了。(3分。“输”“负”各1分,大意1分)
(3)这些人(如果)被释放,(就)又会做乱,官府往往会等他们因疾病死在狱中,这是为民除害啊。(4分。“紊”“官司”“是”各1分,大意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人类发现“新地球”啦!近日欧洲天文学家公布的这一消息令不少人兴奋不已,各类媒体旋即在第一时间以饱满的热情向受众告称:人类终于找到了第二家园!
“找到它真是不容易!”据说这是天文学家至今发现的环境条件最适合人类居住的类似地球行星。以往,科学家关于宜居星球的基本定义是:大小跟地球差不多,有类似地球的温度,有液态水。这颗行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5倍,质量是地球的5.1倍,表面温度估计在0摄氏度至40摄氏度之间,主持相关研究项目的天文学家斯特凡纳・乌德里说:“它不仅有岩石内核,与恒星之间的合适距离还允许水以液态形式存在。”各项条件都非常符合。而且,这个被称为581C.的行星在茫茫星海中距离地球非常近,只有20.5光年的距离,它的“太阳”是与太阳系最近的1 00颗恒星之一。
自远古时起,人类每每仰望璀璨星空时,常常会遐想是否存在另一个地球,有没有传说中的外太空智能生命,人类是否有朝一日可以移居到某颗外星球上去?当蔚蓝色的地球目渐被桔黄色的有毒气体笼罩,“地球之肺”热带雨林伤痕累累地喘着粗气,破露的臭氧层再也抵制不住紫外线的穿透,越来越高的气温、不断上升的海平面和逐年增多的极端气候现象成为挥之不去的梦魇,各种非传统疾病在全球肆意夺走人们的生命,极速膨胀的人口枯竭着地球有限的资源,动植物物种以每小时3个的速度消失在这个星球上的时候,这个“创纪录的发现”让人为之一振!那里不会有污染吧!不会有艾滋病、禽流感和非典吧!不会有冲突和战争吧!也不会有__吧!有的人已经按捺不住,开始想入非非:与其在这个水深火热的地球上煎熬,还不如移民到“新地球”上!如果说之前人类探索外空生命是出于纯粹的好奇的话,如今严酷的现实让世人打量外星空的目光带上了某种目的性。
然而,第二个地球真的找到了吗?
科学家说,这个“新地球"的“一年”只有13天。它的引力是地球的2.2倍,任何物体的重量都会增加到现在的2.2倍,人类的平均身高可能会降低一些。它很可能不会自转,这样朝阳面就一直是白天,而背阴面则一直是黑夜,人类需要学会“白日做梦”或者干脆取消睡眠。现在还无法断定它是否有大气层,那人类就需要再进化一下,不呼吸才行。进化后“新地球”上的新人类说不准还真的长着一副动画片里外星人的模样!然而,最大的难题还不在于此,要到达“新地球”绝非易事。“如果把太阳比作一个直径14.5厘米的球,那么它就在2万公里以外,”据天文学家测算,“人类目前飞出最远的航天器也只是超过了10个光小时的距离,跟20.5光年的距离相比,相当于1.7万公里的路才走了1公里,按照目前的技术,现在的航天器要运行6 1.5万年才能到达这颗行星。”
真言不悦耳,然而却如醍醐灌顶,让人醒悟。与其仰望星空找寻“新地球”,不妨低下头来好好珍惜脚下的地球!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尽管问题多多,但是既然大家躲不了、绕不过,就应该现实一些,积极寻觅破解之策。此般努力虽说不易,但总比移民某个数光年之遥的天体来得可行和实在。 (选自《人民日报》)
6.据天文学家说“新地球”有很多适合人类居住的条件,以下不属于其中的一项是
A.表面温度估计在0摄氏度至40摄氏度之间。
B.有岩石内核,与恒星之间的合适距离还允许水以液态形式存在。
C.这颗行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5倍,质量是地球的5.1倍,大小跟地球差不多。
D.这个被称为581C.的行星在茫茫星海中距离地球非常近,只有20.5光年的距离。
7.对文中划线句子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厌弃地球上的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并由此产生的.日益严重的污染,想找一个世外桃源式的生存环境。
B.人类的贪婪不仅仅停止在对地球的掠夺上,外太空也成为人们扩张的领域,特别是像“新地球”这样的地方更是焦点和目的。
C.地球上艾滋病、禽流感和非典等各种非传统疾病肆意夺走人们的生命,面对威胁,人类想寻找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
D.“新地球”上不会有冲突和战争,不会有__,这也是人类所向往的。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新地球”的引力是地球的2.2倍,任何物体的重量都会增加到现在的2.2倍,人类的平均身高会降低一些。
B.地球上之所以会存在白昼和黑夜的更替,是因为地球自转的原因。“新地球”不能自转,因此就没有白昼和黑夜的更替。
C.按照人类目前的科学技术,是不可能到达这颗离我们过于遥远的“新地球"的,因此这个人类的第二家园就形同虚设。
D.新太空的寻找与发现是必不可缺的,仰望星空找寻“新地球”,建设我们人类的新家园,这是人类发展的最终趋势。
6. D 7.B 8.C
下列各旬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B:国际电影展映不仅会启发香港影业的创意,更会提升香港观众的观赏水平,这是__际电影节创办以来不变的初衷。 C:由于国家科技部、上海市政府和中科院的支持,使上海药物所牵头建立了我国唯一的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在分子、细胞水平上建立了l00多种高通量筛选模型。 D:面对防不胜防的餐桌污染问题,众多人大代表呼吁有关部部门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提高食品的安全系数,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的食品。
依次填入下列各旬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从现在起到2008年,北京形象电视专题片“现代北京,辉煌北京,科技北京,艺术北京,人文北京”将在美国CNN本土频道_______四年。(2)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之变,____________我们党开始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新征程。(3)今年l月26日,人民日报和人民网联合推出了以“2007年两会调查・老百姓关注热点”为题的网上调查,调查______政治、经济、社会、教科文四大类共40个问题。
A:联播 标明 涵盖 B:联播 表明 包含 C:连播 表明 涵盖 D:连播 标明 包含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