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文博会将为国内外企业搭建一个产品展示、项目交易和信息交流的平台,为国内外客商创造良好的合作。 B: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日前__进行了《从伟大到卓越》的主题演讲。布莱尔此行包括出场费、中间介绍人员以及请嘉宾、订做高规格酒宴等花费,总共超过1000万元以上。但其演讲内容并没有太多新意。 C:针对陕西镇坪县猎人拍摄到“华南虎照片”一事,国家新闻发言人曹清尧昨天首次公开表态――一只孤立的老虎并不等于一个种群的存在,一张照片的真假并不说明野生华南虎现在的情况。 D:有效解决看病贵、看病难是当今中国的一个紧迫问题,它不仅关系到我们能否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而且影响到我们能否继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大计。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科学传播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谁这样想,谁就会 科学,最终将危害科学。②近几年我国出土的大量先秦时期的典籍,使我们有可能对过去被判为伪书的作品重新加以 。③每年赛季开始之前,足球队有关人员都要 欧洲各国,耗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去请外援。
A:误解 甄别 周游 B:曲解 甄别 漫游 C:曲解 鉴别 漫游 D:误解 鉴别 周游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上级领导对我们提出三项要求:一、学习“三个代表”;二、坚持改革创新;三、关心员工的思想和生活。 B:她爱买许多零碎的东西,什么黄花呀、木耳呀、干笋呀,满满的装了一筐;她一个人提不动。 C:“生存?还是毁灭?”莎士比亚的这句名言揭示出一个最基本的哲学命题,那就是人的生存价值是什么? D: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知识结构的变化,一个人读书的选择自然而然地会有所调整;但贯穿始终的应是兴趣。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名信片 挖墙脚 美轮美奂 流言蜚语 B:磋商 装璜 颠扑不破 矫揉造作 C:部署 脉搏 犄角之势 共商国是 D:宣泄 引申 厝火积薪 出奇制胜
读下面一首小诗,按要求作文(60分)
蒲公英老了,
小蒲公英问,
有什么遗产?
妈妈默默地
给每个孩子戴上一把远飞的伞。
[要求] 请根据你对这首小诗的联想和感悟,自拟文题,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目前,不少重点中学为了抢到尖子生,不惜代价,开出一个比一个优厚的条件:免学费,发高额奖学金、补贴生活费,提供单间宿舍,有的甚至许诺解决尖子生父母的就业问题。这种疯狂的抢尖子生的做法,被教育界形象地称为“摘豌豆尖”“撇油花”。某中学团委针对这一现象出了一道辩论赛辩题:
正方:给尖子生特别待遇弊大于利
反方:给尖子生特别待遇利大于弊
请你为正方写一段辩论提纲,要求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分条陈述理由。(5分)
答: 。
答:理由充分、自圆其说即可。例①肥一己之私,损害大多数学校师生利益,从而损害整个社会的利益。②在学校内部也是一种不公平,损害大多数学生的利益。③长远看,这种优待对尖子生成长未必有益。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列一则消息(不超过15个字)
武汉15日电 记者今天从华中科技大学药物研究所获悉,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不用通过注射器注射的胰岛素口腔喷剂日前完成临床试验。有关专家称,这是世界上首例胰岛素口腔喷剂,这一成果预示着我国3000万糖尿病患者将结束靠针头注射胰岛素的历史,用上方便、安全、高效的药。
答:
答:世界首例胰岛素口腔喷剂问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2分)
墙
①当我第一次穿过这条僻静的小径时,我就非常喜欢它了。我爱上它的寂静,爱上那一大片绿绿的田野和那一望无际的云空。
②以后,每一个早晨与傍晚,我都要走过这条僻静的小径。每次我踯躅在途中时,总觉得这是我一天中最欢愉写意的一段时光。因为我可以抛开一切凡俗的琐事,可以洒落满腔的郁闷,把思想放纵成一匹野马,让它恣意驰骋,跃过绿绿的田野,跃过人与人组合的世界,跃进蓝蓝的天空,溶入纯净思想的领域里。
③人生不如意的事太多了,真的,太多了!有时多得使人无法用微笑去接受,但也无法拒绝。不如意,仿佛是生命中最自然的韵律,正如郁闷,是组合一个“真”的生命音符。但是,过多的郁闷,总会使人感到生命的乏味,茫然自问:活着究竟为了些什么?为了抖落这些茫然的情绪,有时必须把思想的羽翼放纵,让它随意翱翔在苍茫的太空。让多幻的白云,提示我生命的短暂。让我把一切郁闷幻成飘忽的白云,飘远、飘散。
④已忘了哪一个日子,这条僻静的小径突然砌起了一堵墙,一堵厚厚的、红红的、高高的、坚固的墙。隔开了那一片绿绿的田野,截断了自然与我的吻合。我无法再将思想放纵成一匹野马,因为它无法跃过那堵墙――那堵厚厚的、红红的、高高的、坚固的墙。
⑤每天,我得在墙的阴影下走过,仿佛走在一条狭窄的暗道。看不见耀眼的朝阳,看不到绿绿的田野和那一望无际的云空。这条小径也失去了昔日的僻静,因为有些人喜欢这堵墙,这堵阴阴暗暗而能躲避阳光的墙。所以,这小径变成一条普通的小路。为了避免阻碍交通,我再不能挪着极慢的步子踯躅,只像过往的行人一样匆匆来去。于是,这一段原属于欢愉的旅程,顿时失落了昔日的神怡。
⑥这原是一种微妙的感觉,我骤然由此领悟到善恶、美丑、得失相距的微少,少得有时我们无法用肉眼去衡量。你说这堵墙是自然的破坏者吗?然而,它却是时代的产物,它能替一些求庇护的人,挡住刺目的光线。墙又是时代文明不可缺少的装饰品。有人的地方,必须有墙。墙少的地方,只是落后的地区。墙越多的越高的地方,是最进步繁荣的都市,你能否认这句话的真理吗?然而,世界上许多罪恶的事,都在墙的阴影下产生,你又能否认吗?因此,你说:墙是庇护人类,还是纵容罪恶?
⑦在这里,你就可以看到善恶相距的微少,少得无法用真理去衡量。何况,真理也不是绝对的,都随着人类的思想而转移。正如从不同的角度去评判墙的善恶。有时,你认为最美好不过的东西,别人不一定认为完美。你最欣赏的人物,可能在别人的眼中充满瑕疵。因为美丑、善恶、得失,还没有一定的标准界线,多少要掺入一些主观。所以,我们无须要求别人符合自己,也无须勉强自己去适应别人,这都是非常不智的。为什么不保持自己的独特?然而,人类就这样奇怪,总喜欢要求别人来符合自己,也喜欢委委屈屈地去适应别人,这是一种多傻的行为。像杀人吧,算是一种最罪大恶极的举动,但在战场上,杀人却是一种英雄的表现。又如眼前这堵高高的墙,有人喜欢墙下的阴暗,而我却怪它挡住了那充满生命力的阳光。
⑧墙存在于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是人类所不可缺少的东西。有人的地方,必定有墙,幸而墙是一种有形体的实物,我们随时建筑,又可以随时拆毁。因此,墙只能发挥它的功用,而不能恣意地贻害。然而,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无形体的墙,使我们束手无策,因为它建筑在人类的心里。这些墙,又比一切有形体的墙更厚、更高,隔绝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截开了无数个原该吻合的心灵。他们把墙作为一种庇护物,为了一份莫名其妙的安全感,常常在心中建筑起一堵不必要的墙,又不愿意在墙上开一个窗,窥视一下外面的世界,只在墙内猜测墙外的变动,在墙内估计别人的用心。这样,人与人之间怎会不发生误解、仇视、纷争?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怎不拉得更长、更远?
⑨墙原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东西,但建筑在人类心里的墙,却是一堵绝对多余的障碍物。正如我认为在这怪僻静的小径里,无须建起这一堵高高的墙。
(选自《梅苑作品选》)
14.作者在文章的开篇就说:“当我第一次穿过这条僻静的小径时,我就非常喜欢它了”有什么作用?(6分)
答: 。
15.文章的第⑥⑦两段写“有形体”之“墙”的利弊,文章写了它的哪些利弊?写这些利弊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 。
16.作者写“有形体”的“墙”是为了过渡到写“无形体”的“墙”,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种“无形体”的“墙”?(6分)
答: 。
17.文章要抒发的是对“墙”的感叹,却又从“路”写起;写“墙”的利弊,又不折中,调和。这样构思有什么好处?(6分)
答: 。
14.作者这样开篇,意在让读者明白“我”漫步在无“墙”的小径上的感受,即“小径”能让人融入没有烦恼的“纯净”的境界,心旷神怡,表达对无“墙”之美的赞赏,为引出对“墙”的评议张本。(6分)
15.“墙”既是“自然的破坏者”,又是“时代文明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它即“庇护人类”,又“纵容罪恶”。写“墙”利弊的目的在于劝人跃过“墙”去追寻“那充满生命力的阳光”。(4分)
16.作者写“无形体”的“墙”是要表达对它的深恶痛绝,表达自己对消除人类隔膜、实现人类亲善的强烈愿望。(6分)
17.①从反面写出了对无“墙”世界的呼唤;②避免评论的绝对或片面;③使文脉跌宕起伏,摇曳多姿。(回答任意两点即可)(6分)
默写(5分)
(1)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晚有儿息。(李密《陈情表》)
(2)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3)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4) ,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5) ,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⑴ 门衰祚薄 ⑵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⑶ 渺沧海之一粟 ⑷ 纵一苇之所如 ⑸ 潦水尽而寒潭清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点绛唇①
陆游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②疏放,作个闲人样。
注:①本词作于作者被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时。②遮回,掩饰。
(1)这首词上下两阕所写内容有什么明显不同?(4分)
答: _________ _。
(2)有人说“做个闲人样”一句“立改前文之境”,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理解。(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⑴上阙写采药、饮酒以及眼前所见实景,侧重叙事和描写;下阙以心理活动为主,侧重抒情。
⑵前文以采药,沽新酿,闻渔唱,醉弄扁舟,叙写悠闲、潇洒、无拘无束的乡居生活,
“作个闲人样” 充满抑郁和无奈,使前文所写一切笼罩上壮志难酬和自我解嘲的意味,使全诗在洒脱中满含沉郁和悲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