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精萃 谛听 天网灰灰 唉声叹气 B:惯性 防害 责无旁待 良辰美景 C:通牒 旗杆 虚度光阴 关怀备至 D:布署 彗星 老声常谈 心胸狭隘

读下面材料,然后根据要求作文。

2007年9月祭孔大典上,“国人不可不知的五句《论语》经典”揭晓,分别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这五句最能体现孔子思想精华的经典名句,将被推荐给北京奥组委作为迎宾语,以体现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的理念。

可结合五个名句,也可任选其中一个名句,根据你的感受和认识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800字以上。

参照2008年安徽卷作文评分标准

不改变原意,将下面这段文字重组为三句,每句均以“静”字开头。(6分)

中国古典园林不论依傍何种建筑流派,都要以“静”作为自己独特的韵律。有了“静”,全部构建会组合成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而失去了“静”,它内在的整体风致也就不可寻找。

“静”

“静”

“静”

“静”是不论依傍何种建筑流派都具备的中国古典园林自己独特的韵律:

“静”能使全部构建组成一种占筝独奏的淡雅清丽;

“静”一旦失去,园林的整体风致就不可寻找。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熟语常常用“人体部位”作比喻,表达形象生动,喻义通俗易懂,很有情趣。请参照下面的示例1、2,完成题目。(5分)

示例1: 取紧闭着嘴不讲话,像瓶口塞紧了一般之意。形容说话谨慎,严守秘密。守口如瓶

示例2:“唇亡齿寒”:取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觉得寒冷之意,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1)取把眼睛望得要坏了的意思。形容盼望的殷切。

(2)

答案(1)望眼欲穿(2)迫在眉睫,口若悬河等等,注意意思解释要正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凄与悲的距离

白水河

听《二泉映月》,在优美的乐曲中,你能感受到一种感伤,一种凄凉。它这样的美,美得让人陶醉,它这样的凄怨,凄怨得让人落泪。深入它,才知道它凝聚了一位贫苦艺术家一生的感慨、叹伤,它又凝聚了他一生的流浪。阿炳,这样一位被众人叫做“瞎子阿炳”的人,在无锡市一流浪就是50多个年头。他脖子上挂着笙、笛、琵琶等乐器,在无锡市漫步。他看不见了往日的风景,但他有自己的歌声。曾有一度,在无锡市,谁不熟悉阿炳的歌声、笛声?人们熟悉他,但他又被人们遗忘。在被遗忘的角落里,阿炳保留着自己的尊严,探索着自己的痛苦而又艺术的生活。

无锡惠山二泉亭附近风景独美。这里有一泉水,号称“天下第二泉”。在这里,在阿炳26岁以前的时光里,留下了他的多少欢歌笑语。而今当无锡市一个瞎眼的老汉拉着名曲在挣着微薄的生活费时,谁在意了他的曲子中的永恒?谁在意了他的曲子中的辛酸?这样的乐曲差点儿就要成为历史天空中的一朵云,最终也将烟消云散。不是一句教授偶然听到自己的学生在拉阿炳的《二泉映月》,不是这位教授去无锡找到阿炳录了音,这种优美的音乐恐怕也随着阿炳的逝去而无声了吧。1950年夏找阿炳录音时,阿炳说:“我不奏音乐已经两年了,我的技术荒疏了,我的乐器也都破坏得一件都不能用了。”就这样一个靠音乐技艺吃饭的人,却两年不闻乐曲声,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凄苦。在危危之颠终于保存下了这首乐曲。1950年冬,阿炳就与世长辞了。如果不是夏天去找他,而是冬天,何以能让这样的绝唱唱到今。

现在再听这首曲子,你会由开始莫名的忧伤而转变为一种形象――曲子如泣如诉,叮咚的泉水依然叮咚,但物是人非:一个瞎了眼的衣服破烂的老汉,手拿二胡在认真地拉呀拉呀,多少人驻足侧耳倾听。你又会联想到多少像阿炳一样命运的人,在风雨中艰难地行走着,他们叹息,却没处抱怨。这凄凉比“秋风扫落叶”还要凄,这韵味比“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还要无穷。这美是如此的美,才有如此的凄,而正因为有这样深沉的凄,才孕育了如此绝妙的美。凄与美结合得天衣无缝,才能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震撼,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太凄了则成悲,太美了则“物极必反”。

《红楼梦》中黛玉葬花又何尝不是一种凄美呢?春天花开,有如少女的粉面,有如少女含羞的笑脸,一旦春归去,花衰至落,落下的花像落下的泪,流到树下却浸不进去半分。黛玉拿着笤帚,轻轻地打扫着散落的花瓣。她是那样的轻,害怕再给已落的花瓣染上半点污点。然后她轻轻地把聚积到一起的花瓣装进一个粉红的丝袋里,再轻轻地把丝袋的口扎上,已泪湿粉面,泪洒春衫。四周静静的,不时还传来悦耳的鸟鸣。在这样优美的环境里,黛玉轻依花锄,做着这样优美的事,难道不是美与凄的结合?这种结合早已感动了它的第一位听众――宝玉。宝玉的感动与黛玉的导演又是凄与美的结合:天真纯洁的爱情,最终也如这些花,葬送在黛玉自己所设的花冢里。这样的结合才让人感动得叹服,让人在审美的过程中无言以对。

然而,当我听阿炳的《二泉映月》时我正在看《张良传》,看到吕后造成戚夫人的悲,感受着曲中的凄,才算真正理解了悲与凄的艺术距离。刘邦得天下而称汉高祖后,吕后人老珠黄,当日风采照人的吕后已是雨后黄花了,然而这时的戚夫人却是玉洁冰清、出水芙蓉,深得刘邦的宠爱。刘邦几度要立戚夫人的儿子为太子,无奈太子已请来了刘邦一生都找不来的四位隐士,羽翼已成,不可废立。刘邦指着四位隐士对戚夫人说:“我想废太子,可他们四人辅助着他,羽翼已成,不能再废了。”戚夫人如失魂魄,为刘邦唱了一曲哀歌:“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缴,尚安所施!”联想戚夫人平日的幻想,而一旦幻想破灭,这是一种何等的伤痛。及至吕后专权,把戚夫人双眼挖去,舌头割掉,四肢吹掉,衣服扒光,扔在猪圈里叫做“人彘”,让人观看,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悲哀啊!这悲能与美结合吗?永远不能,它永远只能是悲哀。

凄与悲都会让人承受难以想象的痛苦,但它们的距离就在于凄能与美达到完美的和谐统一,而这种统一是最美的悲剧也无法达到的。

(选自《写作》2008年第3期)

14.请你根据文章前三段,谈谈作者在文中所说的“凄”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6分)

15.你如何理解“人们熟悉他,但他又被人们遗忘”这句似乎矛盾的话?这反映了阿炳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状况中?(5分)

16.文章写《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事例和戚夫人被杀的事例各有什么作用?(4分)

17.作者理解的“凄”与“悲”分别指什么?二者之间到底有怎样的距离?作者在文章最后一段说凄与美的“和谐统一”“是最美的悲剧也无法达到的”,你是否同意作者的看法?请结合另外的例子加以说明。(7分)

[58c1b76607e6d238.gif]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表述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句)(5分)

(1)出师一表真名世, 。(陆游《书愤》)

(2)东隅已逝, 。(王勃《滕王阁序》)

(3)实迷途其未远,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5) ,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6)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答案:1)千载准堪伯仲间 2)桑榆非晚  3)觉今是而昨非  4)齐彭觞为妄作  5)哀吾生之须臾   6)落霞与孤鹜齐飞

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外来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这值得我们重视。含有音译成分的外来词有:(一)纯音译,如布丁;(二)半音半意译,如千瓦;(三)音译加类别,如卡片;(四)音意兼译,如俱乐部。下列外来词依此顺序排列的选项是: ( )

A:嬉皮、啤酒、吉他、华尔街 B:吉他、华尔街、啤酒、嬉皮 C:吉他,嬉皮、啤酒、华尔街 D:啤酒、吉他、华尔街、嬉皮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媒体认为:有NBA打球经历的王治郅的回归,将成为姚明的最佳搭档,他们二人将联手在今年的世锦赛和2008年的奥运会上给中国球迷带来惊喜。 B:这次两岸经贸论坛以两岸经贸交流和直接通航的主题,必将对深化两岸经贸合作、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产生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才能保障全体公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D:记者日前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相应改善所致。

阅读下列短文,根据要求作文。

幼年时,只要听到一声妈妈的呼唤,就破涕为笑了。

青年时,只要听到一声恋人的呼唤,就转愁为喜了。

中年时,只要听到一声儿女的呼唤,就苦累全消了。

老年时,只要听到一声孙儿的呼唤,就返老还童了。

在人生之路的跋涉中,这一声声的呼唤是春天的鲜花,是夏天的清泉,是秋天的果实,是冬天的炉火,是一支最甜美的歌,是一首最动人的诗。――陈根法

人的一生又何止是有亲人的“呼唤”,整个社会又何尝不时时、处处回荡着“呼唤”的声音。请以“呼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要求:①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根据下表的内容,解答(1)―(2)问题。(6分)

浙江某旅游景点统计表

年 份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门票价格(元)

30

35

45

50

75

游客量(万人次)

70

96

114

132

(第一、二季度)64

旅游收入(万元)

2100

3360

5130

6600

(第一、二季度)4800

(1) 用一句话概述,该旅游景点2003至2007年的发展变化:(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如乐观预测,该旅游景点2007年的情况可能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门票一涨再涨,但游客量也不断增加,旅游收入连年上升。

(三个要点,每点1分)

(2)游客量可能因门票价格上涨而减少,但旅游收入将大幅上升。

(两个要点各1分,表预测性的词语“可能”“将”1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