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题)(5分)
(1)鹤汀凫渚,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王勃《滕王阁序》)
(2) ,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3)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呦呦鹿鸣,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曹操《短歌行》)
(5)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 ,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7)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8)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王羲之《兰亭集序》)
(1)穷岛屿之萦回 (2)寄蜉蝣于天地 (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4)食野之苹 (5)须行即骑访名山 (6)出师未捷身先死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8)修禊事也(5分,每小题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9分)
水槛遣心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赊:远。此诗写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时。
(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诗人又是怎样表达这样的心情的?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赏析。(5分)
答:
(2)有人评价此诗时说“缘情体物,自然有天然之妙”,尤以“出”“斜”遣词用意精微。联系本诗的意境,体味这两个动词的“天然之妙”。(4分)
答:
(1)表过了诗人离开尘嚣的优游闲适的心情。首联写草堂环境,这儿庭园宽敞旁无村落,正可以极目远眺;中间四句紧接着写眺望的景色,浩浩荡荡地江水几乎与江岸齐平,草堂四周的树木郁郁葱葱,在春日的黄昏里,姹紫嫣红的花朵散发出迷人的清香,鱼儿在细雨中摇曳着身躯欢欣的游到水面来了,燕子在微风的吹拂下倾斜着掠过水蒙蒙的天空;尾联两句形成对比同时呼应首联,更显得这儿非常闲适幽静。诗人正是通过以上这些描写表达定居草堂后优游闲适的心情。(第一问2分,后一问3分,只要意思对即可得分,共5分)
(2)“出”写出了鱼的欢欣,唯其雨细,鱼儿才能跳出水面,极其自然;“斜”写出了燕子的轻盈,唯其风微,燕子才能轻掠长空,逼肖生动。诗人细致地描绘了微风细雨中鱼和燕子的动态,其意在托物寄兴,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热爱春天的喜悦心情。(“出”和“斜”的赏析各占2分,共4分)
8.A(举:考中、考取。)
9.D(因:都是副词,译为“于是”、“就”。A而:连词,前表承接;译为“就”,后表因果,译为“因而”;B前为连词,译为“来”,后为介词。译为“凭”;C为:都是动词,前一个译为“模仿”,后一个译为“做”。)
10.B(该项中“指使心腹抓住《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表述不当,一是《荆》文并非真有问题,二是陈举所为完全是出于迎合,谋在自己,并非赵挺之所指使。)
(以上每小题3分)
11.(1)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认为他有才能,留他继续任教。(5分)
(2)等到死了,筑室于墓旁守教,哀伤成疾几乎丧命。(5分)
阅读一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瓦斯――开发中的新型能源
提到瓦斯,人们便会想到接连不断的矿井事故。资料显示,近年在我国煤矿重大恶性事故中,因瓦斯爆炸的事故约占71%―80%,那么,瓦斯究竟是一种什么物质呢?
中文“瓦斯”一词是根据英文“GAS”音译而来,一般泛指气体,有时专指煤气,是宝贵而洁净的气体能源。煤矿俗称的瓦斯则是指煤层气,是蕴藏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非常规天然气,热值与常规天然气相当,是通用煤气的2―5倍,燃烧后很少产生污染物,属于优质洁净气体能源。瓦斯爆炸的破坏力,源于它能产生巨大的能量。于是,一个比较直接的减灾措施就是把瓦斯利用起来。这样,不但对人类的危害减小了,同时还可以为人类造福。
能源专家预测,瓦斯是世界上正在崛起的新型能源,是煤炭、石油、天然气之外最大的接替能源。瓦斯中的甲烷含量很高,可以用来带动发动机和涡轮机发电。据报道,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已经开始对瓦斯进行应用。美国是世界上率先进行瓦斯开发的国家,也是迄今为止瓦斯产量最高的国家。目前,美国每年抽出瓦斯总量接近400亿立方米。英国矿井的瓦斯抽取率达到45%以上,抽出的瓦斯全部被利用,大多用于发电,获取新的洁净能源,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从1979年以来,就也没有发生瓦斯爆炸死人事故。德国斯德格公司的矿井瓦斯发电设备,每年生产的电力6亿度。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主要产煤国之一,对瓦斯的抽取极为重视。澳大利亚阿平煤矿是有名的就瓦斯矿井,每年抽放量可以达到3500万立方米,抽放率为90%,利用率为50%,主要用于发电。坑口电站现有54台机组,共投资5400万澳元,装机容量5.4万千瓦。
我国瓦斯资源蕴藏丰富,是世界上第三大瓦斯储量国。根据目前我国煤层气资源预测显示,资源总量超过31万亿立方米,相当于450亿吨标准煤。我国煤层气资源以陕西、山西、内蒙古、等西部省区蕴藏量最多,达17万亿立方米。瓦斯的年抽放量可达42亿立方米。如果这些瓦斯全部利用,相当于增加570万吨标准煤,对缓解能源紧张局势大为有益。同时,还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6750万吨,极大减少大气污染。对于部分已探明煤层气富集的煤田,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开采,目前年产量约10亿立方米,是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大规模进行地面煤层气开采的国家。其中在山西省的沁水,2002年度建设的枣园煤层气压缩站已将当地的煤层气运往100公里之外的长治市使用,首次实现了陆上开采煤层气的商品化。
但是,我国开发利用瓦斯的水平还很低。目前,我国瓦斯含量高的矿井平均瓦斯的开发率为10%左右。专家分析认为,瓦斯开发利用率不高,是造成瓦斯事故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更令专家忧虑的是,随着开采浓度的延伸,煤层瓦斯含量逐渐增加,每增加10米,作业面温度就升高1摄度,煤与瓦斯突发的危险性增高,瓦斯爆炸的可能性就会增大。由于我国煤层气开采多为煤矿井下抽放,像天然气开采那样的陆上石油钻井并将气体收集储存输送给用户还很难实现。
严峻的现实告诫我们:在注重煤矿采掘的同时,一定要有必要的资金投入到煤矿安全设施改造以及技术升级之中。只有这样,煤矿安全现状才能够有极大改善,矿工兄弟的生命得以有效保障。
(选自《青年科学》)
5.对文中“瓦斯”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是根据英文“GAS”音译而来的、宝贵而洁净的气体能源。
B.是能产生巨大的能量,爆炸时具有很大破坏力的气体。
C.是蕴藏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非常规天然气,属于优质洁净气体能源。
D.是一种燃烧后很少产生污染物的优质洁净气体能源。
6.下列句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美国是世界上率先进行瓦斯开发的国家,也是现在世界上瓦斯产量最高的国家。
B.英国矿井的瓦斯抽取率达45%以上,抽出的瓦斯大多被用于发电,从而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C.澳大利亚阿平煤矿是有名的高瓦斯矿井,每年抽放量可以达到3500万立方米,其中50%用于发电。
D.我国瓦斯资源蕴藏丰富,但煤层气资源分布不平均,其中大部分分布在陕西、内蒙古等西部省区。
7.根据文中的信息,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世界各国开发利用瓦斯水平的逐步提高,不久的将来,瓦斯将取代煤炭、石油、天燃气,成为世界主要能源。
B.在注重煤矿采掘的同时,如果有必要的资金投入到煤矿安全设施改造以及技术升级之中,就完全可以避免瓦斯爆炸事故。
C.我国瓦斯的年抽放量可达到42亿立方米,如果这些瓦斯全部利用,就能改变我国能源紧张的局势。
D.我国煤矿瓦斯事故居高不下,这与我国开发利用瓦斯的水平很低,瓦斯开发利用率不高有很大关系。
5.C(A、B、D三项都没有说到瓦斯的主要特征)
6.C(“其中50%用于发电”,错,是“利用率为50%”)
7.D(A“取代煤炭石油,天然气”错;B“完全可以避免”太绝对;C只能说缓解紧张局势而不能说“改变”紧张局势。)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比如有的人愁思百结,总是闷闷不乐;而有的人却笑口常开,充满欢歌 ②就是说,人们都要面对着悲伤、怨恨、疾病、绝望和死亡等人生的苦难 ③那么,为什么在这个世界上又有着不同的人生呢 ④在我看来,这主要是由于这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性情、不同的心灵和不同的生活态度 ⑤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
A:⑤④②③① B:④⑤②③① C:⑤②①③④ D:⑤②③④①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机遇”号火星车对一块火星岩分析,科学家发现了硫酸盐等一些必须在有液态水存在的条件下才会形成的矿物质。 B:时隔两日,距离此地四十公里的林场,又有一只野生东北虎出现,并把一村民咬成重伤后死亡。 C:当探究月球奥秘的“嫦娥计划”以及“神舟飞船系列计划”已为公众耳熟能详时,去年8月,中国另一项太空探测计划“夸父计划”在经过两年的沉默期后,也终于浮出水面。 D:泸州集装箱码头的建成,将使我市的水路航运跨上一个新台阶,成为川南物资集散、转运的第一港口。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暴躁 协迫 轻歌曼舞 沓无音信 B:告罄 赌博 曲水流觞 功亏一篑 C:宵汉 散慢 闲云野鹤 浑然天成 D:蠕动 陷阱 万马齐喑 电影角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中学生在上体育课跑步时不慎跌倒造成骨折。有人主张状告学校索赔,因为学校有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也有同学说,因为种种原因,现在学校都不敢开展体育活动,更不用说组织学生郊游或参加社会活动了,我们要成为有强健的体魄、能吃苦耐劳的人才,也不能在温室中生长啊!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这样看来,灭绝现象没有达尔文想得那么简单。以恐龙为例,如果达尔文关于生物为生存环境而竞争的设想是正确的,那么物种形成的速率将如他所料,与物种的灭绝达到完全的平衡。但是恐龙却在短时间内突然消失了。迄今为止,从未在比马斯特里奇白垩新的地层中发现恐龙化石。是哺乳动物杀死了恐龙?几乎没有人真的这样想过。当时的哺乳动物都很小,它们的生活环境与霸王龙或角龙之类互不相扰,当然也无力挫败那些庞然大物。
所以我们该探究的是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不是生存竞争。根据化石记录和动物的选择性繁殖,达尔文深知生物的演化是缓慢的。生物个体在生命期限内不能发生大的变化。比如说,一种生物无法因为气候日趋干旱而变成骆驼,只有在经历了许多代的干旱之后,生物才能忍受缺水的环境生存下来。或者形成某种防止失水的功能,或者拥有某种繁殖的优势。在这一过程中无疑会有某些生物个体灭绝。因为即使是现实环境中连续发生的缓慢变化,对生物的适应能力而言,也太迅速了。
但是,依事实看来,地质记录也反映出两种相当不同的演化速率。有一段时间是平静时期;在这一段时间内,大多数物种保持不变,演化形成的新物种与灭绝的物种数量大致达到平衡。但是也有一些时期,物种形成速度极快,或者生物的灭绝更快。这些事件并不是同时发生的。首先,历史上存在着诸如恐龙灭绝那样的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然后是一个间歇期。这时期生物按照马尔萨斯的说法,像兔子一样成倍地增长。然后分化形成新的物种。有时演化速度之快,谓之“爆炸”实非夸大其词。如果我们注意到环境可能与上述生物演化形式有关的变化,那就会发现一种显而易见的有趣联系。快速的环境变化,必将加速生物灭绝的速率,使后者超过物种的形成速度。因为任何生物通过演化而适应环境变化的速度都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旧种属的灭绝与新种属形成所引起的竞争风马牛不相及,达尔文却反过来强调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显然是错误的。
有鉴于此,环境变化速率理应处于生物灭绝公式的核心地位。环境变化速率越快,生物灭绝的速率也愈快。沿着这条线索思考,近一个世纪来,古生物学家四处挖掘所发现的奇珍异兽大规模灭绝,很可能是由环境的剧烈变化引起的。如果有一种灾变能够证明对这种或那种生物灭绝现象的解释是正确的,那么达尔文的“规律”就从根本上发生了动摇。如果我们不能透过鉴定古生物遗骸和现代物种的研究,预言何种生物将幸存,何种生物将灭绝,那么“适者生存”又有什么意义呢?
5. 作者认为“环境变化速率理应处于生物灭绝公式的核心地位”,下列不属于判断依据的一项是
A. 迄今为止,从未在比马斯特里奇白垩新的地层中发现恐龙化石,而哺乳动物的生活环境与霸王龙或角龙之类互不相扰。
B. 依事实看来,地质记录也反映出两种相当不同的演化速率。
C. 快速的环境变化,必将使生物的灭绝速度超过新物种的形成速度。
D. 近一个世纪来,古生物学家四处挖掘所发现的奇珍异兽大规模灭绝,可能是由环境的剧烈变化引起的。
6.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A. 达尔文认为,某种生物的灭绝是在与新种属的竞争中失败的结果,生物之间生存的竞争处于生物灭绝公式的核心地位。
B. 面对变化的环境,生物要想生存下来,要么经过许多代的选择而形成某种适应环境的功能,要么繁衍后代的能力比其他物种强。
C. 即使现实环境中连续发生的缓慢变化,也能导致一些生物个体的灭绝。
D. 作者认为,研究生物灭绝现象应该研究环境变化,而“生存竞争”与生物灭绝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7. 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恐龙的灭绝原因是它们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快速的变化。
B. 如果事实能够证明新物种的形成与旧物种的灭绝永远处于平衡状态,那么达尔文的适者生存学说就有现实意义。
C. 在环境快速变化时期,伴随着物种形成速度的加快,生物的灭绝也就更快。
D. 研究已灭绝的物种及现存的物种,分析它们与环境变化的关系,较之“生存竞争”更有意义。
5.D 6.D 7.C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打开电视机,美容、整形广告扑面而来,让人感到今日正是一个爱面子的时代;曾有一位大学教师写信给慈善歌手丛飞,要求设法帮他删去网上一篇记者写的关于丛飞热心助学并提到他的名字的文章,认为靠资助读完大学的事让自己学生知道就很没有面子;姚明拿面子打赌,发誓男篮不进八强就半年不刮胡子;梅兰芳大师抗战时期长时间蓄须拒演,不给日本人面子……
面子,给每一个人太多的回忆、联想和感慨。请以“面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情感等。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 ④题目自拟。 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