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要求,发挥想像,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拟写三条标语。语言要亲切、友善、生动活泼、富有文采。(6分)

①(从运动员角度)展现各国运动员的精神风貌。

②(从观众角度)表现观众对运动员的热情期待。

③(从历史的角度)表现这次体育盛会的意义。

标语是实用性较强的宣传手段,即用简洁的语言写出的具有宣传鼓动作用的话语。会议的宣传、大型活动的动员往往借助于标语这种传统手段来营造氛围制造气势,拟写时要注意句式的选择、词语的选用、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逻辑事理的表达。

①我们微笑着走进这片多情的土地②古老的民族永远为你喝彩 / 热情的北京企盼你闪亮出场 ③绿色文明因你而流光溢彩 / 科技文明因你而发扬光大 / 人文精神因你而升华。

阅读下面的表格后,得出结论,并提出简要的建议。(4分)

被调查小学生的品牌识别能力

项目

购物时关注名牌

能否识别服装名牌

能否识别食品名牌

完全

可以

基本可以

能识别著名品牌

不能识别

完全可以

基本可以

不能识别

占被调查比例

54.32%

31.80%

20.50%

42.10%

5.60%

52.36%

34.62%

13.02%

结论: 。(2分)

对小学生的消费倾向提出建议: 。(2分)

结论: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崇尚名牌的消费倾向。(2分)

建议:在根据客观需要和家庭能力来决定自己的消费行为,不能盲目追求名牌,赶时髦。(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庄子,会飞翔的人

①深秋,在商丘的土地上走动,抬眼便可看到挂在树杈上的一个个空巢。巢的主人都往南方过冬去了,它们有着矫健弹性的翅膀,随着时节的转凉,毅然起飞,抛弃当时辛劳筑就的巢。

②这时我想起商丘的一个古人――庄子。庄子和远行的鸟一样,善于飞翔。

③我接触庄子的文字是在读大学的时候。当时把他的作品和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子的作品比较起来读。我一直觉得这些文字如与庄子的文采相比,毫无疑问是素了些。尽管社会后来的发展明显地循孔说来立名立言,可是要让自己怡悦和自在一些,则不妨多多翻动庄子的文墨,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这只大鸟如何地飞翔。

④庄子的超脱很轻易被捕捉。据说他曾经做过蒙城的漆园吏,也曾经有楚威王拜他为相遭拒绝之说,余下的生活痕迹就不甚了了了。那个时节各式各样的人物,都离我们太远了,有的已经模糊得如同雾色一般不可一掬。庄子的生动诙谐无所拘囿,使他从历史迷雾中走了出来,让我们点滴感受。我当然也品味了老子的玄乎、孔子孟子的实在、韩非子的狡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敏感,尽管实在的人要遵循孔孟之说去建功立业,但在精神上,我还是更倾向庄子,以至于后来把诸子篇章略过,只余庄子。

⑤飞翔的庄子是因为他极少牵绊,以至于他的思绪上九天下九渊无所不达。他的笔墨华章,我一直以为是梦境行程中的记录,那么窈兮冥兮,总是染上一层梦靥、梦幻般的色彩,创造出超现实的幻觉氛围来。读他的《逍遥游》,真让人叫绝。那时候的人自然属性那么浓郁,科学的利器离他们那么遥远,却居然生出这样的浪漫情调。这些超现实的荒诞怪异的人物,千奇百怪的形象,汇聚于庄子笔下,浩渺阔大又幽微蕴藉,也许有人要说庄子一定过着十分优渥的日子,闲来无事爱胡思乱想。错了,庄子的日子潦倒得很,“处穷闾陋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奇妙的想象却由此而生而长,可见物质和精神并不是合比例延伸的。庄子是那般地崇尚宇宙自然自我创造的“天籁”、“天乐”,他自然主义审美情怀得到了很大的释放,无遮无拦无始无终。

⑥现在我们读庄子,大抵哈哈一笑而过,日子是越过越实在了。

⑦像庄子这般心灵善飞的人,是那个善于表现的时代的硕果。那个时节是我们情感上牵绊颇深的时节,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极一时之秀。庄子是那时的一首诗,一首自由磅礴灵气冲天的长诗。由于看不懂的人多了,这首诗就被耽搁下来。庄子是异于常人,他的笔墨里,不时就出现一系列怪状错落的意象,结伴而过,姑射山神人、浑沌、水、镜,都成了超时空的象征。而现实中的他,即便是夫人过世,也敲着瓦盆歌唱。他眼中的死与生相等,都无所谓忧乐。这是常人难以理喻的。那个时节的人用他们争鸣的高低声响,张扬着他们的个性,让我们难以忘记。

⑧在我记住庄子的这个深秋,也记起了屈原。从生命的状态上说,屈原也算是一个能够飞翔的人。由于这个相似之处,放在一起比较才更有兴味。不同的是屈原不象庄子飞翔得那般轻松自如,他的牵挂太沉重了,他的心灵带着镣铐在飞,短暂的忘忧之后,又是深深的痛苦。他不惜以自己的血肉之躯肩住那已经走向衰败的楚国车轮子。可是谁来顾念他那逝水流年呢,他的放逐成为必然。屈原是在远离朝廷后开始心灵飞翔的,洞庭、沅水、辰阳、溆浦、湘水还有汨罗江,那时是这么地水天相接或地广人稀,他的心境变得阔大起来,他原本辅佐君王富国兴邦的角色稍稍淡化了。朝廷是回不去的,思路却异常发达和奇诡,他的腕下涌现出许多神灵仙人、虬龙鸾凤、香草美人。他让自己也生活在这个由自己想象编织成的意象世界里,自己也能饮朝露、食落英,浑身佩带着江蓠、辟芷、芰荷、芙蓉,散发着清香,宛若神仙一般。这个时候,应该是屈原最快乐的时候,他远离了龌龊,亲近了美好,可以自由自在地飞翔。他在这个瑰丽的世界飞翔的时日毕竟短而又短,泽畔行吟,夕阳古道,总是让他听到鼙鼓动地干戈交响,这时他飞翔的翅膀就如同灌满了铅,再也难以动弹了。

⑨如果说庄子的处世有一种怡然自得和自由不羁的平民气味,那么屈原的处世则很有几分英雄主义的色彩。尽管那样的英雄在那样的时代必定要成为悲剧,但是屈原还是挺身而出了。在沉重的飞翔里,居然对神话传说、自然现象一气提出了一百多个问题。这些问题令后人惊叹不已,忙乱不已,这就是《天问》。如果一个心灵芜杂的人,他还能有如此辽远的目光和敏感的心思么?在飞翔的高度上,两人都是乘奔御风一般的高手,这使我们翻开他们的文字,一不小心就坠入字里行间,不能自已。庄子死了,屈原也死了。可以想见,庄子这么一个落拓的人,对于死一定是平静且微笑的,与生无异。而屈原的死却是一种意义,这缕汨罗江上的不沉之魂,千百年来成为教化后人的一种象征。庄子之死无疑属于喜剧,他的死如同他的梦,化蝶翩翩而去;屈原之死必然是一个悲剧,他是由于绝望而去死的,有责任感的屈原不是让自然界的代谢法则来执行,而是自己中断了生命的延伸,以至今人提起屈原颇感沉重。尽管如此,死亡所呈现的内容却是显而易见的相同,对他们两人来说,就是再也不能任意想象,不能自由自在地飞翔了。

⑩时光绵长得让人晕眩,庄子和屈原的梦就越发瑰丽诱人,他们是那个时节令人瞩目的人物,又是耐得住今人慢慢咀嚼的。明显的是今人的翅膀上牵绊越来越多了,浪漫地飞翔真有些为难。我们也越来越少作梦了,因为在体现心灵的笔墨里已经缺乏这种描绘的激情。那种岁月深处的古典浪漫已经被现代的潮水浸湿了翅羽,成了一道遥远的梦影。有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打开书本,随便一瞥就能望得见《逍遥游》和《离骚》,不由自主地在重温时,心回到那久远的神秘里,和他们一道飞翔。

14.仔细体会文章第①段中划线句子,请说说其蕴含的某种人生哲理。(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第④段中说“但在精神上,我还是更倾向庄子”,其理由是:(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怎样理解文章第⑦段中“庄子是那时的一首诗”这句话的意思?(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第⑧段中说“他的心灵带着镣铐在飞”,说明屈原处在矛盾的生命状态中。请结合文本的内容,请你探究一下他有哪些矛盾?(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为了更长远的目标或利益,必要时要坚决舍弃既有的利益或幸福。(4分)

15.(1)庄子的文章让作者怡悦与自在(2)庄子的精神少牵绊,能超载现实。(4分)

16.(1)庄子有着异乎常人的想像,他的文章中怪状错落的意象都成了超时空的象征。

(2)庄子有着异乎常人的认识,他认为现实中的生死、忧乐之间没有差别。(各3分)

17.(1)他有着忧国忧民、富国安邦的责任感,但他得不到重用,并被流放。(2)他憧憬自由、快乐、瑰丽的理想世界,但他又忘不了充满内忧外患与战争苦难的现实世界。(3)他想高洁地活,但又不得不绝望、悲观地死。(各2分)

(从(1)、⑵两小题中任选一题,6分)

(1)填空

① 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如贾谊的《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借言秦过失,为汉帝谋“长治久安”之策,施仁义于民。杜牧的《阿房宫赋》:“呜呼! ,非秦也; ,非天下也。”借秦灭王的教训批评唐统治者广建宫室。李白《将进酒》中有一句突出表现诗人对富贵豪华生活的鄙弃的一句是 ,但愿长醉不复醒。

②“乐府双璧”指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和《木兰诗》。

“文艺复兴”指14至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就文学说,意大利诗人 、英国戏剧家莎土比亚是代表人物。

⑵.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

, 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1)①默写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灭六国者六国也族秦者秦也 钟鼓馔玉不足贵。

②《 孔雀东南飞》 但丁,

(2)①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②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阅读下面元曲,回答问题。(7分)

蟾宫曲・送春

贯云石

问东君①何处天涯。落日啼鹃,流水桃花。淡淡遥山,凄凄芳草,隐隐残霞。随柳絮吹归那答?趁游丝惹在谁家?倦理琵琶,人倚秋千,月照窗纱。

注:①东君:春神。

此曲题为“送春”,但全曲不着一“送”字,亦不着一“春”字,作者是借助什么来表达的?又是怎样表达的?

作者借落日啼鹃、流水桃花、淡淡遥山,凄凄芳草、隐隐残霞,柳絮飞舞等具有暮春时节特点的景物紧扣“春”字;(2分)通过“理”“倚”,借助人的活动写“送”;(2分) 结尾句的“月照”暗写倚楼送春的痴情。(1分)

8.A写

9.A(连词,因为。B.前“其”,指示代词,那,那些;后“其”,代词,自己 C.前“之”,代词,代反叛的人;后“之”,代词,放在动词后,意义虚化,可不译 D.前“乃”,副词,才;后“乃”,如此)10.D(发生事情的时候应是文帝曹丕)

11.(1)这不是全营都反叛,一定是有人想__,想用骚动来扰乱人心。

(2)因此信上指示我们在敌人还没有集合前给以迎头痛击,挫败他们的锐气,来安抚众心,然后才能守住城池。成败的关键在此一战。

(3)张辽、李典率领八百步兵,打败敌人十万,自古用兵,没有过这种情况,使敌人至今丧失勇气。真可以是国家的武臣。

文言文附译文:

张辽,字文远,雁门郡马邑县人。 东汉未年,并州刺史丁原因张辽武力超过常人.征召他任从事。曹操在下邳打败吕布,张辽率领他的部众归顺了曹操,被授予中郎将,屡立战功。

张辽与夏侯渊一起在东海围攻昌稀,数月不克,军中粮尽,众议撤军退回。张辽对夏侯渊说:“好几天来,我每次巡视东海城,昌稀就在城上注视我,而且他们射的箭又越来越少,这必是昌稀对是战是降还迟疑不决,因此不拼力交战。我想挑明,与他对话,或许能诱降吧?"于是,派人对昌稀喊话说:“曹公有命令,派张辽转达。”昌稀果然下城与张辽谈话,张辽劝他说:“曹公神明威武,正以德安抚天下,先归顺的受重赏”。昌稀于是答应投降。

曹操责备张辽说:“这不是大将的做法。”张辽谢罪,并说:“因您的威信,名扬天下,我又奉了您的命令,这是昌稀一定不敢加害于我的原因吧。”

当时,荆州尚未平定,曹操又派遣张辽屯驻长社,临出发前,军营中有人__,趁夜里放火,军营一时惊乱,全军遭受侵扰。张辽对左右的人说:“不要出动,这不是全营反叛,必定有作乱的人,想以此扰乱军心罢了。”于是传令军中,那些不反叛的安坐营内。随后,张辽率亲兵几十人,站在阵营中央,一会儿军中安定下来,随即找出主谋杀了他。

曹操征讨孙权回来,让张辽与乐进、李典等率七千余人屯驻在合肥。后来,曹操西征张鲁时,留下密令交给护军薛悌,在密令信封旁边写着“敌至才能启封”的字。不久,孙权率领十万之众围攻合肥,于是众将一起拆看密令,密令上说:“如孙权到达的话,张辽、李典二将军出战,乐进将军守城,护军不得参战。”众将都迷惑不解。张辽说:“曹公远征在外,我们等待援军赶来的话,孙权一定打败我们了,所以曹公的密令指出,趁敌人尚未完全包围我们时,迎战他们,挫其锐气,以安众心,然后能守住合肥。成败的关键在此一战,诸君何必犯疑呢?”第二天,天亮,张辽披甲执戟,带头冲锋,突入敌阵,连杀敌兵数十人,斩敌将两名,冲入敌人大营,直达孙权的帅营。孙权的人马全都溃败,无人敢抵挡张辽。孙权围攻合肥十多天,城没有攻破,只得率军撤退。

张辽退回雍丘屯驻,得病。曹丕派侍中刘晔带了太医给张辽看病,病未痊愈,孙权又再次背叛,曹丕让张辽乘船,与曹休一起赶到海陵,到达长江边。孙权很害怕,告诫各将说:“张辽虽然有病,仍然永不可挡,大家千万谨慎!”张辽与诸将打败孙权的将领吕范。后不久,张辽的病就更重了,在江都去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儒家“仁学”在文化共存中的意义

人与人的关系是从感情开始建立的,这正是孔子“仁学”的基本出发点。“仁爱”的精神是人自身所具有的,而爱自己的亲人最根本。但是“仁”的精神不止于此。爱自己的亲人,这只是爱;爱自己的父母,再扩大到爱别人,这才叫做“仁”。对父母的孝顺要放大到爱天下的老百姓。“仁学”是要由“亲亲”扩大到“仁民”,也就是说要“推己及人”。做到“推己及人”并不容易,必须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忠恕之道”作为“为仁”的准则。如果要把“仁”推广到整个社会,这就是孔子说的“克己复礼曰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自古以来把“克己”和“复礼”解释为两个平行的方面,我认为这不是对“克己复礼”最好的解释。所谓“克己复礼曰仁”是说,只有在“克己”基础上的“复礼”才叫作“仁” 。费孝通先生对此也有一个解释:“克己才能复礼,复礼是取得进入社会、成为一个社会人的必要条件。克己和扬己也许正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别的一个关键。”这是很有道理的。 “仁”是人自身内在的品德,“礼”是规范人的行为的外在礼仪制度,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之和谐相处。要人们遵守礼仪制度必须是自觉的,出乎内在的“爱人”之心,才符合“仁”的要求。所以孔子认为,有了追求“仁”的自觉要求,并把这种“仁爱之心”按照一定规范实现于日常社会之中,社会才会和谐安宁。

孔子的这套儒家思想,对于一个国家的“治国”者,对于现在世界上那些发达国家的统治集团,不能说是没有意义的。如果把孔子的“仁学”理论用于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那么在不同文明之间就不会引起冲突以至于战争,从而实现“文明的共存”。孔子的“仁学”理论虽然不能解决当今人类社会存在的“文化的共存”的全部问题,但它作为一种建立在以“仁”为本之上的“律己”的道德、要求,作为调节不同文化之间关系的一条准则,使不同文化得以和谐相处,无疑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要使不同文化之间和谐相处并不容易,孔子提倡的“和而不同”可以提供极有意义的准则。孔子认为,以“和为贵”而行“忠恕之道”的有道德、有学问的君子应该做到在不同中求得和谐相处;而不讲道德没有学问的人往往强迫别人接受他的主张而不能和谐相处。如果把“和而不同”用作处理不同文化不同关系的原则,对于解决当今不同国家与民族之间的纷争应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5.对文中下列概念的内涵解说准确的一项是

A.“礼”作为儒家“仁学”的行为准则,指的是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礼仪制度。

B.“克己复礼”是指通过克制自己的私心,使“爱人”之心出乎内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C.“文明的共存”指的是世界上各个不同文明的国家和民族之间要和睦相处,不再引起冲突以至于战争。

D.“和而不同”指的是有道德有学问的君子应该做到与人和谐相处,它对于解决不同文明之间的纷争有积极意义。

6.以下不属于儒家“仁学”思想的一项是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由“亲亲”扩大到“仁民”,把自己的爱心推及天下百姓。

B.“复礼”是进入社会、成为一个社会人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天下归仁”的理想的前提条件。

C.社会要和谐安宁,需要人们有对“仁”的自觉追求,并按照一定的规范把“仁爱”实现于日常社会中。

D.“仁爱之心”人人都有,而最爱的是自己的亲人,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亲人都不爱,是不可能推己及人的。

7.根据本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和而不同”的原则应该成为当今社会处理不同文化之间关系的一条重要原则。

B.一旦“仁学”理论为当今社会不同国家和民族所了解,不同文明之间就不会引起冲突以至于战争。

C.儒家“仁学”理论的建立虽然距今久远,但依然对世界实现文明共存产生着积极的作用。

D.要把“忠恕之道”作为“为仁”的准则,必须“推己及人”,由爱自己的亲人扩大到爱天下的百姓。

5.C(A.规范的只是"行为",不包括"思想"B.只讲了"克己",没有讲"复礼";D最后一句讲的是作用而非内涵 )

6.D(原文中"爱自己的亲人最根本"的意思不是"最爱自己的亲人",而是"爱自己的亲人是起点、 是基础")

7.A(B.因果关系不当。只"了解"是不能产生"不会引起冲突以至于战争"的结果的C.儒家理论尚未被用于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    D. 因果关系不当。前后内容颠倒了)

填入下面横线上,搭配合理,与上下文意衔接恰当的一项是戏剧脸谱之妙,不在于那图案造型的精美诡异,而在于传神。尤为奇绝者,莫过于曹操的那张白脸。 ,他有鲲鹏之志,又怀狐鼠之心。机智和狡猾,盛情和虚伪,慷慨和卑劣,豪爽和阴毒,这一切截然相反的东西,在他身上竟然难以找出明确的界限;曹操性格的“色彩”是多么复杂纷纭,多么深不可测,只有一张白脸,才能包容这无数色彩。①他的超人的宽容 ②他的非凡气概 ③他的天才的谋略a掩盖着绝顶的私心 b包裹着无比的猜忌 c伴随着无底的奸诈

A:①c②b③a B:②a①c③b C:③a②c①b D:③c①b②a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认真学习口腔保健知识,自觉建立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不断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是我们获得口腔健康的有力保证。 B:在美国共和党中期选举彻底失败后,引发了布什总统重新思考伊拉克战略。拉姆斯菲尔德辞去国防部长一职,就是美国在伊拉克行动要发生变化的信号。 C: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仅包括经济的量的增长,还包括人民生活的改善、社会的全面进步,更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科技水平的提高。归根结底,是为了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D:我国政府将医疗体制改革委托给了包括国内著名高校、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6个机构,每个机构将各自为中国卫生改革与发展提出一套方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寒暄    优柔寡断    披沙捡金     战战惊惊 B:沧桑    蛛丝马迹    无尚光荣     尾大不掉 C:文身    皇天后土    牙牙学语    指手画脚 D:树阴    一诺千斤    嘘寒问暖    唉声叹气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