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只狐狸失足掉到了井里,不论他如何挣扎仍没法爬上去,只好呆在那里。山羊觉得口渴极了,来到这井边,看见狐狸在井下,便问他井水好不好喝,狐狸觉得机会来了,心中暗喜,马上镇静下来,极力赞美井水好喝,说这水是天下第一泉,清甜爽口,并劝山羊赶快下来,与他痛饮。一心只想喝水信以为真的山羊,便不假思索地跳了下去,当他咕咚咕咚痛饮完后,就不得不与狐狸一起共商上井的办法。狐狸早有准备,他狡猾地说:“我倒有一个方法。你用前脚扒在井墙上,再把角竖直了,我从你后背跳上井去,再拉你上来,我们就都得救了。”山羊同意了他的提议,狐狸踩着他的后脚,跳到他背上,然后再从角上用力一跳,跳出了井口。狐狸上去以后,准备独自逃离。山羊指责狐狸不信守诺言。狐狸回过头对山羊说:“喂,朋友,你的头脑如果像你的胡须那样完美,你就不至于在没看清出口之前就盲目地跳下去。”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提示:以下为切合题意①做事要先考虑清楚事情的结果,然后再去做。

②不要盲目信任他人,要善于思考。

以下为符合题意③要信守诺言(讲诚信要看对象)。④做事要三思而后行。

⑤不要被甜言蜜语所蒙骗。⑥山羊为什么会上当受骗?  

以下为基本符合题意⑦为人要诚实,不要过河拆桥。⑧不要被利欲驱使。

⑨遇到困难,不要慌张,要等待机会。

根据下面一段材料,给“阙”下一个定义,不超过45字。(5分)

汉阙、白鹤梁、张飞庙和石堡寨号称三峡库区“四大国宝”。据专家介绍,在汉代,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建筑物。在显宦富豪的宅第、宫室、衙署,在城门的两旁,都要立阙,它显示着王权的威严、门第的高贵。由于汉代人“视死如生”,所以墓室前也都修建门阙。阙就是门楼,立在大门的两边,像两座小楼阁,中间是人进出的通道。因为它的中间是空缺的,古人便称之为“阙”。古代的阙有木阙和石阙两种。研究表明,木阙今天巳荡然无存,而建造在宗庙祠堂、墓室神道两旁的石阙,历尽千年沧桑,却得以存留一小部分。

【解析】本题以下定义的方式检测压缩语段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形成定义的大框架“阙是……楼式建筑”,接着筛选要点组成能揭示其特征的定语。

参考答案:阙是古代修建在宅第、宫室、衙署、城门、祠庙、陵墓前的左右各一、中间通人的楼式建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2分)

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

毕淑敏

①被人邀请去看一棵树,一棵古老的树。大约有五千年的历史,已被唐朝的地震弯折了腰,半匍匐着,依然不倒,享受着人们尊敬的注视。

②我混在人群中直着脖子虔诚地仰望着古树顶端稀疏的绿叶,一边想,人和树相比是多么地渺小啊。人生出来,肯定是比一粒树种要大很多倍,但人没法长得如树般伟岸。在树小的时候,人是很容易就把树枝包括树干折断,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就结束了生命。就算是小树长成了大树,归宿也是被人伐了去,修成各种各样实用的物件。长得好的树,花纹美丽木质出众,也像美女一样,红颜薄命,被人劫掠的可能性更大,于是很多珍贵的树种濒临灭绝。在这一点上,树是不如人的。

③树比人活的长久,只要假以天年,人是绝对活不过一棵树的。树并不以此傲人,爷爷种下的树,照样以硕硕果实报答那人的孙子或是其它人的后代。

④通常情况下,树是绝对不伤人的。即便如前几天报上所载一些村民在树下避雨,遭了雷击致死,那元凶也不是树,而是闪电,树也是受害者。人却是绝对伤树的,地球上森林数量的锐减就是明证,人成了树的天敌。

⑤树比人坚忍。在人不能居住的地方,树却裸身生长着,不需要炉火或是空调的保护。树会帮助人的,在饥馑的时候,人可以扒树的皮来充饥。

⑥很多书籍记载过这棵古树,若是在树群里评选名人的话,这棵古树是一定名列前茅了。很多诗人词人咏颂过这棵古树,如果树把那些词句都当作叶子一般披挂起来,一定不堪重负。唐朝的地震不曾把它压倒,这些赞美会让它扑在地上

⑦树的寿命是如此的长久。在我们死后很多年,这棵古树还会枝叶繁茂地生长着。一想到这一点,无边的嫉妒就转成深深的自卑。作为一个人活不了那么久远,伤感让我低下头来,于是我就看到了一棵小草,一棵长在古树之旁的小草。只有细长的两三片叶子,纤细得如同婴儿的睫毛。树叶缝隙间的阳光打在草叶的几丝脉络上,再落到地上,阳光变得如绿纱一样飘浮了。

⑧这样一株柔弱的小草,在这样一棵神圣的树底下,一定该俯首称臣毕恭毕敬了吧?我竭力想从小草身上找出低眉顺眼的谦卑,最后以失望告终。这棵不知名的小草,毫无疑问是非常渺小的。就寿命计算,假设一岁一枯荣,老树很可能见过小草五千辈以前的祖先。就体量计算,老树抵得过千百万小草集合而成的大军。就价值来说,人们千里万里路地赶了来,只为瞻仰老树,我敢肯定没有一个人是为了探望小草。

⑨既然我作为一个人,都在古树面前自惭形秽了,小草你怎能不顶礼膜拜?我这样想着,就蹲下来看着小草。在这样一棵历史久远声名卓著的古树身边为邻,你岂不要羞愧死了?

⑩草昂然立着,我向它吐了一口气,它就被吹得蜷曲了身子,但我气息一尽,它就像弹簧般伸展了叶脉,快乐地抖动着。我再吹一口气,它还是在弯曲之后怡然挺立。我悲哀地发现,不停地吹下去,有我气绝倒地的一刻,小草却安然。

草是卑微的,但卑微并非指向羞惭。在庄严的大树身旁,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都可以毫不自惭形秽地生活着,何况我们万物灵长的人类!

14.与人相比,树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加以概括,分条陈述。(4分)

答:

15.简要阐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6分)

①唐朝的地震不曾把它压倒,这些赞美会让它扑在地上。

答:

②草是卑微的,但卑微并非指向羞惭。

答:

16.从“仰望”大树到“蹲下来看”小草,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轨迹?作者写自己的情感变化有什么作用?(6分)

答:

17.文章的题目是《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为什么开篇却写“被人邀请去看一棵树”,接着着力描写树的伟大和受人尊敬,这与“小草”有关系吗?试简析这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6分)

答:

14.树比人活的长久,但并不以此傲人;树绝对不伤人;树比人坚忍;树会帮助人。(每点1分)

15.①这句话运用了象征(托物言志、比喻)的手法(1分),表面上说的是树,实际上说的是人。人容易战胜各种不幸和灾难,但常常会被名利压垮(2分)。

②小草纤细、柔弱、寿命短、身形渺小,不受重视(1分),但依然能昂然立着、怡然挺立、安然生活。(2分)

16.虔诚、尊敬――嫉妒――自卑、伤感――自信、自强。(每点 1分)作用:形成一条线索,贯穿始终,使文章结构更紧凑,主题得到突出。(2分)

17.有关系(1分)。这是反衬的表现手法(1分):着力描写树的伟大,愈加反衬出小草的卑微,着力描写树受人尊敬,愈加反衬出小草被人忽略(2分);突出了“即便卑微如小草,都不自惭形秽,何况万物灵长的人类”这一主旨(2分)。

任选一题,补出下列名句名篇空缺部分。(5分)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寄蜉蝣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抱明月而长终; ,托遗响于悲风。(苏轼《赤壁赋》)

(2)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其志洁, ;其行廉, 。(《史记・屈原列传》)

,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孔雀东南飞》)

(一)侣鱼虾而友糜鹿  举匏樽以相属 渺沧海之一粟 挟飞仙以遨游 知不可乎骤得

(二)剑阁峥嵘而崔嵬。故其称物芳;故死而不容。女娲炼石补天处。生人作死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后面问题。(8分)

金陵驿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漂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伴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1)本诗借“啼鹃”的形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请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答:

(2)试从抒情方式上对本诗进行赏析。(4分)

答:

(1)诗人化用“望帝啼鹃”的典故,与“孤云”“芦花”“燕子”等意象结合,(1分)表达了即使死去也要飞回故乡的愿望,抒发了对故土故国的深切依恋。(2分)“带血归”表现了他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坚定不渝的民族气节。(1)(意思对即可得分)

(2)本诗用“孤云”和“啼鹃”象征自己漂泊无依的情状,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1分)同时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对“夕晖”“芦花”“燕子”等一组意象的描写,寄寓了诗人满腹的悲凉、凄怆。(2分)“城郭人民半已非”的句子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面对民不聊生的现状的悲慨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8.B 归属,投靠。 

9.D   

10.B(“五月”译为五个月,“疾斗”译为激烈交战)

11.(10分)(1)又以右丞相的身份跟随高帝进攻黥布,攻打敌人前沿阵地,夺取了两个阵地,使汉军能够攻破黥布的军队。

   (2)让他的儿子郦况欺骗吕禄,吕禄相信了郦况的话,因此和他一起出去游玩,太尉周勃才能够进入军营控制北军,于是就杀掉了吕氏家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技术跨越发展是指后进国家吸收世界先进技术,开展自主创新,跨越技术发展的某些阶段,直接应用、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形成优势产业,在技术和经济方面实现迅速追赶。

历史已经证明,技术跨越是后进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必由之路。第一次产业革命以来,世界技术和经济中心从英国转移到德国,再转移到北美,无不是依靠技术创新实现技术跨越的结果。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大量吸收西方先进技术,并实施反向工程,向国际市场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从而实现了针对欧美的技术和经济赶超。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在不少技术领域赶上或超过了美国,并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东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仿效日本技术创新模式,也迅速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化经济体。斯堪的纳维亚诸国是技术相对落后的发达国家,但是,他们采用了跨越策略,现在一举成为电信产业先进国,出现了爱立信、诺基亚等世界知名公司,这些国家的社会信息化水平也名列前茅。

近年来,技术跨越策略也受到一些国际机构的重视。世界银行在其1998一1999年发展报告《知识与发展》中说,在知识成为战略性资产之日,正是由于存在着巨大的技术差距,发展中国家遇到了迅速赶上发达国家的大好机遇。在电信领域,吉布提、马尔代夫、毛里求斯和卡塔尔等发展中国家直接采用新技术,它们跨越了金属导线和信号模拟阶段,实现了电信网络数字化。而先进工业化国家仍有半数电话网络使用高成本的落后技术。

我们对绿色革命记忆犹新。绿色革命首先发生在南亚,是发展中国家利用世界知识宝库实现农业技术跨越的一个范例。绿色革命发祥地印度很快成为粮食、棉花和其他经济作物的出口国。由于推广绿色革命,亚洲和南美的粮食产量从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增加了一倍以上。

事实上,目前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全面或者局部地运用了技术跨越策略。世界贸易组织前总干事鲁杰罗指出,因为发展中国家普遍运用跨越策略,世界经济力量正在从北向南和从西向东转移。英国和美国实现工业化所花的时间分别为150年和100年,而亚洲仅用了不到一代(三十年)的时间。约占世界人口30%的10个发展中国家,在从1980年到1995年的 15年内实现了人均收入倍增。世界银行预测,从现在到2020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可达5―6 %,这意味着,它们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将从1992年的16%提高到那时的30%。这些数字说明发展中国家将通过技术跨越达到经济增长的高速度。

5.下列对“技术跨越发展”有关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后进国家采用技术跨越发展策略,是追赶先进国家的必由之路。

B.后进国家吸收世界先进技术是实现技术跨越发展的唯一出路。

C.后进国家直接应用、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是实现技术跨越发展的根本。

D.后进国家吸收世界先进技术,可以跨越技术发展的某些阶段,形成优势产业。

6.下列对“发展中国家遇到了迅速赶上发达国家的大好机遇”这句话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在知识成为战略性资产之日,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世界知识宝库,实现技术跨越发展。

B.由于存在着巨大的技术差距,发展中国家有着技术跨越发展的巨大空间。

C.由于存在着巨大的技术差距,发展中国家可以直接采用新技术,实现技术跨越发展。

D.发展中国家大量吸收西方先进技术,可以向国际市场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电信领域,某些发展中国家实现技术跨越的结果,导致先进工业化国家仍有半数电话网络使用高成本的落后技术。

B.后进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巨大技术差距,是可以通过技术跨越发展来缩小或消灭的。

C.在某些领域,后进国家可以通过技术跨越发展,赶上甚至反超先进工业化国家。

D.技术跨越发展策略的实施,将会使世界技术和经济中心再次发生转移。

5.B( 从定义来看,后进国家吸收世界先进技术是实现技术跨越发展的前提之一)

6.D (“大量吸收西方先进技术,可以向国际市场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是后进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必由之路)

7.A(强加因果关系,原文中两者之间是对照关系)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工业文明是人类欲望的产物,同时又极大的扩__刺激人类的欲望。 B: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达3200万人,研发人员总数达105万人,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成为我国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的最大优势。 C:解放思想的目的,是提出认识事物的新理念,寻找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新方法,探索突破旧体制约束。 D:党的十六大以来,从统筹城乡发展出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进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新的发展阶段。

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A:起讫 惹是生非 各行其是  万变不离其踪 B:禀赋 逻缉推理 唉声叹气 克敌致胜 C:纰露 山清水秀 察言观色 陈词滥调 D:装潢 头昏脑涨 尺幅万里 株连九族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这样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种鸟,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他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的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它的歌唱是以生命为代价的歌唱,是世间最奇美的绝唱。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材料的主旨是赞美荆棘鸟以顽强的精神唱出最美的生命之歌。从鸟的传说方面可这样立意(1)超脱出自身的痛苦,生命之花才美丽;(2)有顽强的意志,才敢挑战生活中的荆棘;(3)生命需要勇敢和顽强。从材料中的议论部分可这样立意:(1)最美好的东西需要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2)以生命作为代价,开出美丽的生命之花。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