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随着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农民告别了自己的耕地,为了减轻城失地农民的负担,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B:建设新农村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少资金和人才,农民工返乡创业,能促使资金、技术、人才等流向农村,将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活力。 C:5月8日韩国父母节来临前夕进行的网站调查表明.52%的年轻网民每天与父母聊天除了“我回来了”“吃饭了”之外,他们似乎觉得好像再也没有什么向父母说的。 D: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所缺乏的,一是面对困难时的勇气不足,二是在复杂的形势下采取的策略不当。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个人有一张出色的由黑檀木制成的弓。他用这张弓射得又远又准,因此非常珍惜它。有一次,他仔细观察它时,说道:“你稍微有些笨重!外观毫不出色,真可惜!――不过这是可以补救的!”他思忖:“我去请最优秀的艺术家在弓上雕一些图画。”于是他请艺术家在弓上雕了一幅完整的行猎图。
“还有什么比一幅行猎图更适合这张弓的呢!”这个人充满了喜悦,“你正应配有这种装饰,我亲爱的弓!”一面说着,他就试了试。他拉紧了弓,弓却断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作文,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大多数中国人喜欢喜剧,不喜欢悲剧;认为大团圆是喜剧,非大团圆是悲剧。但也有作家写出了震撼人心的悲剧作品。你所学的高中课文,或你熟悉的中外文学作品,还有哪些是写悲剧(不团圆)的?请仿照例句,紧扣“不肯大团圆”,再写两个句子。(6分)
例句:关汉卿不肯大团圆,痛陈窦娥的冤情,控诉了封建吏治的__。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雪芹不肯大团圆,描写宝黛爱情悲剧,昭示了封建家庭的衰落。
鲁迅不肯大团圆,描写祥林嫂的惨死,昭示了国民精神的麻木(或封建礼教的吃人本性。)(句式上不要求严格一致,可宽泛一些,侧重内容上揭示悲剧的价值,每句3分,共6分)
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40字。(5分)
唐代初期,诗歌创作仍受南朝诗风的影响,题材较狭窄,追求华丽辞藻。待到被称为“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出现,才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从台阁走向关山和塞漠,显示出雄伟的气势和开阔的襟怀。他们无论写边塞,还是写行旅、送别,都有着这样的情思和风貌。在诗的体式上,这时完成了五七言律体的定型。律诗属于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古体分四、五、七言和杂言,平仄没有限制,也不求对偶。近体诗平仄和押韵有一定的体式,也要求对偶。律诗的定型,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影响深远,它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主要体式。
初唐“四杰”的诗歌创作摆脱了南朝诗风的影响,开阔了题材,完成律诗体式的定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22分)
拾叶者言
李国文
银杏树,在南方很多,到了太寒冷的北方,就比较罕见了。
这种树,又名公孙树,那意思是说它的生长期很慢,也很长,通常是爷爷种下的树,要到孙子那一辈,才能结果。结的果子,叫做白果,因其外壳薄白而名,果肉色绿而糯,微苦,颇有不同一般的滋味。旧时,在上海,冬天,夜晚,常可听到有小贩叫卖“糖炒热白果”者,于小可盈握的炭炉上,炒一捧白果,热烘烘的剥来,在寒风中,塞入嘴中也很有一点暖在心头之意。
不过,长到这把年纪,看到过许多地方的许多银杏树,但树上挂着果实的,至今,却尚无眼福一睹,实在是很遗憾的。所以,便把对于树的兴趣,关注到银杏树叶了。拾这种树的叶子,同人家集邮、集火花、集钱币一样,也是一件乐在其中的事情。在所有的树木中,独有银杏树叶算是独树一帜的,状似扇,形似贝,薄似纸,轻似羽,轻盈飘逸,洁净雅致,形成一种很特别的风格。
在北京的香山脚下,就在双清别墅附近,有那么几株古老银杏,近些年来,又在空旷地上,栽种了一些,都还十分孱弱,尚不成林。不过,一到秋天,当满山黄栌红了起来的时候,这些银杏树,也飒飒地飘落满地黄叶,用另一种鲜艳,点缀着山光水色,也是怪有情调的。色彩总是搭配起来,要好看些。站在山下,放眼看去,红中有黄,黄中有绿,于是,风景便格外好看了。
每年秋天,人们到香山去,无不志在红叶。但我,却总要拾几片银杏树叶,夹在书里,作书签用。而且,我到别处去,若见到银杏树叶,也有收集的兴趣,无非留在书册里,作一个小小的纪念。
这片银杏叶,从此在书中的某一页与某篇相伴,也多了一丝斯文。
有时候,翻开书,未读文章,先读叶片,因为很容易就翻到夹着叶片的那一页,它马上就突然出来。于是使你想起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在某地逗留的情景。
在大自然中,它算得上最微末的事物了,所以,它从来也不会扮演重要角色的。它在你的书页中,那种不想让你注意,也不想让你不注意的自然而然的样子,其实,也含有一份做人之道的平实在内的。若是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平凡与普通,也就多了一点自知之明,便省得许多力不从心的烦恼。当然,也就有了尊严。
叶是一回事,但无数的叶构成的树,则是另一回事。
我记得有一年,在山东泰安的岱庙里,见到两棵并肩立着的古银杏树,中间只隔着一条甬道,可谓形影不离数千年。两棵数高约几十米,树径也得两三人合抱,确是一副非凡模样。看到这两棵历经沧海桑田,阅遍人间变化的参天古树,同行的人,都膜拜之,仰视之,赞叹之,无不肃然起敬。有人说,泰山为五岳之首,那么泰山下的这两棵银杏树,也许是最古老的了。
银杏树给人的感觉,是疏朗端庄,是高标挺拔,但它的叶片,却是明洁俏丽,优雅可人。这也是伟岸的人,和寻常的人,各有其不一般的特色了。伟岸者有其抱负,寻常人有自己的志趣,这世界所以美丽,就是有各种不同的追求和目标。假如我们都能懂得大自然中,没有两张绝对相同的叶片,那么对于拾叶者的启示,莫过于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经营自己的天地了。
前不久,到广东韶关的南华寺,时值初冬,南方的季节要晚些,但那银杏树叶,也到枯黄坠落的日子。在香烟缭绕中,飘然而下,落地无声,随风而来,又随风而去,看着看着,也仿佛悟到了一点禅意。
这世界,这人类,也不就这样一季一季地生生不息吗?这无限之中,具体到每一个人,又是极有限的。因此,叶片不大,却总是应该记下它的一段时光。人也一样,不一定轰轰烈烈,但也会有自己一生中那碧绿碧绿的蓝天。去了,也就由它去了,但你留下了它呢,也就留住了。知识见闻的积累也好,生活中辛酸和悦的感受也好,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也好,都是应该珍惜,应该谨记的。
这样,你拾起一片一片叶子的同时,也就觉得活着是多么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了。
(选自《经典美文》2007年第7期)
19.文章第2段主要写什么?有什么作用?(4分)
20.作者在“拾叶”中都获得了哪些乐趣?请加以简要概括。(6分)
21.请结合有关文意,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请指出文章所运用的某一艺术手法,进行简要说明。(3分)
(2)文章既写了泰安岱庙的银杏,又写了韶关南华寺的银杏,这样写是否重复?请说明理由。(3分)
22.作者从“拾叶”中都产生了哪些人生感悟?请简要回答。(6分)
19.(4分)主要是对银杏树的果实有关情况进行介绍,(2分)作用是引出下文对“拾叶”的描写。(2分) 意思对即可给分。
20.(6分) (1)感受到银杏树叶有一种特别的风格;(2)感觉到风景更加好看;(3)留作纪念,帮助记忆,引发回忆。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21.(6分) (1)(3分)运用了象征(比喻)手法,(1分)比如用银杏树干象征伟岸的人,用银杏树叶象征寻常的人,既贴切又形象。(2分)(或运用了衬托手法,比如用香山红叶和银杏的黄叶,相互衬托,形象地说明了各种颜色相互搭配世界才美,风景才好;或运用了对比手法,比如将“别人” 与“我”到香山不同目的加以对比,用以突出作者“拾叶”的特有情趣) (2)(3分)不重复。(1分)两处描写的侧重点和用意都不相同:泰安岱庙的银杏重在写树,突出其庄严高洁;韶关南华寺的银杏,重在写叶,意在表现其平凡。(2分)
22.(6分)(1)意识到自己的平凡与普通,就会省得许多烦恼,也就有了尊严;(2)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经营自己的天地;(3)人不一定轰轰烈烈,但也会有自己一生中那碧绿碧绿的蓝天。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晚次鄂州① 卢 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 本诗是肃宗至德年间(756一758)诗人避乱南游期间晚泊鄂州时作。
(1)首联中“犹是”一词透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4分)
(2)尾联诗人抒发了什么情感?有什么作用?(4分)
(1)(4分)“犹是”意为“还是、仍旧有”,(1分)写出了诗人急不可待(2分)的归乡(1分)之情。(2)(4分) 抒发了感时伤乱的情怀,(2分)把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结合起来,使本诗具有更深广的社会意义。(2分)

12.D(A前一个“因”是连词,因为;后一个是介词,凭借。B前一个“乃”是连词,于是;后一个是副词,竟然。C前一个“于”是介词,对;后一个是介词,被。D两个“而”都表转折,“却”的意思)
13.D(A“每”应是“常常”,B“责垢”应是“责骂”,C“干”应是“求得”)
14.B(①说明崔衍不愿惹父亲生气,有孝心,②表明崔衍的孝心,③说明崔衍正直,敢于为民请命,④同情百姓疾苦,⑤谦虚待下,⑥清廉节俭。)
15.D(说明崔衍的勤俭使“府库盈溢”,惠及百姓,造福宣州)
16.(1)我管辖的地域多是山区,又处在邮递来往的交通要道,连续多年欠收,很多人流离失所。(5分)
(2)当时有权位的人对待属下都十分轻视傲慢,唯有崔衍对属下尊敬有加,他帐下的人,后来很多显赫闻达(地位高而有名望)。(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每小题2分,共6分)
传说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在泡澡时突然悟出可以用浮力原理,来解决耶罗王提出的鉴定新造金冠是否被掺假的棘手难题。美国科学家最近宣布,他们首次通过研究揭示出了大脑产生阿基米德式“顿悟”的独特机制。
在阿基米德喊出“我找到了”之后,科学史上不乏在电光火石的刹那悟出惊世发现的传奇。牛顿被树上掉下的苹果砸中脑袋而想出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即是另一经典例子。千百年来,“顿悟”作为人类解决科学和其他问题的一种独特方式,基本得到广泛认可。它具有一些与常规解题方法不同的特征。比如说“顿悟”前常有百思不得其解的阶段,灵感突如其来的时候,自己往往并没有意识到在想问题,事后也无法说清究竟是怎么得到答案的。
然而,大脑在“顿悟”过程中的工作机制是否与用常规办法解决题时不同,在科学上一直不甚清楚。一些科学家甚至认为,二者在认知机制上完全一样,差别主要在于人们的主观感受强烈程度上。美国西北大学和德雷克塞尔大学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以比较有说服力的证据表明,“顿悟”其实和大脑不同寻常的工作方式有关。
科学家们在4月号网络学术刊物《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上介绍,他们让18名研究对象玩一种字谜游戏,内容是找出一个单词,使它能与列出的其他3个不同英文单词搭配,分别重新组合成三个有意义的新词。每名研究对象在解题过程中都需要报告他们经历过的“顿悟”般时刻。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和脑电图技术对研究对象大脑活动和脑电波的监测显示,“顿悟”的出现与大脑右半球颞叶中的前上颞回区域有密切关系。当其中一些研究对象“顿悟”出答案时,这一区域活动明显增强,并在“顿悟”前0.3秒左右突然产生出高频脑电波,通过常规方式获得答案的研究对象则没有这些情况出现。
科学家们由此得出结论认为,“顿悟”的产生有赖于大脑神经中枢独特的活动机制,这一机制为大脑“顿悟”时的独特认知过程提供了支持。他们推断,前上颞回区域能促进大脑将看似不相关的信息进行集成,使人们在其中找到早先没有发现的联系,从而“顿悟”出答案。科学家们称,新研究首次表明,大脑独特的计算和神经中枢机制导致了灵感降临的那些“突破性时刻”。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莱尔德评论说,新结果是他所见到的有关“顿悟”最具原创性的研究之一。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则认为,新研究结果有助于消除笼罩在人类创造性思维过程之外的神秘色彩。
9. 下列对“阿基米德式‘顿悟’的独特机制”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顿悟”其实和大脑不同寻常的工作方式有关
B.“顿悟”的出现与大脑右半球颞叶中的前上颞回区域有密切关系。
C. 在“顿悟”前0.3秒左右人的整个大脑里突然产生出高频脑电波。
D. 前上颞回区域能促进大脑进行信息集成,使人们从中找到早先没有发现的联系。
10. 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阿基米德和牛顿在科学发现中的“顿悟”,为人类找到了一种解决科学和其他问题的独特方式。
B. 大脑在“顿悟”过程中的运行机制与常规研究时的思维方式没有任何联系。
C. 灵感突然降临的时刻,大脑右半球颞叶中的前上颞回区域比较活跃。
D. 科学家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和脑电图技术可以清晰地监测出大脑“顿悟”的过程和独特机制。
11.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顿悟”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发生的,但“顿悟”能力的高低与大脑信息集成的多少有着密切关系。
B. 用玩字谜游戏来捕捉“顿悟”的实验,本身就是科学家们在冥思苦想而不得时脑中突然闪现出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C. 大脑神经中枢独特的活动机制决定了每个健全的人都具有“顿悟”思维的能力,都具有解决问题的“突破性时刻”。
D. 本文新的研究成果帮助人们了解到“顿悟”的独特机制,从而可以帮助人们有效地提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9.C(“整个大脑”错误,应是“大脑右半球颞叶中的前上颞回区域”)
10.C(A项理解有误,“顿悟”不是二者主动找到的一种方式;B说法过于绝对,文中也无根据;D“清晰地监测……过程和独特机制”错)
11.A(B在文中缺乏依据;C说法太绝对;D了解到“顿悟”的独特机制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必然联系,可参考文章最后一段)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哲学的追问是指向神秘的,无论对世界还是对人生,哲学都欲追根究底,这就是所谓终极关怀。在这一点上, 。然而,哲学却不肯满足于不容置疑的信仰,而要求对问题作出理由充分的回答。在这一点上, 。灵魂的提问,而让头脑来解答,这是哲学本身所包含的矛盾和困难, 。正是这一点结合了两种对立因素的品格,使之成为比科学和zōng jiāo 更加伟大的东西。 ①哲学与zōng jiāo 相似②哲学与科学相似③哲学又和科学一样④哲学又和zōng jiāo 一样⑤哲学面对科学,敢思zōng jiāo 之不思;又立足zōng jiāo ,敢疑科学之不疑⑥哲学面对zōng jiāo ,敢思科学之不思;又立足科学,敢疑zōng jiāo 之不疑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⑥ D: ②④⑤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截至2006年7月28日,第5号台风“格美99”共造成安徽、福建、江西、湖南、广东等5省795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其中因灾死亡28人,失踪36人,紧急转移安置140万人。 B: 被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运营,这表明我国已经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成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的能力。 C: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地区之间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距为何难以逾越,这是值得区域领导们思考的问题。 D: 政协委员的发言里提到各级政府官员一年的公车私用费几乎和2006年的国防开支相近,这些浪费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公务员缺乏勤俭节约的意识而致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