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7~20题。
一片阳光
林徽因
①放了假,春初的日子松弛下来。将午未午时候的阳光,澄黄的一片,由窗根横浸到室内,晶莹地四处射。我有点发怔,习惯地在沉寂中惊讶我的周围。我望着太阳那湛明的体质,像要辨别它那交织、绚烂的色泽,追逐它那不 着痕迹的流动。看它洁净地映到书桌上时,我感到桌面上平铺着一种恬静,一种精神上的豪兴,情趣上的闲逸;即或所谓“窗明几净”,那里默守着神秘的期待,漾开诗的气氛。那种静,在静里似可听到那一处琮的泉流,和 着仿佛是断续的琴声,低诉着一个幽独者自误的音调。看到这同一片阳光射 到地上时,我感到地面上花影浮动,暗香吹拂左右,人随着晌午的光霭花气在变幻,那种动,柔谐婉转有如无声音乐,令人悠然轻快,不自觉地脱落伤 愁。至多,在舒扬理智的客观里使我偶一回头,看看过去幼年记忆步履所留 的残迹,有点儿惋惜时间;微微怪时间不能保存情绪,保存那一切情绪所曾流连的境界。
②倚在软椅上不但奢侈,也许更是一种过失,有闲的过失。但东坡的辩护:“懒者常似静,静岂懒者徒”,不是没有道理。如果此刻不倚榻上而“静”,则方才情绪所兜的小小圈子便无条件地失落了去!人家就不可惜它,自己却实在不能不感到这种亲密的损失的可哀。
③就说它是情绪上的小小旅行吧,不走并无不可,不过走走未始不是更好。归根说,我们活在这世上到底最珍惜一些什么?果真珍惜万物之灵的人的活动所产生的种种,所谓人类文化?这人类文化到底又靠一些什么?我们怀疑或许就是人身上那一撮精神同机体的感觉,生理心理所共起的情感,所激发出的一串行为,所聚敛的一点智慧,――那么一点点人之所以为人的表现。宇宙万物客观的本无所可珍惜,反映在人性上的山川草木禽兽才开始有了秀丽,有了气质,有了灵犀。反映在人性上的人自己更不用说。没有人的感觉, 人的情感,即便有自然,也就没有自然的美,质或神方面更无所谓人的智慧, 人的创造,人的一切生活艺术的表现!这样说来,谁该鄙弃自己感觉上的小小旅行?为壮壮自己胆子,我们更该相信惟其人类有这类情绪的驰骋,实际 的世间才赓续着产生我们精神所寄托的文物精萃。
1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我望着太阳那湛明的体质
答:
(2)实际的世间才赓续着产生我们精神所寄托的文物精萃
答:
18.作者在第二段引用苏轼的话,有什么用意?(4分)
答:
19.解释“谁该鄙弃自己感觉上的小小旅行”一句的含意。(3分)
答:
20.根据原文,简要概括如何地珍惜人的感觉才算合理?(6分)
答:
17.(1)这里指色泽、质地。(2分)
(2)动词,紧接、继续的意思。(2分)
18.①这句话的意思是,懒的人常常似乎很安静,然而喜静的人不都是懒的人,旨在使行文发生转折,对上文“倚在软椅上不但奢侈,也许更是一种过失,有闲的过失”这一看法予以否定;为下文谈珍惜情绪的驰骋作铺垫。(2分)②肯定只有“静”才有可能实现情绪上的小小旅行,对外界产生种种体验。(2分)
19.用反问的语气表达应当珍惜对情绪的驰骋,因为它是人类产生思想、艺术的源泉。(3分)
20.自己需完全明了感觉的驰骋虽占了自己生活的若干时间,却并不在空间里占任何一个小小位置;(2分)感觉含有各种或可捉摸的质素,只有自己才能探讨和具体地表现这个质素;(2分)好好地享受这种感觉。(2分)
按要求填空。(6分,每空1分)
(1)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 。
(李贺《李凭箜篌引》)
(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
(李商隐《锦瑟》)
(3)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 。
(王安石《桂枝香》)
(1)梦人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
(2)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3)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阅读下面这首词,根据提示,赏析下片。(5分)
踏沙行 春暮
寇准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屏山半掩馀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上片起首三句写暮春残景,描绘出衰残、迟暮的景致,为写女主人公的伤春情怀制造了气氛。接着由室外转向室内,由写景转到写人。房屋是华美的,此刻静无人声,但觉细雨蒙蒙;屏风掩住了室内景象,只见那尚未燃尽的沉香,余烟袅袅。这是以余香袅袅来衬托室内环境的静,含蓄地写出了女主人公对远人渺茫的期待。下片
前两句写女子落寞失望中,又一次回忆起昔日依依惜别时那私下的约言,然而对方一直音信杳然。“菱花”句,写女主人公懒于对镜梳妆,镜子积满灰尘。这三句连贯直下,把她为情所苦,但决不负情的心愫形象地表现出来。(3分)最后两句写女主人公心情极度难过,似乎魂都为之“销”,倚楼望远,所见唯长空暗淡、芳香连绵。而翘望着的那个人,却始终不见归来,强化了女子的思念之情,以写景收束全篇,余韵无穷。(2分)
10.B/雅:交往。
11.C/A项,均为连词,前者表顺接,译作“就,那么”,后者表转接,译作“然而”;B项,前者动词,译作“使用”,后者介词,译为“替”;C项,均为结构助词,译作“的”;D项,均为介词,前者译作“在”,后者译作“对”。
12.D/作者也并未对杨雄的为人予以批评。
13.(1)(如果)言辞达到了能够达意(的地步),那么文采就运用不尽了。
(2)可以因为它像赋就称它为雕虫小技吗?
(3)(我)因为议论文章而偶然谈到这些罢了。
14.不能删去。这是一封回信,开头作简要交代后,做了两点回复:一是就谢民师的文章,谈了自己的看法,并谈及为文之道;二是对谢民师求字作了答复,即最后一段所写内容。从书信这种文体的特点来考虑,这样写是允许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我国的一次能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主要是煤,而煤的直接燃烧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因而,煤的现代化利用――以煤的气化为龙头的多联产系统是应对我国能源问题严重挑战的战略方向。煤经气化后成为合成气(CO+H2),净化以后可用于生产化工原料、液体燃料(合成油、甲醇、二甲醚)和电力。这些生产过程的能量流、物质流、火用流(exergy)按最优原则耦合在一起,比分别生产相关产品在基本投资、单位产品成本,污染的排放(硫、汞、颗粒物)、环境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效益。这种多联产系统在化工产品、液体燃料和电力之间可以按市场需求或是发电的“峰―谷”差适当调节,有很好的灵活性。
多联产系统所生产的液体燃料,尤其是甲醇和二甲醚是绝好的煤基车用替代燃料,可以有份额的缓解我国石油的短缺。液体车用燃烧的短缺将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瓶颈,尤其是我国汽车工业和汽车保有量近年来迅速的增长。2005年我国生产汽车570万辆,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居世界第三。2005年比2004年汽车保有量增加20%。近年来车用燃料消费量增长很快,平均约为12%,2005年全国汽油消耗是4770万吨,柴油消耗是8513万吨。在我国石油储量、产量不多和车用液体燃料必须安全供应的形势下,煤基醇醚燃料的替代成为我国必然的战略方向。
用于替代汽油的甲醇有很高的辛烷值,在汽油机车应用可以提__缩比(从9到12,甚至14),从而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按热值,汽油和甲醇是2∶1,但由于效率提高,甲醇替代汽油可以做到1.6∶1。当然,燃用甲醇也有一系列问题,如金属腐蚀,橡皮元件溶胀,冷启动困难,非常规排放物(甲醛等)等,但是经过多年努力,这些问题都可得到适当的解决。甲醇低比例掺烧(10%)对原发动机只需作小量的改动,而高比例(85%)或是纯甲醇,则需重新设计发动机,对此,国内有关研究单位已设计并成功试运行纯甲醇汽车。用于替代柴油的二甲醚(DME)有很高的十六烷值,燃烧完全,排放满足欧Ⅲ,经优化它可满足欧Ⅳ标准。NOx排放比常规柴油机可降低50%以上,运行噪声低,无黑烟排放。但二甲醚在常温是气态,所以车的燃油系统必需加压,此外,二甲醚黏度只有柴油的三十分之一,且杨氏模量小,燃油喷射系统的零件的磨损以及喷射时间的严格控制都有新的问题需要解决。醇醚燃料的应用也是我国自主创新、形成自己特色的汽车工业的一个契机,因为在这方面国外由于某国情方面的原因,应用得不多,或是刚起步不久(如瑞典Volvo,日本三菱),这样,如果我们从国情出发,加强研究和实践,就可以有跨越式的前进,走出自己的道路来。
同时,甲醇还可以用来生产烯烃和丙烯,用煤化工去“替代”一部分传统的石油化工,以减少石油消耗。二甲醚是一种物理性制质与液化石油气(LPG)相近的化工产品,除了替代柴油外,是一种绝好的民用燃料,可以给城市和一些缺乏能源的地区提供清洁能源服务。
6.下列对文中“煤基醇醚燃料”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煤基醇醚燃料的原料为煤,它的生产需要经过烧的气化处理、合成气的净化、净化气的加工等工序。
B.煤基醇醚燃料包括合成油、甲醇、二甲醚等种类,这些燃料都可以替代汽油或柴油作为汽车的燃料。
C.在以煤的气化为龙头的多联产系统中,我们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确定煤基醇醚燃料在整个系统中的百分比。
D.煤基醇醚燃料的应用可以缓解汽车用油的短缺问题,减少石油消耗,而且能够促进汽车工业的发展。
7.依据原文,不属于“甲醇、二甲醚作为汽车的燃料”的优点的一项是
A.甲醇在汽油机车中应用,不仅有很高的辛烷值,而且可以提__缩比,从而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
B.甲醇可以与汽油掺烧,如果甲醇的比例低(10%),则无须对汽油机车的原发动机作大量的改动。
C.二甲醚有很高的十六烷值,燃料完全,尾气排放经优化后可满足区IV标准,Nox排放比常规柴油机低。
D.甲醇可以用来生产烯烃和丙烯,替代一部分传统的石油化工,二甲醚是一种清洁的民用燃料。
8.依据原文,下列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A.煤的现代化利用,可以减少生产煤产品的投资,减低生产成本,杜绝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保。
B.液体车用燃料之所以短缺,是因为我们汽车工业迅速发展,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而石油储备和产量不足。
C.汽车燃用甲醇,可导致金属腐蚀、橡皮元件溶胀等问题,但是经过科研人员的努力,这些问题都已得到解决。
D.与柴油相比,二甲醚黏度小,杨氏模量小,对燃油喷射系统的零件的磨损大,以及喷射时间短。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速度与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液体车用燃料的消费量的增长速度是完全一致的。
B.目前,我国已经设计并成功试运行纯甲醇汽车,这表明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和开发比较深入,已领先世界水平。
C.二甲醚在常温下是气态的,如果用二甲醚替代柴油作为机车的燃料,则需要改进现有柴油机车的发动机。
D.醇醚燃料在国外应用得不多,或是刚起步不久,其主要的原因是,有关国家的政府与企业对该研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6.B/合成油不属于煤基醇醚燃料,不能用作汽车燃料。
7.D/不属于“作为汽车的燃料”的优点。
8.B/A项,“杜绝污染物的排放”错误;C项,应当是“得到适当的解决”;D项,“喷射时间短”应当为“喷射时间不容易控制。”
9.C/A 项,“完全一致”不正确;B项,“已领先世界水平”于文无据;D项,应当是,有关国家车用燃料的短缺问题不很突出。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路透杜说,布朗3个月前接替托尼・布莱尔成为首相后,在治理洪水、反恐和遏制口蹄疫传播等方面博得选民好感,使工党的支持率一度领先保守党 11个百分点。 B:著名营销大师科特勒说,不管城市愿不愿意,商业化社会的进程必然将城市带入一个开放的市场平台之中。如果不想让这座城市落后,就必须像经营品牌一样经营它。 C:湖南的老百姓吃“放心肉”越来越有保障了,省商务厅新近出台《湖南省生猪屠宰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按该方案,12月底前,在农村乡镇,生猪进点屠宰率要达到95%。 D:几年前,下岗的老王和老李在机场附近开了一家面积不到100平方米的土菜馆,由于饭菜卫生,价格公道,许多旅行社将旅客带到这里来吃饭,生意十分红火。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昆明城中有位附庸风雅的商人,辗转请朱自清为自己作一篇寿序,好向亲友炫耀,报酬非常高,朱先生虽然贫困潦倒,却婉言谢绝了。 B:我记得,在午后的庇荫处,那些木匠挥动着双臂,翻动着时间。那技艺,总使我迷罔。每当我凝望着满是书籍的书架,总能闻到木料的芬芳。 C:小河充满了元气,自在地流淌,河水清澈而平缓,然而那池塘却泛不起半点涟漪,发出阵阵腐臭味,那是因为没有和河流的生命融通起来的缘故。 D:该公司承诺对造成腐蚀的汽车部件予以赔偿,被退回的货物堆成了小山,索赔的失络绎不绝,其中不乏浑水摸鱼者,但公司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
根据下面的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有一下令人深思的故事,说的是中国、日本、美国的孩子学画苹果。
中国的孩子画苹果,是由老师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标准的苹果,规定出先画左后画右,这边涂红,那边涂绿。
日本的孩子画苹果,由老师擎着一个苹果,孩子们观赏后作画。
美国的孩子作画,老师提来一筐苹果,任孩子们拿一个自己画。
将下面这条简讯改为“一句话消息”。(30个字内)(4分)
入夏以来,由于持续高温少雨,黑龙江全省旱情急剧发展,受灾面积不断扩大。7月30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抗旱工作紧急电视电话会议,号召全省上下要充分认识当前抗旱救灾工作的紧迫性和极端重要性,动员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及广大干部群众紧急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抗灾夺丰收。
进入6月份,特别是6月中旬以来,全省持续高温,降水异常偏少。6月下旬虽有几次较大阵性降雨过程,局部旱情得到缓解。但由于进入7月份以来持续高温,降水异常偏少,东部三江平原地区出现历史罕见的夏伏连旱,旱情快速发展,形势异常严峻,全省受旱面积急剧扩大,旱灾程度不断加重。旱情发展之快、伏旱面积之大均为历史罕见。
针对严峻的旱情,会议指出,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及广大干部群众要提高认识,紧急动员,立即将省委、省政府的抗旱精神传达贯彻到基层抗旱第一线;要克服靠天等雨的侥幸心理和畏难情绪,坚定抗灾夺丰收的信心。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要加大投入,采取一切有效措施组织抗旱;各级财政、金融及涉农部门要广泛筹集抗旱资金,确保抗旱资金投入。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要深入抗旱一线靠前指挥;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各地要组织干部大下基层,组织广大群众共同开展抗旱救灾,打一场抗旱夺丰收的人民战争。
答:
黑龙江抗旱工作紧急电视电话会议(2分)要求打赢抗旱攻坚战(2分)
补写出文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花径不曾缘客扫, 。
(2)名岂文章著, 。
(3)吴楚东南坼, 。
(4) ,会须一饮三百杯。
(5) ,天阴雨湿声啾啾。
(1)蓬门今始为君开(2)官应老病休(3)乾坤日夜浮(4)烹羊宰牛且为乐(5)新鬼烦冤旧鬼哭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