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30年前,一个年轻人离开故乡,开始创造自己的前途,他动身第一站,就是去拜访本族的族长,请求指点。老族长正在练字,他听说本族有位后辈即将踏上人生的路途,就写了3个字:不要怕。然后抬起头,望着年轻人说:“孩子,人生的秘诀只有6个字,今天先告诉你3个,供你前半生享用。”
30年后,这个从前的年轻人已经是人到中年,有了一些成就,也添了很多伤心事。归程漫漫,回到家乡,他又去拜访那位族长。他到了族长的家里,才知道老人家几年前已经去世。家人取出一个密封的信封对他说:“这是族长生前留给你的,他说有一天你一定会再回来。”还乡的游子这才想起来,30年前他在这里只听到人生的一半秘诀,拆开信封,里面赫然又是3个字:不要悔。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
手心 手 背 郭 萍
当母亲跪在大嫂的面前时,我胸中的热血一下子冲到了脑门,心里像针扎一样难受。
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母亲高兴了一阵子,然而昂贵的学费让母亲到处求爷爷、告奶奶,借遍了亲戚朋友,可还差三千元。母亲终于下了决心,向两个哥哥求助。两个哥哥和父亲一样老实木讷,不善言语,可因为两个嫂子,和母亲的关系很紧张。
我和母亲来到大哥家的时候,他们正在吃饭。大哥急忙收拾碗筷,大嫂对我们不理不睬,阴沉着脸,随手拿起了没有织好的毛衣,低头专注地织了起来。
好像是过了一个世纪,母亲才开了口,话里带着哭腔:“你小弟考上了大学,急用学费。你们……”大哥小心地看了一眼大嫂,悄悄地躲在了屋角,点燃了一支烟。大嫂暴跳如雷,突然放下手里的毛线,指着大哥的鼻子破口大骂:“你这个窝囊废,瞧瞧你挣的钱?自己家都养不起的,还想供人家读大学?凭什么你只读小学,他要读大学?”大哥一声也不敢吭,低着头抽烟,烟圈一圈圈地在大哥眼前荡漾,像是无奈的灵魂跳舞。
母亲站在屋地中央,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我看出她在努力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我的热血一下子冲到了头顶,愤怒地大声喊道:“算了,不用你们了,我不上什么大学!不上了!”我拉起母亲就往外走,可母亲挣脱了我,一下子跪在了大嫂的面前,泪流满面:“不要这样!求求你,帮帮你弟弟吧!都是一家人,手心手背啊!”
大哥一下子跳了起来,把烟丢在地上,伸手拉起了母亲,转身一把抓过大嫂,一记耳光在屋子回响,屋里乱成了一锅粥。
我还是用两个哥哥的钱上了学。到学校报到的那天,阴雨绵绵。夜晚,躺在宿舍里,听着外面雨敲打窗户的声音,我的眼前又浮现母亲给嫂子跪下的情景,耳边回响着嫂子的哭声和骂声。我悄悄地饮下泪水,对亲情产生了怀疑。
毕业后,凭着教授对我的偏爱和自己的努力,我很快地在商海里成功。
春节来临,我衣锦还乡。哥哥很热情,两个嫂子见了我脸上讪讪的。大嫂小心翼翼地观察我的脸色,陪着小心,用极温和的语调:“你有出息了,可别忘了家里人。”我什么也没有说,把眼睛扭到了一边,她灰溜溜地到厨房洗碗去了。大哥看了看大嫂,慢慢地劝我:“小弟,不要跟她计较,女人就是这样。”哥哥们请我到他们的家做客,我不想去。母亲劝我:“还是去吧,都是一家人。”在两个哥哥家桌子上,我见到了本地极为罕见的海鲜,那是我特地从大连买来孝敬母亲的。我的心里又被针刺了一下,食不下咽,我不敢相信母亲会忘记了那一跪。母亲见我从哥哥家里回来闷闷不乐,心里明白了几分,她小心地观察我的脸色,什么也没说。夜晚躺在东北的火炕上,母亲轻轻地为我掖了掖被子,慢慢地对我说:“孩呀,都是娘的心头肉,手心手背都是肉,咬哪儿都疼。”
我在被窝里泪流满面,是为自己的小心眼还是为母亲的大度,我不知道,母亲为大嫂跪下的那一幕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再回到家乡是为了大哥。严重的肾衰竭让他一步步走向坟墓。我和医生搜遍了互联网,可找不到能和大哥相匹配的肾。大哥躺在床上,呼吸渐渐微弱,大嫂只是哭泣。可怜大哥才四十出头!我至今还记得他拉起跪在地上母亲的那只手。我犹豫着,我想把我的肾换给大哥,
大哥患病才仅仅一个月,母亲的头发再也找不到一根黑的,体重瘦了十多斤。听说我要给大哥一个肾,她找到了医生,决定将她的肾换给大哥。我震惊了,母亲已经是五十出头的人,身体不好,如果把肾给大哥,那后果……
我坚决不同意,和母亲抢着把自己的肾换给大哥。母亲哭了:“手心手背,手心手背啊!
大嫂跪在母亲的面前,痛哭流涕。母亲拉起了她:“孩呀,一家人,都是娘的儿呀,手心手背!”
我悄悄地看了看自己的手心,轻轻地咬了一口,那份疼痛让我清醒,又转过手背,也轻轻地咬了一口,伴着疼痛我泪沾衣襟,我懂得了母亲心痛的滋味,也理解了当年母亲那一跪的意义。
唉,手心手背,圣洁的母爱!
17.结合上下文分析:“母亲终于下了决心,向两个哥哥求助”有什么含义?这样写与后文有什么关系?(4分)
18.文中“我”的“小心眼”有哪些具体表现?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5分)
具体表现:
用意:
19.简要分析文中前后母亲和大嫂“跪“在刻画人物和揭示主题上的作用。(4分)
母亲跪在大嫂面前:
大嫂跪在母亲面前:
20.本文的线索非常明晰,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就本文的线索作简要的赏析。(4分)
17.两个嫂子自私吝啬,而哥哥又和父亲一样木讷老实,家里的事作不了主,母亲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决定向两个哥哥求助的。(2分)暗示了借钱之难,并引出了下文母亲跪在大嫂面前求情的场面。(2分)
18.具体表现:衣锦还乡后对大嫂态度冷淡;不愿意去哥哥家里做客,见到自己用来孝敬母亲的海鲜出现在哥哥家的餐桌上后食不下咽。(4分)用意:反衬母亲的宽宏大度,表现母爱的纯洁无私。(2分)
19.母亲跪在大嫂面前:为了筹集“我”的学费,作为长辈的母亲跪在了儿媳的面前,充分表现了母亲对我爱得无私与厚重。(2分)
大嫂跪在母亲面前:是被母亲无私献肾的言行感动,表现大嫂在母亲伟大无私的母爱感召下人性的回归,从而突出了母爱的纯洁与力量。(2分)
20.线索赏析要点:以“手心手背”为线索,贯穿全文。为“我”筹集学费、劝我到哥哥家做客、和我争着给哥哥换肾、面对大嫂的感激,母亲都说了同样的话。从题目到结尾,母亲“手心手背”的话一直贯穿其中,使文章结构非常紧凑。同时,它又是文章要表现的主题,集中表现了母亲对独生子纯洁无私、公平伟大的母爱。(“同时”前后各2分)(如果答以“跪”为线索,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落 梅 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1)诗歌是如何紧扣“落”字来写梅花的?请以颔联和颈联为例作简要分析。(2分)
答:
(2)这首咏梅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怀?(3分)
答:
(1)用动词“飘”“坠”“点”“粘”等,逼真地写出了梅花飘然而落的动态;(1分)用飘落数量的多(“多莫数”)和落得很惨(“乱点莓苔”“迁客过岭”“骚人赴湘”)来写落梅飘零的遭遇之惨。(1分)
(2)诗歌主要采用借物咏怀的手法,写梅又似写人,(1分)传达“落梅”的悲惨境遇,表达了对梅高沽品格的赞美,(1分)流露诗人的自我情感,寄寓了自己仕途不遇的感慨和对嫉贤妒能者的憎恶,对压制人才的悲愤。(1分)
10 | 11 | 12 |
C | A | C |
13.答:正反对比论证。第二段以齐桓公、楚庄王审察传言的两个正例与吴王、智伯不察传言的两个反例形成对比,从而证明对于传言一定要审察的观点(或答举例论证,用寓言故事说理。)
14.(1)这是愚蠢的人犯大错误的原因啊。
(2)(舜)就让重黎把夔从民间选拔出来推荐给朝廷。
(3)遵循着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用这种方法来审察自己所听到的传闻,就可以得到真实的情况了。
地球与生命科学交叉形成新高度
近十几年“全球变化”和“大洋钻探”研究中最大进展之一,在于地圈与生物圈相互关系认识的突破,结果是将地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提高到一个空间的新高度。
地学与生命科学的结合,并不是新命题。地质学创立伊始,就与生物学结下不解之缘:地质年代便是以生命演化为序的。但传统的生物地层学是建立在化石形态的肉眼鉴定基础之上,难免其片断性和表面性。世纪之交,地球科学向地球深处和地球以外发展,生命科学向愈益深入的微观世界进军,正是在这里产生了两者交叉的新层次:地下深处微生物的发现,在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地球化学的层面上,开拓了全新的研究领域。
七十年代末“Alvin”号深潜器在东太平洋发现深海热液活动和热液生物群,说明地球上不仅有我们所习惯的“有光食物链”,还存在着“__食物链”。前者依靠外源能量即太阳能,在常温和有光的环境下,通过光合作用生产有机质;后者依靠地球内源能量即地热支持,在深海__和高温的环境下,通过化合作用(chemosynthesis)生产有机质。甚至数千米深海海底下面数百米的深处,还有微生物在地层的极端条件下生存,这种“深部生物圈”虽然都由微小的原核生物组成,却有极大的数量。
“深部生物圈”的发现,大大拓宽了“生物圈”的分布范围,直到极地冰盖、火山热泉和洋底地层,几乎无所不在。生物的分类,也扩展到古菌、细菌与真核生物三大类。地球历史的85%只有前两类组成的原核生物,它们从还原到氧化环境都有分布,在地球系统的时空坐标中占据一大片,而我们熟悉的动植物只是真核生物中的一部分。
从金属矿到水合物,从火山口到岩溶洞,无处不有微生物的活动,许多原来以为“无机”的地质过程,其实都是生命活动的结果。传统地质学里生物的“主角”是大化石,其实改造地球的首先是原核生物,它们的生态过程影响着化学元素周期表里几乎所有的元素,默默无声地“耕耘”了四十亿年,直到今天才有可能得到重新评价。生命演化史的研究很像社会历史,引人瞩目的恐龙、鳞木固然重要,但真的要揭示机理,还非要深入到原核生物不可。全面看来,地球生态系统的根本基础在于原核生物,它们才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熟悉的大型生物其实是生态系的顶层,相当于社会史里的“帝王将相”。寻找地球和生命系统演变的规律,必须深入“基层”,深入到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的水平,才能理解地球系统的运作。
(节选自《新华文摘》2007年第4期)
6.对“地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及其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立在用肉眼鉴定的化石形态基础上的生物地层学,已经显示出地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
B.地学向地球深处和地球以外发展,生命科学向愈益深入的微观世界进军,于是产生了地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
C.对极端条件下生存的原核生物进行研究,标志着地学与生命科学交叉的研究领域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
D.要理解地球系统的运作,就要由对大化石的研究转为对地下深入微生物的研究,深入到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的水平。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将地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近十几年“全球变化”和“大洋钻探”研究中的最大进展。
B.“深部生物圈”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以前以为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的极端条件下的地层,如极地冰盖、火山热泉和海洋底层,分布的生物主要是真核生物。
C.直到今天人们才有可能重新评价原核生物在改造地球过程中的巨大作用。
D.地球生态系统的根本基础在于原核生物,所以人们的研究只要深入到原核生物,就可以探寻出地球地质过程的机理。
8.根据第三段和第四段的内容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几千米深的大海,其海底下面几百米深处还有大量原核生物。
B.地层极端条件下的微生物,依靠化合作用而生存。
C.到目前为止的生物的历史,主要是原核生物如古菌、细菌的历史。
D.深部生物圈的生物指的是深海海底、极地冰山、火山热泉这样的极端条件下的生物。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十几年以前,人们由于还没有在“全球变化”和“大洋钻探”中获得进展,因此对地学和生命科学的研究是相互孤立的,人们关于地质年代的判断,难免有片断性和表面性。
B.海洋深部存在着“__食物链”,依靠地热支持,通过化合作用生产有机质,可见原核生物的存活并不需要太阳。
C.极地冰盖、火山热泉和海洋底层这些极端条件下,可能有真核生物存在。
D.许多原来认为“无机”的过程,其实都是生命活动的结果,原核生物影响着化学元素周期表里几乎所有的元素,可见没有原核生物这些生命体,也就没有铜、铁、钙等元素。
6.B(“于是产生地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错,“地学与生命科学的结合,并不是新命题。地质学创立伊始,就与生物学结下了不解之缘”说明早已结合交叉;“产生了地学与生命科学交叉的新层次”说明进入了新的阶段)
7.C(C表达的意思是符合文意的;A“最大进展”应为“最大进展之一”;B“分布的生物主要是真核生物”错。原文第三段说“这种‘深部生物圈’虽然主要由微小的原核生物组成”;D“只要……就”是充分条件,不合原意;应该是必要条件“只有……才”)
8.D(深部生物圈不包括极地冰山、火山热泉等)
9.C(A前后没有因要关系,且以前的研究也不是相互孤立的;B深海原核生物只是原核生物的一部分,因此只能说有些原核生物的存活不需要太阳;D“可见没有原核生物这些生命体,也就没有铜、铁、钙等元素”错。原核生物影响化学元素,而不决定化学元素的有无)
给下列这则消息拟一个新闻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昨天,北京大学进行了自主招生考试。有考生告诉记者:“题目活,题型新。比如语文第一题用拼音默写宋词,挺新鲜的,从没这么考过。还有对对联,给‘九天揽月华夏英豪驰宇宙’对出下联,挺有意思的。”除笔试外,考生还须参加北大教授组成的专家组面试,在15分钟时间内自我陈述并抽签答问,以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
A:北大自主招生出新招 B:高考招生出现新亮点 C:北大招生考试 题目活题型新 D:北大教授组成招生面试团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组是
A:布莱尔在清华大学座谈时说,未来几十年,10 多亿人口的中国将面临更多的发展。 B:近日在互联网上,全球华人大签名反对日本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此举也遭到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 C:__表们期盼卫生部尽快制定措施,尽量减少药品流通环节和药品价格,让老百姓能“看得起病”。 D:心理健康思想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战国时的《内经》一书中,就有心理因素在人体疾病的发生、诊断和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记载。
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悬梁刺骨 毕竟 坐落 金碧辉煌 B:含饴弄孙 圆满 邦交 心驰神往 C:河道堙塞 贯性 叩门 绿草如荫 D:察言观色 预照 煤炭 手屈一指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演说家高举100元人民币对会议室里的入问:“谁要这100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他又把钞票扔到地上,并用脚碾它,而后拾起钞票,问:“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请根据上述材料,以“人生的价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白颊长臂猿
白颊长臂猿的体长为45―62厘米,体重5―7千克。体毛长而粗糙,雄兽以黑色为主,混有不明显的银色,只是面颊的两旁从嘴角至耳朵的上方各有一块白色或黄色的毛,故由此得名。
白颊长臂猿几乎常年都在树上生活。两条灵活的长臂和钩形的长手,使它们穿林越树如履平地,无论觅食、玩耍、休息、求偶、生殖、哺育幼仔等全部在树上进行。行动的时候,能用单臂把自己的身子悬挂在树枝上,双腿蜷曲,来回摇摆,像荡秋千一样荡越前进,一次腾空移动的距离就有3米远,每次可以连续荡越8―9米。雌白颊长臂猿还让刚出生不久的幼仔把手脚抱在自己的胸前,带着它一起在森林的上空飞速行进。它们的动作灵活、自然、轻松、优美,如同飞鸟一般,有时在半空中还能做出“鹞子翻身”、“苏秦背剑”、“蜻蜒点水”等高难动作,使人感到惊心动魄,称之为高空“杂技演员”。我国古代传说有一种叫做“通臂猿”的动物,神通广大,来去如飞,两臂相通,具有自由伸缩的能力,能够把一侧的臂缩短,而使另一侧的臂变长,武术家还以此为据,创造了一套“通臂拳”的拳法。这种传说的来历,可能就是由被神化了的长臂猿而想象出来的。不过,当它们偶尔到地上行走时,就显得非常笨拙、滑稽可笑了。夜里睡觉也很有意思,总是坐在一根又细又长的树枝的末端,差不多刚刚能够承受它的体重,给人一种随时都会跌下来的感觉。其实,这种奇特的睡觉方式对于它来说才是最安全的。因为如果有天敌入侵,只要树枝轻轻晃动,睡在上面的白颓长臂猿马上就会发觉,立即就会轻舒猿臂,扬长而去。
白颊长臂猿喜欢吃各种植物的果实、树叶、嫩枝、花朵,以及昆虫、乌卵等,但植物性食物占其食量90%以上。它们过着“一夫一妻”及其子女在一起的家庭式群居生活,常在树林的一L.层活动,有领域性,每群所占领地的面积大约为5平方千米,觅食、睡觉、活动的地点都较为固定,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也较为温和,很少争斗。雌兽通常每两年生育一次。
白颊长臂猿的喉部长有喉囊,又叫音囊,喊叫的时候,喉囊可以胀得很大,使喊声变得
极其嘹亮。它是哺乳动物中的“歌唱家”,特别喜欢鸣叫,形式有雄兽的“独唱”、雄兽和雌
兽的“二重唱”和雄兽及其家庭成员的“大合唱”等等。特别是气势磅礴的“大合唱”,一般是成年雄兽首先发出引唱,然后成年雌兽伴以带有颤音的共鸣,以及群体中的亚成体单调
的应和,“呜喂,呜喂,呜喂,哈哈哈”,音调由低到高,清晰而高亢,震动山谷,几千米之外都能听到。每天至少鸣唱1―2次,有时多达3―4次,一般与天气变化有关,主要是在清晨和傍晚,每次鸣唱持续的时间短的只有2―3分钟,长则在20分钟左右。它们的这种习性,既是群体内互相联系,表达情感的信号,也是对外显示存在,防止入侵的手段。遗憾的是,它们高昂悦耳的歌声也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因为偷猎者正是根据歌声寻找到它们的。
白颊长臂猿的分布范围极为狭窄,仅限于云南南部的勐腊、江城、绿春和建水等几个县境内,在国外还见于越南、老挝、泰国等地。白颊长臂猿上世纪60年代初期在云南勐腊县尚有一定数量,甚至在县城中每天清晨都能听到它们的叫声,总数约有500―600只。从70年代起就已经逐渐绝迹,目前仅剩70只左右,即使在森林中,也很难听到白颊长臂猿的叫声了。
(《百科知识》2008年第1期,作者:李湘涛)
6.下列对文中“歌唱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颊长臂猿特别喜欢鸣叫,而且形式多样:有雄兽的“独唱”、雄兽和雌兽的“二重唱”和雄兽及其家庭成员的“大合唱”等。
B.白颊长臂猿气势磅礴的“大合唱”,常由成年雄兽领唱,然后成年雌兽伴以带有颤音的共鸣,以及群体中亚成体单调的应和。
C.白颊长臂猿这种鸣叫的习性,既是群体内部互相联系、表达情感的信号,也是对外显
示它们存在,防止敌人入侵的特殊手段。
D.白颊长臂猿合唱的音调由低到高,清晰而高亢,震动山谷,几千米之外都能听到;但
没有想到这往往给它们带来了灭顶之灾。
7.对“白颊长臂猿几乎常年都在树上生活”一句理解最合理的一项是
A.白颊长臂猿有两条灵活的长臂和钩形的长手,凭借着它们穿林越树如履平地,无论跳跃觅食、玩耍、休息、求偶、生殖、哺育幼仔等几乎都在树上进行。
B.白颊长臂猿行动的时候,能用单臂把自己悬挂在树枝上,像荡秋千一样在空中荡越向前;雌猿有时还能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幼仔一起在森林的上空飞速行进。
C.我国古代传说“通臂猿”神通广大,来去如飞,两臂相通,具有自由伸缩能力,能使一臂缩短另一臂变长,武术家以此为据,创造了一套“通臂拳”拳。
D.白颊长臂猿动作灵活、优美,有时在半空中还能做很多高难动作,如同飞鸟一般,使
人惊心动魄,甚至睡觉都在树枝的末端,被称之为高空的“杂技演员”。
8.下列对原文信息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颊长臂猿体毛长而粗糙,雄兽以黑色为主,混有不明显的银色,只是面颊的两旁从
嘴角至耳朵的上方各有一块白色或黄色的毛,故由此得名。
B.白颊长臂猿喉部长有喉囊,可以胀得很大,这使喊声变得极其嘹亮;其鸣唱一般发生
在清晨以及傍晚.每次鸣唱持续时间的长短则视情况而定。
C.白颊长臂猿过着“一夫一妻”及其子女在一起的家庭式群居生活,觅食、睡觉、活动地点都较为固定,群体之间的关系也较为温和,很少争斗。
D.白颊长臂猿现在的分布范围极为狭窄,仅限于中国西南部的勐腊、江城、绿春和建水等几个县境内;其他还见于越南、老挝、泰国等几个国家。
9.根据原文,下列分析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根据被神化了的长臂猿想象出一种叫“通臂猿”的动物,它神通广大,来去如飞,两臂相通,《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也许跟这有着某种关联。
B.偷猎者正是根据白颊长臂猿的歌声找到并偷猎它们,如果希望白颊长臂猿不被灭绝,那么逐渐改变白颊长臂猿这种因天气变化而鸣唱的习性就有必要。
C.白颊长臂猿喜欢吃植物的果实、树叶、花朵,以及昆虫、鸟卵等,但植物性食物占其食量90%以上,要保护白颊长臂猿,保护森林就应该放在首位。
D.从白颊长臂猿甘愿冒着跌下的危险,选择又细又长,差不多刚能承受它体重的树枝末端来睡觉这一事实来看,白颊长臂猿也许有着不一般的思维能力。
6.B 7.A 8.C 9.D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