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

好一 朵 木 槿 花

宗璞

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簪花挟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了,红的黄的花,耸立在阔大的绿叶上,一点不在乎秋的肃杀。以前我有“美人蕉不美”的说法,现在很想收回。接下来该是紫薇和木槿。在我家这以草为主的小园中,它们是外来户。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紫薇似娇气些,始终未见开花。木槿则已两度花发了。

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__”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它却得全性命,陪伴着显赫一时的文冠果,免得那钦定植物太孤单。据说原因是它的花可食用,大概总比草根树皮好些吧。学生浴室边的路上,两行树挺立着,花开有紫、红、白等色,我从未仔细看过。

近两年木槿在这小园中两度花发,不同凡响。

前年秋至,我家刚从死别的悲痛缓过气来不久,又面临了少年人的生之困惑。我们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陷入极端的惶恐中。我在坐立不安时,只好到草园踱步。那时园中荒草没膝,除我们的基本队伍亲爱的玉簪花之外,只有两树忍冬,结了小红果子,玛瑙扣子似的,一簇簇挂着。我没有指望还能看见别的什么颜色。

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我忙拔开草丛走过去,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

这是木槿。木槿开花了,而且是紫色的。

木槿花的三种颜色,以紫色最好。那红色极不正,好像颜料没有调好;白色的花,有老伙伴玉簪已经够了。最愿见到的是紫色的,好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藤萝相呼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

惊喜之余,我小心地除去它周围的杂草,作出一个浅坑,浇上水。水很快渗下去了。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花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

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园旁小兴土木,盖一座大有用途的小楼。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里,像是零乱地长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我已习惯了这类景象,知道毁去了以后,总会有新的开始,尽管等的时间会很长。

没想到秋来时,一次走在这崎岖的“山”路上,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

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我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折,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得环境的艰难,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

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

紫色的流光抛散开来,笼罩了凌乱的工地。那朵花随风摇曳,倚着明亮的紫霞,微笑地俯看着我。

今年果然又有一个新的开始,小园经过整治后,不再以草为主,所以有了对美人蕉的新认识。那株木槿高了许多,枝繁叶茂,但是重阳已届,仍不见花。

我常在它身旁徘徊,期待着震撼了我的那朵花。

即使再有花开,也不是去年的那一朵了,也许需要纪念碑,纪念那逝去了的,昔日的悲壮!

17、请分析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妙处。(6分)

(1)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然地生长起来。

(2)一阵风过,草面出绿色的波浪。

18、文章描写木槿花,在第一自然段描写玉簪花、美人蕉、紫薇,有什么用意?(4分)

19、“近两年木槿在这小园中两度花发,不同凡响。” “不同凡响”具体体现在那些方面?(4分)

20、“那株木槿高了许多,枝繁叶茂,但是重阳已届,仍不见花。”解释这句话的含意?(3分)

21、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

(1)间析《好一朵木槿花》语言的特色

(2)赏析《好一朵木槿花》谋篇布局的技巧

17、(1)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紫薇和木槿落户小园中非有意为之,表现了木槿顽强的生命力,而且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2)作者采用比喻的手法,用一“漾”字,形象而贴切地描绘出草面的动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效果。

18、作者由玉簪花下笔,继之写美人蕉,然后带出主角――木槿花,能达到起笔自然,不显突兀的效果。(2分)以紫薇的娇气反衬木槿的不畏艰难和美丽。(2分)

19、前年秋天,在荒草没膝的园中,一朵紫花缀在绿枝上,使极端惶恐的“我”改变了心境。让“我”对生活充满了希望。(2分)去年,,一朵紫花从重压下挣扎出来,震撼了“我”的心灵,令人产生悲壮之感。

20、因为环境转好,木槿花不再具有那种顽强不屈的精神,(2分)表达了作者对木槿花的期待和期待未果的失望。(1分)

21、提示:略

古诗文默写。(每题1分,共6分)

(1)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

(杜牧《阿房宫赋》)

(2)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便胜却人间无数。

(秦观《 鹊桥仙》)

(3)联想是诗人常用的手法,《 琵琶行》 中由琴声联想到珠玉声的诗句是:
”。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2)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

(3)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改善市容,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城管部门将组织开展早、夜市的规范和整治,对擅自占用城市人行道、非机动车辆道、绿化带等公共场所经营的,将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B:政府和社会应该努力营造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继续完善政策法规,以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意愿,为科技人才进行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持,搭建良好的创新平台。 C:有的专家认为,当前大多数年轻人对于京剧没有兴趣,最主要的原因是传统的旧剧虽然技艺上精湛,但缺少文学的内容,文学品味不高,缺乏当代意识,令京剧失落。 D:我国至今还没有一部专门规定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仅仅出现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某些条款或细则中,而且可操作性不强,内容模糊,执法主体不明。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与她相处数月以后,大家渐渐了解了她,她虽说口无遮拦,但实话实说,心底光风霁月,也没有人真的跟她生气。 B:炫富广告在城市触目可见,这些广告从某种意义上有意地放大了社会分化带来的人群差异,与构建和谐社会格格不入 C:尽管太阳队与马刺队的比赛充斥着浓烈的火药味,霍里故意掀翻什,但什在赛后坦言,并不会对霍里的恶劣侵犯动作忧心忡忡 D:在日本,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寻求保持活力和机灵的方法,老年人电子游戏应运而生,这种游戏有助于减少老年人痴呆症的发病率。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睡一会罢,――便好了。”小栓依他母亲的话,咳着睡了。华大妈侯他平静下来,才轻轻的给他盖上了满副补丁的夹被。 B: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退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有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 C:真不知道一个堂堂fó jiāo 胜地,怎么会让一个道士来看管。中国的文官都到哪里去了,他们滔滔的奏折怎么从不提一句敦煌的事由? D: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30年前,一个年轻人离开故乡,开始创造自己的前途,他动身第一站,就是去拜访本族的族长,请求指点。老族长正在练字,他听说本族有位后辈即将踏上人生的路途,就写了3个字:不要怕。然后抬起头,望着年轻人说:“孩子,人生的秘诀只有6个字,今天先告诉你3个,供你前半生享用。”

30年后,这个从前的年轻人已经是人到中年,有了一些成就,也添了很多伤心事。归程漫漫,回到家乡,他又去拜访那位族长。他到了族长的家里,才知道老人家几年前已经去世。家人取出一个密封的信封对他说:“这是族长生前留给你的,他说有一天你一定会再回来。”还乡的游子这才想起来,30年前他在这里只听到人生的一半秘诀,拆开信封,里面赫然又是3个字:不要悔。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

手心 手 背 郭 萍

当母亲跪在大嫂的面前时,我胸中的热血一下子冲到了脑门,心里像针扎一样难受。

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母亲高兴了一阵子,然而昂贵的学费让母亲到处求爷爷、告奶奶,借遍了亲戚朋友,可还差三千元。母亲终于下了决心,向两个哥哥求助。两个哥哥和父亲一样老实木讷,不善言语,可因为两个嫂子,和母亲的关系很紧张。

我和母亲来到大哥家的时候,他们正在吃饭。大哥急忙收拾碗筷,大嫂对我们不理不睬,阴沉着脸,随手拿起了没有织好的毛衣,低头专注地织了起来。  

好像是过了一个世纪,母亲才开了口,话里带着哭腔:“你小弟考上了大学,急用学费。你们……”大哥小心地看了一眼大嫂,悄悄地躲在了屋角,点燃了一支烟。大嫂暴跳如雷,突然放下手里的毛线,指着大哥的鼻子破口大骂:“你这个窝囊废,瞧瞧你挣的钱?自己家都养不起的,还想供人家读大学?凭什么你只读小学,他要读大学?”大哥一声也不敢吭,低着头抽烟,烟圈一圈圈地在大哥眼前荡漾,像是无奈的灵魂跳舞。  

母亲站在屋地中央,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我看出她在努力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我的热血一下子冲到了头顶,愤怒地大声喊道:“算了,不用你们了,我不上什么大学!不上了!”我拉起母亲就往外走,可母亲挣脱了我,一下子跪在了大嫂的面前,泪流满面:“不要这样!求求你,帮帮你弟弟吧!都是一家人,手心手背啊!”

大哥一下子跳了起来,把烟丢在地上,伸手拉起了母亲,转身一把抓过大嫂,一记耳光在屋子回响,屋里乱成了一锅粥。  

我还是用两个哥哥的钱上了学。到学校报到的那天,阴雨绵绵。夜晚,躺在宿舍里,听着外面雨敲打窗户的声音,我的眼前又浮现母亲给嫂子跪下的情景,耳边回响着嫂子的哭声和骂声。我悄悄地饮下泪水,对亲情产生了怀疑。  

毕业后,凭着教授对我的偏爱和自己的努力,我很快地在商海里成功。

春节来临,我衣锦还乡。哥哥很热情,两个嫂子见了我脸上讪讪的。大嫂小心翼翼地观察我的脸色,陪着小心,用极温和的语调:“你有出息了,可别忘了家里人。”我什么也没有说,把眼睛扭到了一边,她灰溜溜地到厨房洗碗去了。大哥看了看大嫂,慢慢地劝我:“小弟,不要跟她计较,女人就是这样。”哥哥们请我到他们的家做客,我不想去。母亲劝我:“还是去吧,都是一家人。”在两个哥哥家桌子上,我见到了本地极为罕见的海鲜,那是我特地从大连买来孝敬母亲的。我的心里又被针刺了一下,食不下咽,我不敢相信母亲会忘记了那一跪。母亲见我从哥哥家里回来闷闷不乐,心里明白了几分,她小心地观察我的脸色,什么也没说。夜晚躺在东北的火炕上,母亲轻轻地为我掖了掖被子,慢慢地对我说:“孩呀,都是娘的心头肉,手心手背都是肉,咬哪儿都疼。”

我在被窝里泪流满面,是为自己的小心眼还是为母亲的大度,我不知道,母亲为大嫂跪下的那一幕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再回到家乡是为了大哥。严重的肾衰竭让他一步步走向坟墓。我和医生搜遍了互联网,可找不到能和大哥相匹配的肾。大哥躺在床上,呼吸渐渐微弱,大嫂只是哭泣。可怜大哥才四十出头!我至今还记得他拉起跪在地上母亲的那只手。我犹豫着,我想把我的肾换给大哥,

大哥患病才仅仅一个月,母亲的头发再也找不到一根黑的,体重瘦了十多斤。听说我要给大哥一个肾,她找到了医生,决定将她的肾换给大哥。我震惊了,母亲已经是五十出头的人,身体不好,如果把肾给大哥,那后果……

我坚决不同意,和母亲抢着把自己的肾换给大哥。母亲哭了:“手心手背,手心手背啊!

大嫂跪在母亲的面前,痛哭流涕。母亲拉起了她:“孩呀,一家人,都是娘的儿呀,手心手背!”

我悄悄地看了看自己的手心,轻轻地咬了一口,那份疼痛让我清醒,又转过手背,也轻轻地咬了一口,伴着疼痛我泪沾衣襟,我懂得了母亲心痛的滋味,也理解了当年母亲那一跪的意义。  

唉,手心手背,圣洁的母爱!

17.结合上下文分析:“母亲终于下了决心,向两个哥哥求助”有什么含义?这样写与后文有什么关系?(4分)

18.文中“我”的“小心眼”有哪些具体表现?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5分)

具体表现:

用意:

19.简要分析文中前后母亲和大嫂“跪“在刻画人物和揭示主题上的作用。(4分)

母亲跪在大嫂面前:

大嫂跪在母亲面前:

20.本文的线索非常明晰,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就本文的线索作简要的赏析。(4分)

17.两个嫂子自私吝啬,而哥哥又和父亲一样木讷老实,家里的事作不了主,母亲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决定向两个哥哥求助的。(2分)暗示了借钱之难,并引出了下文母亲跪在大嫂面前求情的场面。(2分)

18.具体表现:衣锦还乡后对大嫂态度冷淡;不愿意去哥哥家里做客,见到自己用来孝敬母亲的海鲜出现在哥哥家的餐桌上后食不下咽。(4分)用意:反衬母亲的宽宏大度,表现母爱的纯洁无私。(2分)

19.母亲跪在大嫂面前:为了筹集“我”的学费,作为长辈的母亲跪在了儿媳的面前,充分表现了母亲对我爱得无私与厚重。(2分)

   大嫂跪在母亲面前:是被母亲无私献肾的言行感动,表现大嫂在母亲伟大无私的母爱感召下人性的回归,从而突出了母爱的纯洁与力量。(2分)

20.线索赏析要点:以“手心手背”为线索,贯穿全文。为“我”筹集学费、劝我到哥哥家做客、和我争着给哥哥换肾、面对大嫂的感激,母亲都说了同样的话。从题目到结尾,母亲“手心手背”的话一直贯穿其中,使文章结构非常紧凑。同时,它又是文章要表现的主题,集中表现了母亲对独生子纯洁无私、公平伟大的母爱。(“同时”前后各2分)(如果答以“跪”为线索,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落 梅 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1)诗歌是如何紧扣“落”字来写梅花的?请以颔联和颈联为例作简要分析。(2分)

答:

(2)这首咏梅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怀?(3分)

答:

(1)用动词“飘”“坠”“点”“粘”等,逼真地写出了梅花飘然而落的动态;(1分)用飘落数量的多(“多莫数”)和落得很惨(“乱点莓苔”“迁客过岭”“骚人赴湘”)来写落梅飘零的遭遇之惨。(1分)

(2)诗歌主要采用借物咏怀的手法,写梅又似写人,(1分)传达“落梅”的悲惨境遇,表达了对梅高沽品格的赞美,(1分)流露诗人的自我情感,寄寓了自己仕途不遇的感慨和对嫉贤妒能者的憎恶,对压制人才的悲愤。(1分)

10

11

12

C

A

C

13.答:正反对比论证。第二段以齐桓公、楚庄王审察传言的两个正例与吴王、智伯不察传言的两个反例形成对比,从而证明对于传言一定要审察的观点(或答举例论证,用寓言故事说理。)

14.(1)这是愚蠢的人犯大错误的原因啊。

   (2)(舜)就让重黎把夔从民间选拔出来推荐给朝廷。

   (3)遵循着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用这种方法来审察自己所听到的传闻,就可以得到真实的情况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地球与生命科学交叉形成新高度

近十几年“全球变化”和“大洋钻探”研究中最大进展之一,在于地圈与生物圈相互关系认识的突破,结果是将地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提高到一个空间的新高度。

地学与生命科学的结合,并不是新命题。地质学创立伊始,就与生物学结下不解之缘:地质年代便是以生命演化为序的。但传统的生物地层学是建立在化石形态的肉眼鉴定基础之上,难免其片断性和表面性。世纪之交,地球科学向地球深处和地球以外发展,生命科学向愈益深入的微观世界进军,正是在这里产生了两者交叉的新层次:地下深处微生物的发现,在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地球化学的层面上,开拓了全新的研究领域。

七十年代末“Alvin”号深潜器在东太平洋发现深海热液活动和热液生物群,说明地球上不仅有我们所习惯的“有光食物链”,还存在着“__食物链”。前者依靠外源能量即太阳能,在常温和有光的环境下,通过光合作用生产有机质;后者依靠地球内源能量即地热支持,在深海__和高温的环境下,通过化合作用(chemosynthesis)生产有机质。甚至数千米深海海底下面数百米的深处,还有微生物在地层的极端条件下生存,这种“深部生物圈”虽然都由微小的原核生物组成,却有极大的数量。

“深部生物圈”的发现,大大拓宽了“生物圈”的分布范围,直到极地冰盖、火山热泉和洋底地层,几乎无所不在。生物的分类,也扩展到古菌、细菌与真核生物三大类。地球历史的85%只有前两类组成的原核生物,它们从还原到氧化环境都有分布,在地球系统的时空坐标中占据一大片,而我们熟悉的动植物只是真核生物中的一部分。

从金属矿到水合物,从火山口到岩溶洞,无处不有微生物的活动,许多原来以为“无机”的地质过程,其实都是生命活动的结果。传统地质学里生物的“主角”是大化石,其实改造地球的首先是原核生物,它们的生态过程影响着化学元素周期表里几乎所有的元素,默默无声地“耕耘”了四十亿年,直到今天才有可能得到重新评价。生命演化史的研究很像社会历史,引人瞩目的恐龙、鳞木固然重要,但真的要揭示机理,还非要深入到原核生物不可。全面看来,地球生态系统的根本基础在于原核生物,它们才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熟悉的大型生物其实是生态系的顶层,相当于社会史里的“帝王将相”。寻找地球和生命系统演变的规律,必须深入“基层”,深入到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的水平,才能理解地球系统的运作。

(节选自《新华文摘》2007年第4期)

6.对“地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及其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立在用肉眼鉴定的化石形态基础上的生物地层学,已经显示出地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

B.地学向地球深处和地球以外发展,生命科学向愈益深入的微观世界进军,于是产生了地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

C.对极端条件下生存的原核生物进行研究,标志着地学与生命科学交叉的研究领域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

D.要理解地球系统的运作,就要由对大化石的研究转为对地下深入微生物的研究,深入到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的水平。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将地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近十几年“全球变化”和“大洋钻探”研究中的最大进展。

B.“深部生物圈”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以前以为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的极端条件下的地层,如极地冰盖、火山热泉和海洋底层,分布的生物主要是真核生物。

C.直到今天人们才有可能重新评价原核生物在改造地球过程中的巨大作用。

D.地球生态系统的根本基础在于原核生物,所以人们的研究只要深入到原核生物,就可以探寻出地球地质过程的机理。

8.根据第三段和第四段的内容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几千米深的大海,其海底下面几百米深处还有大量原核生物。

B.地层极端条件下的微生物,依靠化合作用而生存。

C.到目前为止的生物的历史,主要是原核生物如古菌、细菌的历史。

D.深部生物圈的生物指的是深海海底、极地冰山、火山热泉这样的极端条件下的生物。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十几年以前,人们由于还没有在“全球变化”和“大洋钻探”中获得进展,因此对地学和生命科学的研究是相互孤立的,人们关于地质年代的判断,难免有片断性和表面性。

B.海洋深部存在着“__食物链”,依靠地热支持,通过化合作用生产有机质,可见原核生物的存活并不需要太阳。

C.极地冰盖、火山热泉和海洋底层这些极端条件下,可能有真核生物存在。

D.许多原来认为“无机”的过程,其实都是生命活动的结果,原核生物影响着化学元素周期表里几乎所有的元素,可见没有原核生物这些生命体,也就没有铜、铁、钙等元素。

6.B(“于是产生地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错,“地学与生命科学的结合,并不是新命题。地质学创立伊始,就与生物学结下了不解之缘”说明早已结合交叉;“产生了地学与生命科学交叉的新层次”说明进入了新的阶段)

7.C(C表达的意思是符合文意的;A“最大进展”应为“最大进展之一”;B“分布的生物主要是真核生物”错。原文第三段说“这种‘深部生物圈’虽然主要由微小的原核生物组成”;D“只要……就”是充分条件,不合原意;应该是必要条件“只有……才”)

8.D(深部生物圈不包括极地冰山、火山热泉等)

9.C(A前后没有因要关系,且以前的研究也不是相互孤立的;B深海原核生物只是原核生物的一部分,因此只能说有些原核生物的存活不需要太阳;D“可见没有原核生物这些生命体,也就没有铜、铁、钙等元素”错。原核生物影响化学元素,而不决定化学元素的有无)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