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把当地的主要河流称为母亲河,因为这些河流不仅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而且是区域文化的摇篮。 B: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只是“授人以渔”,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鱼”。 C:维护安定团结的__面,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 D:后期桐城派,主要是指出自吴汝纶门下,活跃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桐城义法相号召的古文创作。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她的小学和初中的都是在很普通的学校里上的,虽然师出无名,但今天她却成了这一领域的杰出人才。 B:这位独唱演员,先天素质很好,训练又刻苦,每次演出都能曲尽其妙 C:假如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我们每天都会有进步,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更美好。 D:解放军某部战士李大为在今年韶关抗洪救灾中冲锋陷阵,威武不屈,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步入正轨 功于心计 淋漓尽致 美勤之献 B:怀谨旁贷 文过饰非 天网恢恢 兴灾乐祸 C:责无旁贷 待自深闺 义正词严 门庭若市 D:弥天大罪 息世宁人 见危知著 明哲保身

下列词语加线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好/人傲物 税/刚毅木 妒/无于事 B:罚/人之美 哽/奖后进 奴/路蓝缕 C:粉/出类拔 热/咤风云 渎/不一顾 D:帖/钟灵然/齿不忘 回/见不鲜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不让精神再流浪”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60分)

注意: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越越之美

封强军

①自然之物中最富于形态变化者,莫过于云和水。云之态,以自由卷舒,无羁无碍成其特征。水之态,则伴随着流遇阻,夺路超越而来。流水遇石,石激水奋,千姿万态因境而生,化为风景。

②山,巍然耸峙于苍穹之下,将天地间大美悄然集于一身。仿佛造物主有感于仁者的心胸气质而特定塑造的形象。生命于是产生关于崇高的向往和象征。对某种人而方,山之险意味着永恒的挑战,山之高乃是挡不住的__。美感,便住在这__中酝酿,在那峰巅的白云之间萦绕。

③举凡天地间的生命,冥冥之中都各有所限,只是造化的安排并不均等。有的生灵似乎受到优待,譬如鸟。天高任鸟飞,鸟儿像一朵自由飞翔的云。不过,有趣的情形是,有的鸟儿看起来飞得轻快利落,却不耐看;有的鸟儿飞起来颇觉沉得反倒风韵十足。就拿鹤来说,这种仪态优雅,道骨仙风的大鸟起飞挺费劲,要靠助跑。瞧,她拉开修长的双腿阔步奔距起来,双翅朝着前下方奋力扇动着,扇动着,然后双脚离地收向腹底,腾空沿一条长长的斜线向上爬升,升到了相当的高度才改为水平飞行。这个超越强大重力制约的过程,使得鹤的姿态充溢着一种遒劲的张力,又显得那么舒展。看来,重力的限制反而加强了鹤姿给人的美感。

④海阔凭鱼跃。鱼儿大水中畅游好像还不过瘾,还时不时跃出水面嬉戏,大概是在宣泄生命的欢快之情吧。可是,有一种鱼,它的腾跃有时不是闹着玩儿,而是在玩命――跟它所遭遇的巨大障碍玩命,这便是鲑鱼。鲑鱼属回游鱼种,在遗传密码的指令下,从海洋里游往江河上源,一路溯流而上。在漫长艰难危机四伏的游程中,有一幕堪称悲壮的场景常常出现,那是在鲑鱼临近产卵河床的地方。随着河床抬升,河道变窄,急湍、险滩、悬瀑,一个个劈面而至!瞧,前方横着一道相当于它身长七、八倍甚至十倍的“台阶”,道道湍流飞泻直下。只见鲑鱼们像上紧了发条,一梭梭从水里弹射而出,高高腾起,尾鳍在空中急剧地摆动,银光闪处,有些成功跃上了“龙门”,更多地却坠落下来,重和理地摔在岩腾起,尾鳍在空中急剧地摆动,银光闪处,有些成功跃上了“龙门”,更多地却坠落下来,重重地区性摔在岩石上,尖锐的石棱磕落了片片鱼鳞,划出了道道血痕。你再瞧时,它又游上来了,又一次高高跃起。有的不知要反复多少回,只知道在这样的坎下,大批玩命者最终成祭品,幸存的完成产卵的使命后也会力竭而亡,它的尸身正好成为初生幼鱼的最佳养科……这简单就是在上演一出由残酷而壮美的生命活剧!挑战极限对于鲑鱼来说成了一种宿命。

⑤也许,生命的限制就是宿命冥含的指令,而宿命则体现为种种限制乃至于人生的无奈。正是出于此,超越便成为人生追求的高标。海明威说,只有不断追求超越自我,才是真正的心灵高贵。这心灵的高贵不正是表现精神的优越,不,精神的优美吗?不久前,笔者读张大千先生的《庐山图》及相关事迹,着实为大千先生超越自我的人格魅力和艺术境界感动了。

⑥这幅著名的《庐山图》是大千先生以八十二岁高龄,历时一年半完成的。起初,托大千先生作画的友人(包括其他朋友)因顾虑他老人家年事已高,健康体力明显不如以前,想请他画四条连幅山水或四条屏山水,不断老人却问道:“为什么不画整幅一张呢?”你们都以为我老了,画不动了,是不是?好,我就画给你们看,就画整幅一大张,让大家看看我张大千到底老不老!这不仅是年龄、健康上的挑战,还有更大的一种挑战呢。要知道,“自诩名山此生足”的大千先生从未游过当然也从未画过庐山,但他斟酌多时,放弃了所有轻车熟路的题材,最终决定就要画他没有到过的庐山。他要以画庐山来慰藉自己未游过庐山的遗憾,他要以画庐山来寄托晚年的故国之思,他更要以画庐山来追求艺术上的自我超越,真可谓是:泼写庐山真面目。只缘不在此山中。在艺术巨匠身上,这也是罕见的自信与大勇!

⑦巨幅的《庐山图》气势磅礴,青绿水墨淋漓,辉映交融。全卷从左上方鄱阳湖,庐山含鄱口画起,从水天一色的鄱阳湖进入云气辉映的崇山峻岭之中。山中云雾飘渺,壑底生烟,峰上一重重密林,后面的峰峦时隐时现。画中屋宇亭桥依稀可见,烟消云散处峰峦林木详实细密。一道明亮的飞泉泻壑底如落九天。整个庐山时而沐浴在阳光之下,时而又风起云涌变幻莫测;时而峰峦分明,时而山势幽深。时而细腻精细,时而虚幻飘渺。几经起伏转折,在泼墨中进入悠远的意境中的收尾。

⑧大千先生超越古人超越自我的艺魂之美与绘画艺术上出神入化的妙境之美,可谓交相辉映,益增其美。是啊,美,在超越中激发,美,在超越中创造,而这超越的精神和风姿也便成了一种美景。

(选自《散文选刊》2007年11期)

17.根据文意,按照要求回答问题。(5分)

(1)第②段“美感,便在这__中酝酿”中“__”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

(2)第⑥段“还有更大的一种挑战呢”中,“更大的一种挑战”是指什么?(3分)

18.文章开头写“云和水”,从全文看,有什么作用?(4分)

19.试分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20.文章写到了张大绘画的事,有什么作用?(4分)

17.(1)答:对挑战永恒、超越崇高的向往(或答为:对超越限制的向往)。“向往”一词得1分。

(2)答:指张大千要以画庐山来慰藉自己未游过庐山的遗憾,(1分)要以画庐山来寄托晚年的故国之思,(1分)更要以画庐山来追求艺术上的自我超越。(1分)

18.答:表现了云的因无限制而自由舒卷,(1分)表现了水的超越限制而千姿万态,(1分)为下文写生命的限制作铺垫并形成对比,(1分)引出关于生命“超越”的话题。(1分)

19.答:运用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2分)形象而鲜明地描述了鲑鱼飞跃险阻的雄姿、伟力与悲惨的宿命,表现了鲑鱼挑战生命极限的残酷而壮美。(2分)(如答运用叠词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酌情给分)

20.答:表现了张大千超越古人超越自我的艺魂之美与绘画艺术上出神入化的妙境之美。(1分)。由自然界的生命超越之美,拓展到人类和艺术追求的超越之美,(1分)丰富了超越之美的意蕴,(1 分)升华了文章的主旨。(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

饮酒二十首(其八)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注释】绁,系,缚。

(1)计歌前六句运用什么方法塑造了怎样的青松形象。(2分)

(2)请分析诗歌结笔(“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两句)与上文的关系。(3分)

(1)诗人用“众草”反衬“青松”,以“连林”反衬“独树”,(1分)塑造了青松不畏严寒、挺拔超凡(卓然独立)的高大形象。(1分)

(2)诗歌前半部分赞美青松的高贵品质,抒发作者对青松的知赏,(1分)结句说人生如梦幻,世事(尘世、仕途)如尘网,(1分)表现了自己对青松般坚贞高洁(独立自由)的人格的珍视与期许。(1分)

或答为:诗歌托物(前半部分写青松)言志(结句表明自己的志趣)、卒章显志,(1分)不凋的青松,正是诗人挺立不屈的性格的象征,也表现了作者对这种卓越不凡的志趣的追求。2分。

诗歌大意:在深秋的东园里//纷乱的杂草埋没了青松的身影//当白霜清扫大地的时候//就会看见青松卓然的身姿//世上的俗人怎知其深意//树们也没有必要感到惊奇//我提着酒壶扶着它的枝干//曾经多次默默的远望//我这一生好像做了一个幻梦//是什么原因把我留在这无奈的尘世

10.C(C “倍”通“背”,违背。)

11.B(A.以: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连词,表修饰关系,相当于“而”,可译为“地”“着”。B.均为“竟然”的意思。C.为:为了;是。D.相当于“之”;相当于“然(……样子”。)

12.B(B 不是楚昭王酒后寒冷,喝酒是为了御寒。此外,“他是贾谊心中理想的君主形象”说法也过于绝对。)

13.⑴译文:那些先前在旁室(厢房)接受(受到)赏赐的人,请求返回楚国与敌人以死相拼。(“诸”,众多;“致死”,以死相拼(舍弃生命);“于寇”,句式明确,)

⑵译文:楚国虽然贫穷,我难道会吝惜一只鞋子吗?只是想要同它一同返回楚国。(“爱”,吝惜;“屦”,单只鞋;“偕”,一同,一起。)

⑶译文:你不为中行氏死节,反而侍奉他的仇人,是多么无耻呀!(“死”,为动用法,为……而死;“事”,侍奉;“何”,多么。)

14.答:赵襄子像对待一般人一样对待豫让,而智伯像对待国士一样对待他。(1分)说明君主待人以礼、待人以诚、予人以知遇之恩,能得到回报(报答)。(2分)(意思对即可)

现代文(科学类文章)阅读(12分)

不对称的细胞

①自从人类用显微镜发现了细胞,这种微小而神秘的东西就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重点。近年来,很多细胞生物学方面的研究都涉及到细胞极性的问题。那么,什么是细胞的极性呢?其实,所谓极性,就是一种不对称性,一种非均衡性,这种不对称性是细胞生长的基础,正是因为细胞的不对称生长,产生了极性,这才完成细胞活动的各项功能。无论在植物细胞或动物细胞中,细胞的极性都普遍存在。

②我们以人类的神经细胞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神经细胞极性如何形成是发育神经科学领域的重要问题。神经细胞的极性是神经系统构成功能网络的基础。

③我们的大脑是一个由数以亿计的神经元构成的网络基础,每个神经元通过其突触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连接,彼此调节,从而控制呼吸、心跳、感觉、认知等各个层次的心理活动。神经元的形态和功能千差万别,但均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有一根细长的轴突和多根复杂的树突。神经元的这种复杂形态的形成过程称为神经元极性建立。

④那么,这种极性是如何形成的呢?科学家在这个课题的研究中取得了很多成果。他们发现了许多种蛋白酶在神经细胞的极性建立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⑤科学家们发现,当神经原极性建立的时候,有一种蛋白质激酶(Akt)扮演的角色非常关键,这种物质会选择性的对那些将要成为树突的分支进行降解,而保留在那些将要成为轴突的分支尖端。科学家还发现,如果抑制泛素蛋白酶系统,就可以抑制Akt从多数突起尖端消失,从而使神经元长出多根很长的轴突。这些结果证明,蛋白质的局部降解对于神经元极性是必须的。

⑥当然,细胞中的蛋白质种类非常多,有的蛋白质是在构建轴突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科学家们发现,有一种调节微管组装和稳定性的激酶(MARK2)在神经轴突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抑制这种酶的活性导致轴突的过度生长,而过高的酶活性则抑制轴突的生长。在神经细胞的发育过程中,这种酶的活性受到调节,引起微管在轴突的组装和轴突的延伸。这项研究揭示了神经细胞极性建立的新机制,而且对神经损伤修复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⑦当然,细胞的极性是非常复杂的问题,绝非发现几个蛋白质就能够解释。以上所说,仅仅是以神经细胞为例说明细胞极性的重要性。可以说,如果神经细胞没有极性,我们就无法思考。广而言之,极性是所有细胞基本特性。那么,细胞为何会产生这种特性,各种复杂的蛋白之间如何相互调节的呢?这些都是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的问题。

⑧现在,细胞极性的研究已经渗透到生物学和医学的各种研究项目中。在植物学家的研究课题中,他们想明白了种子为什么会向上生长,从而能够破土而出。在医学研究者的课题中,他们想知道的是,细胞极性的破坏为什么会导致缺血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或者其他各种疾病。这样的研究项目不可胜数,研究者们正在努力寻找各种细胞调控极性的信号通路,希望这些发现能够解开细胞极性的奥秘。

(选自《百科知识》2007.9)

6.关于“细胞的极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极性,就是一种不对称性,一种非均衡性。

B.细胞的不对称生长,产生了极性。

C.细胞的极性普遍存在于植物细胞或动物细胞中。

D.细胞的极性的问题囊括了细胞生物学方面的研究。

7.下列不能说明“神经细胞的极性是神经系统构在功能网络的基础”的一项是

A.神经元通过其突触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连接,彼此调节,从而控制呼吸、心跳、感觉、认知等各个层次的心理活动。

B.科学家在对细胞的极性如何形成的研究中取得了很多成果。

C.在神经细胞的发育过程中,有一种激酶的活性受到调节,引起微管在轴突的组装和轴突的延伸。这项研究的神经损伤修复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D.如果神经细胞没有极性,我们就无法思考。

8.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A.激酶(MARK2)的活性过高,轴突的生长反而受到抑制。

B.神经元的形态和功能千差万别,但均有一个共同的特和下,就是有一根细长的树突和多根复杂的轴突。

C.当神经原极性建立的时候,有一种蛋白激酶(Akt)扮演的角色非常关键,这种物质会对那些分支进行降解,而保留在那些将要成为轴突的分支尖端。

D.细胞中的蛋白种类非常多,蛋白是在构筑轴突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9.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科学家在研究细胞的极性形成过程中,除发现Akt和MARK2两种细胞中的蛋白酶起重要作用外,还发现了其他起重要作用的蛋白酶。

B.研究细胞的极性形成对发育神经科学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C.科学家已经研究出细胞为什么会形成极性以及各种复杂蛋白之间是如何相互调节的。

D.医学家们通过对细胞极性形成的研究,有望攻克急性肾功能衰竭这一医学难关。

6.D.(原文是说“很多细胞生物学方面的研究都涉及到细胞极性的问题”,“很多”与“囊括”的表述相抵牾。相关信息均在第1段。)

7.B.(此项只是说明对细胞的极性的研究成果多,而原句是强调细胞极性对神经系统构成功能网络的重要性。选项与题干不吻合。 A.依据在第3段    C.依据在6段末    D.依据在第7段)

8.A(A.是对六段中“抑制这种酶的活性导致轴突的过度生长,而过高的酶活性则抑制轴突的生长。”的不同形式的表述。  B.原文第3段是先说“轴突”后说“树突”,顺序不能颠倒。  C.原文第5段是说“这种物质会选择性的对那些将要成为树突的分支进行降解”。  D.原文第6段是说“有的蛋白是在构筑轴突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9.C(依据第7段末“这些都是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的问题”可知。    A.依据第4段末句中“许多”。   B.依据第2段第二句话。    D.依据第8段。“有望”表示极有可能,虽然还没有实现,但并不违反原文的意思。)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国民党党__补选4月8日投票结束,当选党__的吴伯雄表示,未来会以大公无私态度促进团结,这给支持他的选民们的记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第三车间是厂里的先进车间,大家齐心协力,截至12月初,已超额完成全年生产任务的40%。 C:“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主要用于完成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控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 D:赐闲湖古街是长沙一条著名的街道,街巷内有南宋时期辛弃疾“飞虎军”营盘旧址、明代赐闲湖古典园林遗址、赐闲湖古井等众多历史遗迹。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