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关秦,将焉取之?
课内文言翻译(10分)
(1)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答案】(1)有什么能让晋国满足的呢?已经把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想扩大西边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晋国又从哪里取得(领地)呢?
(2)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的能力。这是一道课内翻译题。文言翻译要抓住重点词语、特殊句式及其他特殊文言现象,这些既是知识点又是考点,只要平时用心学习并注意积累,此题难度就不大,但实际这两句所包含的文言知识比较多。本题重点词语和句式:(1)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封:疆界;肆:扩大;焉:哪里。(2)所以:……的原因;者……也:判断句式;备:防备;出入:偏义复词,偏指进来;非常:外的变故。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8.下列各句中的“其”不作人称代词的一项是( )(
A: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君知其难也 D:失其所与,不知
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A:又欲肆其西封 B:交戟之士欲止不内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D: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2.下列选项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人不敢与忤视 忤:逆 B:又欲肆其西封 肆:肆意 C:越国以鄙远 鄙:边邑 (动词) D:素善留侯张良 素:向来
5.下列加点字与“晋军函陵”的“军”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B:函封之 C:沛公欲王关中 D:使使以闻大王
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自寄一封书(量词) B:六国之后君,我不能封也(挡住) C:又欲肆其西封(名词,疆界) D:既东封郑(名词使动用法,使……成为边境)
19.翻译课文中的句子(6分)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3分)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3分)
(1)(1)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更侵损秦国,它又到哪里取得它所贪求得土地呢?(2)现在人家就像是切肉用的刀和板,我们就像是鱼和肉。还辞谢什么呢?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1)东、肆、阙、焉;(2)方、何辞为、句子大意。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翻译下列句子。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
①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出(当偏义复词看亦可,翻译成“进入”)与意外变故
②已经在东面使郑国成为了边境,又想要扩张他西面的边境,如果不损害秦国,将从哪里取得土地呢?
解析: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