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⑴狂风 着沙尘,漫天而来――这是2008年3月以来本地的第2次沙尘暴天气。⑵市环保局张局长在4月的调度会上指出,目前有不少工厂 生产繁忙而忽视环境治理,这种做法是极不负责任的。⑶风吹动柔长的枝条,似乎千万只纤手伸来挽留他,他被这故乡柳树的 之情所感动,放慢了离乡的脚步。
A:裹胁 借口 拳拳 B:裹挟 借故 拳拳 C:裹胁 借故 眷眷 D:裹挟 借口 眷眷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出售,结果无人问津,而隔壁的木炭却很快卖光。开始他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后来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出售,很快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父亲,父亲却老泪纵横。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任选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请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定。
略

分析:细看这道试题,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句式上看,划线的诗句与考生写出的句子应该构成一组匀整的排比句,每个句子都是一个“介宾短语”+“动宾短语”的形式,并且音节和谐,节奏明快,诗意浓郁。二是考查学生的语言积累水平。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所给的诗句语言高度精练。“诗题”是“寻找诗歌”,下面的两句诗就是告诉考生要从生活中,从大自然中寻找到浓浓的诗意;从细微的事物里找到诗歌的意境。“细雨”、“微风”、“落花”、“流水”,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而产生了一个柔和宁静的意境。因此,要仿写好诗句,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是很难做到的。三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例句中,两个动词“点”和“飘”使用得既生动又形象,落花之声本来就轻而又轻,流水之音原来也是飘渺若无,一个“点”字,一个“飘”字,给原本就朦胧飘渺的景物恰如其分地增加了更为些许灵动和生机,妙不可言。因此,在仿写句子时,必须要注意到动词使用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示例:
(1)在湖水中,倒影群山画!在斜阳下,惹得晚霞笑!
(2)在余晖里,唤来雁归声!在幽山中,啼出归鸟鸣!
(3)在蓝天里,扬起雄鹰翼!在碧海上,激起千层浪!
(4)在长亭旁,洒下离人泪!在折柳处,涌起故园情!
(5)在丛林里,传来清猿啼!在草原上,遥闻斑马鸣!
(6)在暮霭中,沉淀夕阳色!在流云里,带去岁月痕!
(7)在晨雾里,散出野菊香!在暮雪中,斗出腊梅艳!
(8)在长亭外,响起马啼声!在灞桥头,落下相思泪!
(9)在秋雾中,送来丹桂香!在冬雪下,映染腊梅红!
阅读下面三则谈生命的材料,按要求回答。(7分)
(1)马鑫良说:“我们的生命如同一张储存货币的卡一样,只有人们不断地往里面存,适当地往外取,才能保证这张卡的价值。当我们无限制地透支时,这张卡不但没有了价值,反而成了负担。”
(2)尼克拉・奥斯特洛夫基曾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可以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3)张闻天说过:“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的急流与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
(1)三者的共同点是(1分)
(2)马鑫良侧重的是(2分)
(3)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侧重的是(2分)
(4)张闻天侧重的是(2分)
三者的共同点是:都强高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马鑫良强调提高生命价值,不断充实更新;
尼克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强调如何才能使生命更有意义;
张闻天则认为生命永不能停止,必须投身于火热的事业才有价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目。(22分)
大河遗梦
李存荷
豪雨倾泼过的盛夏,我故地重游,为的是重温大河的神秘。但大河的“河府”里仍空空如也,一览无余。神秘与威严同在,神秘与大美共存。神秘是诱发人类不断追求的因子,大自然的神秘与壮美,也是我们这些困在水泥方块中的现代人那浮躁灵魂能得以小憩的最后一隅。黄河,断流的黄河,你失却了神秘便失去了威严,失去了大美,从而也使我们失去了一块偌大的慰藉心灵的栖息地……
黄河,面对断流的你,我深信,在你干涸的河床下面,仍有我们民族不竭的心泉。你那滞重的赭黄色的波涛,曾拉弯了多少纤夫的背,曾洗白了多少舵工的须发,曾嘶哑了多少舟子的喉头……黄河,你分娩一切又湮没一切,你哺育一切又撕碎一切,你包容一切又排斥一切。因为你的存在,中华民族忧患意识的潜流与你不息的波涛一起翻卷,流过商周秦汉,流过唐宋明清,直灌注入今人的心田。你使垂思,你使圣者彻悟。
黄河,老子从你怀抱里走出,这位睿智无比的老翁,仅用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经》,便诠释了宇宙万物的演变,道出了多少“道法自然”的真谛……黄河,庄子从你臂弯里脱出,这位枕石梦自然蝶的先哲,用外星人一样的耳朵,去闻听我们这颗星球上的天籁地音,用心灵去感悟神秘的自然,那灿若云锦了辞章,那__恣四的著述,令今人读来扑朔迷离……黄河,孔子从你的波涛中荡来,这位生前四处碰壁的老头儿,当今已被世界推为十大哲人为首,一部《论语》,曾被多少代统治者奉为“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圭臬……黄河,孟子从你黄土地上站起,这位首先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大儒,把儒家学说推上极致,使孔孟之道,历两千年誉毁而不衰……黄河,我知道,只有你那气贯长虹的肺活量,才能让李白吟出那飞霆走雷的诗句,才能让冼星海谱出那“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的滂然沛然的乐章……
黄河,当今我们这个民族正处在历史大转型的紧要关口,我们需要黄河大米,需要黄河毛,需要黄河绒螯蟹,需要你三角洲上那素衣缟服的天鹅……但我们更需要思想,需要智慧,需要精神王国的两大骄子――哲学与诗。黄河,当我们的物质大厦遍地耸立时,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巍峨齐高。黄河,当我们的物质大厦遍地耸立时,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巍峨齐高。黄河,面对这个七色迷目。五声乱耳、连空气中也瓢散着物化的浮器之气的世界,我不希望因了你的断流,而使我们这个民族的忧患意识消弥,让哲人停止思索;也不希望因为你的干涸而使诗人关闭了那催人奋袂而起的闸门……
黄河,我还知道是你的黄涛黄浪黄泥黄土塑造了我们这个民族的风骨。你横向流淌北方的大野,你纵向雕刻了中国的性格。那带剑的燕客,那抱琵琶的汉姬,是你真正的儿女。你既能使“挑灯看剑”的赳赳武夫,高歌“梦回吹角连营”;也能使低呤“绿肥红瘦”的纤纤弱女,赋一曲“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绝唱……黄河,你用黄水养育出青海高原那会唱花儿的娇娃,你用黄风抽打出内蒙草原那剽悍的骑手,你用黄流冲刷出陕北那满脸都有是鱼纹皱的坚韧农夫,你用惊涛铸成山__汉那青铜色的胸膛,你狮子般的气概,赋予军营士兵那钢铁般的神经;你一泻千里的奔放,注入我们油田铁人那地火般喷突的豪情……
哦,黄河,我历史的河,我文化的河,我心灵的河!当我们这个黄皮肤的民族正把握命运的缰绳,紧攥时代的流速,去际会新世纪的大波时,断流,你怎么能断流呢?
14.作者为什么说黄河断流“使我们失去了一块偌大的慰藉心灵的栖息地”?(4分)
15.概括文章共写了大河的哪几个方面,每一方面各自的内涵是什么?(9分)
16.结尾处“断流,你怎么能断流呢”一句中,“断流”的含义是什么?(4分)
17.本文情感激越,又有历史的深沉感,结合文章内容简析本文的写作手法。(5分)
14.因为黄河断流失去了神秘,没有神秘,也就失去了现代人浮躁灵魂能得以小憩的最后一隅。
15.历史的河:黄河分娩、哺育、包容一切,激发了中华儿女千百年来各种丰富的感情,渗透着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
文化的河:黄河造就了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等圣者贤人,促生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磅礴的诗与乐章,奠定了中华文化的根基。
心灵的河:黄河是现代人心灵的栖息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不竭心泉,能激发忧患意识,促人思考,催人奋起。
16.最后一段的“断流”一语双关,既指黄河本身的干涸、断流,也暗喻处于历史大转型时期的中华民族在致力于经济建设开放搞活的同时,民族精神的失落。
17.本文运用第二人称“你”,反复呼告、感叹;运用排比手法,直抒胸臆,情感激越;行文中引经据典,议论与描写有机结合,历史与现实相对比,再现了黄河哺育下,中华民族杰出人物的超拔卓越风姿和新世纪中对新黄河精神期盼;文字华美,情辞并茂,感人深切(至少两点)。
比较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 雨
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两位诗人喜爱“春雨”的理由。(4分)
杜诗:
周诗:
(2)虽然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喜欢哪一首?请略作分析,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4分)
(1)杜诗:①春雨来得及时;②春雨默默地滋润万物。
周诗:①春雨有利于农人耕作;②春雨水量可观。
(2)杜诗要点:①直抒胸臆的抒情风格(“好雨知时节”);②借助拟人修辞塑造形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③展开想象,寄托情感(“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④虚实结合,富于变化(以时间为线,眼见与想象相结合);⑤言有尽而意无穷(由“红湿”、“花重”联想到滋润万物)(答出三处即可)
周诗要点:①含蓄委婉的抒情风格(全诗不见一个“喜”字);②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耕人”、“花”、“鸥”的作用);③结构布局的变化性(先言他物,侧面表现,后见主体,正面突出“春雨”,前后呼应,彼此补充)(答出一处给1分,答出两处给3分)
评分标准:本题4分,有观点1分,结合诗句进行分析且能言之成理,3分。本题不要求考生将两首诗进行比较,只须就某一首在艺术表现方面的个性略作阐释即可。

8.C(万岁:国君去世的委婉说法)
9.C(C连词,表修饰关系;A①代词,他的,②代词,自己;B①介词,替,给②动词,制定,出:D①连词,于是,②介词,凭借)
10.B(并非“处处”为国着想,从宠爱戚姬、欲废太子一事即可见)
11.(1)高祖独自心中不高兴,慷慨悲歌,群臣不知道皇帝为什么(会这样)。
(2)我考虑此事是想这样,但是群臣谁能(担此重任)呢?
(3)高祖去世之后,吕太后派使臣召赵王(入朝),他(赵王)的相同周昌让赵王称病不去。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台 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 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 只缘一曲后庭花。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台城,古都金陵的核心,从东晋到南朝结束,一直是朝廷台省和皇宫所在地。
8.第二首《台城》中柳色“依旧烟笼十里堤”与第一首的哪一句可形成照应?“鸟空啼”的 “空”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能品出其中滋味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最是“无情”?(5分)
9.这两首吊古伤今的古诗所用的主要艺术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6分)
8. 万户千门成野草(1分) “鸟空啼”的 “空”是“白白的”、“徒劳的”的意思,既衬托出梦一般的景色,又隐含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台城历史变迁,已经面目全非,鸟儿却无所谓的啼鸣。于乐景注入哀情,反衬自然无情人有情,表现出诗人心灵深处的忧伤。(分析同“隔叶黄鹂空好音”)(2分)
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2分,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且表述流畅连贯即可,错别字、病句酌情扣分。)
9. 刘禹锡诗:重在对比,前两句回忆昔日的繁盛,后两句写今日的荒凉及缘由。
韦庄诗:通篇侧面烘托,以自然景物的“无情”反衬人的无限伤痛与感慨。或:通篇着重于现实景物的描绘,寓情于景(“借景抒情”)。阴雨、江草、鸟鸣、柳阴等景物,渲染出一幅凄清而令人伤感的画面。
(两首诗的分析共6分:答对艺术手法得2分,分析具体准确得4分。不结合具体诗句的答案说对了也只给2分。)

4. B(宗:归顺)
5. C(①是说伯夷、叔齐不记仇;③是说伯夷、叔齐以西伯昌为贤,准备投往;④是说伯夷、叔齐进谏;这些都不能体现他们的“淡泊名利,坚持操守” )
6. A( “含蓄地批判吴太伯、自夷这类人的消极进世行为”错误。作者对他们是赞扬的态度。)
7.(1)、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记以往的仇恨,因而怨恨也就少了。”“他们追求仁德,就得到了仁德,又有什么怨恨呢?”
(2)所以他又说:“假如富贵是可以寻求得到的话,即使作个卑贱的赶车人,我也愿去做;假如寻求不到,那还是依照自己的爱好去做。”
以“仰望天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