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梧桐树上的风筝
一个斑谰的日子。
风轻轻地拂动着,云淡淡地游弋着,梧桐树微微地摇曳着。一个小男孩在碧绿的草地上放一只花样的风筝。
男孩愉快地奔跑着,努力地使风筝越飞越高。可是,突然风向一转,风筝在空中划一道美丽的弧线,直落下来,轻轻地挂在一棵梧桐树上。
男孩叫来父亲,而且搬来一架梯子。男孩自告奋勇地说:“爸爸,让我上去把风筝拿下来吧。”
望着满脸稚气的孩子,父亲思忖片刻,默默地答应了。于是,男孩猴似地爬上梯子,解开了挂在梧桐树上的风筝线,一张脸开得象阳光一样灿烂。
就在男孩打算顺着梯子爬下来时,突然脸上又现出了猴儿的机灵,调皮地对父亲说:“爸爸,干脆我从上面跳下来,你接住我吧。”
父亲看着顽皮的孩子,笑着答应了请求。
有了父亲的回复,男孩高兴地毫不犹豫地从梧桐树杈上纵身跳了下来。可就在孩子要扑进父亲温暖又宽大的怀抱时,父亲的身体却悠悠地闪在了一边,男孩结结实实地摔在了地上。
虽然树杈不是很高,但没有准备的他却摔得哇哇大哭起来。
好一会儿,男孩才止住了哭声,沮丧地对父亲说:“爸爸,你干嘛骗我?你不是答应要接住我的吗?”
父亲非常镇静,拍了拍男孩的头说:“我要给你一个教训,这个世界连父亲的话都不可相信,其他人说的话就更不能相信了。”
一席话深深地刻在了小男孩的心里,因为胜过肉体疼痛的滋味足以使他铭心。
许多年过去了,小男孩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孩子,成了父亲。但这些年来,他一直都很孤独,压抑,父亲的话像山一样堵在了心的出路。
又一个缤纷的日子。
风轻轻地拂动着,云淡淡地游弋着,梧桐树微微地摇曳着。他带着孩子在碧绿的草地上,放风筝。
可能由于风力不够,风筝在空中摇摇晃晃地挣扎了好几下跌落下来,而且恰巧又挂在了梧桐树上。于是他扛来梯子,让孩子爬上去取。
当孩子取下风筝想顺着梯子下来时,他却阻止孩子,说:“你试着跳下来吧,这树不算高。”说着冲孩子微微一笑。
孩子站在树杈上也堆满脸了笑意,说:“爸爸,我跳下来时,你接住我,好吗?”
“爸爸接不住你,男孩子必须勇敢,你知道吗?”父亲坚定地说。
孩子正在犹豫,他已将梯子挪到了一边。无奈,孩子只好闭上眼睛,带着些许惊恐的神情使劲儿向下跳。就在男孩快落地时,他却张开了宽大的臂膀,稳稳地抱住了孩子。
男孩躺在父亲温暖的怀抱里,非常惊喜地对父亲说:“爸爸,您为什么骗我?”
他有些激动,紧紧地搂住孩子,对他说:“爸爸要给你一个忠告,有时候父亲的话也未必可信,更何况是别人说的话。”
于是,孩子脸上灿烂地开满了鲜艳的花朵,快乐地向这个美好的世界奔跑着。
17.“一席话深深地刻在了小男孩的心里,因为胜过肉体疼痛的滋味足以使他铭心”中“胜过肉体疼痛的滋味”指什么?(4分)
答:
18.“风轻轻地拂动着,云淡淡地游弋着,梧桐树微微地摇曳着”,文中两处出现的这一相同的景物描写,它的作用是什么?(6分)
答:
19.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揭示了怎样的主题?(6分)
答:
20.你更赞同哪一位父亲的做法?假如你是一位父亲你会怎么做呢?请简要回答。(5分)
答:
17.(4分)“一席话深深地刻在了小男孩的心里,因为胜过肉体疼痛的滋味足以使他铭心”中“胜过肉体疼痛的滋味”指因“父亲”食言,小男孩上当受骗的懊恼、难堪,其自信心与自尊心严重受挫。
18.(6分)“风轻轻地拂动着,云淡淡地游弋着,梧桐树微微地摇曳着”,文中两处出现的这一相同的景物描写的作用:①为下文父亲带孩子放风筝做了铺垫;②烘托了风轻云淡的美好气氛;③以景写情,衬托了人物愉快的心情;④两次景物描写相互照应。(答出其中三点得满分)
19.(6分)本文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叙写两个小男孩前后在各自的“父亲”带领下在碧绿的草地上放风筝的事件。(答出对比手法2分)文章生动形象地揭示出教育、培养孩子独立自主意识、明辨是非能力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出对孩子的教育、培养一定要注意教育方式方法,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心态才是最为重要的。(主题4分)
20.(5分)言之成理即可。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一题做)(5分,每空1分)
(1)斩木为兵, ,天下云集响应,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兰亭集序》)
木欣欣以向荣, 。 (《归去来兮辞》)
(2)及至始息,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
,威振四海。 (《过秦论》)
此地有崇山峻岭, ,又有清流激湍, 。(《兰亭集序》)
,岛倦飞而知还。 (《归去来兮辞》)
(1)揭竿为旗 赢糖而景从
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泉涓涓而始流
(2)履至尊而制六合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茂林修竹 映带左右
云无心以出岫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1)前两句和后两句描写的是否同一时间的事?作者这样处理,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
(2)诗的二、四句写景,其作用有什么不同?
答:
(1)不是同一时期的事情,中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酒醒之后,才识到朋友已经离开很远很远,倍感凄凉孤独。这样写强化了送别的愁情。(情感2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
(2)第二句写红叶青山的美景,色彩艳丽,景色优美,更觉离别的难堪。以乐景写情,反衬了离愁别绪;(答出“乐景写哀”、“反衬”2分)后者描写满天风雨,是托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答出“烘托”2分)

10.A(捐:此处语境义为“拿出”)
11.D(用作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逆转相背的,可为“却”“原来是”“竟然”等;用作副词,表示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A项两个“以”都用作介词,可译为“因为”。B项两个“之”都是助词,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C项两个“因”都用作介词,可译为“趁机”。)
12.C(排除①⑥,其中①是评价项羽的长处带来的结果,⑥是交待范增病死,“项王不信,不肯听”,才是陈平的反间计造成的结果,并非策划反间计使范增病死。)
13.C(“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错,应是项羽恭敬爱人,那些正直有节的人大都归附他。)
14.(1)如果大王能够拿出几万斤黄金,施行反间计,离间项王君臣来使他们互相怀疑。(“诚”、“捐”、“间”“疑”使动用法各1分)
(2)于是楚王大怒说:“天下大事基本上定局了,君主自己干吧!请充许我退职回家吧!范增在回家的路上,还没有走到彭城,因背上生了毒疮而死去了。”(“乃”、“请骸骨”、“疽”各1分,句意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用计算机模拟逃生
俗话说,人的行为是最无法预料的。如今这一说法受到了模拟群体恐慌的计算机模型的挑战。群体恐慌现象导致无数人在火灾或人群拥挤中丧生。匈牙利和德国的科学家认为,人群在紧急情况下的运动可以用方程式表达。这一计算机模型可以估计出从建筑物里疏散人群要用多长时间,以及有多少人可能被困或丧生在建筑物内。这一复杂数学模型中的各项因子取自工程手册、有关人群灾难的统计数据和录像资料等。
与正常情况相比,处于恐慌中的人群移动起来要快得多。开始人群挤成一堆,互相推搡,导致出口堵塞。接着,跌倒或受伤的人阻碍了人群的移动,使得人群更为恐慌。在这个时候,人群变得和兽群一样,大家为了求生向前冲,却忽视了其他的出口,因此常常带来悲惨的结果。
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大学和厄特沃什大学以及德国德累斯顿理工大学的科学家,运行了一个模拟足球场观众席上逃亡人群的程序。这个包括200人的人群试图通过一个1米宽的出口逃生。他们发现,不安的人群在出口周围挤成了弧形。当方程式中的恐慌因子P.增大时,弧形会逐渐压紧,导致那些被挤入出口的人纷纷倒地,从而进一步阻碍人群的疏散。这些研究者把这种情况称为“欲速则不达效应”。他们说:“在发生火灾时这种情况尤其让人觉得可悲,人们慌乱逃生反而会减少自己的生存机会。”他们建议说,除了确保建筑物有足够多宽敞的出口以便快速成疏散人员之外,建筑师在设计建筑物时还应该在出口之前设置不对称的圆柱,来防止人群形成危险的弧形。建筑设计建筑师应该保证出口走廊没有相对开阔的地方。这样的开阔处会使人流速度降低大约1/5,因为人们到达开阔地带时总会设法挤到他人的前面去,而当走廊重新变窄时,就会导致危险的拥挤。对于处在恐慌人群中的人员,研究人员建议说,把个人主义和群体本能结合起来是逃生的最佳方法――一方面留心最近的出口,同时注意观察其他人是否也找到了出口。
7.对“计算机模拟逃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计算机技术直接帮助人们从灾难中逃生。
B.用模拟灾难发生时的情景训练人们逃生的本领。
C.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人群逃亡时的状况作数学上的测量。
D.动用数学手段帮助足球场上遇到灾难的人们脱离现场。
8.下列理解与原文内容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文中的“计算机模型”和“数学模型”含义相同,均指计算机模拟逃生的程序。
B.计算机可以通过模拟群体恐慌估算出人群疏散的时间。
C.恐慌程度很高的逃生者,在随人群向前冲的时候,通常连其他出口也注意不到。
D.“欲速则不达效应”指的是逃生时人群的疏散速度越慢,拥挤程度就越高。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灾难发生场地的出口处,及时将压紧的弧形疏松开,能避免许多逃生者被挤压致死或被踩死。
B.方程式中的恐慌因子P.与人群的拥挤程度成正比,与人群的疏散速度成反比。
C.解决群体恐慌现象的措施之一是保证建筑物的出口走廊没有相对开阔的地方。
D.匈牙利和德国的科学家认为,用计算机模拟逃生可以对未发生的事情进行预测。
7.C(A“直接帮助”有误;B“训练……本领”有误。D“帮助足球场上遇到灾难的人们脱离现场”有误)
8.D(因果倒置,应为“逃生时人群的拥挤程度越高,疏散速度就越慢”)
9.D(“可以对未发生的事情进行预测”推断错误)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忧郁,是俄罗斯文学与艺术的特质,也是俄罗斯性格的一个特质。 。 。 。 。 。这种忧郁,使得俄罗斯的诗人和作家创作出数不清的艺术珍品,感动和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①俄罗斯第一代诗人茹科夫斯基就是一个忧郁型的诗人,他的代表作《夜》是一首弃满伤感的诗。②通观19世纪俄罗斯文学巨擘的作品,其中所创造的人物形象无不带着这种令人无法排遣的忧郁。③这一点,从俄罗斯文学的开创者身上可以明显地看出来④他的学生普希金,继承了他的这一忧郁的诗质,将这深沉的忧郁和淡淡的哀愁弥散在其几乎全部的诗作之中⑤我这样说,不是说别的民族别的文学就不具备忧郁的特点,但无论如何也没有俄罗斯那和鲜明和突出
A:③②①④⑤ B:⑤③①④② C:⑤②①④③ D:③①④②⑤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官员警告说,中国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制止艾滋病的传播,否则,不采取紧急行动制止艾滋病的传播,在今后10年里还会有1000万人成为感染者。 B: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C:在技术革新中,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对工艺设计、设备保养和质量检测等部分进行了整顿。 D:一个名牌产品就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它。我不敢妄下断言说:“知名度也是生产力”,但一个城市的“亮点”会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却是有目共睹的。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A: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伊犁苹果啊、库尔勒香梨啊等等,走到哪儿都能闻得见诱人的香味。 B:北大方正的创始人王选把科技领域的人才喻为三类:指兔子的人,打兔子的人,捡兔子的人,他自认为是第二种人。 C:金,原指一切金属,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现在专指黄金。 D:高考是人生一次严峻的挑战,对此,你是懦弱地等待和逃避呢?还是勇敢了迎接和应对呢?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功亏一篑 名门旺族 寥若晨星 真知灼见 B:绿草如荫 山清水秀 计日程功 面黄肌瘦 C:火中取栗 金碧辉煌 殚精竭虑 明火执杖 D:食不果腹 和盘托出 黄粱美梦 再接再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鉴于往事,资于治道――所谓《资治通鉴》也。(《资治通鉴》的解释)
思考使人伟大。(帕斯卡)
人生和人类发展中有许多关于反思的故事,你有类似的经历及相关的感触吗?请以“反思与前行”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或套作。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