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嘉许 纹身 莫须有 恍如隔世 B:洽谈 宣泄 扫描仪 深孚众望 C:枢纽 账本 吊书袋 各行其是 D:滥觞 冒然 百叶窗 事必躬亲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长途跋涉时,偶尔停下来,倒一倒鞋中的沙砾,前行的步伐将更为有力;风雨兼程中,偶尔停下来,听一听虫鸣鸟叫,心境会变得宁静而悠远。偶尔停下来,回眸曾经曾忽略的感动,生命的种种况味蓦然顿悟……当你裹挟在物质的洪流中滚滚向前的时候,是否想过给自己日益慌__急迫的心灵寻一片休憩之地和补给之所?

请以“偶尔停下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定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

③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读下面一篇文章,做19―22题。(18分)

我的精神家园

王小波

我十三岁时,常到我爸爸的书柜里偷书看。那时候政治气氛紧张,他把所有不宜摆在外面的书都锁了起来,在那个柜子里,有奥维德的《变形记》,朱生豪译的莎翁戏剧,甚至还有《十日谈》。柜子是锁着的,但我哥哥有捅开它的方法。他还有说服我去火中取栗的办法:你小,身体也单薄,我看爸爸不好意思揍你。但实际上,在揍我这个问题上,我爸爸显得不够绅士派,我的手脚也不太灵活,总给他这种机会。总而言之,偷出书来两人看,挨揍则是我一人挨,就这样看了一些书。虽然很吃亏,但我也不后悔。

看过了《变形记》,我对古希腊着了迷。我哥哥还告诉我说:古希腊有一种哲人,穿着宽松的袍子走来走去。有一天,有一位哲人去看朋友,见他不在,就要过一块涂蜡的木板,在上面随意挥洒,画了一条曲线,交给朋友的家人,自己回家去了。那位朋友回家,看到那块木板,为曲线的优美所折服;连忙埋伏在哲人家左近,待他出门时闯进去,要过一块木板,精心画上一条曲线……当然,这故事下余的部分就很容易猜了:哲人回了家,看到朋友留下的木板,又取一块蜡板,把自己的全部心胸画在一条曲线里,送给朋友去看,使他真正折服。现在我想,这个故事是我哥哥编的。但当时我还认真地想了一阵,终于傻呵呵地说道:这多好啊。时隔三十年回想起来,我并不羞愧。井底之蛙也拥有一片天空,十三岁的孩子也可以有一片精神家园。此外,人有兄长是好的。虽然我对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也无异议。

长大以后,我才知道科学和艺术是怎样的事业。我哥哥后来是已故逻辑大师沈有鼎先生的弟子,我则学了理科;还在一起讲过真伪之分的心得、对热力学的体会;但这已是我二十多岁时的事。再大一些,我到国外去旅行,在剑桥看到过使牛顿体会到万有引力的苹果树,拜伦拐着腿跳下去游水的“拜伦塘”,但我总在回想幼时遥望人类智慧星空时的情景。千万丈的大厦总要有片奠基石,最初的爱好无可替代。所有的智者、诗人,也许都体验过儿童对着星光感悟的一瞬。我总觉得,这种爱好对一个人来说,就如性爱一样,是不可少的。

我时常回到童年,用一片童心来思考问题,很多烦难的问题就变得易解。人活着当然要做一番事业,而且是人文的事业;就如有一条路要走。假如是有位老学究式的人物,手执教鞭戒尺打着你走,那就不是走一条路,而是背一本宗谱。我听说前苏联就是这么教小孩子的:要背全本的普希金、半本莱蒙托夫,还要记住俄罗斯是大象的故乡(萧斯塔科维奇在回忆录里说了很多)。我们这里是怎样教孩子的,我就不说了,以免得罪师长。我很怀疑会背宗谱就算有了精神家园,但我也不想说服谁。安徒生写过光荣的荆棘路,他说人文的事业就是一片着火的荆棘,智者仁人就在火里走着。当然,他是把尘世的嚣嚣都考虑在内了,我觉得用不着想那么多。用宁静的童心来看,这条路是这样的:它在两条竹篱笆之中。篱笆上开满了紫色的牵牛花,在每个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蓝蜻蜓。这样说固然有煽情之嫌,但想要说服安徒生,就要用这样的语言。维特根斯坦临终时说:告诉他们,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这句话给人的感觉就是:他从牵牛花丛中走过来了。虽然我对他的事业一窍不通,但我觉得他和我是一头儿的。

我不大能领会下列说法的深奥之处:要重建精神家园、恢复人文精神,就要灭掉一切俗人――其中首先要灭的,就是风头正健的俗人。假如说,读者兜里的钱是有数的,买了别人的书,就没钱来买我的书,所以要灭掉别人,这个我倒能理解,但上述说法不见得有如此之深奥。假如真有这么深奥,我也不赞成――我们应该像商人一样,严守诚实原则,反对不正当的竞争。让我的想法和作品成为嚣嚣尘世上的正宗,这个念头我没有,也不敢有。既然如此,就必须解释我写文章(包括这篇文章)的动机。坦白地说,我也解释不大清楚,只能说:假如我今天死掉,恐怕就不能像维特根斯坦一样说道: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也不能像斯汤达一样说:活过,爱过,写过。我很怕落到什么都说不出的结果,所以正在努力工作。

19.从全文内容看,你认为作者所说的“精神家园”指的是什么?(4分)

20.说明下面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它在两条竹篱笆之中。篱笆上开满了紫色的牵牛花,在每个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蓝蜻蜒。

21.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两个明显的特点:①形象而深刻,②幽默而冷峻。请在这两个特点中选择一个,结合文中的具体例子,简要加以赏析。(6分)

22.第五段围绕重建精神家园进行阐述,作者反对什么,主张什么?(4分)

19.指精神归宿,它能让人们的心灵被吸引、获启迪、得慰籍、有寄托。4分,意思相近即可

20.通向精神家园的路途上应当是在平凡的生活中充满美好的神奇,富有吸引力和__力的。4分,意思相近即或。

21.形象而深刻的典型例子有:

井底之蛙也拥有一片天空,十三岁的孩子也可以有一片精神家园。

但我总在回想幼时遥望人类智慧星空时的情景。千万丈的大厦总要有片奠基石,最初的爱好无可替代。所有的智者、诗人,也许都体验过儿童对着星光感情的一瞬。

假如是有位老学究式的人物,手执教鞭戒尺打着你走,那就不是走一条路,而是背一本宗谱。

这条路是这样的:它在两条竹篱笆之中。篱笆上开满了紫色的牵牛花,在每个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蓝蜻蜒。

我们应该像商人一样,严守诚实原则,反对不正当的竞争。

幽默而冷峻的典型例子有:

人有兄长是好的。虽然我对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也无异议。

虽然我对他的事业一窍不通,但我觉得他和我是一头儿的。

假如说,读者兜里的钱是有数的,买了别的书,就没钱来买我的书,所以要灭掉别人,这个我倒能理解,但上述说法不见得有如此之深奥。

即然如此,就必须解释我写文章(包括这篇文章)的动机。坦白地说。我也解释不大清楚,只能说:假如我今天死掉,恐怕就不能像维特根斯坦一样说道: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也不能像司汤达一样说:活过,爱过,写过。我很怕落到什么都说不出的结果,所以在努力工作。(具体赏析略)(6分,只需就两个特点中的一个,结合具体例子进行简要赏析即可。举出了恰当的例子给2分;赏析正确给4分。)

22.在阐述重建精神家园时,作者反对对学术进行强力干预,反对打着扶植高雅文化的旗号而搞霸权化甚至一元化,反对为扶持弱势文化而打压强势文化,主张学术自由、平等争鸣、百花齐放。4分,两个方面都作了比较准确的说明和概括,各给2分。意思相近即可。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2题。

落花枝头

谢大光

①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清晨推窗望去,雨却停了。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空中还飘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院子中,一丛绿树被染得浓荫如墨。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给这雨后空朗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②咦,已是春花红褪的初夏,为什么花开得这般热烈?

 ③循着被雨中润白的碎石小路走去,我猛地记起了杨万里的初夏即事诗:“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近前一看,果然是石榴花。这是四株石榴树,分列在窄窄的甬道两侧,枝丫交错,搭起了一座花红叶绿的天然门楼。树只有一人高,花却开得十分繁茂。低头钻进树丛,真像是上元之夜徜徉于灯市之中,前后左右,俯仰四顾,都是火苗一样燃烧着的石榴花。

 ④早就听说石榴树是边开花边结果,花与子并生枝头,十分壮观。如今看去,果真如此。这满树密密层层的花果,真像是一个姊妹比肩的大家庭,在从花到果的生长过程中,呈现出变化微妙的千姿百态――有的蓓蕾婷立,含苞待放;有的半开半合,微露金蕊;有的翩然怒放,喷红流彩;有的花瓣已落,子实新萌;也有花萼圆鼓鼓地胀起,果实已初具规模,挺在枝头随风摇曳。

 ⑤啊,这些正在开放的花朵、正在成熟的果实,多像一群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孩子。可是,一阵微风吹过,我感到点点水珠洒落下来。这是花儿果儿们的泪水吗?水珠洒落地上,地上是一片落花的世界。是了,花果洒泪是在向落花依依惜别,是在感激花落的深情。落花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那么坦然,那么安宁,火红的花瓣在雨水中浸得发胀,将黑黑的泥土染成一片绯色。我第一次注意到落花景象是这般壮丽,一种内在的美好情操震颤着我的心。昨天,也许它还在枝头上为花蕊挡风遮雨,那艳丽的容貌,芬芳的呼吸,引来蜂蝶,传送花粉,孕育心声。今天,新的生命开始生长了,为了让果实得到更多的阳光和养料,它毫不留恋枝头的繁华,毫不夸耀自己的成绩,在斜风细雨中翩然飘落。躺在地上,它还翘望枝头,看到萌生的果实替代了它原来的位置,依然显示着生命的美好,它放心了,落而无憾。它放心了,却没有忘记自己的归宿。秋风秋雨中,它将自己和朴实的大地融为一体,又在准备滋养明年的花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定庵的心和落花可谓相通。人常说:开花结果。殊不知,花落了,果实才能成熟。据说有一种火石榴树,开起花来复瓣繁英,十分好看,却是从来不结果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落花正是新生的标志,实在值得大书特书。

⑥然而,千百年来,关于落花的诗却多是伤感的,哀婉的。__的时代,狂暴的风雨常令未果之花备受挫磨而夭谢,于是,“流水落花春去也”、“无可奈何花落去”……就成了千古名句。它们的作者,或是伤春怨女,红颜薄命,或是落魄文人,怀才不遇,只好将花喻已,抒解愁肠。君不见,《红楼梦》中“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黛玉小姐的一首葬花词,哭痴了多少人的心。对于摧残人才、践踏新生的社会,这是一个曲折的控诉和抗争。今天,这样的时代应该是过去了。我们的国家如同这缀着晨露的石榴树,花果同枝,生机蓬勃。每个人都应该是一朵花,该开时,尽心竭力地开,该落时,坦坦荡荡地落,无论是翘立枝头,还是俯身泥土,都不忘培育新生的使命。这样我们的事业就会新陈代谢,永葆青春的活力。

 ⑦细微的簌簌声打断了我的遐想,又是几片飞红飘落下来。“落花辞树虽无语,别倩黄鹂告诉春”。多情的落花委托黄鹂向春天嘱咐什么呢?请明年再向枝头上看吧,那满树的繁花硕果就是答案。

19.同是落花,今天作者的感受是“壮丽”,而旧时文人怨女的感受却是“伤感、哀婉”,这两个时代的人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感受?(4分)

20.第①段中加有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收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4分)

21.文章的第⑤自然段是作者对“落花”的礼赞,“落花”究竟有哪些品格值得作者礼赞的呢,请分条概括。(6分)

22.文章的③④两个自然段,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石榴花果满枝的景象,而文章的标题却是“落花枝头”,这样写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4分)

19.因为今天的“落花”是为求得新生,为了新生命的出现主动离开树枝,而旧时的“落花”是由于“__的时代”“狂暴的风雨”是未果之花备受挫折而夭谢。

20.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石榴花热烈、鲜艳、红火的开放盛况。

21.(1)它为花蕊挡风遮雨;

   (2)它不留恋枝头繁华,也不夸耀自己的巧绩;

   (3)它落而无憾,又在准备滋养明年的花。

22.(1)并不矛盾。(1分)作者从下面描写花果满枝的景象是为了从侧面写落花,因为正是有了“落花”的无私奉献,才会有如此花果满枝的盛事,从而巧妙地表达了主题。

名句名段默写:(6分)

(1)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2)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琵琶行》中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越王勾践

(南宋)柴望

秦望山头自夕阳,伤心谁复赋凄凉?今人不见亡吴事,故墓犹传霸越乡。

雨打乱花迷复道,鸟翻共叶下宫墙。登临莫向高台望,烟树中原正渺茫。

【注释】秦望山,在浙江绍兴,为这一带最高的山,因秦始皇登上以望海而得名。

(1)就题材而言,这是一首什么诗?诗人为什么要写越王勾践墓?(4分)

(2)第三联描写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达到了怎样的效果?(4分)

(1)怀古诗。借昔日越王卧薪尝胆终于雪耻的事实,抒发了对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不思报仇的沉痛之情。

(2)将眼前景物与想象中的越国宫殿景象相结合,虚实相生,写出沧桑之感。

9.B

10.A

11.A

12.B

13.(1)您是您是朝廷中的宠臣,有罪应该自首如实交待,或许能够被原谅,不能够再次欺骗皇上。

   (2)然而崔浩所负责的事情,多是总体构思设计罢了,至于具体写作方面,我比崔浩干的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美国军队的机动性几十年来一直是最让五角大楼关注的问题。建立一支规模更小但反应更敏捷的__一直是美军方的新军事理论。他们的目标是能在96个小时内,将一个作战旅的3000名军人以及8000吨装备部署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为满足军方的需求,波音公司的工程师们正在设计世界上最大的地效运输机“鹈鹕”,它能装载17辆坦克,从陆地或水面起飞,贴近水面飞行,同时也能像普通飞机一样在各种地形上空飞行,而且可以在陆地机场降落。

早在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就已经在研制这样一种飞机。1967年夏,美军方专家聚集在国防情报局,共同解读一张极不寻常的间谍卫星照片,照片摄自黑海边上的一个苏联小城,在一圈围墙里,停放着一台巨大的形似飞机的飞行器,但机翼却极短,看似根本无法飞行。这个“黑海怪物”到底是什么?这一疑团在以后的10年当中被逐一解开。情报专家后来得知那是一架地效飞行器,一种能利用被称为“地面效应”的空气动力学现象运载大量货物高速掠过水面飞行的新型飞行器。

波音公司的工程师设计的地效飞行器“鹈鹕”和“黑海怪物”的原理很相似。经大量研究证实,地效飞行器只有设计得非常庞大才能更好地体现出优势。这种飞行器与空气动力学长期以来遵循的“高度就是效率”的准则相抵触。目前大多数远程飞机都是高空飞行的喷气式飞机,因为在低空稠密的空气中飞行会大大增加油耗。而如果将飞行高度降低到极端贴近地面,由飞行器的速度产生的空气垫就会支持飞行器在空中飞行,因此它的巡航效率比高空喷气式飞机更高。

按现在的设想,“鹈鹕”将装备4对5.88万千瓦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每个发动机舱中安装两台发动机,每台发动机带动一个直径15米的40叶螺旋桨,每个发动机舱前面都有两组反向旋转的螺旋桨。尽管“鹈鹕”尺寸巨大,但由于其货舱无须采用加压设计,制造难度大为降低。

地效飞行器的翼展及飞行高度是决定地面效应大小的两个数字,在一定范围内,这种气动力支撑的大小与翼展成正比,与飞行高度成反比。“鹈鹕”150米长的翼展在30米之处也能获得“微小的地效作用”,这种作用在15米高度、在6米高度、在3米高度明显递增。

驾驶“鹈鹕”相对要复杂一些。飞行前,机组人员和任务制定人员必须使用雷达和卫星图像检查飞行路线上的天气、陆地情况等,以决定如何利用顺风飞行或是绕开陆地进行掠海飞行还是提高飞行高度跳过它。工程师们也预见到了操控上的复杂性――没人能在15米的超低空手动驾驶这种庞然大物以时速480千米的速度飞行,因此控制装置将设计成高度自动化。

6.下列对“地效飞行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地效飞行器”是指波音公司研制的“鹈鹕”和前苏联研制的“黑海怪物”。

B.是专指能装载17辆坦克,从陆地或水面起飞,贴近水面飞行,同时也能像普通飞机一样在各种地形上空飞行,而且可以在陆地机场降落的一种飞行器。

C.是一种运输能力特别强而又只能在超低空飞行的飞行器。

D.是一种能利用被称为“地面效应”的空气动力学现象运载大量货物高速掠过水面飞行的新型飞行器。

7.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波音公司的工程师们在“黑海怪物”的基础上研制出了“鹈鹕”地效飞行器。

B.“鹈鹕”地效飞行器与空气动力学长期以来遵循的“高度就是效率”的准则相抵触。

C.“鹈鹕”地效飞行器的巡航效率比高空喷气式飞机更高。

D.“鹈鹕”地效飞行器功率强大,形体庞大,货舱无须采用加压设计

8.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前苏联研制的“黑海怪物”之所以被美军方发现,是由于它的尺寸巨大所致。

B.气动力支撑地效飞行器的重量的大小与翼展成正比,与飞行高度成反比。

C.由于“地效作用”,在15米高度、在6米高度、在3米高度明显递增,所以当地效飞行器与地面的距离为“0”时,这种“地效作用”将达到理想状态。

D.由于没人能在15米的超低空手动驾驶这种庞然大物以时速480千米的速度飞行,因此控制装置将全部设计成自动化。

6.D(A项,理解过于偏狭,应该说,只要合乎其原理的飞行器都是“地效飞行器”。B项,虽然“鹈鹕”是“是效飞行器”,但不能专指,因为前苏联研制的“黑海怪物”也是“地效飞行器”。C项,它还能在高空飞行。)

7.A 二者原理很相似,但“鹈鹕”并非是在“黑海怪物”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鹈鹕”地效飞行器正在设计之中。

8.B(A项,前后无因果关系。C项,言语中无依据,理解错误。D项,原文是“因此控制装置将设计成高度自动化”,注意对“高度自动化”的理解。)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006年7月4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搭载7名宇航员的“发现”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 B:“根据政策规定,我可以同时参加复旦、交大举行的考试,如果没有被他们录取,同样可以参加全国高考。我当时想,蛮好呀,这不是让我有3次进大学的机会吗?”18岁的章文昕的高三学生说。 C:执法人员立即赶往亚中商城某批发部,经查,两名当事人销售48箱假冒“伊力老陈酒”的违法事实。 D:如果今天我们漠视母语,不精通,不会用母语,不仅是一个缺乏个性特征的民族,还将是一个“愚蠢的民族”。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各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赌场”距镇中心不到一公里,很难想象这样一个人来人往的繁华所在 能容得下一个大赌场。 ②大同、小康,原来都只讲到了社会秩序, 没有说到经济生活。 ③东南大学这次论文__,因为顾冠群的院士和校长的身份而备受关注。实际上,它暴露出的 是国内博士生培养问题的冰山一角。

A:居然 都 不过 B:竟然 都 恰恰 C:竟然 却 恰恰 D:居然 却 不过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