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D. 弟,副词,只管。
12.A. 都是介词,在 B.表转折,却;于是,就。 C.表顺承;表修饰。D.指示代词,这,这些 的
13.C
14.D “听信小人之言”“实属不该”两处有误。
15.(1)皇上经常从容地和韩信议论将军们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2)韩信就和家臣商量,夜里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3)我到淮阴,淮阴人对我说,韩信即使是平民百姓时,他的心志就与众不同。他母亲死了,家中贫困无法埋葬,可他还是到处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让坟墓旁可以安置万户人家。
下列句子翻译准确的一项是
A: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 译文:我亲自去请求他,他都不肯去,你怎么能去请求他呢? B: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 译文:陛下纵然看轻自己,而祖庙的祭祀和太后的侍奉怎么办呢? C:项王已约,乃引兵解而东归。 译文:项王已经(和汉王)订立约定,就领着人马解围而去,回到东方去。 D: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译文:官吏因为李广的军队损失伤亡众多,自己又被匈奴活捉过,应当斩首,(李广)出钱赎罪(免于死刑),降为平民。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周密细致的准备工作和扎实有效的安保工作是2008年奥运会成功举办的基础和关键,不仅关系到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而且关系到奥运会的顺利进行。 B:虽然没有学历,但是他的出色工作和独特设计已被国内某知名单位采用,并受到国外专家的高度赞赏。 C: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一脸落寞的丁俊晖,面对众多记者连珠炮似的提问,只简单甩下了“我很累,我不想打”“我技术不行”“没什么感觉”。 D:那是2005年的3月31日,殷雪梅这位江苏常州金坛的小学老师,面对飞驰而来的汽车,奋不顾身,将生的希望留给孩子们,把自己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撼人心的一瞬间。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史记》中甘罗和淳于髡等人,以各自的方式赢得了成功,凭借自己对现实矛盾的把握,表现出一种 世道人心的锐利。②文莱旅游发展局总监赛贾玛鲁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局将组团巡访各国, 宣传2008文莱观光年。③ 不同的基金,其 的模式是不同的,因此,投资者购买前一定要充分了解,以降低投资风险。④王立群教授为了能在“百家讲坛”讲好汉武帝, 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A:洞悉 大事 运作 披阅 B:洞悉 大肆 运作 批阅 C:洞察 大肆 运行 批阅 D:洞察 大事 运行 披阅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错误的一组是
A:融会贯通 明火执仗 别出心裁 突如其来 B:平心而论 一如既往 不假思索 名符其实 C:呕心沥血 层峦叠嶂 勿庸置疑 纷至沓来 D:要言不烦 金碧辉煌 山清水秀 急流勇退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哲理之于人生,时时相随,事事蕴含,处处显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之所欲”便可“滥施于人”?
“逆境出人才”,“顺境”就出不了人才?
做人坚持“行方”原则,具有润滑功能的‘行圆’策略就可抛弃?
“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就不会是“失败之母”?
人生,需要我们认真思辨哲理的方面太多太多:德与才、苦与乐、美与丑、智与愚、荣
与辱……
根据提示,结合自身的人生体验,以“人生哲理”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略
根据下列句子的内容,改写成三个短句。(4分)
在今天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当记者问到中国对美国方面关于中国在台海前线集结了众多陆海空军的报道有何评论时,这位新闻发言人向其申明了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美国方面报道了中国在台海前线集结了众多陆海空军的内容。
②在今天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中国对美国方面的报道有何评论?
③我新闻发言人申明了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
仿照下列句子,按照给定的条件,再选写两句运用比喻、结构相同的句子。(4分)
例句:语文老师说,友谊是一篇绝妙的美文,能让灰色的心情变得亮丽;
数学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政治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音乐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学老师说,友谊是一个万能的公式,能解决百思不解的难题;
物理老师说,友谊是一根巨大的杠杆,能撬开禁闭的心扉;
政治老师说,友谊是一束心灵的火花,能点燃生命的火把;
音乐老师说,友谊是一曲优美的乐曲,能在四海五湖找到知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野 菊 花
野菊花!漫山遍野的野菊花!
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的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几番秋雨秋风秋霜。山野早已敛去了辽阔的绿色,只把灰脊露在人间;紫燕和鸿雁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了牛儿和羊儿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惟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与进取,举起了开放的拓展的金旗,“欲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她不禁锢自己,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地放。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出半个脸儿来就开了。从茎顶,从胁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唤醒,一齐把眼睛睁开,睁得又圆又亮,再也不想闭去。她把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泄成河成瀑,又把琥珀般的药香毫无保留地聚散得如云如雾。这时,假若你静下心来,你会从袅袅升腾的忽聚忽散的浓香里谛听到广乐音乐《金蛇狂舞》的活泼,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壮烈……
她不固守现成,匍匐的枝条看似柔弱,却从不攀援依附。这枝被折去,更多的芽箭立即射出,迅速占领周围的地面,把墨玉般羽状分裂的叶片扩张开来,铺展如苍鹰的翼翮,拥护着黄花,风来想凌空而去,云过含不尽向往,活脱脱是一幅潘天寿饱和金石的《鹰瞵图》,从大别山巅挂到淮水河沿。当霜雪卷藏这幅宏篇巨构时,她的宿根却在这片沉重而冷静的土地下酝酿谋划,将屈原“上下而求索”的浩歌凝结在心,待时以串发。今年崖头岭上的几株,明年一定要发展成簇;今年篱前坎下的几丛,明年一定要繁衍成龙。星散的,要汇聚;成块的,要连片。然后,在荒滩坡,在贫瘠却是自由的土地上,左冲右突,向四面八方扩张、挺进,步步为营,为营步步。不知是山野滋育了她的野性,还是她的野性诱发了山野的野味野情。
这是一种怎样的野性的美啊!而这野性美的烛照天地的光芒,投射在她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中,于生命的运动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教人体味出一种人生境界。故有久久的震颤回荡在心……
18.从全文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野菊花的野性?
答:
19.在第二自然段,作者首次提到“叫人心灵久久震颤”;最后自然段,作者又一次提到
“有久久的震颤回荡在心”。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本文语言优美、感人,试从修辞方面选择两点进行简要分析。
答:(1)
(2)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二段文字极具想象力地将淮河堤畔、大别山麓的野菊花写成梦幻般神奇的织绵,这些内容又使第一段文字得以形象化的再现。
B.第三段中写松柏的“减色”,檀竹的 “落魄”等,是因为它们斗不过野菊花的“勇敢和进取”。
C.文章第四段描写了野菊花花朵的形态,文中用“挣”、“冒”、“睁”、“宣泄”、“毫无保留”等富有力度的词语,表现了野菊花积极进取的精神。
D.第五段描写了野菊花的枝条、叶片、宿根等的形态,表现了野菊花热情奔放、热爱生活的性格特征。
E.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表现和讴歌野菊花勇敢地开放、不懈地拓展,显示出野菊花强烈的进取精神,这也正是它的野性美之所在。
18.一是她不禁锢自己,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地放。二是她不固守现成,匍匐的枝条看似柔弱,却从不攀援依附。
19.(1)第一次是由于漫山遍野如织锦泼金般地开放,第二次是由于野菊花的野性美激发了人们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精神。(2)第一句领起下文,第二句升华全文。(3)两句首尾呼应。
20.从修辞手段、例子和效果三方面回答。
21.B D(B除了是因为它们斗不过野菊花的“勇敢和进取”外,还有“几番秋雨秋风秋霜”的原因。 D第五段对野菊花的枝条、叶片、宿根等的形态的描写是为了突出野菊花不固守陈规的特点。)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①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孟子《孟子》)
②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③________________,水光接天。________________,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①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②雕栏玉砌应犹在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③白露横江 纵一苇之所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