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秦王还柱而走 ② 图穷而匕首见 ③ (秦王)乃以手共搏之 ④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A: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 供其乏困。
2. 失其所与,不知。
3.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4. 图穷而匕首见。
5.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6. 拒关,勿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7.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也。
8.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供 2.智 3.震 4.现 5.卒 6.拒、纳 7. 早 8.背
下列文言文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C:荆轲奉樊淤期头函 D:图穷而匕首见
1.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A:无能为也已 何厌之有 共其乏困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B:失其所与,不知 日以尽矣 秦伯说 今日往而不反者 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秦王还柱而走 卒起不意 D:图穷而匕首见 皆为戮没 设九宾礼于廷 终已不顾
4.选出划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①夫晋,何厌之有(厌恶) ②既东封郑(使成为边界) ③因人之力而敝之(因为) ④顾计不知所出耳(回头看) ⑤微太子言(如果没有) ⑥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遭受) ⑦素善留侯张良(友善、交好) ⑧秦时与臣游(游玩) ⑨旦曰不可不蚤来自谢项王(感谢) ⑩沛公不胜杯杓(能承受) ⑪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发出) ⑫失其所与(亲附,结交)
A:①②⑤⑦⑪⑫ B:②⑤⑥⑦⑩⑫ C:②③⑤⑥⑨⑩ D:③④⑤⑦⑧⑫
7.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图穷而匕首见 C:秦王还柱而走 D:人不敢与忤视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15分)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2)失其所与,不知。
(3)秦兵旦暮渡易水。 (4)诚能得樊将军首。
(5)樊将军以穷困归丹。 (6)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7)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8)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9)秦王还柱而走。 (10)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11)素善留侯张良。 (12)君安与项伯有故?
(1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项王。 (14)不如因善遇之。
(15)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1)边境;(2)结交(亲附);(3)很快;(4)如果;(5)走投无路(处境困难,陷于困境);(6)被;(7)一段时间后;(8)打开;(9)环绕;(10)倒下;(11)和……交好;(12)怎么;(13)带领(使……跟随);(14)趁机;(15)责备。
【解析】
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此题需逐项结合句子内容加以解释。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图穷而匕首见(穷:穷尽) B: 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假意借给) C: 秦王还柱而走(走:跑) D: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提:读作dī,投掷,投打)
下列各句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卒起不意 B:秦伯说,与郑人盟 图穷而匕首见 C: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毋内诸侯 D:秦王还柱而走 令将军与臣有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