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B: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C: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B: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C:君之所知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秦王还柱而走
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登上,动词) B:轲自知事不就(动词,成功) C:引赵使者蔺相如(动词,拉着) D: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动词,擅长)
与“一蹴而就”的“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连辟公府不就 B: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 C:金就利则利 D:轲自知事不就
9.下列各句中加横线字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乃遂收盛於期之首,函封之
A: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B:顺流而东也 C: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D:吾得兄事之
选出翻译不恰当的一项:( )
A: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希望大王稍微宽容他,让他能够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大臣们吓得发呆,士兵们发生意外事变,大家都失去常态。 C: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荆轲自知大事不能成功了,就倚在柱子上大笑,张开两腿像簸箕一样坐在地上骂道:“大事之所以没能成功,是因为我想活捉你,迫使你订立归还诸侯们土地的契约回报太子。” D: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 高渐离考虑到长久他隐姓埋名,担惊受怕地躲藏下去没有尽头,便退下堂来,把自己的筑和衣裳从行装匣子里拿出来,改装整容来到堂前,
(二)文言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
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荆轲刺秦》)
8.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荆轲顾笑武阳 顾:回头看B.、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把:抓住
C.、秦王惊,自引而起 引:伸直身子D.、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提:用手提起
9.对下列句中加点通假字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武阳色变振恐 振:通“赈”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 卒:通“猝”
C.、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D.、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
10.下列对情节、人物及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描写了荆轲刺秦王过程中“顾笑武阳”“图穷匕见”“倚柱笑骂”等惊心动魄场面。
B.、写荆轲“笑”——“顾”——“前”三个动作,衬托出秦武阳的胆怯和秦王的威严。
C.、作者以群臣的惊愕,秦王的惶急、左右的惊呼,从侧面衬托了荆轲的英雄虎胆。
D.、选文最后写荆轲事败之后“倚柱而笑,箕踞以骂”,从正面刻画了荆轲的英雄形象
8、D
9、A
10、B
下列句子中对“就”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金就砺则利(接近,依靠) B:连辟公府不就(赴任,就职) C:轲自知事不就(完成,达到目的) D:就有道而正焉(成就,完成)
11.下列相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联系的,有的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比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的字义十分相近;有的则含义相反,如袁盎,盎是充盈的意思,字“丝”,则是少的意思。 B: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有褒有贬,如范仲淹的“文正”是褒,周厉王的“厉”是贬。 C:坐姿有多种:“常同席坐”这个“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是相同的,但是“箕踞”的坐姿则是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如“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D:皇后,皇帝的正妻。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称为“正宫”或“中宫”。“中宫”“正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