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本诗标题为“闺怨”,一开头却写“闺中少妇不曾愁”,是否违反了题意?(3分)
(2)诗中是如何描写少妇的心理变化的?(4分)
(1)答:没有违反题意。前面写“不曾愁”,正是为后面的“悔”作铺垫,采用欲抑先扬(反衬)的手法。(3分)
(2)答:先写少妇兴致勃勃,梳妆打扮后上楼观景;转而写她看见路边的杨柳,勾起了对丈夫的离愁,心情由高兴变为懊悔。 因为杨柳是古人临别时的赠物,少妇看见杨柳,自然就想起与丈夫分别的情景,后悔之情也就油然而生。(4分)

8.D应是“(皇上)驾临”、“到来”之意
9.B(①主要表现其“孝”;③主要表现其“军事才能”;⑤主要表现其“善与人交”。)
10.D(“与人为善,率素宽厚”,主要是指张稷本人,而非“世代为官清廉”,这是原文所无的。)
11.(1)父亲张永和嫡母相继去世,六年中张稷一直住在墓旁的房内(守丧)。
(2)外出相告,回来面见,如同事奉活人。
(3)当初离开郡里而接受做仆射的征召,路经吴地,乡里迎候张稷的人布满水中和陆地。
读下面的短文,完成文后各题
大凡喜好运动、热爱健康的人都知道,“有氧健身”、“有氧操”等运动早已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种健身方式了。然而,如今又有些专家反其道而行之,建议应大力普及低氧健身。
低氧健身,就是用人工的方法使健身房的氧气含量低于正常状态的一种健身方式。研究发现,低氧空气对人体具有良好的保健治疗作用,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增强氧的运输和肝脏的解毒作用,提高运动员的训练能力等。有关专家说低氧健身的好处起码有两点。首先,人体处于“低氧状态”,这是对人体正常状态的一种挑战。人体为了适应低氧、低气压的生活环境,心率相应加快,心脏的排血量增多,血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也随之增多,这使血液对氧的运输能力增强,血液扩散到人体组织的功能也必然随之加强。结果,人体对氧的利用率便会相应增加。还有,当健身者在低氧状态下锻炼时,肺的活动量变大,可以使动脉血管扩张,使全身的血液循环速度加快。因此,低氧条件下的健身与一般自然状态下的健身相比,有增加红细胞数量,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强化脑组织和肌肉对氧的利用等好处。其次,低氧能使人体内蓄积必要的二氧化碳,这对健康十分有益的,因为人的生命是既要靠氧气也要靠二氧化碳来维持的。人体血液中不仅要有2%的氧气,同时还必须要有6.5%的二氧化碳。如果人体二氧化碳含量过低,就会引起体内气体失衡,造成酸多碱少的碱血症。这将会破坏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损害人的神经系统和免疫机能,最终导致丧失对疾病的自我防御能力。
其实,低氧健身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在美国,低氧健身已成为一种最受欢迎的健身运动,许多以往习惯于户外运动的人都转到健身房对此进行经常性的锻炼。比如以前那些喜欢滑冰、爬山和乐于冒险的人,通常也到低氧健身房进行锻炼。另外,前苏联医学专家还曾发明过“缺氧疗法”:让患者反复吸入只有10%氧含量的低氧空气,以启动人体缺氧自卫系统的潜能,从而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目的。此法不仅对治疗心血管、呼吸及神经系统疾病均有明显疗效,同时还有缓解疼痛、消除疲劳等作用。
看来,“低氧”挑战“有氧”似有不可逆转之势,现在的问题是,低氧健身必须要在人工特制的低氧健身房内进行,所以其价格自然会偏高。一般来讲,低氧运动的费用是普通健身的一倍左右。有关人士称,随着参加低氧健身人数的迅速增加和健身范围的不断扩大,低氧健身的成本费用应该会下降。也许,这一天真的为期不远。
5.下列对“低氧健身”这一概念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用人工的方法使健身房的氧气含量低于正常状态的一种健身方式。
B.低氧空气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增强氧的运输和肝脏的解毒作用。
C.人体处于“低氧状态”是对人体正常状态的一种挑战。
D.有些专家认为“低氧健身”、“有氧操”等运动已经过时,建议应大力普及低氧健身。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碱血症将会破坏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损害人的神经系统和免疫机能,最终导致丧失对疾病的自我防御能力。
B. 低氧健身在美国已成为一种最受欢迎的健身运动,许多以往习惯于户外运动的人都转到健身房进行经常性的锻炼。
C. 前苏联医学专家发明过的“缺氧疗法”不仅对治疗心血管、呼吸及神经系统疾病均有明显疗效,同时还有缓解疼痛、消除疲劳等作用。
D. 低氧健身很多时候要在人工特制的低氧健身房内进行,所以其价格自然会偏高,低氧运动的费用是普通健身的一倍左右。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参加低氧健身人数的迅速增加和健身范围的不断扩大,低氧健身将会因价格低廉而迅速普及。
B.低氧健身必须使健身房的氧气含量既要低于正常状态,也要保持一定的含量,否则会危及健身者的健康。
C.前苏联医学专家发明过“缺氧疗法”,启动的是人体缺氧自卫系统的潜能,所以也是属于“低氧健身”的范围。
D.“低氧健身”挑战“有氧健身”似乎具有不可逆转之势,但是“有氧健身”也不会很快失去市场
5.D(原文并无“‘有氧健身’、‘有氧操’等运动已经过时”的意思)
6.D(“很多时候”应是“必须”)
7.A(“将会因价格低廉而迅速普及”的说法过于绝对化)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出现失误就互相 的做法是十分错误的。 (2)出发前个人要准备好生活 品。 (3)今天,学校的壁报栏下出现了一张招领 。
A: 推诿 必需 启事 B:推诿 必需 启示 C: 推托 必须 启事 D:推托 必须 启示
下列词语中加黑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负隅顽抗(yú) 忸怩不安(ní) 窗明几净(jǐ) 病入膏肓(huāng)
B:面面相觑(qù) 一叶扁舟(biǎn) 明眸善睐(lài) 殒身不恤(xù)
C:丢三落四(là) 如法炮制(páo) 色厉内荏(rěn) 夙兴夜寐(sù)
D:瞠目结舌(táng) 扪心自问(mēn) 螳臂当车(dāng) 切中肯綮(qìng)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错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离开原来的或应有的位置。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错位”现象:学生迷恋网络,商家欺骗消费者,是一种“错位”;子女当一天家长,让闯红灯的人当一回交警,也是一种“错位”。
在生活中,你有类似的经历和见闻吗?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呢?请以“错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圆”可以想像成很多东西。请仿照下面的例子,先想像出一个具体物件,然后写出一段不少于40字的话。要求:想像合理,有一定文采。(5分)
例子:
井口:圆圆的这口老井,没有任何特别的装饰,古朴而自然,镶嵌在地里,宛如一面魔镜,似有深邃的思想,用淙淙的水声,述说着一部完整的历史。
参考示例:
草帽:我的视野里出现了一个圆,在绿色的齐膝深的秧苗里,那个泛着微黄的圆是那么引人注目。就是它,为父亲遮住了风风雨雨,挡住了炎炎烈日,让父亲收获着一个又一个希望。
请把下面语句排列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4分)
① 哈萨克白色的毡房错落在草地上,草地上白色羊群、棕色马群与湛蓝天空上的白云相映成趣。
② 汽车颠来荡去,让人很不舒服,放眼窗外,却赏心悦目。
③ 地势渐渐升高,白杨林阴道不见了,道路变得崎岖不平。
④ 远方天山雪峰银光闪闪,近山却郁郁葱葱,山顶针叶林,山腰阔叶林,接近山麓则是绿草如茵。
⑤汽车驶出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首府伊宁市,沿白杨夹道的公路向东飞驰,丰饶的原野一如内地。
⑤ ③ ② ④ ①
请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三个短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减词语,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6分)
有关医学专家鉴于目前我国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率比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范围内调查得出的30%高出20%―50%这一现象,忠告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勿滥用抗生素。
目前我国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率高达50%―80%,而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范围内调查得出抗生素使用率仅为30%,因此有关医学专家忠告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勿滥用抗生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2分)
木石是非(节选)
余秋雨
在欧洲的城镇间旅行,看得最多的是建筑。时间一长,难免与中国的建筑对比起来。最强烈的对比是年代。从雅典和罗马开始,欧洲保留了大量的古典建筑,一查年代令人咋舌。例如,巴特家神殿至今还被看作古典建筑结构的至高典范,但它已经建成了两千四百多年,相当于中国孔子的年岁,竟然还这么虎虎有生气地站立山巅。
罗马的万神殿也许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至少两千年了吧,整个穹顶还如此精美坚固,几乎所有的参观者都会判定它是自己平生见过的最杰出的建筑之一。但若以年代比照,我们中国游客都会心中一沉,无法想像一个汉代的地面建筑能如此完好地保存到今天。
至于像佛罗伦萨、巴黎那些构成都市规模的古典建筑群,也有六七百年历史了,我们中国当然也保存了一些明代建筑,却不可能像这些欧洲建筑那样构成今天都市的主干性景观,而且还付诸实用,每天任拥挤的人流大进大出。
这个景象使很多初来乍到的中国旅行者很受震动。原本总以为我们拥有历史,人家拥有现代,看来事情并不是这样。如果我们仅仅因历史过于厚重而失落了现代,这倒是一个不难让人理解的理由,但厚重的历史保存在哪里呢?走到欧洲街头上东张西望、暗暗比较,方知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是两头失落。
有人说,中国保存不了很多古典建筑,是因为太多改朝换代,太多兵荒马乱。然而,只要查查欧洲历史就可明白,他们改朝换代的频繁程度,兵荒马乱的酷烈程度,都超过中国。
其间有一个区别是,中国自古以来习惯于把攻击对象整个儿毁坏,非烧即拆,斩草除根,不让它阴魂盘绕,死灰复燃;欧洲则不然,更在乎所有权的转移,即更在乎占有和抢掠。
这是有原因的。欧洲文化本身有一种超越政局更迭的稳定性,zōng jiāo 的力量、贵族的存在又使无数精美教堂、典雅宅邸成为民众心目中不可搬移的审美图像和生态图像;而中国较为像样的生态,总量被看成是权力结构的直接延伸,因此每每与权力结构共存亡。
顺着这条思路,当代中国文化人便会产生很多感慨、写出大量文章。但是,随着年岁增长我已发现这种思路的片面性。
现在我愿意以更平实的态度来对待这样的问题。因为除了社会政治走向可以评定优劣外,各个自成系统的生态文明也都有形成的充分理由,应当以多元心态一视同仁。
如果以平实的态度来解释中国古典建筑为什么比欧洲保留得少,至少不应该无视以下这两个因素:
一、中国的建筑,主要以木材为构架;欧洲的建筑,则以石材为上选。两种主干性材料的不同,决定了延续时间的长短;
二、不同的材料选择,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观念。欧洲追求zōng jiāo 意义上的永恒,而中国则追求生生不息、代代更新。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并不看重凝固的永恒。树木的生命过程与人的生命过程密切呼应,人世间二十年为一代,木构架的房屋也需要二十年大修一次。中国的下一代对上一代的服从和孝顺远远超过欧洲,但他们最大的孝顺是重振家业、推陈出新,因此拆老宅、建新屋的梦想几乎成了一种掌控九州的行为理论。
这种对比很有趣味,因此走在欧洲,我并不对中国古人的选择深感羞愧,或义愤填膺。
14.你如何理解作者在看到欧洲建筑以后的“两头失落”?(4分)
答:
15.欧洲古建筑相对于中国古建筑的特点是什么?这种特点又是如何形成的?(6分)
答:
16.为什么作者“并不对中国古人的选择深感羞愧,或者义愤填膺”?(6分)
答:
17.你认为应如何看待中西建筑的不同特点?(6分)
答:
14.我们在现代文明上落后于西方,失落了现代;但通过观察西方建筑,发现我们在历史的保存方面也落后了,所以说两头失落。(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5.经历年代久远,却依旧能完好地保存至今,并且有些规模还很大,能构成今天都市的主干性景观,并付诸实用。(3分)形成原因:欧洲的改朝换代更在乎所有权的转移,即更在乎占有和抢掠,而不像中国自古以来习惯于把攻击对象整个儿毁坏。(3分)(共6分)
16.中国建筑难以长久保存是有客观原因的,和欧洲相比,中国建筑是以木材为构架的;(2分)中国文化传统中,并不看重凝固的永恒,讲究的是生生不息和代代更新,有我们几乎掌控九洲州行为理论。(4分)(共6分)
17.我们应以更平和的态度来对待中西建筑的不同,应以多元心态一视同仁。(1分)不能因西方建筑保存的完整性而否定中国的建筑。(2分)社会走向也许可以评定优劣,但各自成体系的生态文明都有它存在的道理。而反映生态文明的建筑也有着在它特定文化环境中的意义。(2分)(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