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适当搞一些排行榜,对于推介精品、引导时尚、繁荣文化市场,谁能说未必没有一定的好处呢 B:有的学生在考试前会出现失眠、烦躁等现象,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太在乎考试成绩,心理负担过重造成的 C:台湾当局如果误判形势,一意孤行,继续推行“渐进式的__”政策,只会加剧两岸关系的紧张,必将自食恶果。 D:湖州籍大学生刘震获“中华孝亲敬老楷模”荣誉称号,不仅是家乡人民的光荣和骄傲,也是他自身的光荣和骄傲。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荣膺 亲合力 出奇不意 老生常谈 B:神州 挖墙脚 青山绿水 一如既往 C:搏弈 打牙祭 远见卓识 得陇忘蜀 D:火并 吊书袋 事必躬亲 柳岸花明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阳光,是富有诗意的。有阳光的日子真快乐,有阳光的地方真温暖,有阳光的人生真幸福。

请以“阳光”为话题,自选角度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08年北京奥运会正在通过网络报名征集志愿者,请你以组委会的名义给前来应征的志愿者写一段欢迎词。

要求:揭示报名的意义,富有文采,饱含感情,字数不超过80字。(5分)

答案示例:欢迎您加入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队伍,您将有机会亲身经历奥运,见证奥运,服务奥运。您的无私奉献精神将和奥运圣火一起熊熊燃烧。衷心感谢您的支持和参与。

仿照下面的句式,再写两组句子,以构成语义连贯的排比句组。(5分)

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没有__的时候,只是永远不会被__所淹没;

参考例句: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没有失败的时候,只是永远不会被对手(失败)所吓倒;真正的智者,决不是没有失误的时候;只是永远不会犯同样的错误(被失误所困扰);真正的伟人,决不是没有卑下的时候;只是永远不会被卑下所征服。

(写出1句得2分,写出两句得4分;所写的两句与例句联系自然的加1分;共5分。在表达上词语不当重复或不自然得体的酌情扣1--2分。)

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几个短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减词语),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5分)

4月30日,首都大学生代表与奥运会举重场馆建筑工地的建设者在当日揭幕的、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利用校内奥运会举重场馆施工场地周边的围挡板建成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奥运”主题墙上按下手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利用校内奥运会举重场馆施工场地周边的围挡板建成的一个主题墙

4月30日,这个“人文 奥运”主题墙揭幕

当日,首都大学生代表与奥运会举重场馆建筑工地的建设者在主题墙上按下手印。

(注意三个关键词和合理的顺序,重要信息遗漏一项减一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

人,总要仰望点什么

李兴濂

①人生在世,不能总是低头觅食,那样会矮化得像动物一般。人,总要仰望点什么,向着高远,支撑起生命和灵魂。

② 仰望,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精神上昂的生存姿态,贯穿于自然、宇宙中的精神情境和灵魂增长力量。它犹如使生命颤栗、贯注、凝神,形成张力的力量,涌动精神、灵魂、生命之流,贯穿于人的性灵肉身与理性心智之中,贯穿于宇宙的一切的一切之中,就像鲜花绽开,泉水喷涌般地无穷无尽地向上涌现。它是根植于一切情愫之中又最终超越其上的房屋的精神。仰望,就是在漫漫黑夜中的灵魂追寻,重返失落的精神家园。

③一位俄罗斯老画家在林间散步,“他仰望头上一轮满月从树梢后缓缓露出,他突然被那种无与伦比的饱满和圆润,被那种壮丽博大的景象感动得哭了起来……他看到了大自然最完美的艺术!那皎洁的月光仿佛上苍深情的注视,仿佛天国的雪花披在他的肩头。那一刻,谁能说他不是幸福的?”

④哲学大师康德最喜欢凝神仰望夤夜星河。“每当我静静地伫立仰望那浩渺深邃的蔚蓝色的天空时,一种永恒的肃穆和生命的崇高便油然而生――仿佛上帝在叩响自己的额头,一股神秘而伟大的授意如波涛般汹涌而来……”

⑤ 贝多芬豪迈地宣称:“我的王国在天空!”“当黄昏来临,我满怀着惊奇感,注视着天空,坠入沉思。一群闪闪发光的天体在那儿旋转运行,永无止境……此时此刻,我神游魂驰,精神超越了这些距我们亿万公里的群星,一直向那万物之源奔去……渐渐的,我试着把那团激情转化为音响……打开心坎的东西必然来自天空!”

⑥ 仰望就是崇高。也许我们抵达不到崇高,但我们可以仰望,让崇高引领,引领着崇高和庄严,在人世中行走,穿越灵魂,在心灵根底树起精神的皇座,把立在大地上的血肉之躯与高高在上的精神品格结合起来,感悟到皈依的崇高,最终作为生命的坚强支柱而矗立在世界上,支撑起富于意义与价值的生命世界。

⑦ 一次我随黑压压的人群,穿上军大衣,在深夜里爬上泰山极顶,守望东海日出。山涧、鸟鸣、夜露,掩不住心中渴望的激动。黎明的曙光射出万支金箭,点燃了朝霞,苏醒的泰山发出铮铮的声响,从青灰色的雾霭中逐渐显现出它坚实的轮廓。一轮朝阳从海上喷薄而出,圣光充溢,喷涌,流动,一个熠熠闪光的世界点亮我的双眼!我透过那浓密的树梢,遥望到远方的木船已挂起了洁白的帆――那迎风摇曳的希望之帆,正颤动于朝阳之中。此时,朝阳、白帆、碧空,把我对遥远未来的瞻瞩和渴盼,带向广阔无垠的苍穹。

⑧ 又一次,在诺日朗,仰望诺大朗大瀑布。瀑布从一片绿色的灌木林流出来,突然跌入深谷,形成一缕缕雪白的水帘,千姿百态地垂挂在宽阔的绝壁上,深谷中,飞扬起一片飘忽的水雾。然而走近它,抬头仰望大瀑布,才真正领略到那惊心动魄的气垫。云雾迷蒙的天上,仿佛裂开一道巨大的豁口。天水从豁口中汹涌而下,浩浩荡荡,一落千丈,在山谷激起飞扬的水花和震耳欲聋回声。站在大瀑布面前,感觉自己只是漫天飘漾的水雾中的一颗微粒。仰望大瀑布,人类那一点可卑的悲哀,又有何资格絮叨呢?我确信,天地人之外,一定还有一个更高的存在!

⑨人,总要仰望点什么,哪怕一轮红日,一弯新月,一片云朵,一座山峰,一棵古树……只要能激起你心底的波澜,哪怕是一丝涟漪。仰望吧,仰望高高在上的一切光辉,流出感激的泪吧,透过金色的薄霭,难道看不见那已涉过河川的身影吗?真的,当你仰望时,一股庄严神圣的力量,一座巍峨的雕像或者一些伟大的词句就会从 你的内心涌起!

14.本文的题目是“人,总要仰望点什么”,请根据你以文章的理解,用简明的语言回答:人,为什么总要仰望点什么?(8分)

答:

15.认真阅读③④⑤自然段,回答:(7分)

(1)作者为什么要在这三段中列举俄罗斯老画家、哲学大师康德和贝多芬仰望的例子?

答:

(2)在这三个例子中,仰望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

16.结合上下文看,第⑥段的作用是什么?它和⑦⑧段的关系是怎样的?(2分)答:

17.作者在第⑨段中写道:“人,总要仰望点什么,……”,“当你仰望时,一股庄严神圣的力量,一座巍峨的雕像或者一些伟大的词句就会从你内心涌起!”联系本文所写的仰望和感悟,请用简短的语言,写出你生活中的仰望和内心的涌动。60字左右。(5分)

答:

14.(8分)①人,需要仰望点什么,才能向着高远,向上,支撑起生命和灵魂。

②人,需要仰望点什么,才能使精神保持一种上昂的生态姿态。

③人,需要仰望点什么,才能通过漫漫黑夜中的灵魂追寻,重返失落的精神家园。

④人,需要仰望点什么,才能让崇高引领,引领着崇高和庄严,在人世中行走,把立在大地上的血肉之躯与高高在上的精神品格结合起来,感悟到皈依的崇高。

15.(7分)(1)作者在这三段中列举俄罗斯老画家、哲学大师康德和贝多芬仰望的例子,表明了正是仰望和感动、感悟,成就了这些大师的崇高。(3分)

(2)①俄罗斯老画家仰望头上的一轮满月,被大自然的壮丽博大的景角所感动,看到了大自然最完美的艺术。②哲学大师康德仰望夤夜星河,体悟到了一种永恒的录穆和生命的崇__严。③贝多芬仰望天体在那儿旋转运行,永无停息,获得了创作的激情。(4分)

16.(2分)第一问:承上启下。(仅答过渡不得分) 第二问:领起和总括(或总领)

17.(5分)(写出“生活中的仰望和内心的涌动”并“与文意有关”,语言简明、流畅即可)。

根据下面的问题,用回答。(只选一小题)(6分)

(1)人们在比喻细致入微的思想教育时,常爱引用“春风化雨,点滴入土”的俗语和“ ” (杜甫诗)的诗句。人们在说明当事人往往不能客观地看清全局时,常爱引用苏轼《题西林壁》中的两句“ ”。人们比喻子女的心意不论如何诚挚都不能报答父母的恩情,常引用孟郊《游子吟》中的“ ”。

(2)《劝学》云:“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而韩愈在《师说》中谈及“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时说的“ ”,与此有观点相通之处。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 ”今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而欧阳修《 伶官传序》中“ ”的句子,则与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思相近。

(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2)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本诗标题为“闺怨”,一开头却写“闺中少妇不曾愁”,是否违反了题意?(3分)

(2)诗中是如何描写少妇的心理变化的?(4分)

(1)答:没有违反题意。前面写“不曾愁”,正是为后面的“悔”作铺垫,采用欲抑先扬(反衬)的手法。(3分)

 (2)答:先写少妇兴致勃勃,梳妆打扮后上楼观景;转而写她看见路边的杨柳,勾起了对丈夫的离愁,心情由高兴变为懊悔。 因为杨柳是古人临别时的赠物,少妇看见杨柳,自然就想起与丈夫分别的情景,后悔之情也就油然而生。(4分)

8.D应是“(皇上)驾临”、“到来”之意

9.B(①主要表现其“孝”;③主要表现其“军事才能”;⑤主要表现其“善与人交”。)

10.D(“与人为善,率素宽厚”,主要是指张稷本人,而非“世代为官清廉”,这是原文所无的。)

11.(1)父亲张永和嫡母相继去世,六年中张稷一直住在墓旁的房内(守丧)。

(2)外出相告,回来面见,如同事奉活人。

(3)当初离开郡里而接受做仆射的征召,路经吴地,乡里迎候张稷的人布满水中和陆地。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