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写(6分)

(1)戎马关山北,

(2)王勃《滕王阁序》中用“潦水尽而寒潭清, ”两句描写深秋的景色。

(3)南宋词人 在《扬州慢》中用“过春风十里, ”描绘了战争洗劫后扬州城的荒芜景象,令人感叹。

(4)鸟是一种常见的动物,在古诗文中常被用来表达复杂的情感。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著有《归去来兮辞》《饮酒》等。他写的《归园田居》中有“ ,池鱼思故渊”,用鸟表达自己的归隐之情。李白在《蜀道难》中感叹“ ,雄飞雌从绕林间”,表达了蜀道艰难,行程孤独之情。杜甫在《登高》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 。” 在《 》中写道:“飘飘何所似? 。”这寄寓了飘泊不定老病孤独的情感。李密在《陈情表》中有“ ,愿乞终养”,用乌鸦反哺表现自己对祖母的孝顺之情。

(1)凭轩涕泗流;(2)烟光凝而暮山紫;(3)姜夔、尽荠麦青青

(4)陶渊明、羁鸟恋旧林、但见悲鸟号古木、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旅夜书怀、

天地一沙鸥、乌鸟私情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注]。

注: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陆游晚年住在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古人评论这首词的下阕,说第一句有三个词用得好,你认为是哪三个词?它们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这三个词分别为:“未”、“先”、“空”。这三个词具概括力量,含意丰厚,流露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沉痛心情。 “未”字表达放眼西北,神州陆沉,妖氛未扫的遗恨;“先”字表达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秋的感慨;尤其一个“空”字,写出了内心的痛苦和失望,也隐含对南宋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

12. B   13. B      14. D       15. D       16. C

17. (1)张仪来,自己认为是(苏秦的)旧朋友,求提拔,反而被侮辱。

(2)只有秦国能使赵为难,于是就进入秦国。

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9―11题。(9分,每小题3分)

色彩其实并不存在。事实上,色彩是一种由3个因素(光线、反射光线的物体以及由眼睛和大脑组成的能解读光线中信息的感觉器官)综合造成的现象。因此,事实上我们并不知道某一物体究竟是什么颜色的,我们只能说我们见到这一物体是什么颜色。

阳光在我们的眼中是白色的,是因为它包含了所有可见的色光,这真是一个完美的组合。光是一种波,阳光这种光波包含了许多不同频率的光波,其中每种光波的波长都不相同。这些光波特定的波长,也就是光波的能量,决定了光波的颜色。当我们把水雾喷到空中时,每一个水滴都是圆球形,这能够使阳光在穿过水滴时发生折射。每种波长的光折射的角度不一样,于是在我们看来,阳光就被水滴“分解”了,也就是我们看到了可见光的光谱。

我们的眼睛所看到的颜色,是自然界中各种物体反射阳光中光波的颜色。如果一件物品能将大部分阳光都反射回去,那么它在我们眼中就是白色的;如果它吸收了大部分的阳光,那么它就是黑色的。如果一个物品能将75%的阳光反射回去,那么它就已经是白色的了。人的眼睛能够毫无困难地分辨出大约60多种不同的白色。一些物体能够吸收某种或是某些特定波长的光波,它反射回去的光波就会呈现出特定的颜色。

知道了这一点,就能容易地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色彩现象了。例如,为什么生啤、黑啤和棕色啤酒的颜色各不相同,但是泡沫却都是白的?

色彩只是人类以及其他动物的眼睛和大脑对光波能量的分析。完成这一任务的则是视网膜上锥型的感光细胞。人的感光细胞一共有3种,分别能够对红色、蓝色和绿色光线产生反应。所以我们将红、蓝、绿称为色光的三原色。现代神经学的研究发现,每种感光细胞中含有一种特定的维生素A.的衍生物,就是这种物质使我们的眼睛能够感受到各种颜色。

虽然人类的眼睛只有3种感光细胞,但是它们的组合却让我们看到了各种颜色。据统计,人类的眼睛能够分辨大约600万种不同的颜色。最新的研究还表明,人类的眼睛中有两种感光通道,一种能够感受红绿色,另一种能够感受蓝黄色。而且,只有灵长类动物和人类拥有第一种感光通道,其他哺乳动物只有蓝黄色通道。

人类的眼睛或许是自然界制造出的捕捉颜色最为敏感的机器,因此,科研人员一直在模仿人类的眼睛制造各种显示器。无论是电视还是电脑显示器,它们的工作原理都与人眼相同,是基于红、蓝、绿3种发光原件。不过与眼睛的精密程度相比,它们还差得很远。目前,无论是电视机还是电脑的显示器,它们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显示纯色的色光。

因此,专业摄影师、时装设计师或者是艺术家都明白,不要太信任你在电视或是电脑屏幕上所看到的色彩,最好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让我们能够分辨600万种色彩的视网膜来工作。

9.根据文意,下列对文中画线的“分解”一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阳光中不同波长的光从不同的角度照射每一个圆球形的水滴。

B.圆球形的水滴将阳光中不同波长的光从不同的角度折射。

C.可见光的光谱在每一个圆球形的水滴中展示其完美的组合。

D.眼睛和大脑组成的能解读光线中信息的感觉器官感受光波的颜色。

10.选出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

A.因为泡沫的形状使它能够向各个方向反射光线,所以泡沫总是白的。

B.因为泡沫能将75%的不同角度白色光波反射回去,所以泡沫总是白的。

C.因为泡沫能够吸收大多数特定波长的白色光波,所以泡沫总是白的。

D.因为人眼睛能够毫无困难地分辨出不同的白色,所以泡沫总是白的。

1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色彩是一种由光线、反射光线的物体以及感觉器官3个因素综合造成的幻觉现象。

B.阳光的颜色由不同波长频率的光波决定,不同波长频率的光波由其自身能量决定。

C.人类通过3种感光细胞构成两种感光通道,其他动物通过感光细胞构成一种感光通道。

D.感光细胞中含有的维生素A.的衍生物对人类能够感受红、绿、蓝、黄等颜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9.B    10.A   11.C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博客的“看”与“被看”

①博客(Blog)作为一种网络日志,其写作和传统写作有本质上的不同:写作者随时能看到读者的反应,他也可以回复、链接,可以随时介入争论;但最重要的是,它是处于一种“被看”状态,大多数人上博客网的时间大概还是更多地花在“看”而不是“写”上面。所以,博客们希望引人注目,追求点击率就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动机;同时他们也希望“看”到别人,看到别样的人们,别样的生活,尤其是网下不易接触到的名人。
②由于可以在网上看到大量别人的写作,博客们也许就能触发了自己的写作欲望;而大量的“看”也有助于提升写作能力,最后乃至达到连他自己也感到惊奇的一种良好写作状态和水准。一个好的博客作家也许就这样炼成了。写作需要鼓励和刺激,需要有发表和得到评论的机会。博客网络正提供了这样一种机会。
③王朔曾在他的小说中写过一个极想写作的人,他经常进入一种紧张的构思,但不容易整理清楚自己的思绪,自然也没有发表的机会。因为思绪常常是需要通过发表来整理的,有时仅仅是一次发表的机会就可造就一个作家。所以,如果这事搁在今天,那位极想写作者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他可以尝试做一个博客。如果开始觉得有点不好意思,还可以用笔名。中国近代以来有两次作者用笔名的高峰,一次是上个世纪之交报刊大兴的时候;一次是这个世纪之交网络大兴的时候。而上次主要还是精英写作,这次则是大众的写作。上次笔名变化还不多,这次各种笔名之丰富和有趣,本身就是一种蔚为大观的文化现象。
④不仅是“看”,还有“被看”。一种能够被许多人“看”的感觉刺激着写作,千千万万过去普通的写作者终于有了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过去他们被轻视乃至根本被忽视,现在他们可以在博客上表达心声,寻求同好。虽然点击率不可能都很高,但自由表达的感受更为美好。
⑤所以,至少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博客的意义更多地还是在“看”和“被看”,而不是“写”。这一点在与传统日记的比较中显示得最为清楚。传统日记的写作者主要是写,他看不到别人的日记,自己写的至多有一二亲朋好友的交流切磋。而博客将一种“互看”发展到极致。
⑥人们或者会说“没有写,哪来的看?”的确如此。但对博客来说,“没有看,哪来的写?”而这后一方面对博客来说也许是更重要的。
⑦所以,至少从今天中国的博客网来看,它还更多地像是一个大看场,而不是一个大作坊。

(有删改,2006年4月9日《新京报》)
6.下列关于“博客写作”与“传统写作”的比较,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和传统写作不同,博客写作者随时能看到读者的反应,也可回复、链接,随时介入争论,这使博客不断地处在一种更新、流动之中。
B.博客使相对私密的写作变成了公开、热闹的行为,使一种主要面对自己的私人写作变成了一种面向公众、且主要是面向陌生人的公开写作。
C.博客使写作不再像过去一样的孤独,写作者可以在网上得到正视乃至重视,所以,作品的高点击率是一个最能让博客写作者感到愉快的指标。
D.除非作品比较成熟、能够发表,否则传统的写作者是很难使自己的文章有面对公众的机会,但博客使这一原本艰难的过程变得没有门槛。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博客们下“笔”时总是会意识到别人的目光,同时也关注、学习别人的作品,所以在众目睽睽下,一个好的博客作家就这样必然地炼成了。
B.在博客上,是“看”和“被看”催生了大量的写,刺激了不断的写。因此,博客的“写” 是一种由“看”和“被看”提供动力和条件而完成的“写”。
C.不易理清自己思绪的人,其作品往往没有发表的机会,所以极想写作的人只能可以通过写博客来实现成为作家的理想,有时仅仅是一次发表的机会就可造就一个作家。
D.博客实际上把日志的关键词从传统的“写”变成了“看”,在博客们看来,只要没有了“看”也就完全没有了“写”的意义。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准确的一项是
A.博客们在希望“被看”的同时,也希望“看”到别人,包括别样的人们、别样的生活,故而可以猜想,名人写的博客会是异常火爆、备受追捧的。
B.今天中国的博客网更多地像是一个大看场,而不是一个大作坊,这说明虽然现在的网络写作队伍无比浩大,但实际上一般的博客写作者的产量、质量依旧非常低。
C.这个世纪之交出现的使用笔名的高峰中,各种笔名更加丰富、有趣,这直接表明“报刊大兴”主要促进的是精英写作,而对于大众写作的促进作用比不上“网络大兴”。
D.在网上大量地“看”,大量地学习别人的作品,就能使博客们的写作水平得到令人惊奇的提高,这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实是同一个道理。

6.C        7.B        8.A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006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当选人覆盖了证券、IT、航空、新能源等行业和领域,解读这份名单,我们可以清晰地辨认出去年中国经济的热点和脉搏。 B:最近,各种传媒、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大量地报道了2003年10月13日发生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家军工厂发生的爆炸。 C:易中天教授关于“空城记”在历史上是曹操和吕布作战时所用,在《三国演义》里面被诸葛亮抢走了“发明权”,受到不少观众的质疑。 D:建设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确保农民持续增收。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根除 滚瓜烂熟 攻城掠地 百废具兴 B:构陷 轻歌曼舞 莫衷一是 弥天大谎 C:规矩 花团紧簇 磬竹难书 洗耳恭听 D:澹泊 一塌糊涂 曲指可数 循私舞弊

请以“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参照高考作文标准

请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另选我国两位古代诗人的名句,仿写句子。要求结构一致。(4分)

生活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陶渊明说,生活是“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的恬静。

答:

参考答案:白居易说:生活是“待到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的闲适;

辛弃疾说:生活是“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痛苦。

把下面的散句变成整句,不能改变原意。(4分)

吴昌硕天资聪颖,才华横溢,他既接受传统、又熔铸百家,是一个善于变法,风格

独特的艺术大师。

答:

答案:吴昌硕是一个艺术大师(1分),他天资聪颖,才华横溢(1分),他接受传统,熔铸百家(1分),他善于变法,风格独特(1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