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永恒的坐标

终于来到了奥林匹亚。

没想到这个全人类的体育圣地会有这么好的风景,在快要到达之时就已经是密树森森、清溪浅浅,道路、房舍也变得越来越齐整,空气中洋溢着一种不知来自何处的自然的清香。一脚跳入圣地,你一定会猛然停步,因为被一种阵势吓着了:无数苍老的巨石,不管是当年的楼础、殿基还是雕塑,全都从前年的颓废或掩埋中踉跄走出,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大道两旁。就像无数古代老将军烟尘满面地站立着,接受现代人的检阅。

这条大街看不到尽头,只知道他通向一个最简单的终点:为了人类的健康。

见到了宙斯神殿和希拉神殿,搞清了古代每次运动会前点燃圣火的路线,抬头仰望昂首云天的无数石柱,不能不承认,健康是他们的zōng jiāo 。

走进一个连环拱廊,便到了人类黎明期最重要的竞技场。跑道四周的观众看台是一个绿草茵茵的环形斜坡,能坐四万人。中间有几个石座,那是主裁判和贵宾的席位。

……

漫步在奥林匹亚,我很少说话,领受着不轻的文明冲撞。我们也有灿烂的文化,但把健康的概念如此强烈地纳入文明,并被全人类接受,实在是希腊文明值得我们永远仰望的地方。古代希腊追求人的双重健康:智力的健康和肢体的健康。智力的健康毋需多言,正如一些西方学者所说,在哲学、伦理学、逻辑学、数学、美学、医学、法学等等领域,我们至今使用希腊的基础话语在思考;肢体的健康更有一系列强大的证明,例如今天的世界还在以奥林匹克和马拉松的名义进行体育竞技,希腊人的雕塑至今仍是人类形体美无可企及的标本。

把智力健康和肢体健康发挥到极致然后再集合在一起,才是他们有关人生的完美理想。我不止一次看到出土的古希腊哲学家和贤哲的全身雕塑,大多须发茂密,肌肉发达,身上只披一幅布,以别针和腰带固定,上身有一半袒露,赤着肢,偶尔有鞋,除了忧郁深思的眼神,其他与运动员没有太大的差别。

别的文明多多少少也有这方面的提倡,但做起来常常顾此失彼,或流于愚勇,或流于酸腐,或追慕骑士,或仿效寒士,很少构想两相熔铸、两项提升的健全状态。因此,奥林匹亚是永恒的坐标。

我历来认为各种伟大的文明都自成结构,很难拆散开来作局部比较,但在奥林匹亚,我明确无误地感受到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差距,而这个差距的产生,不是由于局部,而是涉及人的整体。中华文明较少关注个体意义和机体意义上的自我,在人际关系上作了太多的文章。结果,真正的健全缺少标志,缺少赛场,只有一些孤独的个人,在林泉间悄悄强健,又悄悄衰老。

(摘自余秋雨《千年一叹》)

14.从全文看,为什么说奥林匹亚是“永恒的世界坐标”?(4分)

15.仔细阅读第二自然段黑体字部分,然后回答:(6分)

①作者写这段话表达的意思和作用是什么?(4分)

②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手法?(2分)

16.作者在文中说:“我明确无误地感受到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差距”,这个差距的实质是什么?(4分)

17.请联系实际,就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谈谈自己的两点看法。(100字以内)(8分)

14.①这是全人类的体育圣地;②把智力的健康和肢体的健康发挥到纪之后再结合在一起。(4分)

15.①这样写突出了圣地虽然年代久远,却仍给人一种威严和庄重;引起人们对古希腊文明的深沉思考。②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6分)

16.古希腊文明把健康如此强烈地纳入文明,关注着人的整体,追求人的双重健康;而中华文明较少地关注个体意义和机体意义上的自我。(4分)

17.略。(8分)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8分)

塞下曲 李白

__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写出这首诗中对仗工整的两句并揭示其含义。(4分)

(2)诗的开头写五月的“寒”,结尾则写“斩楼兰”,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

(1)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2分)这两句极写军旅生活的紧张。(2分)

(2)开头写 “寒”,点明了边塞的苍凉与苦寒,而结尾写“斩楼兰”,与开头形成鲜明对照,更突出了边塞将士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4分)

默写名句(5分)

①是故无贵无贱,

(韩愈《师说》)

②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答案:①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②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金庸的权力观

金庸曾在《三十三剑客图》中说过,“研究中国历史上这些大人物的心理和个性,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事。千百年来物质生活虽然改变极大,但人的心理、对权力之争夺和保持的种种方法,还是极少有什么改变。”

金庸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对权力进行了无情的否定。书中写到,正是为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乾隆背叛了六和塔上的盟约,践踏了海宁潮前兄弟击掌、互不伤害的誓言。美丽的香香公主最后留下血写的遗言“不要相信皇帝”,撕破了乾隆道貌岸然的面具,用鲜血刻画出了他的阴险、毒辣和狡诈。《碧血剑》对李自成杀进北京以后迅速腐化、堕落的描述,也见证了“权力趋向腐败,绝对的权力趋向绝对腐败”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倚天屠龙记》里的张无忌不具备做“政治领袖”的条件,却是个可以信赖的人,他有许多美好的品质。在人性的尺度之下,小说中的朱元璋和张无忌相比却显得暗淡无光,美丽的周芷若也一点都不可爱。就是从《天龙八部》到《笑傲江湖》,金庸小说中常常出现“千秋万载,一统江湖”的口号,不过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另一种说法而已。从宫廷到江湖,都是如此。东方不败因掌握大权而腐化,任我行也免不了同样的结局,那是人性中的普遍现象。岳不群、左冷禅掌了权也一样如此,他们都野心勃勃,将无限的权力视为人生的最高目标,这是中国社会被数千年__政治所毒化而出现的畸形现象。与写作武侠小说几乎同步,自1959年创立《明报》以来,金庸执笔写社评,特别是他的早期社评也贯穿着自己对权力的批判、否定。他在《笑傲江湖》后记中得出了“政治上大多数时候是坏人当权”的结论。

如果不是《鹿鼎记》的出现,金庸在他的武侠小说世界对权力的否定几乎达到了现代认识水平,不幸的是,他还是以最后的《鹿鼎记》完成了对权力的肯定。《鹿鼎记》的真正主角不是韦小宝,而是康熙这个雄才伟略的英明君主,其主旨是,什么样的英雄豪杰、“侠之大者”都比不上一个开明的当权者,世间的一切最终靠康熙这样的英明君主。

既然“侠以武犯禁”,与依靠好皇上实现一切人生社会理想的白日梦不和谐,那么,到这一步,金庸的武侠小说确实写不下去了。在这一意义上,二月河大肆吹捧康熙、雍正、乾隆之类创造“盛世”的好皇上不过是延续了金庸的这一思路罢了。

l994年,金庸访问台湾时亲口说:“在中国皇帝中,我对康熙的评价很高,他不但思想开明,而且很好学,还去学了外国的学问。”从否定权力到回归权力,金庸的权力观的演变表明他最终未能走出传统士大夫式的观念。也就是说,对皇权的依附和对好皇帝的期盼曾是中国读书人几千年的梦。

5.对“金庸的权力观”的认知过程最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金庸通过武侠小说对权力进行了无情的否定。

B.权力趋向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腐败。

C.权力是人生的最高目标。

D.从对权力的否定回归到了对权力的肯定。

6.下面有关《鹿鼎记》的阐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金庸在《笑傲江湖》和《鹿鼎记》中对权力的认识是有差别的。

B.《鹿鼎记》的出现体现了金庸对权力的终极否定,这是金庸的武侠小说写不下去的内在原因。

C.出于对“思想开明”、“很好学”的康熙的景仰,金庸在《鹿鼎记》中着重刻画了康熙这个雄才伟略的英明君主。

D.如韦小宝般的“侠之大者”终究比不上一个英明君主,因此他们只能是《鹿鼎记》中的配角。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秋万载,一统江湖”的口号体现了大人物称霸天下的野心,对权力的追逐以及对美好人性的摒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一语与这句口号是相通的。

B.“政治上大多数时候是坏人当权”的结论不仅对岳不群、左冷禅等人物作出了评价,而且还表明了金庸对权力的批判和否定。

C.与金庸的武侠小说不同的是,二月河回避了“以武犯禁”的侠气而着力于吹捧康熙、雍正和乾隆等创造“盛世”的好皇上。

D.对皇权的依附和对好皇帝的期盼一直深藏在中国传统士大夫们的观念中。

5. D    6. B   7. A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届全运会会徽、吉祥物设计的应征者大多是以青年教师和大学生为主。 B:国外有种说法:“人的一生中有两件事逃不过去,即纳税和死亡。”可见纳税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 C:在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后,人们又开始重视被禁锢的古典文化,并成为人文主义者的武器,用来反对神权。 D:此事一再警示我们,依法治国,切实维护和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办事的根本。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家公司 世界同类行业之首,是因为连续有三项产品获得国际金奖。 ②他实在 不住心头的怒火,劈胸给了那家伙一拳。 ③夜深看电视时,电视机的音量尽量小点,以免 别人休息。

A:跃居 遏制 妨碍 B:跻身 遏止 妨碍 C:跃居 遏止 妨害 D:跻身 遏制 妨害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缘由 妥贴 山青水秀 一叶幛目,不见泰山 B:贸易 拙劣 浮想联翩 不敢越雷池一步 C:圆满 辩论 流芳百世 失之东偶,收之桑榆 D:提纲 抱歉 黄梁美梦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以“必须跨过这道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

(2)不要写成诗歌。

仿照下列句子,另选两个学科名作为开头,再写两个结构大致相同的句子。(4分)

示例:语文是一幅意境高远的图画,你尽可以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

                   

数学是一座扑朔迷离的迷宫,你尽可以化繁为简,感受曲径通幽、柳暗花明。历史是一所包罗万象的博物馆,你尽可以闲庭信步,放眼沧海桑田、风云雷电。

  (每句3分,内容体现学科特点得1分,比喻手法贴切得1分,结构大致相同得1 )。

下面是一位年轻导游为台湾省某中学生旅行团所作的解说词,表述有不妥之处。请推敲一下,提出3点修改意见。(3分)

(1)先生们,女士们:欢迎大家第一次来中山陵游览!(2)今天我为大家导游,感到很荣幸。(3)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长眠之处,(4)也是海峡两岸同胞心中的圣地。(5)苍松翠柏环抱着它,(6)霞光丽日辉映着它,(7)青山绿水依傍着它。(8)去年,连战先生也曾来这里拜谒,(9)表达了他对孙中山先生的缅怀敬仰之情。(10)今天,我们共同怀着崇敬的心情,登上台阶,故地重游,(11)瞻仰孙中山先生的陵寝,(12)重温先生的教诲吧!                    

(1)改为“朋友们”或“同学们”;(7)处与(6)处对调,或(6)处与(5)处对调;(10)删去“故地重游”,或将其改换为合适的词语。

(修改原则:语言传播要注意接受对象的身份;介绍事物时要条理清楚,符合逻辑;介绍的内容不能与现实矛盾。每改对一处得2分,全对得5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