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A:遥望远处,古道尽头,一个身影在踽踽(yǔ yǔ)独行,蹒跚(pán shān)的脚步踏过一地的落叶。 B:满洲人早在窥伺(cì)了,明统治者却是草菅(jiān)民命,杀戳清流,干着“安内而不必攘外”的勾当。 C:这幢清寒的小屋,远离通衢(qú)大道,茕茕孑立于田野之间,隐蔽在密林深处,正好应了一句箴(zhēn)言:神飞荒野,乐在自由。 D:曼妙的纹身在美女的背部,加强了她的妖娆和蛊(gǔ)惑;病变的皮肤布满令人生厌的疱疹,颓(tuí)败的肉体紧紧踩住灵魂的脚后根。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作家林清玄在《如果麦子没有考验》中记叙了这样一件事:农夫向上帝祈祷,祈求风调雨顺,企盼今年不要有大风雨,不要下雪,不要地震,不要干旱,不要有冰雹,不要有虫害,上帝实现了他的愿望。第二年,农夫的田地果然结出许多麦穗,由于没有任何狂风暴雨、烈日与灾害,麦穗比平常多了一倍。农夫兴奋不已,欢喜地等待收成的那一天。但到了收成的时刻,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农夫的麦穗里竟然没有结出一粒麦子。农夫找到了上帝,问道:“仁慈的上帝,这是怎么一回事,是不是搞错了?”上帝说:“我没有搞错任何事情,一旦避开了所有的考验,麦子就变得无能了。对于一粒麦子,努力奋斗是不可避免的,风雨是需要的,烈日是必要的,蝗虫是必要的,它们可以唤醒麦子内在的灵魂;人的灵魂也和麦子的灵魂相同,如果没有任何考验,人也只是一个空壳罢了。”

读了上面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以“考验与收获”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也可以编写故事、童话寓言等。

[注意] (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立意自定。 (3)文体自选。 (4)题目自拟。 (5)不少于800字。 (6)不得抄袭。

如果不用任何修辞格,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嘲笑中有爱迪生”这句名言的意思可以怎样表达?(限20字内)(4分)

教师体罚、轻视的学生中有未来的人才。     (学生可能会有另一方面的错误理解:“教鞭”下,“冷眼”中会出人才。此处应注意让学生体会“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附带的限定意义)

请按照下面句子的思路,另外选择特定事物,仿写两句话。 (4分)

竹子,每攀登一步,都作一次小结。

(1)

(2)

浪花,每奔腾一次,都换一个舞姿。     向日葵,每结一次果实,都绽放一次笑。     鹅卵石,每滚动一次,都做一次休整。      月亮,每圆一次,都留一份思念。花朵,每绽放一次,都留一个春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走失在纳西文字中

富 遐

  ①与丽江古城的邂逅是在薄暮时分,沐浴着夕阳的余晖走进古城,古老的城墙深沉低语,仿佛处处藏着精灵,轻轻触碰,便会有故事抖落。

  ②老街顺地形而建,斑驳且略有些倾斜,小桥下流水依依,轻吟浅唱。与这宁静截然不同的是那些沿街的小商品铺子,堆满了各种纳西风情,那些散发着浓郁民族气息的纳西头巾,驼铃木刻和叮当作响的银饰,最得游客们的喜爱。

③而我则是在一幅幅纳西手艺人的字画中渐渐迷失了方向,模糊了时空概念的。浏览小街图文并茂的纳西版画、烫画、木刻画的同时,我被一家名叫“纳艺人”的刻印店所吸引。这个略显拥挤的店铺里,摆满了款式各异,大小不一的石头,应游人所需把名字或经典妙词,感悟小语刻在石头上,随你到天涯海角。我把自己的名字写给了纳西艺人,并让他写出纳西文字后予以图解。他写的“富”字是一口精致的小锅,锅内有米粒,还冒着热气,意寓不愁吃喝,表示富裕;而“遐”字则是一个意象的脑袋在思考,青烟缭绕,表示思索后而又浮想联翩。而后,我又让艺人刻下了另一方“珍爱一生”的石印,“爱”字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牵着手,中间是一颗针,表示读音,这是我见到过的最美的象形文字。

④望着如此丰富而生动的纳西文字,品味着素朴的东巴文化,我陷入了沉思,不经意间远离了人群,就暂且把自己弄丢一回吧,一个人在陌生的古城中走失了也不必在意,太阳升起的时候,自然知道自己来自何方。我的眼神中尽是千姿百态,袅娜起舞的纳西象形文字,它们或倚或靠,或独自成体,无不将大自然的草木花石,高山湖泊,日月星辰,浮云流水融入纳西的东巴文化中。想象自己若生在纳西家族,挥写着另一种与工整汉字完全不同的文字,或许,也便会对生命,有另一种理解。纳西文字的每一个字,都可以随想像派生出许多更形象的“字态”,甚至扯一片绿叶就可以表达爱情;剪一缕清风就可以风花雪月;掬一捧溪水就可以洗荡灵魂……哦,丢失其实是沉醉的代名词。

  ⑤在与纳西文字的贪婪对眸中,我似乎幻化为带翅羽的文字,穿越时空,飞到想像中的远古,然后,又重新从那苍茫的古代飞回,一点点找寻历史的痕迹。在这样的飞翔里,那原本看不懂的纳西文字,仿佛也有了别样的内涵――那粗犷的笔画,像是纳西人豪放的性格;那柔美的文字形态,像是纳西人丰满而细腻的情感;那字里行间中满溢的飞翔意象,像是纳西人的热情好客,无论你行走到哪条街,哪个店铺,迎面而来的,都是淳朴的笑脸。

  ⑥我的思绪收敛了翅膀,停落在眼前的这条处处弥散着淡淡温馨的气息的街上,在这里信步,恍若又回到了在都市喧嚣中一度已经疏远了的、恬静的心灵家园。曾经有哲人说:“人这一生,便是不停地出走,却又不停地渴望回归,渴望回到最初那安宁的心灵的家。”

  ⑦于是,便有无数人在纳西失落。他们从各种地方来,带着各不相同的尘土,却在这里的石板窄巷中,落下回归的泪。而我,也是他们中的一个。

⑧走出古街时,许多店铺已放下了木板门,一轮朗月在头顶照着,两三点河灯在水面上浮着,只听得见石板路两旁潺潺溪水的声响;我们终将是过客,我们带走了对丽江和纳西文字的一夜深情,但我们也懂得了珍惜,无论行至何处,即使年华老去,也要唱吟过往。

(2007年第三届全国电视诗歌散文展播作品,有删改)

18、从全文看,作者眼中的“纳西文字”有哪些特点?(4分)

19、第⑥自然段中,作者引用“哲人”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0、就文章构思而言,作者是如何逐渐“走失在纳西文字中”的?(5分)

21、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达方式?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18、是一种优美的象形文字;丰富而生动(千姿百态,袅娜起舞);将大自然融入其中;引发人对生命的另一种理解;能使人想象出许多更生动的“字态”;有着别样的内涵。(要求答出其中4点)(4分)

19、承上启下,既明确了自己“走失”在纳西文字中的深刻原因,又为下文表现感悟作了必要的铺垫;用“不断出走”和“不断渴望回归”对比,照应了题目;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4分)

20、作者(在丽江古城)感受到了纳西风情,后被独特的纳西文字所吸引,由此陷入对(承载东巴文化的)纳西文字的沉思,最后,作者感到自己似乎幻化为纳西文字,充分感受到了纳西人的豪放、细腻、热情和淳朴。(注意对②到⑤段内容的概括。)(5分)

21、主要运用了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生动地表现出作者对纳西人的文字、文化和生活的热爱,对恬静、安宁心灵家园的渴望和珍惜。(5分)

补写出下列文学常识或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三小题)(6分)

(1)《史记》、《汉书》 被称作前四史,属于“正史”的二十四史的组成部分。

(2)马克・吐温和欧・亨利都擅长写讽剌小说,马克・吐温的 和欧・亨利的等都深受读者的喜爱。

(3)《毛遂自荐》出自 是赵国公子赵胜的封号。除他以外,战国四君子中的其他三位是: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楚国的春申君黄歇。

(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1)《后汉书》  《三国志》      (2)《竞选州长》或《百万英磅》;《警察与赞美诗》或《麦琪的礼物》     (3)《史记》  平原君  (4)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两题。(6分)

苏溪亭

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1)这首诗描写的是 时候(季节)的景色,诗人抒发的是 之情。(请各用两个字填入)(2分)

(2)宋代词人贺铸的《青玉案》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与本诗“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的写法非常接近,你以为哪一个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1)暮春,怨别。(解析:“草漫漫”、“春事晚”以及“一汀烟雨杏花寒”等文字都表明此时已是暮春。“谁倚东风十二阑”以设问形式刻画倚阑人凝眸深思的形象,第三句借“燕子不归”道出倚阑人心中思亲之情。)

(2)①认为“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好。

这两句诗描绘了浓郁而迷蒙的暮春之景:燕子还没有回家,而美好的春光将尽;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料峭春风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艳丽的容光,显得凄楚可怜。(2分) 

这两句诗寓情于景,借眼前的暮春之景抒发了倚阑人无尽的怅惘与哀愁。(2分)

②认为“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好。

词人用当前季节的景物――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连用三个比喻,巧妙地回答了“闲愁都几许”;(2分)

寓情于景,借春末夏初草长絮飞、愁雨不止的暮春之景,抒发词人无限的愁怀恨绪,令人回味无穷。(2分)

11.B。奏,送上。

12.B.借口,趁着。A.①凭借,②来。C.①取消句子独立性,②这。D.①并且,表递进关系,②因而,表因果关系。

13.C。①叙少年家学。④叙应酬之举。⑤叙外貌风度。

14.A。“批评他爱好文学”是对原文“非其好也”的误解。

15.⑴你长期在外求官,如果不顺心的话,就来我这里看看吧。   

 ⑵买了一间酒店做卖酒生意,并且让文君坐在垆前卖酒。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7――10题。

生态整体主义

王 诺

生态整体主义的核心思想是:“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而不是把人类的益作为最高价值,把是否有利于维持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稳定、平衡和持续存在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根本尺度,作为评判人类生活方式、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终极标准。

生态整体观古已有之,古希腊的“万物是一”“存在的东西整个连续不断”等可谓生态整体主义的最早发端。作为一种系统理论,生态整体主义形成于20世纪,主要代表人物是利奥波德和罗尔斯顿。利奥波德提出了“和谐、稳定和美丽”三原则,罗尔斯顿对生态整体主义进行了系统论证,并补充了“完整”和“动态平衡”两个原则,深层生态学代表人物奈斯又补充了“生态的可持续性原则”。国内外有一些学者把生态整体主义称为“生态中心主义”。这并不准确,甚至可以说是用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来误解生态整体观。生态整体主义的基本前提就是非中心化,它的核心特征是对整体及其整体内部联系的强调,绝不是把整体内部的某一部分看做整体的中心。中心都没有,又何来中心主义?

生态整体主义超越了以人类利益为根本尺度的人类中心主义,超越了以人类个体的尊严、权利、自由和发展为核心思想的人本主义和自由主义,颠覆了长期以来被人类普遍认同的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它要求人们不再仅仅从人的角度认识世界,不再仅仅关注和谋求人类自身的利益,要求人们为了生态整体的利益而不只是人类自身的利益自觉主动地限制超越生态系统承裁能力的物质欲求、经济增长和生活消费。

从生态危机和生态整体观的角度来看,人类几千年来所犯的最致命的错误,就是以自己为中心、以自己的利益为尺度,没有清楚而深刻地认识到与人类的长久存在密切相关的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和整体价值。这个错误导致了无数可怕的、难以挽救的灾难。今后,如果人类还要继续以自己的意愿为唯一判断标准,则必将犯更多、更可怕的错误,直至自己走向灭亡。生态整体主义倡导人类跳出数千年来的旧思路,努力去认识生态系统,进而将认识到的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衡量人类一切观念、行为、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的基本标准,为防止人类重蹈覆辄、为人类缓解乃至最终消除生态危机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根源。

(2004年10月《读书》)

7.对“生态整体主义”这一概念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生态整体主义是指把生态系统整体利益和人类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的生态观。

B.生态整体主义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形成于20世纪,其代表人物是利奥波德和罗尔斯顿。

C.生态整体主义把有利于维持和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稳定、平衡和持续存在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根本尺度。

D.生态整体主义首先考虑的是生态系统的利益,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中心而不是把人类的利益作为中心。

8.生态整体观古已有之。下列古代名言的内涵,不属于生态整体观的是:

A.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同耳。《吕氏春秋・察今》

B.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

C.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董仲舒)

D.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万物一也……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

9.下列对“生态整体主义超越了以人类利益为根本尺度的人类中心主义”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整体主义和以往的生态观不同,它不是以人类利益为出发点,而是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考虑问题的。

B.生态整体主义要求人们不再从人类利益的角度去认识世界、认识自然,不再仅仅关注和谋求人类自身的利益。

C.生态整体主义不再和以前的人本主义和自由主义一样,完全以人类个体的尊严、权利、自由和发展为核心思想。

D.生态整体主义要求人们为了生态整体的利益而不只是人类自身的利益自觉主动地限制超越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物质欲求、经济增长和生活消费。

10.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整体主义作为一种系统理论,为人类缓解乃至最终消除生态危机提供了一种有效而又切实可行的方法。

B.生态整体主义强调的是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而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与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C.人类在演化的过程中犯过许多错误,走过许多弯路,其中以自己为中心,导致生态危机就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D.如果人类还要以自己的利益为尺度,以自己的主观意愿为唯一判断事物的标准,那么其后果将是致命的。

7.答案:C  解析:A项错在生态整体主义不是把人类利益作为最高价值;B项没有抓住生态整体主义的实质,D项从第①段“生态整体主义的基本前提就是非中心化”来看有错。

8.答案:A    解析:A 只是讲古代与今天同,别人与我相同,未涉及生态。      (B项, 在这里,“道”是“先天地生”“为万物母”的本源。C项,“天人合一”是易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到了汉代,为董仲舒明确提出。D项,关键词“万物一也”。

9.答案:B   解析:B项前半句犯了绝对化的毛病.不是不考虑,而是“不再仅仅”考虑人类的利益。

10答案:A   解析:A项任意夸大,生态整体主义只是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和思想根源,并没有提供具体的方法。

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②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栏杆、台阶、星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③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也变得含情脉脉。④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的感人。⑤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⑥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

A:⑥⑤①④③② B:⑥⑤①②④③ C:①②④③⑥⑤ D:②①③④⑥⑤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