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今年高考考生的电子档案将在考生报名信息(含身份证号、思想政治品德考核鉴定或评语等。)、体检信息、志愿信息、成绩信息的基础上,增加考生参加考试的诚信信息。 B:消费类电子产业正呈现新的发展趋势:一是数字化,模拟产品将逐渐被数字产品代替;二是消费类电子产品越来越多样化、集成化。 C:李清照《如梦令・“绿肥红瘦”》一词写出了“我”的惜春之情。“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句中,“绿”和“红”分别代表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D:鲁迅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讲述了自己受骗的经过,并告诫我们:“人还是大意不得”,“偶一疑虑”,就可能误入“卑鄙者的圈套”(《且介亭杂文末编・续记》)。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不重视网络道德建设,一些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就可能通过网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的大局。 B:股票投资者应该充分了解股市风险,掌握股市行情,尽量避免投资风险,以便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 C:高等教育的产业化运作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为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圆大学梦,又可以筹措更多资金,帮高校缓解教育经费不足的困难。 D:休斯敦火箭队为了拴住姚明,以期在NBA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姚明于2005年9月1日与之续约,新的合同延续到2011年。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广大农民还不富裕,经不起任何伪劣商品的侵害。但如果伪劣商品还 着农村市场,还在侵害着农民利益,那么,农民脱贫致富就不可能很好地实现。②尚文婕凭着自己的实力和较高的 ,终于战胜对手,夺得了2006年“超级女声”总决赛冠军。③所谓文化,是指人在改造客观世界,在 群体关系,在 自身情感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和民族样式。④ 中国近代社会的分期,国内和海外学者 有相当大的分歧,但国内史学界主流依然坚持以1840年作为近代中国的分界。
A:充斥 人脉 调节/协调 关于/固然 B:充斥 人气 协调/调节 关于/固然 C:充溢 人气 协调/调节 对于/诚然 D:充溢 人脉 调节/协调 对于/诚然
下列各句中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淡装浓抹总相宜”,吟诵着苏轼的诗歌,徜(cháng)徉在西子湖畔(bàn),尽情敞开自己的心扉(fēi),“斜风细雨不须归”啊! B:“五一”黄金周期间,各大商场纷纷打折(zhé),甚至不惜折(shé)本消售,场面异常火暴。 C:打开墓室后,考古工作者用畚(běn)箕铲去浮土,慢慢打开棺椁(chún),看到了悲残的一幕――已经被盗,尸骨被扔的到处都是。但遗留的文物依然非常保贵。 D:自从__女婿被揭发涉嫌台湾土地开发股票内线交易、非法牟利以来,__家人及其亲(qìng)家、亲(qīn)信涉嫌__、生活奢华的__不断被曝(bào)光。
请以“你听,多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60分)
作文批阅提示两点:
①命题的关键词是“听”和“美”二字:“听”引入文章要表达的对象,“听”也是一个感受的过程;而“美”是文章要表达的中心,需要突出的主旨。“美”可以是自然美,社会美,也可以是生活美,艺术美,等等。文章重在表达审美享受的过程:即为什么美,美在何处。“你”提示了文章要使用的人称,可以实指,也可以泛指,表示一种共享。整篇文章应表达对所听对象的由衷赞美之情。
②文章可实写,比如写由听到书声、故事、教诲、音乐等带来的审美感受;也可虚写,比如将艺术作品(一幅画、一首诗等)中的某些图景幻化为听觉感受,从而进入审美境界。
根据下表的内容,解答①―②问题。(6分)
浙江某旅游景点统计表
年 份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门票价格(元) | 30 | 35 | 45 | 50 | 75 |
游客量(万人次) | 70 | 96 | 114 | 132 | (第一、二季度)64 |
旅游收入(万元) | 2100 | 3360 | 5130 | 6600 | (第一、二季度)4800 |
①(3分)用一句话概述,该旅游景点2003至2007年的发展变化:
②(3分)如乐观预测,该旅游景点2007年的情况可能是:
①门票一涨再涨,但游客量也不断增加,旅游收入连年上升。(三个要点,每点1分)
②游客量可能因门票价格上涨而减少,但旅游收入将大幅上升。(两个要点各1分,表预测性的词语“可能”“将”1分)
根据下面提供的有关信息,给京剧拟个定义。(连标点在内不超36字)(3分)
京剧的前身是安徽剧。清乾隆五十年(1790)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壶、和春、春台四大徽剧戏班相继进入北京演出,他们吸收了汉调、秦腔、昆曲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使徽剧与这些剧逐渐融合,演变成一种新的声腔,更为悦耳动听,称为“京调”。清代末期民国初期,上海的戏院全部为京剧班所掌握,所演的戏称为“京戏”。
京剧是产生于北京,由徽剧融合汉调、秦腔和昆曲演变而成的一种传统戏曲。
一种意思,可以形象表达,也可以抽象表达,不同的表达有不同的效果。请仿照示例,根据要求,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内容。(4分)
[示例] 形象表达:快刀斩乱麻 抽象表达:做事果断
①形象表达: 抽象表达:大度宽容
②形象表达:眉毛胡子一把抓 抽象表达:
③形象表达: 抽象表达:事物彼此不相干
④形象表达:众人拾柴火焰高 抽象表达:
①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头上能跑马 大人不记小人过)
②主次不分
③风马牛不相及(八竿子打不着 驴唇不对马嘴)
④团结就是力量(写对一处给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
鹰之恋
鹰的翅膀在记忆里抖动着。
已经是秋天了。太阳白炽的光芒已不再那么赤烈地燃烧了,天空很恬静,没有一朵云或一只鸟飘过,使人觉得头顶之上那湛蓝的天空如同没有拍到任何景物的底片,使我们烦躁的心得到暂时的安慰。
那么我们渴望什么呢?呆板的天空已多年不见充满阳刚之气的鸟类飞过,基本上被燕雀等温柔的鸟儿占据着,偶而划一两道生存和爱情的弧线。仰望天空丝毫没有令人荡气回肠的感觉,倒是有无数扯不断的离愁思绪牵系着你。老鹰捉小鸡,孩子们津津乐道的童话,白菜一样腐烂了,我们仍固执地千百次向天空翘首凝望,寻找记忆里那只黑颜色的风筝。其实生存鹰的天空,远比鹰的翅膀凋零得早。
我至今仍很难忘却最初见到鹰时那种令人精神振奋的感觉。那是在青藏高原上的军营里,我们几个好友牧马归来,斜卧在草坡上神聊,不知是谁忽然说:“看,那只鹰!”于是我们的视线全被那天空中悬浮的飞行物高高钓起,并且牢牢地粘住了。我看见一只铁青色的大鸟在天空写意,漫不经心地滑翔着,翅膀切割气流“嚯嚯”有声,连雪峰上滑下的一朵云儿都像是它利爪下的一团猎物。也许是把我们几个也当成攻击的目标了吧,它傲气地在我们头顶超低空盘旋起来,一圈、两圈,忽然就一动不动地停在空中。骨质的弯嘴,犀利的双眸,粗糙的羽毛,尖利的鹰爪,看上去是那样清晰,简直让人触目惊心。多么难耐的对峙,仅仅半分钟,它又开始向前飞行了。至今,我仍弄不清楚,它何以竟飞得那么平稳、轻松。在停止不动的那一刹那,没有人想到那是在空中,倒是像平贴在白纸上的剪纸。那傲视一切,大大咧咧的神态太叫人折服了。望着它远去凝成的一枚小黑点,我也仿佛生出双翼,融入苍茫云天里。鹰留给我的最初印象竟是这般美妙。
第二次见到鹰是在偏远的阿克塞草原上。那天施工初歇,我信步闲游,被一条景色秀丽、危峡陡壁的山谷迷住了,寻幽探胜的好奇心使我误入歧途。在一处崖壁相挤、枯藤相结的幽谷里,我发现了一只鹰,它死在我脚下两米远的岩石旁。我生平还是第一次在这么近的地方观察一只鹰,尽管它已死去多时,再也没有锋芒毕露、不可一世的精气神,但我还是为它平目的气质所威慑,不敢轻易接近它。半晌才试探着向它靠拢。它周身褐色的羽毛粗糙而零乱,犀利的眸子紧紧闭着,双翅耷拉,烂掉的皮肉处脱落一堆粗硬的毛管。怎么也难让人相信,这就是天空中“展翅三千里,扶摇上九霄”的勇者?是什么力量摧毁了它?是饮弹,是中矢,还是老死谷底?这时我猛然想起一位诗人写鹰的诗:
衰老的鹰决不会死于窠穴/雄禽的尸体,也不作鼠辈的食物/鹰之将死,它会跃向深渊,滑翔着寻找向上的劲风/把翎毛和血肉撕成碎片/把自己葬在浩瀚的天空……
哦,这就是鹰的性格、鹰的终结。它竟是这么倔强,这般壮美。我的血一点点地热起来了,不能不对这草原的精灵、高原的猛禽肃然起敬。而眼前我则对这只突然遭逢厄运的大鸟产生莫名的同情和叹息,它一定是猝不及防,无可奈何地落到了这般田地。我不禁为它默默祈祷,在心里默诵着墓志铭。
自此,鹰就这样闯入我心灵的天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锲入我血脉之中,它的色泽、它的亮翅、它的律动、它的思想都构成了我诗意中的佳句,以至于一切鸟雀在我眼里都黯然失色。可眼下我们已多年没有见到鹰那矫健的身姿了。生存鹰的天空远比老奶奶的童话腐烂得早。我们曾无数次友好地寻找它,呼唤它,可失神的天空一次次呈现在眼前的是失望的谜底。我常常从幻想中逃出来,我感到压抑,有些承受不了天空的宁静、空旷和寂寞。鹰呵,我们还能听到辽远的空中传来的啸叫声么?那的确离我们太遥远了,遥远得只能从记忆中寻找。可对我来说,鹰永远是童心上的一支最锐利的响箭,射向苍穹,射向邃远。
(选自2006年第4期《散文选刊》)
18.鹰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形象,文中的鹰有什么特点?(2 分)
答:
19.请解说“其实生存鹰的天空,远比鹰的翅膀凋零得早”和“生存鹰的天空远比老奶奶的童话腐烂得早”这两句话在文中有哪些含义。(6分)
答:
20.作者写天空的“宁静、空旷和寂寞”,又引用“一位诗人写鹰的诗”,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
答:
21.题目“鹰之恋”是什么意思?作者通过“鹰之恋”表达了怎样的感情?(6分)
答:
18.倔强、壮美、傲视一切、充满阳刚之气。(2分,答两点给1分,答三点即给2分)
19.生存鹰的“天空”已经不复存在(2分),
作者呼唤和谐的、有利于鹰生存发展的空间再现(2分),
呼唤那种令人精神振奋的充满阳刚之气的“精神力量”的回归(2分)。
20.衬托鹰的勇者风范(2分)。表达对“‘展翅三千里,扶摇上九霄’的勇者”的敬意和赞颂、同情和惋惜。(2分,两种感情各1分)
21.“鹰之恋”是作者对这草原精灵、高原猛禽的“恋”(2分)
以及对适合鹰生存的那令人荡气回肠的天空的“恋”(2分),
表达了作者对鹰的生存环境的追寻以及对鹰的精神(或坚毅勇敢不屈的精神)的呼唤。(2分,写出 一点得1分,写出两点得2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①―②问题。(6分)
蝶恋花・暮春
苏 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人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①,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①凭杖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①你认为“山青一点横云破”一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2分)
答:
②本词是送别友人之作,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4分)
答:
①“点”或“破”(1分),突出了青山的高峻(1分,言之成理即可)
②虚写(或“想像”)朋友路途遥远,孤独寂寞(2分);用典(化用前人诗句)表达与朋友早日重逢的愿望。(2分)